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游戏的情节
A. 小班上学期开展角色游戏需要关注哪些要点
小班上学期开展角色游戏需要关注哪些要点
第一次开展角色游戏,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游戏中的经验储备,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游戏内容的安排、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的调整。以下对这几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
1.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不断深入游戏内容,拓展游戏情节。
游戏区域的不断开放,逐步呈现。初期可以开出的是一些买卖类游戏,包括娃娃家、超市、菜场、点心店等等,在这些游戏中,重点引导幼儿有礼貌的语言交往。然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当游戏中出现什么角色需求什么情节需要时,再开出相应的游戏区域。比如娃娃家要招待客人,就要开出超市、菜场等等。
2.材料要丰富、形象,来源于幼儿生活。
材料的收集要生活化,可以发动家长资源,请家长一起配合收集。比如超市的物品、肯德基的盒子等等。还有一些材料是教师自制的,比如菜陪型场、娃娃家的锅子、肯德基食物、收银机等等。同时还要兼芦搭猜顾到同类物品数量充足,避免幼儿之间出现争抢现象。
3.教师的指导需要多样化。
首先,从角色进入参与幼儿游戏指导。教师可以作为客人的身份,进入游戏区买东西,一方面给顾客购物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和售货员进行语言交流,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其次,作为旁观者的身份介入指导。当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先旁观,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如果孩子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教师就介入进行指导。再次,重视讲评环节。充分发挥视频的作用,还原当时的游戏情节。幼儿游戏时,教师拍下游戏视频,在讲评时播枝陪放,让全体幼儿观看,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B.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
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
(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教室里设置4个和区域整合的、充满意境而又温馨的娃娃家。每个娃娃家因地制宜显得既宽敞又温馨:有置电脑、电视,配备逼真形象键盘、遥控,铺着整洁鲜艳床罩的小床和茶几,迷你而大方的煤气灶台、可爱迷人的梳妆台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每个孩子着迷。他们每天都会走进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随意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
2.有针对性的投入适宜小班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虽然游戏情节简单,喜欢重复而简单的动作,但是逐渐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主题之间也开始联系。所以,我供给小班孩子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态迷你逼真。还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我为孩子们提供每个一个绒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妈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这些自制的玩具都比较大而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孩子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环境的温馨、意境、宽敞而丰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系列的操作动作。如洗菜的系列动作:如开水龙头——洗菜——切菜——下油下锅——炒菜——上锅。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还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游戏质量。
(三)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活动,促进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他们虽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确应该如何去做,在游戏过程中还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角色。教师应该围
C. 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切入点有哪些
幼儿判梁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切入点:
1. 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程度和方式,是否主动参与、积极互动,还是较被动或独立进行游戏。
2. 社交互动:观察幼儿与其他幼儿之间的社交互动,包括交流、合作、分享、竞争等行为,以及与其举闹他幼儿的关系和相处方式。
3. 角色扮演: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对角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创造力和想象力: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表现,包括想象、创造角色、场景和情节,以及创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5. 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幼儿面临问题时的解掘答运决思路和策略,包括寻求帮助、合作解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
6. 自我调控: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情绪的管理、行为的控制等。
通过观察这些切入点,幼儿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提升的方面,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D. 如何准备做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
1.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2.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3.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4.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4)如何关注游戏的情节扩展阅读:
观察的方法很多,从观察目的来看,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两种:
1、随机观察,及时捕捉幼儿从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作为指导游戏的依据,以便把握干预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宜的应答行为,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推进其活动;
2.有目的的观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其他常见观察方法,有扫描观察、定点观察与追踪观察等。
E. 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和丰富幼儿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教师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教师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幼儿游戏观察的一般原则
为了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观察者不论采用何种观察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二、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
游戏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和轶事记录。观察者在决定使用何种记录方法时,应在“易于使用”和“丰富描述”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1.行为衫弯敏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的出现与否,观察者预告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
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等级量表可用于评价那些难以量化的游戏行为及其品质。
与行为核对表相比,等级量表的不足在于需要通过制订等级来进行评价,这可能会降低资料的可靠性,也易出错。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或枝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2)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
(3)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f序。
(4)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三、幼儿游戏的观察方法
1.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
2.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
3.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
4.摄像记录观察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闹掘戏观察的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小班: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所面临的挑战,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己的观察,适时地给予幼儿支持、帮助与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F. 怎样以专业的视角关注与介入幼儿游戏
“会玩的孩子聪明”让孩子们变着花样的玩,有助于孩子的思维的灵活性。《指袭肢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拍旅世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得到经验的前提是教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游戏时间,利用空间、环境给孩子们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其次保证给幼儿丰富的游戏材料,华爱华教授对当前幼儿园所投放材料进行了分类:第一种是开放式游戏材料投放;对材料镇搏不做任何玩法规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第二种是封闭式材料投放,给孩子们规定了玩法附加了任务,让孩子们去挑战。再其次,教师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当教师充分观察与分析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后,当出现问题后,教师应是适时介入与推进游戏行为的指导者。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在游戏的指导中,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适时指何时介入,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时等,教师都应该找准时机予以介入。适度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介入时的语言表达及行动支持要留有余地,善于等待,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与探索。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充盈于幼儿的身心,充盈于幼儿思想、充盈于幼儿的情感和身体中。这样才能让幼儿富有创造力,自由快乐的成长。
G.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的指导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遇到困难、将游戏情节延续下去有困难时
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并且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
2.当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冲突时
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哪并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适当地介入幼儿的冲突,引导幼儿解决冲突,有利于冲突正向价值的实现。
3.当游戏中出现不空带安全的因素时
当幼儿在沉溺于游戏的情境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在一起,以假当真。因此,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包括游戏内容不够健康、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影响他人游戏的正常开展等,这些特殊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时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干预,否则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4.当幼儿对自己所进行的游戏并不投入时
当活动室里大多数的幼儿只是进行简单而重复的游戏,如,康康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漫无目的地开着,但就是没有一个“斗缓芦旅客”上车,他也没有邀请一个客人乘坐自己的火车。这时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上海去,可以上车吗?找谁买票呢?这时康康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就这样火车就开动起来。在这个游戏中教师适时的介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高层次的社会活动与建构游戏,增进社会与认知的发展。
H. 作为教师,你在游戏观察或游戏后解读时,还需要注意哪些
作为教师,在游戏观察或游戏后解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游戏的设计,比如游戏的目标、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玩法等;
2.要注意游戏的内容,比如游戏的情节、游戏的角色、游戏的环境等;
3.要注意游戏的技术,比如游戏的画面、游戏的声音、游戏的操作等;
4.要注意游戏的社会意义,态尺漏比如游戏的文化内涵、游戏的社会影响等;
5.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意义,比如游戏的学困粗习价值、游戏的教育意义等;
6.要注意游戏的娱乐意义,比如游戏的娱乐性、游戏的挑战性等。
总之,作为教师,在游戏观察或游戏后解读时,要从帆烂游戏的设计、内容、技术、社会意义、教育意义以及娱乐意义等多方面来考虑,以便更好地理解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