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大全
❶ 民间游戏有哪些
民间游戏:
1、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游戏需要至少三个人,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❷ 福建的民间棋类游戏有哪些
六、旋转棋
【棋盘】由横直各6条或8条线等距互垂构成方块,以4个角为圆心画弧,以一个方格、2个方格的边长为半径画弧与4边相交成16个交点。
【棋子】双方各10子或12子,布子对侧边线交叉点上。
【走法】轮流走子,一次一子一步,可任意进退左右,亦可沿弧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如无本方子的阻碍,可吃对方1子。任何1子可以进入4个角(安全点)对方吃不到的地方进行隐蔽。
【目标】把对方棋子吃光为胜。
❸ 游艺民俗有哪些活动
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游戏,到竞技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戏耍,到配合各种特殊需要的综合表演,都属于游艺民俗的范围。
游艺民俗 包括:
A.口头文学 B.民间音乐和舞蹈 C.民间戏曲与曲艺 D.民间竞技 E.民间游戏
❹ 有哪些民俗游戏
1.老鹰抓小鸡:
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2.拉“大锯”:
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附儿歌: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去。
3. 贴烧饼:
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可以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必须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此游戏可以做多层的烧饼进行。
4. 打籽:
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5.捉人:
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
6.“瞎子”摸“拐子”:
可多位幼儿共同参加游戏。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当“瞎子”,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子”。游戏开始,“拐子”吹口哨,其他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开,“瞎子”听声去摸“拐子” ,“拐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
7.“警察”捉“小偷”: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8.种西瓜:
四人一组站成圆圈,然后,依次把脚钩在前一个人的脚弯里,形成脚搭成的圆圈。大家一起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此游戏适合较大的幼儿玩)
9.切西瓜:
几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儿做“切西瓜”,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到的两位幼儿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者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
附儿歌: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
10. 跳皮筋:
两人玩时;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❺ 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有哪些
1、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❻ 中国有哪些传统游戏
扔沙包、跳房子、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打弹珠 传统游戏以集体游戏和户外活动为主要载体。缺少户外游戏会直接导致孩子身体素质的下降,传统游戏能让孩子在随时随地的娱乐中得到锻炼。同时,由于缺少集体游戏,许多孩子性格孤僻,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自私、冷漠、缺乏爱心和合作。传统游戏更能锻炼孩子的群体意识,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在互动游戏中,会产生社会关系的雏形,儿童们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传统游戏中的伙伴关系,能有效地健全独生子女的人格。
❼ 幼儿园民间游戏有哪些
1、地雷爆炸: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2、拍手背:两名幼儿以猜拳来决定谁先拍。拍者掌心向上,并将手放在对方的手心下面,看准机会,撒手从上面去拍对方的手背。如能成功,则继续拍,一旦拍空,两人交换。
3、切西瓜:几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儿做“切西瓜”,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到的两位幼儿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者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
4、老鹰抓小鸡: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路纵队,排头幼儿扮母鸡,撑开两臂做“翅膀”保护后面的小鸡。后面幼儿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做小鸡。
5、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来来来,来游戏。”接着母鸡和小鸡一起念:“我做一只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吃白米。”接着老鹰念:“我做老鹰转个圈,一把捉住你。”念完儿歌后,老鹰即设法从两侧去捉排尾的小鸡。母鸡可用两臂阻挡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捉住。小鸡可两边躲闪协调地逃跑。小鸡被老鹰捉住,离开场地暂停一次游戏。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的运动量,若幼儿连续奔跑超出一分钟,老鹰还捉不到小鸡,教师(猎人)即发出“碰”的枪声,老鹰听到枪声后,即原地蹲下,表示被猎人吓跑,其余小鸡拍手,表示高兴。游戏可调换角色,重新开始。
❽ 传统民间游戏玩法有哪些
民间游戏可划分五类:室内生活游戏、庭院活动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各类博戏等等。
1、室内生活游戏:
大多流行在四五岁儿童中间,有的地区称“过家家”,以女孩为主,常以扮演妈妈、爸爸、姐姐、哥哥等角色,模仿居家过日子了、操持家务、社交往来等生活现象,即兴表演,相互编排,十分有趣。人数虽不限,大致二至四人。
❾ 民间游戏有哪些还有怎么玩的
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香包
古时候 ,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 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 包,可千万不能捡啊。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着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挂虎与大座狮
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
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
拨浪鼓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郯城)
刻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鹿 棋
鹿棋来源已久,阴山岩画可为佐证。在内蒙蹬口县和乌拉特旗交界的哈日干那沟一带崖边的平石上,凿刻着狼吃羊的棋盘,与现今的棋盘基本上相似。当代岩画学者盖山林考证:"古代游牧人的娱乐活动,除了赛马、斗骆驼、舞蹈之外,还有鹿棋等娱乐活动。在阴山苏木图沟畔和乌兰察布草原上,都发现西夏至元代的鹿棋岩画,其形象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林城出土的鹿棋十分相似,而与今天的鹿棋稍异。"鹿棋早就是古代游牧人普遍喜爱的一种民间游戏。
鹿棋对弈有两方。一方持两子,为鹿,以牛、羊髌骨做之;一方持二十四子,为狗,以铜钱或小石子代之。棋盘为一大正方形,正方形分为四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又交叉为"米"字,成二十五个点,以一端的中心为起点画一菱形,以另一端的中心为起点画一三角形山,开棋前,鹿摆在两个由口,狗摆在棋盘内成四角的八个点上。
下棋的规则是:鹿可以在整个棋内走,狗只能在大正方形的区域活动;鹿先走,如隔着一只狗,就算吃一狗,隔着两只狗则不能吃,每下一次狗可以加一子,努力使两狗相连,阻止鹿吃。如果最后两只鹿的位置在棋盘中心或山口上,鹿处于自由地位,则鹿胜狗负。如果狗将鹿围在死角里,鹿前后左右无回旋余地,则狗胜鹿负。
猜 格
猜格是蒙古地区的儿童喜欢玩的游戏。据《绥远通志稿》云:"蒙古儿童有猜格之戏,以山羊或绵羊之中锁民玩之......即汉人孩童玩具中所谓的'格尔'也。其法由二人或数人为一组,人各集'格尔'若干,其数须均等。围坐一处,每人握'格尔,多寡不等,秘之勿使人知,皆伸握'格尔'之手于场中,各按已见,猜众人拳中共为几何,但不得同猜一数。以次遍及,然后开拳计数,猜中者谓之赢家,即将众人所握之'格尔'均收为已有。"与汉地不同,蒙古族手中的"格尔"是用羊骨做成的,具有游牧区域文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