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游戏互动行为
❶ 如何理性对待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冲突行为
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 就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幼儿自主地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这种观念已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和认同。为了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培养规则意识。规则使幼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有目的性;进而通过规则引导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质量和后果。 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与生活的各种印象,他们会把这些印象或经验带进他们的游戏中来。 幼儿玩滑滑梯的时候,尽管教师总是事前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要从楼梯上去再从滑道下来。可每次游戏的时候,开始时,幼儿似乎还记得这些规则,时间一长,幼儿就开始犯规,有的从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个一个叠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儿用手抓住上面的护栏,身体躺在滑道上摆动,嘴里喊着救命!救命啊!脸上流露出颇为夸张的表情,护栏边围着几个幼儿正在有条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儿掉到水里去了,有的幼儿救上来了。教师看到那么多的幼儿挤在一起,走过去制止他们:小朋友,看看谁最听话,知道怎样滑滑梯才是对的。小朋友立即变乖了,停止了原来的活动,排着队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静了许多。教师放心地在一旁观看。可没过几分钟,有几个男孩子又开始了救人活动,有的被怪兽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奥特曼,我来救你们。参与救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游戏场上又热闹起来。 是制止他们,还是顺其自然。不制止?怕他们出事故。制止他们又于心不忍,幼儿玩得那么投入。游戏中的自主和规则是一对矛盾,如果过分强调规则,势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失去满足和快乐感;反过来,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的约束,游戏就会显得杂乱无序,毫无质量和意义。教师该如何处理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之间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静下心来想一想,成人也喜欢来点刺激的游戏,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快速滑行车,新型运动中的攀岩、悬崖跳水、急流探险都是成人喜欢的惊险活动,一个险字本身就包含着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险后的成功却往往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感。 孩子在游戏中的动作一般来说具有非常规性。例如幼儿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外,幼儿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情节,例如:奥特曼救人、过山车等。幼儿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现,使游戏情节精彩,内容丰富,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往返。因此,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儿,也仍然会在游戏活动中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们想象的角色。但教师总会担心幼儿不会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儿按教师的意愿重复那些规矩的活动,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时间长了,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和手脚,表面上看上去听话乖巧,实际上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内容,表现,看看他们在游戏中做什么,怎么做的;倾听他们在游戏中谈论什么,怎么交流,对积极地部分给予肯定,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体验。 幼儿在游戏时的动作、语言、情节常常是比较随意的,甚至是盲目冲动的,特别是小班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准则行事,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戏进行时易发生冲突和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产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戏中,救人的孩子越来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让幼儿自主自由、随心所欲,完全忽略规则在幼儿活动中的教育功能,那么幼儿在游戏中根本就自主不起来,同伴间互相干扰,混乱无序,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自然没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制定规则,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在有序的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注重游戏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律性 在我们谈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的时候,同时有这样一种误区,游戏既然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成人就不因该过多地干预,让幼儿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了,只要幼儿高兴就行。事实上游戏就变成了放羊式的一种低水平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幼儿在游戏中变得盲目,没有规则,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前面提到的幼儿安全问题就变得突出了。因此,我们要谨慎地界定幼儿地游戏行为,评价幼儿地游戏过程。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观察幼儿当前或
❷ 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游戏呢
家长要对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引导孩子,既不拘束也不放纵,让他们既放松又向他们学习。把坏事变成好事。他们也可以被赋予要完成的目标作为一种奖励。孩子只要能有自我意识,也能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也能促进与他们的沟通。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爱好,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会分散孩子对电脑游戏的注意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东西都有两个方面,比如手机,可以从手机的角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比如现在有很多很火的一些app,就有这个好玩的学习功能,说白了说白了就是在玩中学习。
❸ 教师怎样观察幼儿自主性游戏行为
一、如何理解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
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可是当前,幼儿园在
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儿童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游戏自发行为是趋乐性的,儿童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同时游戏对儿童良好个性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儿童阶段年龄在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良好的个性能使孩子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自主性游戏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发展的思想。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我们应该利用儿童这种强烈的活动动机诱导他们,使他们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生活、去探究、去创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1、强调游戏的自发性。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
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他揭示了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所以指导自主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创设幼儿游戏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自己创造游戏。
2、注重游戏的互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游戏过程里,教师应是游戏伙伴,不是“自上”的指导者,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产生互动。
3、释放游戏的童话性。
蒙台梭利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
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对儿童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统一。生活的真实为幼
儿的游戏表现提供了条件,虚构的童话想象使幼儿游戏充满了想象和创造。为此,自发游戏
的指导策略要重视引导幼儿对生活的体验,放任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稚的行为,把儿
童当儿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
二、教师如何做到有效观察
1、 与幼儿在游戏中成为同伴,与幼儿处与平视中。俗话说:换位思考,当教师真正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游戏,才可以让幼儿得要真需要的帮助,而不是教师主观的自我判断,有时候,教师给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在教师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小帮助,却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无限的帮助。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如:中班时科科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坐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
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
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
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如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人
很多,教师可扮演打电话的人到邮局询问:有手机买吗?帮助幼儿拓展了“手机商店”这一
主题;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
看;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引发幼儿自己寻求代替物,发挥了幼
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游戏中的陪审团
幼儿毕竟不是大人,在游戏中难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教师也无法参与每一个游戏,
当孩子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听取多方的“证词”
,做一个间接的观察,尽量把事情还原,然后再客观的给孩子一个恰当的帮助和解决方案。让孩子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中,得到必要的帮助,让游戏可以顺利的进行。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游戏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
干预幼儿的游戏。它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
的幼儿。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
三、有效观察如何助推幼儿的自主游戏
1、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到位,确保自主游戏可以顺利开展教师在游戏中,应该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和敏感的意识,在孩子左右为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正确的帮助,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帮助,就像一双无形的双手,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拉孩子一把,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更加顺利。
2、在游戏后及时反思,为以后相同情况保留经验在细心的观察之后,教师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及时地进行记录和反思。把观察的情况书面化,然后针对收集的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当时对孩子的观察是否到位,如果有介入,是否得当,若果没有介入,是不是需要介入,还是不介入比较好。为下次遇到相同情况,可以做得更好,更加准确。这种帮助,就像一张宽厚的弹簧床,在每一次接住孩子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抛得更高,去触碰更高的天空。
3、在多次游戏中总结经验,让孩子的探索没有障碍
孩子在多次的自主游戏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游戏特性,对于孩子的在游戏
中的各种情况,可以做到应付自如,让孩子及时得到高质量的保障,这是对孩子自主游戏最
好的支持,合理的对策,正确的应对,有效的处理,恰到好处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就像一
架梯子,在孩子一次一次的自主游戏中,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
汲取无限量的知识,成为在自主游戏中最大的赢家。
❹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早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慢慢地渗入我们的生活,近年来网络游戏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不小的影响。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不少大学生利用网络游戏来进行适当的放松。当前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充斥着网络,有些大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在上学的旅途中你会遇到很多事,会发现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发现自己不合群,和室友共同语言很少。但你不能因此就随大溜,让后自暴自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你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你不能看别人玩你就玩,有时候孤独是避免不了的,交一个知心朋友就够了,别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在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对未来有规划,然后,不停的去提升自己,磨练自己,别人玩四年,四年后一无所有他们看到的是迷茫,而你拼搏四年,四年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