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如何拓宽
❶ 如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
有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或萌发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幼儿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自然也就成为了每个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而创造潜能的挖掘就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和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为此我进行了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尝试。
一、克服模式化,发展创造力
在平时的游戏当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着成人化、真实化、功利化的倾向。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图代替幼儿的意愿,过分追求游戏内容和替代物的真与像,而忽视幼儿象征性行为的发展。如有的孩子把雪花片向上抛或向下掷,教师就认为这是不爱护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的煤气灶拆了,教师就认为这是“破坏”行为,轻者给与批评教育,重者禁止游戏。我通过观察,了解了孩子们是用抛雪花片代替“放鞭炮”,用掷雪花片代替“种花”,予以肯定,然后引导他们在地上围上“栏杆”。以后,孩子们发挥了更大的创造性,不仅在地上围上“栏杆”,还分别用替代物做“一串红”、“花瓶”、“花篮”。可见,孩子们在赋予物品以象征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拓宽游戏主题,为再创造作准备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应,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所以幼儿所处的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如明明在玩汽车时,嘴里不断发出“呜——”的呼啸声,我经过了解发现,明明最近刚坐过火车,火车上的汽笛声音和感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坐火车的感受和经验用到了开汽车上。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经验的再现。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我经常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和了解身边的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熟悉的成人的职业及生活方式,使幼儿对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为角色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为再创造打下基础。
三、自制游戏材料,培养创新意识
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与其生活经验及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丰富的玩具材料,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材料开展游戏。因此,我经常组织幼儿一起动手搜集、制作游戏材料。如,新开设的“理发店”缺少各式发型,于是我便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发型”。接着我们一起分工合作,在画、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发挥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精心设计下,一个个精美漂亮的发型就被制作出来了。
四、采用内指导,拓宽创造空间
开展角色游戏,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实现这两者的结合。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境中的指导。它虽然不是直白的传递教育意图,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戏的特征和幼儿的意愿,能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的尊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当观察到某个游戏主题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可设计某些新的诱发情节,以引发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或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我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车”买票并报站,以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正确评价,画龙点睛
不管何种游戏,我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纲要》指出,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方式很多,有时全班进行,有时分组,也可让幼儿自评,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为幼儿下次游戏埋下创新的伏笔。如“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再玩时应怎样改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自发、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因为它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它可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增长幼儿学习的兴趣,得到能力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己设定目标、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表达了孩子的思想和感情体验。同时,角色游戏又十分强调想象和创造的应用。我深感在游戏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计划、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实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❷ 怎样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让他们扮奥特曼,你演怪兽。不过时代变了,奥特曼不流行了,你去看看啥动画片正火
❸ 如何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
一、允许幼儿自由选择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如何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另外,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坚持分层次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幼教之友《如何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
三、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我们中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四、及时调整游戏角色
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选择的游戏内容应是健康的,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因为内容不好的游戏会从消极方面影响幼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如模仿吵嘴、打架、打麻将、酗酒等行为,这会强化他们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印象。发现此类情况,教师必须马上制止,及时介入,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念。
总之,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