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体育游戏项目
㈠ 体育运动项目有哪些
普遍开展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各国家和地区民间开展的运动,比如我国的赛龙舟,西亚地区的卡巴迪等。
田径(Track and Field)或称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田径运动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以及由跑、跳、跃、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共计四十多项。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与游泳、水上项目被视为体育运动中的基础大项,也是奥运会金牌三大项目,故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
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工具,对于提高人的智商和情商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强健的体魄对培养聪慧活跃的头脑也至关重要。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发展自我意识,学会管理情绪和与他人交往,从而塑造健全人格。同时,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在健康长寿和疾病治疗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㈡ 荡秋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A朝鲜族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民间游戏,每逢节日聚会,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
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她们一会腾空而起,一会俯冲而下,尽情地欢乐,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朝鲜族妇女荡的秋千,不仅高,而且还很飘,有的秋千几乎都荡平了,真可谓是触目惊心。荡秋千比赛分为单人和双人两种。
(2)云南体育游戏项目扩展阅读
朝鲜族清明祭
除了在野外“寒食”,朝鲜族的寒食节还要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如踢足球、荡秋千、踏跳板、踢毽子、放风筝、赛跑、摔跤等。朝鲜族认为,了却了对亲人的思念后,要展示自己生存的精神和能力,于是进行体育活动。
这和朝鲜族能歌善舞有一定联系,这些户外活动都是一些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都是身体和能力的展示。野外“寒食”不仅祭祀了亲人,而且促进了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
在这个节日里,踢足球和荡秋千是最为普遍的运动。仪式结束后,大家在田野里踢足球。也有的在回去的途中或在自己家的地边架一个秋千,这是一种简易的体育活动,都是为了释放心情。
有时,一些街道和社区也会组织专门的踢球和荡秋千活动,从而把朝鲜族的寒食节内涵与民族体育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朝鲜族特色鲜明的清明祭习俗。
㈢ 佤族的体育项目是什么
打鸡棕陀螺,是云南佤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是各村寨相互邀约分组进行比赛。从六、七岁的男孩到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都很喜欢打陀螺。比赛时,以细绳缠在陀螺上,然后快速抽绳,将陀螺投放在地上,使其旋转起来。打鸡棕陀螺是一种冲撞赛。先在地上划两条线,分前、中、后三场。前场面积大,为旋转陀螺区,中场为打陀螺区,后场为甩陀螺区。参赛者轮流旋转陀螺和抽打陀螺。比赛时,一人先放陀螺在前场旋转,打陀螺人要在中场后场,扔出自己旋转的陀螺打击前场的旋转陀螺,以将其砸出界外,自身保持旋转者为胜。击不中,第二人接着打,如打中,但未跳出界外,接着打的人就要退到甩陀螺区去打陀螺。
㈣ 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那些
彝族传统体育
摔跤: 在彝族在所有传统体育运动中摔跤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火把节、春节和彝年期间,摔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射驽:弓驽本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古老的、不可少的防身武器和狩猎用的工具。弩形状似弓,是用坚硬的岩桑树或梨树做成。射弩犹如水平托弓射箭,只要扣动扳机,箭便顺弩床中的箭槽飞出,射程较远。
火绳:广泛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民间,多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举行,是彝族民间独有的一个群众性体育项目。
赛马:赛马是彝族传统体育活动,一般在过年或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时举行。赛马场跑道为周长约三、四百米椭圆形跑道。比赛时,所有的赛马和骑手们都需精心打扮。
打磨秋:又称“磨担秋”,因这项活动很像推磨般的旋转,故得名。广泛流传于贵州省大方县的彝族民间,尤以当地百纳彝族乡的四位彝族姑娘最具代表性。
打铜炮枪:又叫火药枪,形状似步枪,但枪身稍长,用火药点火,自制铅巴做弹丸,击发时声音如同放炮。
爬油杆:是楚雄州牟定县“三月会”上举行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三月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县城所在地共和镇举行的盛大集会,历时三天。
蹲斗:彝语叫“互布吉则”,意思是雄鸡斗架。劳动之余,男子常进行蹲斗比赛。双方各为一、两人。都采取蹲式,两手合掌并于胸前,呈半蹲状态,相互用左肩撞右肩,或右肩撞左肩,不准用手推;以碰撞使对方的手、臀部先着地为赢。另一种比赛方法是蹲着绕圆圈或走“之”字形,参加人数不限,以坚持时间最长为胜。
舞铃铛:彝族传统文体活动。流行于贵州六盘水彝族聚居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割火草节”举行。相传已有300多年历史。舞时数名青年两手各执五只彩绸扎连的铜铃,两足脚踝上各挂一串(十只)小铃挡,边跳边舞,节奏明快,动作协调。跳至高潮时,每两人叠起“罗汉”,或作各种难度较大动作,如:“背翻摇铃”、“弓卧斗”等。比赛时评委根据以技巧难度来决定胜负。
赶老牛:流行于云南昆明富民地区,又称“赶老牛”。“”一般在土场上进行。场地面积长、宽12米左右即可。土场中间挖一直径30厘米、深10厘米的窝,场地的边沿再挖若干个窝,距离相等,窝的多少根据参赛人数而定,每窝1人。
㈤ 民族体育项目
1、射箭
射箭,即箭术(Archery),是指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精准度的体育运动,别称射箭运动。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之后弓箭又是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现射箭作为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而存在下来。
㈥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包括那些项目
1、“彩月亮”是苗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上古时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为战争失败,分散隐入深山菁林。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夜在山顶上立一树杆,杆上系红腰带,然后令男女青年绕杆对月吹笙跳舞。于是失散的部落民众闻笙纷纷聚集于树杆之下,大家立誓团结,发奋振兴部落。
“彩月亮”在历史的长河中已嬗变为庆祝丰收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喜庆活动。
“庄稼黄,芦笙狂”每年金秋时节,苗族的“彩月亮”就开始了.男女青年在秋夜迎着明月围着两棵花杆歌舞。如果你有幸参与他们一起“彩月亮”你就会听到这样的腔帮:
“唱歌要唱一对对,单人一个唱不成,单丝一根不成线,独木一根不成林。”“唱歌还要一双双,少了一个唱不响,少了一个唱不好,我来跟哥把腔帮。”
能在15米的高杆上吹奏芦笙,完成各种惊险而优美的动作。集芦笙﹑舞蹈﹑杂技和苗族风情于一体,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颗奇葩。
2、“较脚劲”是仡佬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了生存,他们常年奔走在贵州高原陡峭的山间小道上。脚力柔弱,稍有闪失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不练就一双铁板脚,就爬不上难于上青天的夜郎古道;没有扎实的脚劲就走不出野兽出没的大箐林;双脚无力,在涉江过河时就会葬身鱼腹。
为了练就过硬的脚劲,仡佬族人民常常在劳作之余,寻一宽阔的山间草地,互相用脚比试。比赛双方通过脚的压、勾、扫等动作使对方失分,胜者则获得人们热烈的掌声。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就逐渐成了仡佬族全民健身的传统体育运动。
3、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古近期就有了灿烂的农耕文化。由于苗族人民迁徙居住在深山箐林,开垦的田土和耕种的庄稼常被野兽糟蹋破坏。为了驱赶野兽,他们创制了“响节”。“响节”又称“鸡几棒”:或“挑杆”,“响节”除了用来对付野兽,还可以用来驯养家禽。在古代,由于战争频繁,还用作战争中攻城的火器。后来,“响节”逐渐演变成为苗族人民老少皆宜,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项目。
“响节”通过用“响节”棒挑、掷、击、敲、打等动作,训练人们的灵敏度、奔跑速度、判断力等。以此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苗族“踩火龙”这一体育项目是由苗族先民在战中为营救自己的首领演变而来。
传说苗族先民的首领被敌方以谈判为名关押,关押的地方有火海。苗族先民不顾一切,赤足从火龙背上踩过。又以一把把利刀插进绝壁,架成刀梯,攀上悬崖,救出首领。此后了今天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5、《莲花十八项》起于清朝光绪年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盛行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乌江中下游一带。这一民间舞蹈取材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吸纳了贵州高原的灵气,体现了土家人独特的民风,展现了土家人粗犷而豪迈的性格。《莲花十八项》要求所有舞蹈者张开双掌,用力拍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关节,在有力而清脆的击打声中,尽情抒发心中的激情,《莲花十八项》的基本动作有“上九响”“下九响”之分。因而被称为“莲花十八项”。表演时,要求拍打节奏统一,动作协调,舞蹈时不计人数,不受任何场所限制,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能自由地表演,是一项群众性的健射舞蹈。该项目于1999年贵州参加全国第六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表演项目一等奖。
6、芦笙是苗族的象征,是苗家欢度节日必不可少的乐器。芦笙有几十个种类,几十种曲调,芦笙舞有上百个动作。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奇异。其中有的清新活泼,有的欢快热烈,有的轻松幽默,有的险奇优美,“芦笙技巧”把音乐舞蹈与体育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浓郁,深受苗族人民喜爱。
《金筑芦笙》难度大,技巧高,扣人心弦。通过空中踩碗,滚舞、前翻、后翻、登梯、叠人等动作充分表现了力量与技巧的结合,整套动作朴实粗犷、刚柔相济、动静分明、造型优美,令人儿,耳目一新。
7
苗鼓——俗称猴儿鼓,是苗族传统打击乐器。
“丰收苗鼓”流传于贵阳花溪、孟关等地,是当地苗族群众在丰收后举行的一项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丰收后的苗寨,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金秋之夜,苗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在悠扬的芦笙曲中,围着苗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舞蹈时,姑娘手持手槌击鼓,边打边跳,一套动作打完后更换另一套。击打中穿插表演挖土,纺线,插身,打谷等劳动场面,舞蹈中还表现了苗族群众喜爱的猴拳、扳手腕、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整个舞蹈鼓声不停,欢笑不断,鼓声回荡着丰收的喜悦。
8、《抱架腰》是布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活动。它对抗性强,趣味性浓,不受场地大小限制。是一项斗智斗勇,练功角力,又便于开展的活动。
其竞技方式是:在地上划一“界河”,比赛前运动员分开站立,比赛开始后,中线即不存在。比赛中,两人各使其力,抱住腰部将对方推
离原位为胜。在比赛中,可通过巧力取胜,但不能抓人或拉人。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臂力和腿力。
9、“垒营盘”原名“营盘舞”。它取材于苗族先民为保卫而进行的防御战争。表演者吹奏芦笙,垒成营盘,形成圆圈,表示四方布满勇士,营盘中央竖立帅旗,勇士们“四面开弓”“倒立”、“上肩”挥舞帅旗,舞象征营盘堡垒坚固,士气高昂。“垒营盘”是苗族同胞表达怀念先民们的历史伟绩和不屈不饶的英雄气概而创作的舞蹈。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垒营盘”已成为苗族男女斗巧的活动。它不受场地、音乐、人数限制。其特点是表演者在不停地吹奏芦笙舞曲的同时,进行翻滚、倒立、吊挂、倒背等技巧表演。动作节奏鲜明,刚柔相济,充分展示表演者的吹跳技巧。“垒营盘”是毕节地区苗族人民最为广泛流传的娱乐健身活动。
10、“乌蒙铃”原名“铃铛舞”,彝语“啃荷呗”。它取材于彝族先民开疆拓土,驰骋疆场的各种活动。最先是一个祭祀性舞蹈,在彝族“火把节”时进行表演。流传至今,以变成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的舞蹈。是毕节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传统体育舞蹈之一。
“乌蒙铃”表演时不受场地、音乐、人数的限制。铃声象征着骑士在战场上的高昂斗志,羊皮鼓鼓点象征着勇士出征的号角,手握若干只用彩带扎好的铜铃,脚踝上系铃铛,边跳边舞铃声悦耳,动作粗犷,刚劲有力。体现了乌蒙山区彝族人民淳朴,直率的性格。
“叠罗汉”“抱腰舞铃”“相互背驮”“前后翻滚”“倒挂金钩”“雄鹰展翅”等高难度动作,运动量大,造型美观,舞蹈和竟技和谐统一。“乌蒙铃”是一项颇受彝族群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
11、“德沙呱”汉语译意为“刺锤舞”。主要流传在独山县上司镇墨寨乡
琴扬村一带,是布依族一种特殊的,古老的武术舞蹈形式。
每逢昏丧嫁娶,民族节日,盖房立屋,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相集约会,挥锤起舞。
表演形式为男女群体性武术舞蹈,以手上舞刺锤动作为主,脚上动作为辅,名称为“抢刺”“劈刺”“拨锤”“绞锤”“崩锤”“马步”“弓步”“弹,踢,勾,铲”等。舞姿遒劲有力,具有阳刚之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勇敢无畏,热爱家乡,热爱自
由的民族精神。 道具是刺锤,俗称“狼牙棒”使用的武术套路是先防后攻,防多于攻,防中有攻,以防为主。
12、“弦鼓乐”是一种别具特色,历史悠久方的水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流传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龙乡祥寨村和都江镇五坳坡一带。
最早是专门为庆祝“开始插秧”和“开始织布”两项祭祀活动而跳的舞蹈。
道具“三弦角鼓”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鼓身用整筒圆木刨光镂空而成,两头用硝制的牛皮套牢,鼓侧嵌上一对牛角并配上三根琴弦。牛角代表耕种,三弦代表纺织,水族的耕织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表演人数不限,表演时男女围鼓吹跳,表演场面壮观热烈,动作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生动记录了水族先民艰苦创业的历程,表现了水族人民希望建立幸福家园,人旺粮丰的美好愿望,它是水族人民间文化艺术中独放异彩的民族特有表演项目。
13、这是苗族姑娘过“菜花节”时举行的一个传统表演。这个比赛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通过穿花衣裙比赛,既向人们展示了苗族妇女服饰的绚丽多姿,也表现了苗族姑娘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还体现了苗族同胞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集体精神。
㈦ 谁知道少数民族的体育游戏,最好带规则的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可以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比赛开始,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后将主持人献上的一只两岁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杀,割去头和蹄,扎紧食道,放置于开阔的草坪上。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蜂拥而上,马快的抢先一步将羊俯身拾起,夹在蹬下或驮着,慌不择路地奔跑。其他骑手不甘示弱,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夺得难解难分。有时会有数百骑围作一团,左拥右挤。在比赛中,经反复多次较量,小羊数易其主。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中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冲出赛场。之后,得胜者当场将羊烤熟,邀众骑手共享,将此肉称为幸福肉。获胜的小伙子一般都会成为漂亮姑娘的示爱对象。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奖赏。■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种原生态体育是草墩象棋大赛,这种运动在云南较为流行,经常会在民族运动会上看到,比赛是用白布画的线,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见方的场地上,两位象棋高手展开对弈,动脑的同时还要身体力行亲自搬动棋子。一盘棋下来,两位高手颇有些华山论剑的感觉,不仅耗费了脑力,体力也经受了考验。据说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赛,在锻炼脑力的时候体力也一起得到了锻炼。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当棋手都在忙碌着如何搬动笨重的旗子时,脑子里还有没有运筹帷幄的空间了?不管怎样,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快乐。■
跳火绳
跳火绳是大凉山彝族古老的、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之一。跳火绳的场面极为壮观,火绳有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比赛的距离没有严格要求的规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间。
火绳用1根长约3米左右的藤条拧成,在藤条的中段绑上浇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条和棉纱后点燃。在场内两端画上起跑与终点线,比赛者站在起跑线后,手执燃烧的火绳,待号令一发,便双手紧握火绳的两头,像单人跳绳一样,摇荡火绳,直线跳跃着前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持火绳跑步和走跑都判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
滑溜索
很多体育项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独龙人的溜滑比赛。
在先民的各种生产活动中,采集虽然是最原始简单的生产方式,却需要高超的运动技能。爬树、爬竿、爬绳、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采集生产活动中锻炼出的劳动技能。为了掌握这些生存技能,独龙族人从小就必须训练。如今虽然生活环境改善很多,但是为了保持这种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带孩童练习滑溜索,攀悬崖,帮助他们掌握要领,提高身心素质。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发展成了比赛。这样的比赛,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渐地比赛加进了技巧性、审美性。人们在过溜索时不是为了运载货物过江,而是比谁的姿势优美,比谁的技艺惊险动人;在攀藤比赛时,目的也不是能采到燕窝、果实,而是为了比赛谁爬得又高又快,能够技压群雄,获得心上人的青睐等。■
磨秋
不过更多的原生态体育以休闲快乐为主——磨秋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得荡秋千,荡秋千是满族人民的传统节目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在满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农闲时节将秋千架竖在打谷场上,或拴两条绳子在老榆树枝上,上系木板,秋千就架好了。年轻人常常举行荡秋千比赛,以荡的高低论胜负。哈尼族在过苦扎扎节时必定要玩磨秋。过节的后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劳动。人们自动地组成一支支串寨队伍,参加各村的撵磨秋活动。每到一个秋场,便要进行比赛,以争高低。除此之外,荡秋千如今也是很多学校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㈧ 云南高考体操项目有哪些
云南高考考试项目及分值
体育专业考试项目分为身体素质项目、辅助技术项目、专项技术项目三部分。专业考试成绩满分为300分。
1、 身体素质项目(每项60分,满分180分):100米跑、800米跑、5米三向折回跑。
2、 辅助技术项目(满分45分):篮球往返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排球传球垫球、足球定位球传准与颠球、体操预摆分腿腾越纵箱(男)或分腿腾越横箱(女)。
考生只能在上述四个辅项中选择一项考试。考生在选择辅项时不得选择与其所报专项相近的项目,即篮球专项的考生不得选篮球往返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排球专项的考生不得选排球传球垫球,足球转向的考生不得选足球定位球传准与颠球,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专项的考生不得选体操跳箱。
3、 专项技术项目(满分75分):考生可在田径(除100米、800米外)、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跆拳道中任选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