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化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Ⅰ 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
虽然体育教学改革是全面进行的,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学改革者只热衷于操作层面的外部课程形式改革。根本原因是许多小学体育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这并不是说体育教师不想改变,也不能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现实社会中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和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过大。除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很多课外工作,如课外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体育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使得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一些学生仅仅依靠先天的身体条件优势来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合理的。体育成绩评价应从教育评价入手。不仅要看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绝对水平和成绩,还要注意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进步和求知努力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得到切实可行的评价、新的目标和新的动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乐趣。
Ⅱ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曾一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我们称其为 “病症”,这些病症如不加以治疗,将会蔓延,会对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严重的影响,本课针对这些病症的临床表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出了“处方”,旨在引起大家的警醒,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改革正处在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时期,广大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有些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的影响下,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远未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些体育教学又有些矫枉过正,为了追求“改”而改革,外表上看有改革的做法但实际上并没领会到课程标准的真谛。 病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思想与说法: 学生是上帝,要加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 学生是上帝,教师是服务者、指导者、捧场者。 学生是超市的顾客,教师是导购员,教材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学生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 2. 否定体育课学科性质与教学价值的现象 体育课中没有运动技术教学过程或锻炼的过程 体育课中没有合理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没有必要的运动量 体育课中没有任何体育知识传授 体育课中没有让学生体验到任何运动的乐趣 体育课中没有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 3.体育课脱离实际 体育课要用很大的场地 体育课要用过多的器材和器具 体育课前要进行复杂的场地设计和布置 体育课中要用复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探究、合作教学法 体育课的教案过于复杂和花哨 4.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棋类、电子竞技、魔术、等非体育类的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运用了非体育的服装(八路军服装、农民服装)和道具(南瓜、白菜、扫帚),也出现了没有意义的装饰、挂图和照片等。 5. 错误的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或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接受性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适宜的强度和密度) 课程标准没有提倡脱离体育性质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教师主导的结果性评价 举例说明: 病症一:表面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构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错误地理解和不恰当地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急于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与效果,结果出现了表面化的、形式化的研究性学习。否定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既失去体育教学的实质性的公平,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上的公平。 临床表现:每节课都要用“探究学习”,一节课中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讨论、探究,有些非常浅显和简单的问题也要学生分成小组“认真研究、讨论”;而对于真正需要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却象征性的给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这样的讨论只是走形式,忽视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身体练习”的特性。 病因:并未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追求的是外在的“探究形式”。 对策: ①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②学习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性质与价值的阐述,正确认识研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终身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③与学生交流意见,听取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 ④做一些实验,将所谓的“探究性学习”与普通教学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结果分析问题的症结,加以改进。 正确、有效地运用探究学习、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即学生“跳几下就能够得着”,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思维的实际,最好能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探究,没有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牵强的探究学习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呢?一般来说: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是现实的问题,而不是凭空编造的问题,要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的问题一般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那些单纯追求探究的外在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病症二:貌似“自主练习”的“放羊”课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而采用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主学习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了学生的“自我实践”,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指导,形成了无序、放任、涣散的“放羊”现象。 临床表现:学生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的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做看客,秩序混乱,教师成了高级观众,不去管理,也不做教学指导;不恰当地夸大非主体性的教学方式的作用,如“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不恰当地淡化了主体性的班级体育教学型式,使体育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率。 病因:片面理解了“自主练习”的含义,未能将教学目标与任务贯彻教学的始终,只是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兴趣。 对策: 事先为学生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任务与目标。 教学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病症三:放松教学管理的“氛围宽松” 体育教学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乐”。有的教学课只注意了“宽松”而放松了“管理”。 临床表现:管理放松、教学不严谨,不敢要求、不敢批评、放任自流。 病因:未处理好宽松的教学环境与严格课堂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策: ①根据教学任务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适宜教学方法,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②加强教学管理,认真执行课堂常规; ③教学设计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病症四:一切服从学生兴趣却说“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体育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有的教师却把“以学生为主体”片面的理解为体育课就是只满足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高兴了,随便怎样都行。 临床表现:缺少技能的学习,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内容,随意的“玩”,教师是被动的、从属的,主导作用丧失殆尽。 病因:只从兴趣出发,没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从教的角度说,学生学得好坏,教师是关键;从学的角度说,学生懂得了学习的价值,自主性提高了,学得好坏,学生是关键。 对策:认清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细、科学、实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表现在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上,只有对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有深刻的理解,深入的研究教材及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积极的参与锻炼等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课堂中的锻练、思考、学习、掌握、发展上。 病症五:用“淡化技能教学”克服“低级重复”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低级重复”,有些教师在技术教学中采用了一带而过、蜻蜓点水的做法,试图以此来强调“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这种避重就轻、走走过场的现象一旦蔓延开来,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因素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无法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中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 临床表现: 课上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技术的教学只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 一节课中总是让学生“讨论”、“探究”,技能的教学时间少得可怜;课的运动负荷偏小, 甚至没有运动负荷。 病因: ①未能正确认识技能教学的“载体”、与“平台”作用; ②对教材缺乏科学的分类,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将应该“仔细教”的教材混同于“粗教”或“体验”类教材。 对策: 科学的将教材分类,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与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教学时数与教学方法; 应该对那些对学生发展作用大、趣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又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教材,加大教 学比重与时数,更应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强化运动技能教学。 病症六:不切实际的运用“课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学也运用了“课件”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些学校不具备运用“课件”的条件,教师为了追求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形式,上课时一会儿让学生在教室里看课件,一会儿又让学生到操场上练习,反复折腾,搞得一节课零零散散,时效性很差。 体育“课件”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如果牵强附会的运用“课件”,就会适得其反,不如不用。 临床表现: 1.一节课中反复在操场与教室之间穿梭,时间浪费严重。 2.原本可以通过教师直观的示范动作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让学生观看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录像。 病因: 1.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缺乏针对性; 2.未考虑到本校的教学条件,追求的是表面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策: 1.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根据学校条件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2.加强教师示范的准确性,掌握好示范的时机。 病症七:放弃要求的“多样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过去的“绝对评价”、“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也欠公允,已经不再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了,我们的评价方法也应由绝对评价向相对评价转变;由只重结果评价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而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却放宽了要求或者说没有了要求,人人都可得高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任何压力与动力,也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提高,形成体育课技能没掌握、体能没提高,自己不需努力就可得到较好成绩的错误导向。 临床表现: 1.测试标准过低,随便比划两下就能过关; 2.多元评价时,教师并未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病因:片面的理解评价的意义,未能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 对策: 1.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要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2.制定出科学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3.评价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根据教师的建议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 在评价时教师要特别注意: 1.结果评价是精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过程评价是相对模糊的评价,是即时的评价,是评价的辅助; 2.教师是评价的第一主题,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他的评价是辅助、是参考。 3.体能和运动技能是评价的主体。应占到整个评价的60-80%。还有几种倾向是需要警惕的,不能任其发展: 1.健康知识与理论过多地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忽视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作用。 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严重削弱。 3.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4.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比以前松散,主要反映在课堂常规松散、课的结构松散、运动负荷的要求松散、考核与评价松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倾向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注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把握住健康的发展方向,以免误入歧途。
Ⅲ 在我国体育游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有什么呢
为研究当前体育游戏理论研究体系的具体构建情况,笔者在前期搜集并整理了国内大量关于体育游戏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以实地走访或电话连线的方式与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展开深入访谈,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的体育游戏理论处于探讨多样化的发展阶段,特点是根植于体育实践,且注重实用性。
我国的体育游戏改革虽然也借鉴了蒙台梭利、杜威、德可乐利、罗素、皮亚杰、奥尔夫等国外教育理论家的体育游戏教育经验,但是这种多样化的探索,其研究基础不牢固,在实践过程中也往往陷入“一招鲜”的困境,缺乏有力的体育游戏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没有形成体育游戏的方法论,也没有建立系统的体育游戏理论。
体育游戏的实施场地、器材、气候等客观因素制约着体育游戏的开展。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当今时代,需要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密切配合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目标。
Ⅳ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学生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的手段和途径。而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讲解与示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运用最广泛、最孰悉的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讲解与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形成形象具体的动作表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
在体育课堂中老师们在运用示范和讲解进行教学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讲解和示范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对示范和讲解的基本要求,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现各例举10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和有效对策供大家参考
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1.1 过于重视形式,忽略效果
幼儿园教师大多资历浅薄,教学经验不足,在开展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过于重视游戏开展的形式,而忽略了本应产生的积极效果。游戏的开展过程多样、游戏类型多元,导致教师在选取某种游戏作为教学时,会出现考虑不当、开展低效率的情况。游戏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师容易将游戏过于形式化和过于自由化两种问题,使游戏教学的开展失去本来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得不到发展。
1.2 教师的正确指导不够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提出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中担任多种角色,对于一个游戏的有效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游戏开展来说,教师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够,在游戏中没有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的环节中去。在游戏的开展中,教师应充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的建设中去,提高学生对于游戏环节的兴趣程度,从而使游戏环节表现出积极作用。
1.3 学生参与度不高
丰富的游戏环节和主题使游戏的开展的多样化,但研究发现,幼儿对于游戏的参与度不高,很难近距离接触到游戏的操作性事物。幼儿在游戏中住注重的是游戏的体验过程,而对游戏结果没有预测的在乎。在幼儿园的游戏开展中,由于幼儿较多,时间、地点的限制导致幼儿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从而在游戏中失去主体地位和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导致部分幼儿没有参与到游戏环节的开展中去。
Ⅵ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为了使小学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娱乐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造新的游戏,提高体育游戏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想谈谈关于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一、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负重接力”游戏,可以使学生掌握所授技能和搬运的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奔跑、灵活和协调的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认真锻炼、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的品质。在游戏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是与非、胜与负、诚实与虚假、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等道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游戏中表现出诚实、勇敢、顽强和胜不骄败不馁等好的思想品质。
二、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动作难度小、负荷大,素质练习,比较简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则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的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
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动量较大,运用游戏进行练习,学生情绪较高,兴奋性强,但兴奋性过强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三、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1、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在以往50米跑教学中,学生对50米跑感到枯燥无味。练习中表现出百般无奈,感觉十分疲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我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游戏后,效果就不同了。用球作为学生的比赛对象,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容易培养兴趣并能持久。
篮球运球教学时,可以用运球追赶比赛,让一个球性较好的学生在前面运球,其他同学运球追赶,追赶上的加小组的得分。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又满足他们的集体好胜心。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3、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Ⅶ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应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体育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行为的总和。
体育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领域:知识领域、 技术技能领域 、身体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编写教学目标是要用行为动词表述,因为他起着直接导向作用。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制定重难点要明确重难点是完成每次课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教材的技术结构认真的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的找出重难点,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应法灵活多样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师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
体育教学设计有关的安全问题要考虑好以下的方面: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教师对学生安全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周密细致的工作,是来自于他们对学生的热爱。
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要教师有了责任心,才会有周密的安全对策,学生的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安全保护技能。
(7)体育游戏化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扩展阅读:
体育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任何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古今中外的体育教学,概莫能外。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每一项活动,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动作技术,以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等,这些是构成体育环境的基本因素。
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或参加比赛,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同时,体育环境还包括教师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校传统和班级风气等,这些都会有力地吸引,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和教育与之有关的人;
提供了许多学生乐于自愿接受,更多情况下是不知不觉接受、有利于个性品质形成的机会和情景,并可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去,以收体育之效。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风,很容易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从而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概括地说,主要包括:
培养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识,培养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以及心情开朗和愉快活泼的良好性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教学
Ⅷ 幼儿园里体育活动、运动游戏存在哪些问题
体育活动和运动游戏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也是他们发展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运用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符合幼儿天性与学习规律。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老师们倍加重视体育活动和运动游戏的开展,想要为孩子们呈现一场“有趣有益”的运动游戏课堂,但却并不简单。
在实践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游戏太过模式化,缺少个性化;游戏目的不清晰,缺少目标性;游戏缺少场景感,孩子难以代入;游戏内容堆砌,缺少趣味性等。
Ⅸ 针对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哪些策略
一、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
游戏的本质属性是主动性,它是由幼儿的内部动机产生的。游戏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自由的,轻松的活动,符合幼儿心理需要,而且游戏是由内部动机诱发的,是幼儿的直接需要而产生,没有外部强加的因素。因此,游戏可以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游戏是随意性强的活动,幼儿有支配游戏时间的权利,在他们感到疲劳或不想进行下去的时候,他们有权利停止游戏的进行。
(二)游戏是在幼儿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游戏能够将幼儿带入假想的成人世界,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尽情的重演成人世界的活动。他们不受成人的约束,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的限制。任何一种游戏材料都可以赋予其无限的想象,并根据游戏的需要和游戏材料的特征改变其原有的用途而运用到游戏中去。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它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没有使用的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创造社会财富,它不在与外部的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行为是他们到达愉快情绪的一种方式。
(四)游戏伴随着幼儿愉快的情绪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愉快的,快乐的情绪特征,他们在游戏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积极的,他们在游戏中也是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游戏中没有需要达到的目标,幼儿没有任何压力,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因此,整个游戏过程对幼儿来讲是愉快的过程。
二、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园游戏主要是自主游戏的形式
即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得到需要和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和人格得以健全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对这一活动找到合适主题的切入口渗入,既不打破幼儿的兴趣又自然的引入主题。
如:一名教师给幼儿上音乐课,当进行到角色表演:抱娃娃回家。日本的一名幼儿说:"我抱不动。”这名教师并没有训斥或不理孩子,而是引导大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引入主题。既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又使教师活动得以圆满结束。
(二)幼儿园游戏更注重环境的诱因作用
良好环境和条件的创设是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一是物质环境条件。幼儿园要为幼儿充足的室内外的游戏活动场地。其中,市内主要是区角的创设,强调能变化,追求创造性和新颖性。室外环境的创设要具有可改变性、能操作性,地面平坦为宜,还可结合实际创设“冒险性场地”培养幼儿探索、冒险精神,给幼儿回归自然的感觉。另外,玩具也是游戏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玩具的提供要注意种类上和数量上的层次性(大、中、小班的区别)和使用常规(爱惜玩具、合作精神等)二是社会环境条件、家庭环境、气质、家长的态度等,都是社会环境因素,特别的是早期亲子关系对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个性很重要。
(三)幼儿园游戏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点,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点,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
游戏与其它活动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也没有实用的社会生产价值,它是一种娱乐活动。它以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趣味性是游戏的必要条件,因为有趣味才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愉快和发展。在幼儿那里,首先吸引他们的是饶有趣味的游戏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对游戏的结果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种特点,正确地进行指导。
(四)幼儿园游戏具有社会性
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检验,才会做游戏。时代、文化、地区、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的游戏归根到底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幼儿的游戏并不是将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幼儿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相近似。幼儿园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游戏,在游戏中反映幼儿的现实生活。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的基本理念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物质环境的创设要考虑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公共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
如:在娃娃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较逼真的玩具、材料,如“鸡翅”“汉堡”等一个个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儿游戏时不许拆开、弄坏,没玩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许多的不许让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消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要过多的限制,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只做自己喜欢的食品,给他们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如:让他们用纸剪各种小鱼、小虾等,让幼儿把一张糖纸做好各种形状的糖果后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我们会发现,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等得到大大提高。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也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的相互作用等,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要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能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 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己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我们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游戏的方法。
(三)在游戏活动中指导幼儿的游戏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内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
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时,教师就在附近,用与幼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作用。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加者、发问者、倾听者等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
幼儿在玩游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范围的大小等不同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为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或反生问题;在表演中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法的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者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
幼儿在每一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段的指导也应不一样。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戏中伴有情节的发展,教师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这要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方式,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不断的调整,能把这个理念更好的落实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去。
四、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游戏活动难与主题融合
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也和教学活动一样纳入主题活动的体系,使教学和游戏这两大支柱活动在完成和实现主题目标的过程得以融合和贯穿。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活动中往往疏忽或者无力考虑主题目标,是游戏活动的开展不能帮助主题目标达成。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在主题活动的形式。游戏活动的场地安排、内容设置和材料提供是在教师有效规划、积极思考、不断完善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逐渐推进的,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主题情景脉络以及主题内容对原有游戏活动内容进行调整。
安排主题活动中游戏的内容选择、规则制定、空间设置、材料投放等应紧紧围绕主题经验和幼儿的发展需要。做到围绕核心经验,具有明确目的;跟随主题需要,进行内容选择;投放开放性材料,展现主题情景。
(二)游戏评价缺乏实际价值
当前,许多幼儿园对游戏的评价如同虚设,要么面面俱到,要么简单了事。
游戏评价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客观有效的游戏评价能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能推动游戏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但是有一些游戏评价流入形式,抓不住重点,缺乏评价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评价可突破形式、时间的限制。
(1)语言描述形式。通过语言描述达到评价的目的。
(2)情景再现形式。当幼儿对游戏中的现象无法表达时,教师可以通过再现游戏情节、内容等情景发现现象,作出评价。
(3)当场评价。在游戏活动结束前,对游戏的过程。幼儿参与的程度与游戏状况进行一种评价。
(4)延时评价。有时,幼儿对游戏的主题内容刚刚提起兴趣,还未将游戏情节展开,游戏评价时间就到了。此时,教师不要匆匆忙忙进行游戏评价,可以多给幼儿游戏时间,鼓励他们游戏,推进他们的兴奋点,然后结束游戏。
2.使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1)提问法
教师可针对游戏中的情景提问,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回答。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性质,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
(2)讨论法
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他们共同感兴趣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既可促进师友、幼幼互动,又可促进游戏的发展。
(3)展示法
游戏评价时教师可以展示幼儿成功的游戏作品,通过展示能让全体幼儿对游戏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制作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从不同角度入手展开评价。
(1)围绕游戏重点内容开展评价。
进行游戏评价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将幼儿引入到本次游戏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巧妙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拓展幼儿对游戏感知的深度、广度,促进下次游戏时,同时内容的继续发展。
(2)结合游戏现象展开评价
教师可抓住游戏中一些教育价值或幼儿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评价。
(三)游戏活动安排不当
过于死板,教师没有自主安排的空间,但如果把游戏安排权完全交给教师,又出现各类游戏不能较好的兼顾。
1.打破游戏时间、地点的限制,适当给予教师一些自主权。
对于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只要孩子感兴趣,游戏时间甚至可以适当延长,每周留有适当的实践给予教师自主选择和组织游戏,但有一定的大前提和原则。
2.转变教师参与游戏的角色意识,要求教师在游戏中成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教师怎么指导游戏,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定位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才能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能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并能把握调整的尺度,防止过于与不及。
3.强管理和监督
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后,为了防止在开展游戏时,一些教师没能真正很好利用这一自主权。作为管理者,必须加强监督和检查,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