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的精力什么意思
A. 游戏精神指的是什么
教育呼唤游戏精神
儿童是什么?
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儿童即“游戏者”。
那教学是不是就应该用儿童“游戏”的方式来展开呢?
很遗憾,中国教育缺乏游戏精神,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戒尺”的意象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教育是站在成人本位、道德至上、实用主义立场的“训诫”,而非站在儿童立场、学生本位、唤醒激励的“游戏”。
纵观中国的文学、艺术,我们很少看到将厚重主题化解成“游戏式”的轻松自然,就连动画片都有道德说教的浓重痕迹。但是,我们可以从国外的很多作品中鲜明地感受到游戏精神的无处不在。
undefined
意大利着名电影《美丽人生》的主题是“游戏灾难”。
男主人公和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被抓进纳粹集中营。在这场持久的灾难面前,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父亲告诉他这是一场总分1000分的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便可得到一辆真的坦克——面对敌人的残暴与杀戮,他用游戏精神,更用生命呵护儿子纯真的童年,令人动容。
undefined
美国电影《安德的游戏》主题是“游戏战争”。
虽然是科幻电影,但是把一群孩子以模拟实境的游戏方式训练成能匹敌外星虫族的战士,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赢得了星际之战——“以游戏的方式”战争,这种举重若轻的洒脱让人拍案。
undefined
《窗边的小豆豆》则让我们体会到日本的小林校长游戏巴学园、游戏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是孩子游戏成长的家园。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可以捕捉到一些游戏精神的渊源。
undefined
▲老子主张重天性,顺自然,弃绝一切功利、私欲;
▼庄子崇尚“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逍遥游;
undefined
▼ 孔子以“游于艺”为自如境界;
undefined
undefined
▲ 王阳明持“诱之以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的教育理念;
只是到了近代,这些游戏精神的上源慢慢枯竭了,少了传承与发展,更没有形成系统的游戏精神理论。寒窗苦读,象牙塔幽禁,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大多数国人庄重有余幽默不足,似乎也可见游戏精神缺失之一斑。
undefined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间文化的融合度加速加深,西方游戏教学理论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和生活,教育应该有敏锐的觉察力,教育正在呼唤游戏精神!
传统的学习方法正在失去魅力,大多翻书式的电子化学习枯燥无味,新生代在视频游戏中长大。在时间和注意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更专心提供吸引学生和目标导向的学习方案来化解困境,在游戏化上下功夫可以提高学习项目的吸引力和学习者的投入度,最终有助于实现学以致用。
读书分割线
2
解读游戏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曾体验过童年期沉浸在游戏中不可自拔的瞬间。即使成年之后,疲于工作之余、自由闲暇时分,人们也经常萌发出一种游戏、娱乐的冲动和意愿。一种“游戏情结”似乎如影随形,常伴个人与人类左右。“实际上,游戏的奥秘和乐趣正在于,它表明了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Hugo,Rahner)”。
undefined
游戏作为“随意的玩耍活动”,在儿童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发生。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Huizinga)对游戏的概念性界定:“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在特定的时空里进行,遵循自愿接受但绝对具有约束力的规则,游戏自有其目的,伴有紧张欢乐的情感,游戏的人具有明确不同于平常生活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