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游戏表达什么意思
A. 顾城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
是要表达一种单纯和童真。
题目为表达,第一段是说童心,第二段是要表达出一种语言的单纯,
如果根据伤痕文学来推断第三段应该是表达受过创伤的这一代人很瘦弱,希望他们能够以单纯美好的心去看待世界吧。
B. 顾城的诗《娴歌》中“于山于海,于水于滨。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四句是什么意思
于山于海,于水于滨意思是指顾城的所居,是一种各自相爱但又河井不犯的场面——或许这出于顾城本人的一己之见或一厢情愿。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是相思的意思,用析字的手法将“相思”二字化入了岛上的天然风光和农作场景。意思就是不管跨国千山万水走到天涯海角,都对另一个人非常相思。
(2)顾城游戏表达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这首小诗是配着顾城自己的一幅画《天然凤鸟如愿图》写下的:
吾居岛望天,已近南冥,回顾空阔,偶有飞鸟栖于廊下,双双尽善,不知有谋者,赤喙碧身,颌下丰素如雪,食花果,即飞,数里皆有羽声。歌曰:于山于海,于水于滨,双木非林,田下有心,饮之以雨,炊之以薪,家中有女,马上无邻。
当时,顾城与两个爱人(名义上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情人)一道,同居于某荒岛。画和文都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满足感:两女相安无事。八句诗文都是即景之作,只是修辞上化用了一些成语或析字(字谜)的游戏。
C. “顾城”这句诗想表达什么意境
这是首典型朦胧派作品,顾城表达的大约是爱情方面的感受,朦胧诗的创作会运用很多特殊的手法,像象征,跳跃,意象,隐喻,比喻,等等,因而朦胧诗本身就具有了多义性,但我们要看出诗作的基本感情,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之美,朦胧之美。你走过堤岸,可以理解为象征手法,即堤岸可能是象征某一段时间,海水忧郁地并排着走,海水的忧郁是深沉的,他们各自并排着走或与堤岸上的你并排着走,你走过长长的堤岸,走过了某些事还没有改变时,还没有物是人非时的这条堤岸的两端。
D. 顾城诗所表达的意思和他生活的背景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顾城简介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着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着长篇小说《英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着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8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据此次“顾城文学系列”策划人刘曦强介绍,此套四卷本将延续至明年9月出完,整套文选由“顾城之城”网站站主江晓敏和顾城胞姐顾乡联合编选并注释。总计 150多万字的散文体作品,囊括了顾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这一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望展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顾城。 “顾城之城”站主江晓敏是浙江温岭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她于1993年阅读了诗集《海篮》开始接触顾城的诗,“1994年读《诗探索》上面顾城的朋友文昕写的《最后的顾城》,读到顾城铸脚印那个段落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顾城了。后来读了几乎能搜集到的顾城的所有资料。” 顾城早期的《生命幻想曲》、《分别的海》和后期的《颂歌世界?是树木游泳的力量》都让江晓敏特别喜欢。她用“真”概括了顾城为人的最大特点,“自然纯净”则是她心目中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会儿是瓢虫,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顾城,分享顾城优美的诗句”,江晓敏于1999年创办了“顾城之城”网站。 然而,也有不少当年的诗友,如今却不愿再重新“面对顾城”。 “关于他的事儿,我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一位当年颇有影响力的朦胧派诗人以此拒绝受访。另一位当年和未出国前的顾城“有过比较多的交往”的诗人,则宣称正忙着写一部文化散文书稿而无暇评说旧友。 “朦胧诗”阵地《今天》的编辑徐晓在今年年初出版的着作《半生为人》中,对北岛、芒克等诗人有浓墨重彩的回忆,但谈起顾城却没有太多的印象,“当时编他的诗主要是北岛,我也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他几次而已。” 多数诗友的不愿置评,或许有众多不同的复杂原因。但顾城真的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感觉。 姐姐顾乡比顾城大两岁两个月零三天,顾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顾城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得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了幼儿园的顾城还是“不爱凑热闹”,每次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顾乡回忆,从小博览群书的顾城,一次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居然给人家讲起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并得到了“故事”的雅号。但同学们围拢着想听他讲时,“还是不容易听到他讲故事,因为他不习惯被围在中间”。“但是他又是想讲的,也很想有人听。”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象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自给自足的意味。 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眼里,“顾城是个比较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崔卫平教授肯定顾城在朦胧诗派中“贡献是相当大的”,但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进行了质疑―――“声称环境黑暗而自己光明这种表述是一个任性的表达。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阴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观照社会时,也要反思自己”。 《今天》杂志的重要成员刘自立,对“白话是否能写诗”表示了根本性的质疑,因此对“朦胧诗”的整体评价都不太高,他觉得,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 刘自立是在不认识顾城的时候看过顾城的诗,“觉得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刘自立认为,顾城的创作,一是比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童”性格―――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拨,但这种“反抗”方式,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顽童”到最后也容易失控,这和他的诗歌的不足、人格缺陷以及与社会沟通的中断,都有联系。刘自立认为,顾城试图用散文体语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义,但事实上,“寻找光明”和“相信未来”,并不新鲜。 诗歌特点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E. 顾城为什么要带一顶帽子
关于顾城的帽子,说法很多。顾城自己也解释过,而且不止一个说法。我还是认为,只有顾城自己的说法才是最真实的。当然其中有些是调侃,因为对此发问的人太多了。下面是顾城关于自己帽子问题所说过的话,从中应该能感受到真实的原因。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
“这帽子没任何涵义,只是我喜欢罢了。我小时候就做了这样的一顶帽子,二十年前又做过一顶戴上了。那么出国以后,我想西方是自由的,我就戴着它走到外边去了。”
“这是我的castle,一个古堡,我的家,于是我可以随时从家里往外看,这样不会丢了。”
“那你就说这是我修的城堡,也可以看成是个大炮。我的诗里说,我要在城垛上转动金属的大炮。”
“海豚人询问我的帽子,最后判断我同外星人有关。”
“有一个生长在美国的朋友,……他才问我,为什么要戴这个帽子。我知道他需要一个答案,我就说,这是一个天线,可以收听福音。他听了表示满意,因为帽子是有用处的。我也感到满意,/好像我眼睛上头还有眼睛。”
以下是一些家人朋友的回忆:
顾城的父亲顾工先生说:“这孩子总喜欢把一块布或是什么东西围成这样戴在头上,他说过这帽子的形式很像北京城,带着它就觉着自己没有离开家。”
顾城的妻子谢烨,她在《游戏――我和顾城》这篇文章里,回顾俩人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尤其描写了许多充满快乐情趣的细节和场景。关于帽子,她这样写到:我万万没有想到他还会摇缝纫机,自己做了个高高的花布帽戴在头上。我吃了一惊,倒挺好看,脱口叫了声:“可汗!” “你老是‘少数民族’,你当可汗吧。” 他很喜欢这个名字,走来走去。 他不再孤独,他有了两个名字。
F. 顾城这句诗怎么想表达什么意境
是首典型朦胧派作品,顾城表达的大约是爱情方面的感受,朦胧诗的创作会运用很多特殊的手法,像象征,跳跃,意象,隐喻,比喻,等等,因而朦胧诗本身就具有了多义性,但我们要看出诗作的基本感情,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之美,朦胧之美.你走过堤岸,可以理解为象征手法,即堤岸可能是象征某一段时间,海水忧郁地并排着走,海水的忧郁是深沉的,他们各自并排着走或与堤岸上的你并排着走,你走过长长的堤岸,走过了某些事还没有改变时,还没有物是人非时的这条堤岸的两端.
可以这样去理解,由于我本身也常作朦胧诗,顾城是我很喜欢的诗人,这里说点自己的看法,对于朦胧诗不用一探究竟,能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感受就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G. 《顾城的诗》顾城写的,谁知道故事的概括,主旨,急!
《顾城的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黑眼睛》的再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删节和补充其中有些诗是第一次发表。突出了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特点,稍兼顾全面。顾城是中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目录
顾城和诗(代序).
星月的来由·烟囱
对宇宙大声发问
我的幻想·美
怀念
铭言(二首)
割草谣
找寻
无名的小花
幼芽
小花的信念
我赞美世界
生命幻想曲
幻想与梦
小树
地基
友谊
迎新
一代人·巨星
梦想
.梦痕
眼睛
石壁
摄
山影
眨眼
结束
雨后
别
我的独木船
我是一座小城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二首)
牺牲者·希望者
爱我吧,海
花雕的自语
就义
小萝卜头和鹿
祭
小巷
雪人
绿地之舞
在夕光里
游戏
远和近
泡影
弧线
微微的希望
安慰
北方的孤独者之歌
大写的“我”
简历
我是黄昏的儿子
永别了,墓地
规避
不要说了,我不会屈服
水乡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雪的微笑
我知道了,什么是眼泪
悟
我唱自己的歌
早发的种子..
土地是弯曲的
回归(之一)
回归(之二)
初夏
星岛的夜
假如
有时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们相信
不要在那里踱步
队列
自信
叽叽喳喳的寂静
我耕耘
解释
我的诗
我们写东西
我的心爱着世界
诗情
还记得那条河吗?
风偷去了我们的桨
也许,我不该写信
十二岁的广场
感觉
不是再见
我会疲倦
案件
生日
白夜
在大风暴来临的时候
风的梦
等待黎明
我的一个春天
爱的日记
给我逝去的老祖母(之一)
给我逝去的老祖母(之二)
设计重逢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小春天的谣曲
小风景
港口写生
生命的愿望
归来
郊外
童年的河滨
有时,我真想
门前
窗外的夏天
在尘土之上
分别的海
在白天熟睡
铁铃
我们只有夜晚
南国之秋(之一)
南国之秋(之二)
南国之秋(之三)
海中日蚀
一只船累了
海峡那边的平安
老人(之一)
老人(之二)
暮年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佛语
来临
两组灵魂的和声
我曾是火中最小的花朵
溯水
东方的庭院
繁衍
提线艺术
寄海外
陌生人
无名“英雄”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
净土
我相信歌声
我要成为太阳
我是你的太阳
倾听时间
暗示
延伸
都市留影
早晨的花
很久以来
夜航
海的图案
也许,我是盲人
浅色的影子
的确,这就是世界
分布
许多时间,像烟
动物园的蛇
小贩
季节·保存黄昏和早晨
就在那个小村里
田埂
路
珠贝
化石
剥开石榴
懂事年龄
方舟
内画
来源
河口
水呀,真急
自然
熔点
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
蝗虫
木偶
许许多多时刻
噢,你就是那棵桔子树
灰鹊
铜色的云
原作
小旗
试验
在深夜的左侧
分离
我把刀给你们
火葬
墓床
贞女和风
回家
附录
顾城的旧体诗
顾城遗书四封
诗话录(代后记)...
H. 顾城诗《微微的希望》写作背景或主要内容
《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个不能孵化的卵石,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然而,我们在绝望里不抱希望的时候,总有些微微的希望来冲淡绝望的呈色。河水给了卵石些许的温柔,可谁又不想去留住这偶而的希望,所有的卵石被希望浸湿,河水退去的时候,并不愿它离开。这里的草暗指的是就是那微微的希望,当希望来而又去的时候,多想拽住她的影子,给剩下的孤单一点点怀念。
首先,和不能孵化的卵石,突出不能孵化,个人认为作者在此诗中自比为类似于草的种子的东西,落在小溪边的卵石上,潮涨潮落,等待着,“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自己能随波逐流,在某处而不是卵石上生根,长成草,以此延续 “它的影子”,呵呵,但是仔细一想,即便小溪能带走“我”,汇入河流,可能这个愿望会变得更加渺茫吧。所以“希望”只能是“微微的”吧。
1《微微的希望》是《世界和我》组诗中的一篇
2写作时间1980年8月
3是顾城自选代表作之一,入选的同年代表作还有《远和近》、《游戏》两篇
I. 顾城的诗是表达什么意思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
J. 顾城的《避免》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顾城《避免》要表达的意思是:
避免不是放弃,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和情怀!这首小诗以旁观者的口吻平静的叙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因为没有开始于是就没有结束,就像暗恋一样让人心碎!
《避免》
作者:顾城
原文: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10)顾城游戏表达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避免》创作背景:
这首诗看起来像是情诗,其实并不是。因为美好的事物不仅仅只是爱情,花朵的开放在某种意义其实就是自杀。
《避免》作者简介:
顾城,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出版有《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及散文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