当前位置:首页 » 玩dota » dota平西王什么梗

dota平西王什么梗

发布时间: 2022-05-23 02:05:41

❶ 吴三桂的平西王在清朝诸王算什么级别

清朝爵位: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权由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后,便开始在京郊圈占土地,在城内圈占房屋。顺治五年(1648年),又下令原在内城居住的汉人等居民一律迁到北京的南城(即外城)居住。这一满汉分城居住的政策,对北京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康乾时期,北京内城居住的已经都是旗人了。旗人,从在编组织上来看,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若从血缘关系,或者说从政治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宗室贵族、异姓贵族和中下层旗人。宗室贵族包括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失传下来的本支宗室,和其伯、叔、兄、弟旁支传下来的系列又称觉罗。他们都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丰厚的经济利益,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及优先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是全社会在最上层的人。

清朝宗室贵族不断繁衍扩大,和清廷对宗室实行封爵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清朝分封宗室贵族的爵位共有14等,从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宗室人员可以通过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等四种途径取得这些爵位。如在清初开国的“军功勋旧诸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人,被称做“八大铁帽子王”。他们有用兵权、议政权和旗主权,而且“世袭罔替”,其后代总有一嫡子原爵袭封。如果因故不能袭封,还准其旁支子孙袭封原爵。康熙前期,军功勋旧诸王的势力,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削弱;皇权日益加强。雍正皇帝曾因其弟允祥“公忠体国”,封他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皇室近支因祖恩而得封爵称为“恩封”。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年,则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封爵。如果奉旨“暂停封授”,则隔五年再行奏请。于是,皇子照例均可获得封爵。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的宗室贵族,每代都有一嫡子可承袭规定的爵位,这叫做“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干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干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清代,对于宗室中女流之辈及其夫婿和所生子,对于王公贵族之妻室都实行了封授爵位制度。例如,中宫所生的公主,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公主,封为和硕公主。中宫所抚的宗室女下嫁,也封为和硕公主。亲王之女。封为郡主。郡王之女,封为县主。贝勒之女,封为郡君。贝子之女,封为县君。入八分镇国公和辅国公之女,封为乡君。王公侧福晋和侧室所生之女,则降二级授封。依此类推到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所生之女已无应降品级。雍正皇帝“禁抑宗藩”的政策,削弱了诸王对旗分人员的支配权;禁止朝臣和诸王交接往来,进一步剥夺了各王的参政议政权利。康乾时期,宗室贵族养尊处优,除了分翼分班,轮流上朝,走走形式以外,基本上无大权在手。一些宗室贵族还被排斥政治之外。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和挫折以后,他们则移情花草、山水、绘画。甚至有的产生心理变态,他们潦倒的精神生活与其物质生活产生强烈的反差。

清代的宗室贵族的一切事务都由宗人府承办,其基层以族支为单位,设族长、教长管理。宗室贵族以外的旗人社会中,还有世爵世职制度。这些封有世爵世职的贵族,又被称做异姓贵族。康乾时期,异性贵族的世爵世职共有八种,干隆十六年(1751年)又把世袭七品官定为恩骑尉,为第九种。九种世爵世职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自公至轻车都尉,每种又分为三等。通算起来共有二十一个级别。中下层的旗人则靠获得官缺或兵缺度日,习兵练武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❷ 历史介绍文500字,要求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人物或事件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班级:09级国贸7班 姓名:周珂俊 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着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着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着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着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着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朝代功绩是航海业、造船业发展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尤其是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重文轻武,加上敌人接连不断,也没有完整的长城防线抵御北方强大的骑兵,最终被强敌灭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并在1279年统一全国。从此就有了元朝。君主代表是忽必烈,他着名的事情就是扩大和巩固了中国的领域。朝代功绩主要有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元朝还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灭亡原因是皇帝的昏聩和贪官污吏的变本加厉使赋税沉重,军事上的废弛,相继发起的起义覆灭了元朝。 明朝,由朱元璋在1368年,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建立。在元朝统治者统治下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君主代表明成祖,开创了着名的永乐盛世。朝代的主要功绩是发展了私营工商业,商业空前繁荣,以及着名的《本草纲目》和《崇祯历书》。灭亡原因主要是明朝后期的皇帝大都昏庸,奸臣把朝政宦官专政,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民怨沸腾爆发的起义,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由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确立。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后清军入关,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班级:09级国贸7班 姓名:周珂俊 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着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着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着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❸ 历史上吴三桂怎么变成平西王的,人们对他有什么评价

明清在关外对峙时期,吴三桂作为一个明朝将领,虽然参加过一些战斗,但是败多于胜,过大于功。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在明末清初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刻,他却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屡行投机,左右逢源,一跃而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
首先,明朝政府对吴三桂表示了特别的重视。到崇祯十七年(1644)初,在经过与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战斗之后,明军主力损失殆尽。此时,李自成起义军又师出西安,北渡黄河,很短时间内,连下临汾、太原、真定、宣府、大同,矛头所向,直指北京。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在这种舆论的推动下,崇祯皇帝先是于二月间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询问吴三桂的兵力情况并将吴襄提升为中军府都督,而后,又于三月五日将吴三桂加封为平西伯,飞檄急调其入卫京师。一时之间,朝野舆论几乎一致把吴三桂看成是挽救明皇朝的唯一救星了。
在吴三桂接到撤离宁远的诏书之前,由于去秋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的失守,宁远早已是处于清军包围下的一座孤城。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吴三桂已有弃守宁远之意。因而,在北京发出撤兵通知后,不过十天,吴三桂便已将宁远兵民五十万众撤至山海关。接着,又自山海关率师进京,二十日抵达永平。但是,就在此时,北京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朝未待吴三桂率师至京便已于三月十九日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的主人,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吴三桂便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永平和北京之间相距数百里,吴三桂于三月二十三日抵达蓟州时始得知李自成进京和崇祯皇帝吊死的消息。不久,在京的绝大多数明朝官员投降李自成的消息也纷纷传来。面对敌我悬殊的军事、政治形势,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地位,吴三桂最初决定投降李自成,恰在此时,李自成派来的招降人员李甲、陈乙也到达吴三桂军中,吴三桂遂“决意归李”,率领所部继续西进,并且还于所过途中,大张告示,宣称进京“朝见新主”。几天以后,李自成在致左良玉等人的檄文中也声称:“唐通、吴三桂、左光先等知天命有在,回面革心”。可见,在李自成进京之初,吴三桂确曾投降过李自成。
吴三桂之“决意降李”,并非是其立场的转变,而是在敌我形势悬殊下的投机之举。他希望自己的投降至少可以保证已有的特权和在京家小财产的安全,也许还抱有充当新王朝的佐命功臣的幻想。但是,农民军进京以后的革命措施使得吴三桂的这些幻想成了泡影。就在吴三桂刚刚决定投降李自成并向北京派出约降使者不久,从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农民军领导人刘宗敏、李过等便开始了对俘获的明朝在京官员进行拷夹、追赃等行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被拷夹之列。吴襄也私下致书吴三桂,要他“亟来救父”。两三天后,这些消息和吴襄私函一起到达了正在西进的吴三桂军中。这对吴三桂的降李活动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带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吴三桂得知其父被拷夹的同时或稍早些时候,李自成也注意到吴三桂对巩固自己政权的重要性,指示刘宗敏释放吴襄并命吴襄写信,劝告吴三桂投降。同时,又派出了降将唐通、降官王则尧、张若麒、左懋泰等人携带吴襄手书和大批银两直至吴三桂军中,进一步劝其投降。从时间上来说,这批招降人员到达吴三桂军中的时间仅比吴襄致吴三桂的私函晚到一两日(约在三月二十九日左右),而两封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这不能不使吴三桂认为李自成的招降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想诱己进京再行消灭。因此他立即停止西进,率部重返山海关。在致父吴襄的复信中表示与李自成的决裂。促使吴三桂降而复叛的还有一个陈圆圆被掳的问题。明末清初的不少史书都记载,甲申之变时,陈圆圆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重要将领刘宗敏所占有,吴三桂得知后,盛怒之下叛李降清。这些记载,把对一个女人的争夺作为吴三桂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失之片面的。但是,这一事件的确触发了吴三桂的感情。明末,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他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能与之合作的。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决裂使得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为图本身生存之计,吴三桂被迫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核之《清世祖实录》卷3 顺治元年三月并无清军攻打山海关事。以此可知,此为吴三桂和李自成决裂后所制造的假军情。
在他确知前者并未引起各界人士的恶感而后者却得到了大部分亡明官僚士绅甚至部分儒生的同情或支持后,四月初十左右,吴三桂才开始了他的联清击李计划的实施。
吴三桂致多尔衮的第一封求援信,表现了他最初对联清击李这一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在此信中,吴三桂屡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也就是说,吴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而不是让清入主中原。在消灭农民起义军之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对清朝出兵的酬谢和报答。在清军进关路线问题上,吴三桂要求清兵“直入中协、西协”,而他本人却“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即是说,只允许清兵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明境。这些地方,既是以往历次清兵进入内地之旧路,又是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处。按照这一规定,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清军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主力进行火并,他自己可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吴三桂最初实行的联清击李的政策。因为当时山海关形势虽然紧张,但李自成大军尚未东行,吴三桂尚未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对清仍心存疑惧。很快,就在吴三桂派出的使者携带书信刚刚出发时,李、吴军事对峙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吴三桂于四月初连败降将唐通、白广恩之后,李自成开始注意到山海关方面局势的严重性,便对吴三桂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四月初六日,李自成增派万人东援并运大炮出城,两天以后,又“发数万骑东行”。这些消息,当在十日前后传至山海关。李自成大军东来,山海关将作为主要战场。这样,清军即使从中协、西协等处入境也解救不了吴三桂即将覆亡的命运。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被迫改变初衷,由不许清兵自山海关进关转而迫切要求其自山海关进兵,以与即将到来的农民军作正面的交锋。据《沈馆录》卷七载:吴三桂使者转达了他的紧急请求:“贼锋东指,列郡瓦解,唯山海关独存,而兵弱力单,势难抵挡。今闻大王业已出兵,若及此时促兵来救,当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大王一入关门,则北京指日可定,愿速进兵”。清军主帅多尔衮接受了他的请兵,“即遣学士詹霸、来衮往锦州,谕汉军赍红衣炮,向山海关进发”。次日,多尔衮所率的全部军队也转向山海关进发。这说明,在清兵入关路线问题上,由于李、吴军事对峙形势的变化,吴三桂临时改变了决定,而这临时作出的新决定,是由使者代为口头转达的。
长期以来,山海关一直是清军入关作战的重要障碍,此次多尔衮率师入境,最初,其行军路线也仍是走密云、蓟州。此时,吴三桂却请求主动献关,这对清军来说,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所以一接到吴三桂的来信,多尔衮便立即决定全部军队折而向南。次日,又迅速复信吴三桂,告以共捐前嫌,许诺“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为了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清、吴之间的联合阵线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在吴三桂派出求援使者不久,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此时,被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当时军事对峙的严重性是估计不足的。在他看来,不但自己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吴三桂,而且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家属也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吴三桂不是在大兵东向途中卷甲归降,也一定会在战争中被轻而易举地消灭掉。对于吴三桂勾结清兵入关的现实可能性,则更是连想也不曾想。因此,在大军出发之时,他还携带了崇祯帝的两个儿子和吴襄随行,把政治上招降吴三桂作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李自成的这种轻敌麻痹思想和政治解决的幻想正好被吴三桂所利用。他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随即派出了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兵。在派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李自成直至行抵关门之时,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图脱逃,才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但已贻误了轻兵速进夺取关门的有利时机。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这时,吴军已与农民军在石河战斗了一天。李自成未能在清军到达之前攻下山海关,已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清军的到达更使清、吴联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李军。这样,尽管两军尚未交锋,但战争的胜负已经大致决定了。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抵达关门附近的当夜,便开始进行紧张的战斗部署,“夜半移阵骈阗之声四面皆至”。清军统帅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出于这一目的,次日平明,清军进迫关门前五里许,“即顿兵不进”。“驻兵欢喜岭,高张旗帜以待”。此时,由于连日以来农民军所发动的强大攻势,山海关已危在旦夕,吴军内部也出现了瓦解的迹象。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吴三桂得知了清军到达的消息,马上“遣使往请,九王犹未之信,请之者再三,九王始信,而犹未及行”。吴三桂初次遣使往请,多尔衮顿兵不进,固然是因为不明吴三桂之真意和城中之虚实,是一种军事上的持重。而在“请之者再三”亦即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仍然观望,则显系借机逼迫吴三桂作出更大的让步。果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清、吴之间“往返八次”之后,吴三桂又向清军作出了新的让步,这就是剃发归顺清皇朝和割让包括北京在内的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在此同时,吴三桂也提出了“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作为允许清兵入关的条件,并得到了清军主帅多尔衮的同意。这样,一方面是吴三桂在政治上降清,一方面清朝又允许其拥立明朝故太子。尽管这一约定的两个方面是直接矛盾的,但却是清、吴联合中的新突破,对于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清军入城后的当天下午,清、吴联军和李自成为数甚少的农民军交战于山海关外的一片石。次日,四月二十二日爆发了决定命运的惨烈的石河大战。根据清、吴双方的约定,首先由吴三桂率领所部和李自成大军作正面交锋。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清军突然从阵后绕出并向李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李自成事先对清军入关毫无所知,兼之以连日作战,李军士气也处于再而衰的境地,虽然拼命搏战,最终抵挡不住清、吴两军的凶猛攻击,遭到严重的损失,“积尸相枕,弥满大野’。农民军被击败了,李自成被迫率余众西走。决定三方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就以清吴联合作战的胜利和李自成农民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自明初以来,山海关一直是北京的门户和屏障。关门既已为清、吴军所有,北京即告危急。在军事上异常被动的形势下,李自成被迫西撤,途中,将吴三桂父吴襄及家属三十余口全部杀死。二十六日,返回北京,二十九日草草即位于武英殿,三十日晨,仓皇撤离北京,率军西行归陕。与此同时,清、吴联军紧追不舍,长驱直入。五月二日进入北京,不久宣布迁都于此。这样,以吴三桂献关降清为转折点,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吴三桂献关降清为清进据中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吴三桂也因此得到了新主人的最高奖赏:山海关之战刚刚结束,摄政王多尔衮即于军中承制,给吴三桂进爵为平西王。他请兵击败李自成,实现了亡明士大夫的共同愿望,又得到了南明政权的赏识:南京福王政权建立伊始,便将他遥封为蓟国公,还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一时之间,吴三桂这样一个在政治漩涡中挣扎图存、反复投机之人,竟然被戴上了“纯忠极孝、报国复仇、裂土分藩”的“世间伟人”的桂冠,成为了明清之际风靡一时的人物!
2.杀故主晋爵亲王
清兵入关后,由于各种政治势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清政府又实行了高官厚禄收买的政策,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吴三桂也放弃了拥立明太子的主张。尽管如此,作为降清的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首先,吴三桂之乞师击李,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兵入关之初,这一旗号因有利于清政府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共同镇压李自成起义军,也一度为清朝统治者所容许。但从长远看来,这一旗号又和清政府取代明朝、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的总目标相矛盾。其次,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他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吴三桂还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因此,在入关之初,清朝政府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除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之外,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起义军的仇恨,使其率兵击李。根据清政府的指令,顺治元年(1644)六月,吴三桂师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英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顺治二年八月,清政府将其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对于清政府的这种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三年之后,清朝政府又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在此期间,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对“新朝”的忠诚,不但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吴三桂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他更加倚重,在西北地区抗清义军残部被剿杀殆尽之后,顺治八年,清朝政府又命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张献忠义军余部。几年之中,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两川重镇。顺治十四年,又以平西大将军职,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顺治十六年,下云南。十八年,师出缅甸,擒斩桂王。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因此,清朝对他也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为放手使用。不但在李国翰死后,让他独承方面之任,而且在一切军事活动中也“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同时,在职务上,也一再升迁。顺治十六年攻下云南后,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又以擒斩桂王功,晋爵亲王,兼辖贵州。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就这样,吴三桂以千百万抗清义军的头颅博得了清政府的信任,并使自己攀上了一生中权势的顶峰。
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是两极化。
有人认为,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清朝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明朝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因此故经常有人拿“现代吴三桂”这个称号来攻击对手。 吴三桂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的家族利益行事,所谓汉奸评价实在太过苛刻。更有人指撰写《圆圆曲》讥讽吴三桂的吴梅村本人,最后竟然自己去做到清廷的国子监祭酒侍讲,在道德高度上实在没有资格去写诗辱骂同样是投清的吴三桂。
现玉田县南部窝洛沽镇,仍保留着完整的《吴氏家谱》,其中记载,吴三桂引清入关的原因,皆因李自成逼迫吴三桂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在北京杀吴家百余口,原文如下:“李贼进京,于宣武门外,杀吴家百余口.....”,并未闻怒发冲冠为红颜。家仇所使,这才是他引清入关的真正原因。
史书点评
《清史稿》:圣祖初亲政,举大事书殿柱,即首“三籓”。可喜乞归老,曷尝言撤籓?撤籓自廷议,实上指也。三桂反,精忠等响应,东南六七行省皆陷寇。上先发兵守荆州,阻寇毋使遽北。分遣禁旅屯太原、兖州、江宁、南昌,首尾相顾,次第渐进,千里赴斗而师不劳。三桂白首举事,意上方少,诸王诸将帅佐开国者皆物故,变起且恇扰。及闻上从容指挥,军报迅速,阃外用命,始叹非所料。制胜于庙堂,岂不然欤?上不欲归咎建议撤籓诸臣,三桂等奉诏罢镇,亦必曲意保全之。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1]

❹ 平西王吴三桂算什么级别的王爷

满清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前者为一字王,如睿亲王;后者为二子王,如和硕亲王。 但是“平西王”显然特殊时期的产物,自不能一般而论。很明显,将“三藩”归入这两类都不合适。 “三藩”是由于三位汉臣在满清入关过程中立功巨大而不得已实封的爵位,自康熙削平三藩之后,纵观清朝,再无类似王爵。 “三藩”中实力最强的是平西王,“三藩”有封地、有军队、能开府、可自行任命官吏,俨然独立王国,从这些方面看,平西王吴三桂地位、权力在一般的亲王之上,可谓超品的王爷。

❺ 鹿鼎记平西王亲信具体爆些什么

本服可以爆出宠物高级技能书(爆率30%) 别服可以出人物技能书(爆率5%)

❻ 平西王吴三桂什么时候在云南起兵发动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发动叛乱。当时,清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萨穆哈、郎中席兰泰正好出巡贵州。得到吴三桂叛乱的消息后,他们连夜赶到镇远,打算由此驰驿北上,回京报警。然而,这时镇远的驿站已为叛军控制,他们没有办法,只好跑到湖南沅州的驿站,才得到了驿马。从沅州到北京,全程约4000里左右。党务礼等人扬鞭疾驰,日夜兼程,沿途不断更换新的驿马,终于在11天后到达了兵部衙门。下马后,几个人抱着门前的梁柱,半天说不出话来,良久才恢复正常。清廷听了党务礼等人的汇报,才准确地知道了吴三桂叛乱的情况。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飞驰告变”。此后,清朝的皇帝曾多次讲述这一故事,来说明置邮传令的重要性。

❼ 吴三桂的平西王在清朝诸王算什么级别

他的“平西王”爵位,在满清的封爵体系中是最高的“亲王”级,尊贵程度仅次于皇帝。比“郡王”高了一级,再往下排是“贝勒”、“贝子”等等。如楼上所说,满清体制中“伯爵”以上即列入“超品”,也就是地位超过了普通官衔中最高的“正一品”了。

吴之所以被封这个爵位,是满清为他的汉奸行径做出的奖饰,对与当时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员来说是少有的“殊荣”了。要知道,满清入关后被封为“世袭罔替”的八个本族开国元勋“铁帽子王”(含着名的多尔衮、多铎等人),其中也只有6人是“亲王”,尚有两个低一级的“郡王”。

不过吴的“亲王”并非“世袭罔替”,也就是说,每传一代就要降一级。吴的儿子袭爵后,只能被封为低一级的“郡王”,孙子则只能封“贝勒”,以次类推。如果一直这样传下去,用不了一百年,就成了芝麻绿豆的小官了。这一条是不能与袭爵不降级的满清“铁帽子王”相比的。

❽ 鹿鼎记平西王近卫什么地方有

晕。。。这个没有固定地点的!!!

平西王近卫是打图挖宝的其中一个BOSS来的。

多少级都有的,根据你的等级来提升的。

❾ 西南、平西王、刘志远、什么朝代

好像是五代中的后汉

❿ 封国制什么时候取消的,清朝初年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算是封国吗。

他的“平西王”爵位,在满清的封爵体系中是最高的“亲王”级,尊贵程度仅次于皇帝。比“郡王”高了一级,再往下排是“贝勒”、“贝子”等等。如楼上所说,满清体制中“伯爵”以上即列入“超品”,也就是地位超过了普通官衔中最高的“正一品”了。 吴之所以被封这个爵位,是满清为他的汉奸行径做出的奖饰,对与当时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员来说是少有的“殊荣”了。要知道,满清入关后被封为“世袭罔替”的八个本族开国元勋“铁帽子王”(含着名的多尔衮、多铎等人),其中也只有6人是“亲王”,尚有两个低一级的“郡王”。 不过吴的“亲王”并非“世袭罔替”,也就是说,每传一代就要降一级。吴的儿子袭爵后,只能被封为低一级的“郡王”,孙子则只能封“贝勒”,以次类推。如果一直这样传下去,用不了一百年,就成了芝麻绿豆的小官了。这一条是不能与袭爵不降级的满清“铁帽子王”相比的。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284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725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182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252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634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924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80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799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679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