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游戏大全
Ⅰ 80后小时候农村游戏有哪些
1、丢沙包
这个游戏可以说是男女都适合玩耍,双方站在一定距离平地上面,各种眼神沟通,以此来扰乱中间的游戏者,一旦被沙包砸中,就意味着“死亡”。
那时候的男孩们玩得投入,连上学也不忘带着,一到课间,男孩们在操场推着铁环奔跑,“哗啦哗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Ⅱ 乡村游戏有哪些
乡村游戏有《乡村农场日》、《一起回农村》、《开心农场—梦想庄园》、《农场传说》、《幸运农场》、《农场模拟器》、《模拟农场大师》、《模拟农场经营》、《农场大亨》、《我在北京开农庄》。
1、《乡村农场日》
这是一款可以体验四季变化的小游戏,游戏内以40年前为背景时间,多种游戏玩法,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建造农场,更多有趣的玩法等你来探索。
Ⅲ 在农村,你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游戏
在农村的小时候我玩过很多游戏,像藏猫猫,跑城,红灯绿灯小白灯,123木头人等等许多小游戏。她们让我感觉我的童年很充实很快乐。
每个人长大了都会有对童年有很多怀念,就像现在最火的,每个人都喜欢追忆童年所看的电视剧,动画片,游戏等等。
因为他们感觉现在看能回想到当时的感觉。就像有一期快乐大本营里一个女子唱小哪咤,这就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导致了我看她唱的小哪咤视频四五遍,就是看不够,就是为了追忆童年。想想那时真美好。现在依然喜欢看小哪咤。
这几年都比较喜欢回忆杀。就像我们最近比较火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大家听完都很怀念过去的时光。
而我最怀念的就是我小时候玩的游戏藏猫猫,找来院子里一大堆小伙伴一起玩。一个人查一百个数然后找那么一帮人,有的人藏在草垛里,还有的人藏在屋里,还有人藏在木头桩里,还有人藏在地窖里等等,每个人都玩的忘记时间。每次都有某个家长来喊某某回家吃饭了,而他只能恋恋不舍的回家吃饭,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吃完饭然后迅速在参加战斗中。我们每次都造的很脏才回家。
还有就是红灯绿灯小白灯,一把不出城,总能回响在宽阔的大院子里。一个个稚嫩的小声音在喊在叫在疯在闹。有一个小伙伴在前面背对我们,剩下的人一排,背对我们的人喊红灯绿灯小白灯,然后剩下的一排的人慢慢接近那个小伙伴。后来拍到背对我们的那个小伙伴。我们剩下的人就可以跑了。非常有意思。这个游戏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恋爱回忆的越多,说明你越老,或者是你经历的事情多了。你想回到童年,无忧无虑的玩耍。可是时间是一条无止境的平行线。只要过去了,就不可能再重新发生。所以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利用好每一个时间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既然时间回不去了,那么就需要我们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Ⅳ 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有哪些
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有哪些 篇1
1、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看电视
通过收看各种电视节目,农村老人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消磨了时间,达到了娱乐的目的。
2、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打麻将
牌桌可以增进农村老人的人际交往,消除其孤单寂寞,刺激大脑活跃并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另外,久坐打牌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不利于老人的健康,因而,老人打牌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3、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聊天
聊天可以让老人增强自信、乐观开朗,适当消除农村老人孤独、紧张、害怕等不利情绪,因此,许多农村老人把聊天视为自己一大爱好。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感到寂寞难耐时,相互倾诉成为他们的一大娱乐方式。
4、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参加宗教活动
宗教具有精神寄托等功能,特别是对农村老人更是如此。他们通过参加宗教活动,交流感情、消除孤独,使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二是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近年来,封建迷信活动在中国农村表现得很突出,特别是一些文化素质低的农村老人便深受影响。
适合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有哪些 篇2
干农活,畅游田间
农村的老人很喜欢打理菜园子,到了不同的季节要种不同的蔬菜。冬季过后春暖花开,老人会将菜地重新翻新,翻新的土壤带着泥土的芬芳。
清晨是老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老人已经将饭做好。简单的柴火饭,配着大锅炒的小青菜,夹点自己腌制的小咸菜。
有孙子的老人,吃过饭会带着孩子出去转转。没有孩子的老人,会扛着锄头到菜地里,整理菜园子,规划着今年菜园的分配。
在去菜园前,会将家里的鸡鸭鹅都喂一遍。带着从草地割的野菜,打开后院的门,它们会飞奔地围在你的身边,争夺着你手里的还带着露珠的野菜。
农闲时,围在一起打花牌
花牌这种游戏很多老人都喜欢玩,一张长长窄窄的花牌,在老人们手中流动了几个时代。现在年轻人很少会玩花牌,记得小时候会看奶奶玩。
花牌的玩法一直没有学会,但上面漂亮的图片还记忆犹新。老人们在打牌的时候,还会唠着家常,说着身边人一点点的变化。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住院了。
老人们出牌很慢,他们的'牌局更像在享受时光。有的时候一把牌要玩一上午,就是这样慢慢的时光,让老人的生活更加和谐。
小的时候听老人唠嗑,他们用轻描淡写说出人生的离别。小的时候听不懂,觉得只是一个不认识人的离别,现在想想老人们的心里应该很伤感。
夏季背着竹篓去钓鱼
农村稻田边的小河,河水潺潺,蝉声明明,旁边芦草随风摇摆。找一个位置,摆好马扎凳,往河里投入鱼线。坐在凳子上,吹着微风等待着惊喜。
钓鱼的乐趣,可能只有喜欢的人才知道。老人钓鱼并不是想吃鱼,而是喜欢享受这份宁静。有人说钓鱼的时候,可以帮助人想很多的事情。
农村老人喜欢结伴挖野菜,喜欢结伴采蘑菇,但却喜欢独自去钓鱼。一顶草帽,陪伴了老人很久。那头老黄牛早就没了,但拴牛的树状,老人还未拆掉。
可能人老了后,对过去的事情更加执着。旧物里有一起走过的记忆,当看到一件旧物,就会想起那段难忘艰苦的岁月。所以老人在钓鱼的时候,可能想得最多就是一份份回忆,更喜欢自己独享。
结语
年轻人都奔着大城市发展,农村一座座房屋里有老人的孤独,有老人的回忆,有老人的等待。他们不愿意放弃土生土长的家乡,即使只能有简单的娱乐,也足够回应内心的自由。
老人最想拥有的娱乐,是儿女常伴膝下,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Ⅳ 80后小时候农村游戏有哪些
80后小时候农村游戏有跳皮筋。这个多是女孩子的游戏,用一个带有弹性的绳子,当时多是绿色或红色包裹着皮筋的绳子,两个人用脚固定,一个人站在皮筋的上方跳跃,一边跳一边用脚勾住皮筋,锻炼身体非常有用,有时男孩子也会加入,不过很难玩过女孩子。
80后小时候农村游戏的玩法介绍
滚铁环这个游戏多在秋冬天进行,铁环用家里的铁条制作,然后用一个铁条头部弯成一个U型,孩子们一边跑,一边用铁条推着铁环在前面滚,中途不能让铁环倒地,一般沿着村里的小路奔跑,倒下了就轮到下一个小朋友,大家乐此不疲,也不为什么目的,只要能玩上一把,就开心的不得了。
打宝这个游戏一年四季都可以玩,所谓的宝,是用两张书本纸交互折叠而成,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打,由于宝有两面,只要一人用宝把地上的那个宝打成翻面,就赢得了地上那个宝,然后重新猜拳进行下一场,那时上学校口袋里装的都满满的,就是为了课间到操场打宝。
Ⅵ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晚上天天玩的游戏,你玩过么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晚上天天玩的游戏,你玩过么?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那个时代还没有通电,更谈不上看电视之类的了,到了晚上姥姥就会借着屋子里暗淡的煤油灯光给我们做各种手影,我也跟着学,乐此不疲。手影游戏也是我童年在农村生活的一个美好回忆吧。
手影游戏十分简便,且历史悠久。
手影戏不要复杂设备,只要一烛或一灯,甚至一轮明月,就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种种物的形象。
看,这手影做的惟妙惟肖。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晚上天天玩的游戏,你玩过么?
"像不像,三分样"。
父母做手影游戏给宝宝,不仅拓展儿童的眼界,也能帮助情感的成长,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可以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手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表演全部靠手部动作投影的改变,幻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形象(影像),而不靠任何另外的附加东西去修饰它。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晚上天天玩的游戏,你玩过么?
两只兔子的手影
用十指灵动,演艺天上飞、地上跑、水里游。
在外国人眼中,手影艺术是一门神秘而纯净的艺术。
Ⅶ 70后的人谁还记得有哪些儿时玩的游戏
拍烟盒
玩法很简单,一般都是把烟盒叠成三角形,然后拍就行了。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烟盒应该是大前门了!20年前看见马路边一群男孩子一块儿低着头瞅着什么,八成就是在拍烟盒。
吹泡泡
这个谁都不陌生,包括现在的小孩子。当然,在街上买的和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样,街上买的能吹出好多的泡泡,自己用洗衣粉做的就怎么也吹不出那么多泡泡。不知大家是否也有同感!没钱的孩子用肥皂水做,吹不出泡,还会误喝下去,那时候的儿童医院可没少接诊误喝泡泡水的孩子。
拍洋画
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
纸飞机
为了让自己的飞机能飞得时间长,飞得高,每次都要爬很高的楼,有时不惜危险,跑到楼顶上去放。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怕!
拉马
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两人一组,谁被拉倒谁输,那时为了不被拉倒,一般都会找胖一点儿的,结实一点儿的背自己,瘦子当然最受欢迎,背着不费劲啊!
上发条的铁皮玩具
一上发条就会动,虽然远远不及现在的电动啊,遥控啊之类的玩具,不过也筑就了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童年欢乐梦!相信有很多20多岁的人对那只铁皮青蛙记忆深刻吧!
捉迷藏
其中一个抓人的人蒙着眼睛对着墙从1数到30,其他人赶紧各自找地方躲起来,抓人的人数到30后便开始四处搜人。其他人这时候便可以躲开抓人的人,找机会到达刚才那个人数数的地方就算赢了,相反被抓住就输了。这个游戏只有在老居民区特别是农村才能玩,如今的住宅小区是没法玩的,不被保安和物业的当贼抓了就不错了。
杠老根儿
有人叫“拉叶茎”,有人叫“杠老根儿”,也有叫“拔老根儿”的就是比谁的树叶子梗更有劲儿,能把别人的拔断。也有技巧的,你要选择那些比较粗壮,又比较老的叶梗,不能选又细又嫩又脆的。此外男生们通常都把它塞到臭球鞋里捂,也相当有效。
挑冰棍棒
那个年代,都是找现成的玩,别说,这个游戏看起来枯燥,玩起来可有意思了。一把吃剩的冰棍棒撒在地上,一人挑一根,但是不能碰其他的冰棍棒,如果动了就算输。现在很多休闲吧里有一摞积木一根根往外抽的游戏,估计就是挑冰棍棒演变过来的吧!
过家家
这个基本是小女生玩,小男生也有玩的,当个爷爷爸爸什么的。通常女孩从家里拿来个娃娃当孩子,然后一家人“做饭啊”“洗衣啊”,不亦乐乎。现在想想,很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男女小时候是不是也经常玩过家家啊?
翻手绳
这个游戏已经很久没听说和看见过了,20年前央视1套午间的《做与玩》栏目还连续做过好几期相关的节目。就是把一根绳系成一个绳圈,然后套在双手不同的手指上,不停地翻可以翻出各种形状和图案,有的要一个人做,有的要两个人才能做。现在的小孩恐怕都没听说过这种既简单又复杂的游戏。
游戏名称:丢手绢
危险程度:*
技术难度:***
受欢迎人群:女孩
风靡年代:至今,但范围大大缩小
游戏规则:男女一起围成一个大圆圏,然后推选丢手绢的人。选中的人往往都不太乐意,他(她)会恶作剧地跑起来,然后在你身后绕啊绕的,大家伸长脖子,直勾勾地看着,每个人都能看到他(她)丢给谁,而往往看不见他(她)丢给自己,当他(她)悄悄地把手绢丢在你的身后,丢完后还不能马上跑,得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往前走,等你觉察出来,他(她)已经跑回原位蹲下了。你只能站出来,给大家表演节目,唱一首歌,或者跳一支舞要不然学狗猫叫一声。
玩家说法:王女士今年32岁了,她说:“我记得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带我们玩的就是丢手绢的游戏,现在我女儿在幼儿园也玩,有时候我去接她放学,看到她和小朋友们玩,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小时候。”
游戏名称:跳皮筋
危险程度:**
技术难度:****
受欢迎人群:女孩
风靡年代:六七十年代
游戏规则:跳皮筋是女孩的最爱,最简单的高度只到脚踝,最高的以高举一臂为准;最窄的时候只有一只脚宽,最宽的时候扯绳人仿佛在地上写“一”字,充分体现了少女的柔韧和轻巧。跳皮筋有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
玩家说法:“放学后,写完作业,从书包里拿出皮筋,喊上几个小伙伴,按人数平均分成两队,轮流跳,技术好的就能多玩一会儿,技术差的就只有撑皮筋的份儿了”如今25岁的小烨子在社区院里看见小女孩们玩跳皮筋时,经常有想和她们一起玩的冲动。
游戏名称:打陀螺
危险程度:**
技术难度:*****
受欢迎人群:男孩
风靡年代:六七十年代
游戏规则:比赛陀螺的直径和高度都要求在10.2—10.8厘米之间。陀螺比赛用鞭的线绳长达6—8米。比赛时先由防守队员在防守区将陀螺甩到胶垫上,然后进攻队员在进攻区用同样方式将陀螺甩向防守方陀螺,力争将其击倒。
玩家说法:今年已经年过40岁的刘先生说他小时跟伙伴们玩的游戏就是打陀螺,“口袋里总要装着,那时候看着一只小小的陀螺在桌面上飞速地旋转着,我就总在想,为什么陀螺旋转的时候不会倒?
游戏名称:滚铁环
危险程度:**
技术难度:*****
受欢迎人群:男孩
风靡年代:六七十年代
游戏玩法:铁钩好解决,但铁环不太好解决,于是小家伙们在自家翻箱倒柜,翻遍所有旮旯,寻找铁家伙,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考试得一百分也赶不上有只铁环的自豪感。男孩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玩家说法:40岁的老杨回忆起童年滚铁环的游戏说:“技术好的孩子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甚至可以上楼梯,别的孩子只有在一旁羡慕的份儿。那时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啦哗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游戏名称:玩羊骨拐
危险程度:*
技术难度:*****
受欢迎人群:女孩
风靡年代:七十年代
游戏规则:一般经常是到羊肉铺买上几个剔干净的羊拐骨,回家用水把油煮出来,四面涂上不同颜色。再用布头和沙子缝个布包就行了。把布包高高抛起,趁此时机把4个羊拐骨依归定次序翻过面去,规定抛包次数,在规定次数内把羊拐骨翻过四面又一把抓起来为胜。
玩家说法:这个游戏手小的人玩不好,只能玩最低级的阶段,始终只会抓一个,接一个,抓到第二个肯定就落败。所以,30岁的晓玲小时候永远只会蹲在地上,崇拜地看着那些小辫儿摇摇的丫头们。“那时候,小伙伴们都是在户外玩,蹲在地上,手脏脏的,就是我对这个游戏最深刻的印象了。”可在晓玲心目中并没有什么趣味性的游戏却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童年。
游戏名称:跳房子
危险程度:**
技术难度:***
受欢迎人群:女孩
风靡年代: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游戏玩法:在平地上画并排五六个大方格,二人或四五人参加,依次出场。用算盘球串成的“子儿”抛于第一格,单脚跳动,蹴“子儿”向前,一格一格跳过,按规则跳完一个来回,即算跳完一格,再抛“子儿”于第二格,由第二格蹴“子儿”向前。跳完全部格子,取得资格,背对房格,将“子儿”由头顶向后抛出,“子儿”落在哪一格,哪一格即为胜者的“房子”,胜者在这一格画上记号,名为“盖房子”。
玩家说法:儿时老旧的胡同里,孩子们玩着古老的跳房子游戏,当曲终人散,地上的粉笔痕消失殆尽,只有对老游戏的一份特殊情结。已经当妈妈的小梅回忆起儿时和小伙伴们跳房子的情景,她兴奋地说:“小时候我个子小,腿脚最灵便,玩起来其他小伙伴都不是我的对手。”
Ⅷ 农村80、90后童年经常玩的游戏有哪些
折星星,也是女孩子爱玩的,是送的生日礼物祝福之类的,那时就喜欢用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比较有诚意,很单纯。还有折纸鹤。
Ⅸ 80年代农村玩的游戏
时代在飞速发展着,现在的孩子很小就玩着昂贵的玩具,学会了使用手机和电脑,他们享受着物质极度发达带来的快感,却很少能享受到和大自然亲密带来的快乐。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的孩子,他们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多久没有和小朋友快乐的嘻戏了。现在的孩子总有写不完的家庭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我们小时候物质不是很丰富,但童年却是很快乐的!每每想起,不胜感慨。70、80、90后,你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玩过的游戏吗?
1、编花篮
“编编编花篮,编好花篮上南山......”念着熟悉的童谣,一群小伙伴们围成一圈,把腿盘在一起,拍着手,转着圈,谁的脚掉出来谁就被淘汰。 编花篮是一种流行范围十分广泛的传统游戏,也被称作跳四方、搭葡萄架等。在游戏中,游戏者双手彼此相牵,左脚搭于左手所构成的形状酷似水井外形的台中,因此也叫搭井台。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谁还记得编花篮这种游戏?
2、滚铁环
滚铁环,又称滚铁圈、推铁环,早在汉代时就是百戏之一,是旧时汉族盛行的民间游戏。在四川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就有滚铁环的图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滚铁环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间游戏。
那时候的男孩们玩得投入,连上学也不忘带着,一到课间,男孩们在操场推着铁环奔跑,“哗啦哗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技术好的孩子放学后,能把铁环一路推到家,甚至可以过门槛进大门。
3、跳皮筋
皮筋,也称猴皮筋儿、橡皮筋儿,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跳皮筋”当属女生最爱的游戏之一,在跳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喊上口号:“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才能跳出感觉!
Ⅹ 老照片:那些风靡70年代的童年游戏,你小时候玩过几样呢
四、跳房子
找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用粉笔或者小砖头块在地上画格子,我们那边是格子的排列顺序是从近到远:竖着三个格+并排两个格+一个格+并排两个格+一个半椭圆形的格子。画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玩了,先把沙包或者砖头块扔到一个格子里,然后跳到扔沙包的地方把沙包捡起来,接着跳到头在折身返回来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