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书籍
1.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除武术、摔跤、舞狮、射箭、棋术、龙舟、空竹、马球、捶丸外,还有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汉代的时候,蹴鞠的玩法和现代很像,只不过那时候一边不止一个球门,而是六个。方形的球场上,六个小小的球室,呈半月形,向地里凹进去。每个球室前都有一个人守着,剩下的人在赛场中活动。
唐代时,地下的球室变成了地上的球门,分双球门和单球门。双球门在东西两侧各一个,比较接近现代足球。除此之外,还有不射门的玩法,叫做“白打”:两个球队分别派出球员,做出颠球表演。
(1)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书籍扩展阅读:
宋朝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另一种是“筑球”。
1、白打:不设球门,两个球队分别派出相同数量的球员(一人至十人)在场中轮流进行表演,用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不允许用手),在保持球不落地的同时,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裁判将分别对参赛者打分,得分高者胜。强调的是技巧性与观赏性。
2、筑球:则更强调对抗性。在球场中间竖起一个大球门,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以彩带结网,只留出一个尺许见方的网眼,叫做“风流眼”。
比赛双方分别派出十二人(有些规则中,可分别派出十六人),分着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左军与右军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进行竞赛,得分高的队伍获胜。
2. 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有哪些
武术、摔跤、气功、静坐、八段锦、易筋经、木球、打陀螺、蹴鞠、木射、捶丸
3. 谁知道少数民族的体育游戏,最好带规则的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可以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比赛开始,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后将主持人献上的一只两岁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杀,割去头和蹄,扎紧食道,放置于开阔的草坪上。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蜂拥而上,马快的抢先一步将羊俯身拾起,夹在蹬下或驮着,慌不择路地奔跑。其他骑手不甘示弱,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夺得难解难分。有时会有数百骑围作一团,左拥右挤。在比赛中,经反复多次较量,小羊数易其主。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中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冲出赛场。之后,得胜者当场将羊烤熟,邀众骑手共享,将此肉称为幸福肉。获胜的小伙子一般都会成为漂亮姑娘的示爱对象。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奖赏。■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种原生态体育是草墩象棋大赛,这种运动在云南较为流行,经常会在民族运动会上看到,比赛是用白布画的线,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见方的场地上,两位象棋高手展开对弈,动脑的同时还要身体力行亲自搬动棋子。一盘棋下来,两位高手颇有些华山论剑的感觉,不仅耗费了脑力,体力也经受了考验。据说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赛,在锻炼脑力的时候体力也一起得到了锻炼。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当棋手都在忙碌着如何搬动笨重的旗子时,脑子里还有没有运筹帷幄的空间了?不管怎样,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快乐。■
跳火绳
跳火绳是大凉山彝族古老的、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之一。跳火绳的场面极为壮观,火绳有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比赛的距离没有严格要求的规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间。
火绳用1根长约3米左右的藤条拧成,在藤条的中段绑上浇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条和棉纱后点燃。在场内两端画上起跑与终点线,比赛者站在起跑线后,手执燃烧的火绳,待号令一发,便双手紧握火绳的两头,像单人跳绳一样,摇荡火绳,直线跳跃着前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持火绳跑步和走跑都判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
滑溜索
很多体育项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独龙人的溜滑比赛。
在先民的各种生产活动中,采集虽然是最原始简单的生产方式,却需要高超的运动技能。爬树、爬竿、爬绳、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采集生产活动中锻炼出的劳动技能。为了掌握这些生存技能,独龙族人从小就必须训练。如今虽然生活环境改善很多,但是为了保持这种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带孩童练习滑溜索,攀悬崖,帮助他们掌握要领,提高身心素质。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发展成了比赛。这样的比赛,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渐地比赛加进了技巧性、审美性。人们在过溜索时不是为了运载货物过江,而是比谁的姿势优美,比谁的技艺惊险动人;在攀藤比赛时,目的也不是能采到燕窝、果实,而是为了比赛谁爬得又高又快,能够技压群雄,获得心上人的青睐等。■
磨秋
不过更多的原生态体育以休闲快乐为主——磨秋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得荡秋千,荡秋千是满族人民的传统节目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在满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农闲时节将秋千架竖在打谷场上,或拴两条绳子在老榆树枝上,上系木板,秋千就架好了。年轻人常常举行荡秋千比赛,以荡的高低论胜负。哈尼族在过苦扎扎节时必定要玩磨秋。过节的后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劳动。人们自动地组成一支支串寨队伍,参加各村的撵磨秋活动。每到一个秋场,便要进行比赛,以争高低。除此之外,荡秋千如今也是很多学校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4. 中国有哪些传统体育竞技赛事,是最值得国人一看的
一,体育运动
蹴鞠
蹴鞠,指古代人以脚蹴,蹋,推诿的主题活动,相近今日的足球队。
据历史资料记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民俗就时兴趣味性的蹴鞠手机游戏,而从汉朝逐渐又变成孙子兵法整训之法,宋朝又出现了蹴鞠机构与蹴鞠明星,清朝逐渐时兴冰面蹙鞠。因而,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时候广为流传悠久,危害很大的一朵体育文化奇怪。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做为非遗文化财产经国务院准许纳入第一批国家级别非遗文化遗传名册。
蹴鞠发源:
蹴鞠常用之“鞠”,可追溯到到石球。石球约十万年以前的丁村文化艺术遗迹最先发掘出,四百万年的陈家窑文化艺术遗迹很多发生。石球最开始是狩猎工具,远古时代中后期发生了用踢飞的石球及镂空雕花的陶球。
蹴鞠传说故事为黄帝所作:“蹴鞠,传闻黄帝所作(刘向《别录》)”。明《太平清话》也记述:“踏鞠起源于轩后,军内习武之剧,以革为元囊,实以头发”。是说蹴鞠起源于黄帝,逐渐用以军队训练。鞠是用皮面制成环形,里边放满头发。战国帛书有黄帝杀掉蚩尤之后,“充其胃以鞠,让人执之,多中者赏”的记述。
捶丸和高尔夫球:
在技术上讲,捶丸和高尔夫健身运动有三大本质特征是同样的。第一,二者都是有球洞。第二,两者都用球杖击球,常用的球杖基本一致;第三,场所挑选极其类似。
捶丸很可能是在元朝传到欧洲,法国一位知名的中国东方专家学者莱麦撒依据很多的历史资料,考资格证书出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由蒙古人西征军传到欧洲的诸多客观事实。
5. 适合中学生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有哪些
这个就比较多了,比如角斗士,木球,跳绳,毽球,象棋等。我个人觉得像定向越野这类非奥运项目的体育活动更应该走进中学校园。
6.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包括那些项目
1、“彩月亮”是苗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上古时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为战争失败,分散隐入深山菁林。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夜在山顶上立一树杆,杆上系红腰带,然后令男女青年绕杆对月吹笙跳舞。于是失散的部落民众闻笙纷纷聚集于树杆之下,大家立誓团结,发奋振兴部落。
“彩月亮”在历史的长河中已嬗变为庆祝丰收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喜庆活动。
“庄稼黄,芦笙狂”每年金秋时节,苗族的“彩月亮”就开始了.男女青年在秋夜迎着明月围着两棵花杆歌舞。如果你有幸参与他们一起“彩月亮”你就会听到这样的腔帮:
“唱歌要唱一对对,单人一个唱不成,单丝一根不成线,独木一根不成林。”“唱歌还要一双双,少了一个唱不响,少了一个唱不好,我来跟哥把腔帮。”
能在15米的高杆上吹奏芦笙,完成各种惊险而优美的动作。集芦笙﹑舞蹈﹑杂技和苗族风情于一体,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颗奇葩。
2、“较脚劲”是仡佬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了生存,他们常年奔走在贵州高原陡峭的山间小道上。脚力柔弱,稍有闪失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不练就一双铁板脚,就爬不上难于上青天的夜郎古道;没有扎实的脚劲就走不出野兽出没的大箐林;双脚无力,在涉江过河时就会葬身鱼腹。
为了练就过硬的脚劲,仡佬族人民常常在劳作之余,寻一宽阔的山间草地,互相用脚比试。比赛双方通过脚的压、勾、扫等动作使对方失分,胜者则获得人们热烈的掌声。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就逐渐成了仡佬族全民健身的传统体育运动。
3、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古近期就有了灿烂的农耕文化。由于苗族人民迁徙居住在深山箐林,开垦的田土和耕种的庄稼常被野兽糟蹋破坏。为了驱赶野兽,他们创制了“响节”。“响节”又称“鸡几棒”:或“挑杆”,“响节”除了用来对付野兽,还可以用来驯养家禽。在古代,由于战争频繁,还用作战争中攻城的火器。后来,“响节”逐渐演变成为苗族人民老少皆宜,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项目。
“响节”通过用“响节”棒挑、掷、击、敲、打等动作,训练人们的灵敏度、奔跑速度、判断力等。以此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苗族“踩火龙”这一体育项目是由苗族先民在战中为营救自己的首领演变而来。
传说苗族先民的首领被敌方以谈判为名关押,关押的地方有火海。苗族先民不顾一切,赤足从火龙背上踩过。又以一把把利刀插进绝壁,架成刀梯,攀上悬崖,救出首领。此后了今天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5、《莲花十八项》起于清朝光绪年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盛行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乌江中下游一带。这一民间舞蹈取材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吸纳了贵州高原的灵气,体现了土家人独特的民风,展现了土家人粗犷而豪迈的性格。《莲花十八项》要求所有舞蹈者张开双掌,用力拍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关节,在有力而清脆的击打声中,尽情抒发心中的激情,《莲花十八项》的基本动作有“上九响”“下九响”之分。因而被称为“莲花十八项”。表演时,要求拍打节奏统一,动作协调,舞蹈时不计人数,不受任何场所限制,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能自由地表演,是一项群众性的健射舞蹈。该项目于1999年贵州参加全国第六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表演项目一等奖。
6、芦笙是苗族的象征,是苗家欢度节日必不可少的乐器。芦笙有几十个种类,几十种曲调,芦笙舞有上百个动作。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奇异。其中有的清新活泼,有的欢快热烈,有的轻松幽默,有的险奇优美,“芦笙技巧”把音乐舞蹈与体育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浓郁,深受苗族人民喜爱。
《金筑芦笙》难度大,技巧高,扣人心弦。通过空中踩碗,滚舞、前翻、后翻、登梯、叠人等动作充分表现了力量与技巧的结合,整套动作朴实粗犷、刚柔相济、动静分明、造型优美,令人儿,耳目一新。
7
苗鼓——俗称猴儿鼓,是苗族传统打击乐器。
“丰收苗鼓”流传于贵阳花溪、孟关等地,是当地苗族群众在丰收后举行的一项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丰收后的苗寨,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金秋之夜,苗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在悠扬的芦笙曲中,围着苗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舞蹈时,姑娘手持手槌击鼓,边打边跳,一套动作打完后更换另一套。击打中穿插表演挖土,纺线,插身,打谷等劳动场面,舞蹈中还表现了苗族群众喜爱的猴拳、扳手腕、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整个舞蹈鼓声不停,欢笑不断,鼓声回荡着丰收的喜悦。
8、《抱架腰》是布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活动。它对抗性强,趣味性浓,不受场地大小限制。是一项斗智斗勇,练功角力,又便于开展的活动。
其竞技方式是:在地上划一“界河”,比赛前运动员分开站立,比赛开始后,中线即不存在。比赛中,两人各使其力,抱住腰部将对方推
离原位为胜。在比赛中,可通过巧力取胜,但不能抓人或拉人。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臂力和腿力。
9、“垒营盘”原名“营盘舞”。它取材于苗族先民为保卫而进行的防御战争。表演者吹奏芦笙,垒成营盘,形成圆圈,表示四方布满勇士,营盘中央竖立帅旗,勇士们“四面开弓”“倒立”、“上肩”挥舞帅旗,舞象征营盘堡垒坚固,士气高昂。“垒营盘”是苗族同胞表达怀念先民们的历史伟绩和不屈不饶的英雄气概而创作的舞蹈。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垒营盘”已成为苗族男女斗巧的活动。它不受场地、音乐、人数限制。其特点是表演者在不停地吹奏芦笙舞曲的同时,进行翻滚、倒立、吊挂、倒背等技巧表演。动作节奏鲜明,刚柔相济,充分展示表演者的吹跳技巧。“垒营盘”是毕节地区苗族人民最为广泛流传的娱乐健身活动。
10、“乌蒙铃”原名“铃铛舞”,彝语“啃荷呗”。它取材于彝族先民开疆拓土,驰骋疆场的各种活动。最先是一个祭祀性舞蹈,在彝族“火把节”时进行表演。流传至今,以变成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的舞蹈。是毕节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传统体育舞蹈之一。
“乌蒙铃”表演时不受场地、音乐、人数的限制。铃声象征着骑士在战场上的高昂斗志,羊皮鼓鼓点象征着勇士出征的号角,手握若干只用彩带扎好的铜铃,脚踝上系铃铛,边跳边舞铃声悦耳,动作粗犷,刚劲有力。体现了乌蒙山区彝族人民淳朴,直率的性格。
“叠罗汉”“抱腰舞铃”“相互背驮”“前后翻滚”“倒挂金钩”“雄鹰展翅”等高难度动作,运动量大,造型美观,舞蹈和竟技和谐统一。“乌蒙铃”是一项颇受彝族群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
11、“德沙呱”汉语译意为“刺锤舞”。主要流传在独山县上司镇墨寨乡
琴扬村一带,是布依族一种特殊的,古老的武术舞蹈形式。
每逢昏丧嫁娶,民族节日,盖房立屋,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相集约会,挥锤起舞。
表演形式为男女群体性武术舞蹈,以手上舞刺锤动作为主,脚上动作为辅,名称为“抢刺”“劈刺”“拨锤”“绞锤”“崩锤”“马步”“弓步”“弹,踢,勾,铲”等。舞姿遒劲有力,具有阳刚之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勇敢无畏,热爱家乡,热爱自
由的民族精神。 道具是刺锤,俗称“狼牙棒”使用的武术套路是先防后攻,防多于攻,防中有攻,以防为主。
12、“弦鼓乐”是一种别具特色,历史悠久方的水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流传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龙乡祥寨村和都江镇五坳坡一带。
最早是专门为庆祝“开始插秧”和“开始织布”两项祭祀活动而跳的舞蹈。
道具“三弦角鼓”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鼓身用整筒圆木刨光镂空而成,两头用硝制的牛皮套牢,鼓侧嵌上一对牛角并配上三根琴弦。牛角代表耕种,三弦代表纺织,水族的耕织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表演人数不限,表演时男女围鼓吹跳,表演场面壮观热烈,动作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生动记录了水族先民艰苦创业的历程,表现了水族人民希望建立幸福家园,人旺粮丰的美好愿望,它是水族人民间文化艺术中独放异彩的民族特有表演项目。
13、这是苗族姑娘过“菜花节”时举行的一个传统表演。这个比赛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通过穿花衣裙比赛,既向人们展示了苗族妇女服饰的绚丽多姿,也表现了苗族姑娘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还体现了苗族同胞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集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