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类别 » 自信是场认知游戏什么意思

自信是场认知游戏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6-18 04:39:26

⑴ 自信是什么意思!!!

自信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深藏在人心里,随时都可能发芽,并开出绚烂夺目的花朵。
自信是一个人心中的灯光,时刻照亮着人生的坐标,辉煌着人生的过程。

自信是坚实的足迹,踏踏实实地踩出人生的大道,回望走过的路,心中依然自信。

自信和力量是成正比的。人生需要进取的力量,也只有具备足够进取力量的人生,才是激昂向上的人生。自信就是这种力量的沃土。面积广大的自信蕴育着厚重茂盛的力量。果能如此,这无疑是我们的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

伴随自信同时出现的,常常是一些可贵的情感和品质。可以说,对于每个人,这些情感和品质如同自信一样是同等重要的。譬如对生活的热爱、对高尚的渴望、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对真理的无止无休的追求。

自信的人谦虚好学,总是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与优秀者公开竞跑;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然后用力出击;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具有不屈不挠的取胜信心;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自信的反面是自负。自信与自负虽只一字之差,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自负是一种虚伪的徒有其表的繁华,自信是一种真实的表里如一的朴素;自负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自信则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基础上“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自信磊落、温和而又有长久的韧性,自负冲动、暴戾虽有所坚持但终不能久;自信是对现实和自我能力的正确评估结果,自负却是盲目的,所以,难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自我放大自欺欺人。可以肯定地说,那些贪大求全的人、目光短浅的人、胆小怕事终日戴着面具的乃至只懂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都绝对与自信无缘。

自信是云蒸霞蔚下的奇妙景观;自负是一堆一览无余的平庸石头;自信是暗香盈袖的花朵,自负是急于表功的稗草。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信是自暴自弃的终点,是自强不息的起点。自信仿佛是人生坐标系上的原点,处境极其微妙,前进抑或后退,就在一念之间。具备自信就是具备了开拓进取的基础和条件,因为有了自信,就有了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十分成功中有五分属于自信。成功是船,自信是帆;成功是高山,自信是登山的小阶;成功是远方的路标,自信是脚下的跋涉。

自信是愚公移山的信念,是精卫填海的毅力,是夸父追日的追求。自信不是神话,但神话中的愚公、精卫却树起了一杆自信旗帜,飘扬在历史的岁月中,让代代传诵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是一丝动人的微笑,是一片明朗的天空。自信让我们变得干练、成熟,自信使我们的脚步变得坚实稳健。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自信在心中必坚韧地站立着,站成精神上的钢浇铁铸的脊梁,站成一幅永不凋谢的风景。

⑵ 什么叫做自信

自信就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一种自信心无论别人说什么,自己都要勇敢的向前走,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就是一种充足的自信。

⑶ 自信是什么意思

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哪一个领域,自信都是无比重要的。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正是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睿智,你和我的心中才升腾起无尽的希望。人们只有自信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茂盛更灿烂。只有自信才能让生活处处是舞台,让人生越过越精彩。

1. 相信自己。
《墨子·亲士》:“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晋 陆机《君子行》:“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宋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 战国 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 优孟 俯仰为。”
2. 自表诚信。
三国魏 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吴起贪将,杀妻自立,散金求官,母死不归。”[1]
示例
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叫做自信。

⑷ 自信的定义是什么,请用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

自信 :
zì xìn
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 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 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
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会相信你。
自信的解构
菲言:人类文化特别需要自信、自尊这样的词来促进人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以此获得勇气去面对并征服复杂的外部世界。不过,刻意去否定或贬低不自信与自卑可能会让人类失去更多。
讨论自信之前,先讲一个奥修的寓言故事。说有一天,绝顶聪明的纳斯鲁丁跑来找奥修,非常激动的说:“快来帮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纳斯鲁丁说:“我感觉糟糕透了,我突然变的不自信了,天啊!我该怎么办?”奥修说:“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不自信呢?”纳斯鲁丁非常沮丧的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好!”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这样,自信满满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处处谦虚忍让的人更象是内心笃定的家伙。
自信在中文中解释是:自己相信自己。英语(自信)的解释是:Believe that one is right on something or that 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很容易在两者之间找到文化差异。“自己相信自己”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相信什么呢?需要完全的相信吗?英语的解释要明确一些,只要你在某件事情上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就可以拥有自信。讨论自信需要知道我们的文化在构建词语的同时也构建了人的内心真实,因为人是通过语言来思考的,语词既帮助人也限制人对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自信与不自信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文化觉得有必要把这种心境割裂为两个面:自信与不自信,这种割裂逼迫人们采用对立的思维,或二律背反、非此即彼的观察方法。于是自信不自信从一种原本统一只是有起有伏的心境变成截然相反,不能并存的两件事。你是自信的,就不可能同时也是不自信的。事实上看起来自信的人,往往需要努力忽视内心的不自信,表演出自信的样子。
自信这种内心现实只是人类文化的产物,真正的心理功能是掩饰人类对外部世界不可知的恐惧。人要有真正的自信,就必须假定这个世界是可知的,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真理也只有一个,并且人是可以掌管和支配这个世界的。这些假定可能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面对浩瀚深邃的宇宙,面对生命现象在恒远的时空中瞬息而过,我们内心知道世界是难以把握的,万物的有序性只是在无穷的复杂、混沌、多样性和无序中少得可怜的东西,且必须在局限的时空中这种有序才有意义。绝对的真理也不存在,因为不同的文化会构建不同的真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希望拥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梦想,类似精神的自慰。
有时想一想大自然被人类糟蹋到难以复加的地步,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自信了。我们自信是世界的主宰,自信地球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自信自己的主义,于是便有了众多的子孙,城市,侵略,奢华与赤贫。现在我们要来为我们的自信承担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耗竭、贫穷、恐怖主义的沉重负担了。自信的文化总是要否定和兼并其他文化,自信的国家总是要干涉别的国家,因为自信本身隐含着一种扩张的欲望。在人际环境里,自信的人比较独立,更少依赖别人,因此更具有进取和攻击性,更少善意和分享的意愿。在一个团队里,一个自以为自信的人往往需要更多看起来不那么自信的人去调和,不然团队就失去均衡,大家都不舒服。
同样让人迷思的还有自尊。修辞学说自尊包含独立意志、自由、自信、乐观、成就感与荣誉感。自卑是自我评价低,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在我看来并没有自尊这种精神现实,自尊只是自卑在人际社会中的面具,像精神世界里的《皇帝的新衣》。心理学认为自卑心是一种内心的警觉,是一种创造的源泉与动力,自卑感让人去追求成熟、优越及完美。着名的心理家艾尔弗烈阿德勒(Alfred Adler)说:“人们所有的成长动力与行为目标旨在于追求安全和克服自卑感”,解释了自卑的人为何更易于趋向成功。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的作用,人寻求卓越恰好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让自尊这东西看起来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个人感觉,自尊的心理功用是一种对自卑的平衡。自尊与自卑在心理动力特征上具有非常的互补性,如同黑天和白昼。它们像钱币的正反代表同一种内心情结的双个面,本身密不可分。内心越自卑的人,自尊的需求也越强,让人以为他很傲气。而内心骄傲的人,反倒喜欢表现得谦和与忍让,被人认为有君子风度。自尊、自卑是一种心理力量,力量太弱的人,给人的感觉缺少个性,做事也缺少动力。但自尊、自卑力量过强,却又是灾难性的。看看雨哥笔下《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马德兰市长)与小旅馆老板德纳第夫妇,你一定会明白过度谦卑的人,隐藏着深层的敌意,一心一意要打跨,羞辱他身边的人。而完美高尚自尊的冉阿让,每天却沉浸在对卑贱的恐惧和风暴般的自我忏悔中。所以,保持自卑与自尊的对应与适度是人生活之本。
与自信与不自信一样,自尊与自卑也是文化割裂与建构的产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不自信,自卑是土壤,自信和自尊只是地上的庄稼。我们的文化认同庄稼的价值,却否定土地的重要性,结果自尊、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自卑、不自信才是人类精神领域可靠的,赖以生存并维持生命张力的心境。不自信提醒人类要保持谦虚地心态,对不知的东西保持高度敬畏心。不自信有一种内敛的力量,克己、节制、随同由此而生,这些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
由自卑、不自信引发的诸多情绪不适并不是本身造成,而是我们的文化长期渲染建构所致。文化让人对自卑、不自信产生许多挫败、糟糕的联想。最核心的文化建构是“不自信、自卑的人,没有竞争力,最终是生活的失败者。”文化用线性逻辑思维来定义这样的心境,其实许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种情绪能力,是随机的并与环境适配的。另一个文化建构是“自卑、不自信的人不快乐、不可爱。”这些建构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种自我挫败的心态,使每个人不得不去掩饰,或唯恐避之不及,平添出许多内心焦虑来。
在某种意义上,自信与自尊意味着一种浅薄,很像无知者无畏。科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道得越多,懂得越少,知道得越少,懂得越多。让我深感忧虑的是励志类书籍泛滥,不停的夸大两者间的鸿沟,以为只要拥有自信、自尊就可心想事成。其实,没有鸡那来蛋呢!?我们的时代已经到了要重新来定义,并反思文化建构的时候了。近代神经生物学家对人类认知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筛子理论:“我们的大脑在信息接收、传输、采集、组织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文化筛子,文化会故意漏掉许多信息,只让允许的信息被意识感知到。”知道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的,触及的真实只是被文化过滤后留下的真实,那么,当你高昂着自信自尊的头时,真的还那么有底气吗?坦诚的认同不自信、自卑,并接纳人在自然万物中有极大地局限性和渺小性的人才能够到达心境平和,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

⑸ 自信的深层含义

一、自信的概念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素质、能力作积极评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就学生的自信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精神状态、社交、能力等方面。如:相信自己能学好,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好并能认真去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笑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者放弃;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能够和多数人融洽地相处,轻松自如地交往;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处理好一切事情;相信自己是很好的,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二、缺乏自信性格的形成
缺乏自信的性格如何形成?一般有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原因。从生物和心理互动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人有无法克服的生物学上的缺陷,那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接受到很多负面的评价甚至反复受到他人的嘲弄,容易将这些评价内化,形成自卑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些病态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导致自卑的性格。马斯洛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有心理障碍是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罗杰斯则认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是促使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缺乏自信的性格还与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有关。行为主义学派有一个着名的实验:习得性无能(Learnedhelplessness),这是M·塞利格曼提出的术语,指这样一条普遍法则,即无能是由于处在无可逃避或回避的有害的、不愉快的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习得性状态。实验者将狗分为两组,A和B,A组狗和B组狗用导线连接起来,都接受同样的电击。当红灯亮时,A组的狗如 果能够及时按压杠杆就能避免电击,而B组的狗对于自己的境遇无能为力。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两组狗都接受了同样的电击,但是在学习新事物 时B组狗明显不如A组狗。这个实验说明了无能是可以“习得“的,这类实验后来被推广到了人类,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长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很难获得成就感,最终会出现习得性无能,对自己评价低,抑郁退缩。

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与缺乏自信的性格的形成有关,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当代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学生可能在同学的比较中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以往就可以形成缺乏自信的性格。

三、自信的深层认知分析

人的认知与行为是相互影响的。阿伦•贝克(A.T. Beck)认为,如果在知觉和思维过程中对外界信息作出不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个过程,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这种思维习惯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

于是缺乏自信的人只要遇到特定的情境刺激就会想:“我肯定做不好”,“我不行”等消极的思维。这种“自动化”想法由一特定的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

通常缺乏自信者会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不正确确推理,以及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贝克曾指出这一类系统推理错误:

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个性化: 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所以,改变缺乏自信性格就是要改变这种“自动化”的思维习惯,学会对认知过程的反省和体验。发现并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增强自信。

四、自信训练方法

根据以上论述及认知与行为的规律,此方案的训练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注意:因为认知行为训练要求训练者对自己内部思维、行为、体验等的探索与反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的或者说高年级的学生训练效果较好。)

1、自我审查

这一阶段是让练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使自己能尽快发现不自信背后的不正确的认知观念,应该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如某几次失败,身体不足等。还应该对它们进行体验和反省。

具体的技术为自我审查,就是毫无顾忌地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还要找出以前被忽略了的经验。由于这些经验是当前不自信的认知基础,因此,对这些经验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就能使练习者很快发现自己的认知过程是不合逻辑的。而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他也就有可能从这种不合理的认知框架中摆脱出来。

(具体的事例如:对一次考试失败或几次人际交往的失败进行各方面的思考,“我当时是怎么样想的”,“有多难过”,“如果我不难过会怎样,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呢”,“我因为那次与人交际的失败就变成不想与别人交际了好不好”,“我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我会这样做”等等,可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下来,还可以逐字逐句地再进行分析与体验,看看自己思想的不合理之处。)

2、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表层错误观念是指练习者对自己不自信的直接、具体的不合理解释。如对学好数学没信心就解释为自己对数字不敏感,或说没有天份。或一些不可控制的原因。总之,缺乏自信者很容易用具体事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这种解释所包含的非逻辑就是表层错误观念。

对于这些错误观念,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验与训练:

(1) 建议

可以请求同学给出进行某一项活动的建议。因为自己已经处在表层错误观念的指引中,别人建议可能比较客观,检验出来的果效也更客观,即对自己更有说服力。如做某件事是否真的是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真的不偏爱自己。在现实中检验这个错误的观念。

(2)模仿与想象

让自己过入一种现实或想象的情境,对自己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或者观察别人是如何完成自己不敢去做的某种活动,然后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有,往往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有时却不行,因为这些模仿想象是在“真实情景”之外的,练习者本人知道,这不是他要真正面对的。即在这些检验中,他暗暗地把自己排除于所想象的情境之外,他可能暗示自己这一切都是在练训之中的。在现实中面对真正的问题时,他还是没有自信去完成。

这就涉及到了比我对数字不敏感更基本、更核心的错误观念。即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等等。

3、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可以通过“重新归因”使练习者对自己非现实的假设作严格的逻辑批判,使他看到自己思维的不现实性,从而做出对挫折和失败更为客观的现实归因。而通过认知重建则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思维工具来代替非逻辑的认知。

重新归因等是从认知治疗中的专门术语,它与语义分析技术密切连系。此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让练习者学会语义分析技术。

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自我概念。这些自我观念常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句式,也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个“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例如说“我是一个笨蛋”或“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这是一种逻辑判断式的句子结构,一旦练习者用这种结构来表达对自我的态度,他就有可能用这个判断来概括他的一切行为。例如说“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实际上就是暗示他在一切方面都是毫无价值的。

然而通过对这样的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就不难发现作为主语的“我”应包括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如我的头发、我的身体等)或与“我”有关的各种行为(如我说话、我走路等等)。而动词“是”后面的表语则描述的是主语的整体性质。因此,从语义学的理论来看,说“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是指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和行为都是无价值的,面这样的句子显然没有什么逻辑意义。因为我们可以说,“我上次做的那件事是没有价值的”,但不能说“我的呼吸”、“我吃饭”等都是没有价值的。这些句子显然与客观实际不符,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此外,处于表语位置上的词也不能被客观评定,那么这样的词在这种句子中也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我是个很笨人”,“笨”的含义不清楚,没有客观标准来判断某人是笨还是不笨。但如果把这句话换成“我的智力不高”,这样的句子才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学会语义分析技术在注意以下。首先要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其次,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具体的实例可以如下:缺乏自信的人经常说“我是个笨蛋”,如上所述,“我”包括很多方面,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不能说“我的呼吸是笨蛋,我的手像笨蛋等”,只有具体化了才有意义,如说“我上次做的那件事现的像笨蛋”,还有表语上的词也不具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笨蛋”通常是指“没有把事情做好”。所以这句话应该这样表述“我上次做的那件事没做好”,这样就减少了感情色彩,但更客观,更有实际意义。)

4、行为改变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缺乏自信者身上常常表现一种恶性循环,即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不自信的情绪和行为,而这些情绪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认知过程,给原有的认知提供证据,使之更为巩固和隐蔽。所以训练要让练习者在认知与行为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

练习者可以通过设计特殊的(能够产生成功体验的)行为模式或情境来体会人所忽视的情绪体验。如完成一些难度不高的活动,可以是做习题等,成功后要认真体会当时的感觉,并要及时鼓励自己。还要主动比较成功前后的认知差别。

通过这些行为或情境,让练习者改变不适当的认知,学会体验积极情绪及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5、应用和完成阶段

该阶段是将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练习者应该将学会的客观的自我陈述在现实中实践,并不断坚持。如在实际情境中继续使用语义分析技术对自己的深层错误观念进行句子分析,继续注意自己的活动和反应,并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评估和反省。这样才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学习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积极的情绪行为反应。

通过这些认知思维的改变最终导致练习者回归到积极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自信心。

⑹ 如何理解自信

首先你要建立自信,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更好
如何建立自信心
①建立自信的具体方法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二)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你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你: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当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
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四)练习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涉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杠。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来,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说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六)怯场时,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静下来
内观法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实验心理学之祖威廉·华特所提出的观点。此法就是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如能模仿这种方法,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隐瞒地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例如初次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难免会疑惧万分,这时候,不妨将此不安的情绪,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几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个不停,甚至两眼也发黑,舌尖凝固,喉咙干渴得不能说话。”这样一来,不但可将内心的紧张驱除殆尽,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静。不妨再举一个很实在的例子。有一个位居美国第5名的推销员,当他还不熟悉这行工作时,有一次,他竟独自会见美国的汽车大王。结果,他真是胆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实地说出来了:“很惭愧,我刚看见你时,我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结果,这样反而驱除了恐惧感,这要归功于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而她内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么搞的,我的肤色这么黑。”两种人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奉劝天下人要多多称赞肤色黑黝的女人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如此赞赏对方,那么,这位女人即使再三对镜梳妆,或明知自己的皮肤黑黝,也会毫不在乎。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可见措词这件事,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比拟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八)自信培养自信
如果缺乏自信时,一直做些好像没有自信的举动,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缺乏自信时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为了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有某一学生团体,提倡大学生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的。他(她)们到各大学、到大街上,看到美丽的人,就把小册子拿给他(她)们看,请他(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地方到中央,举办一次又一次各种的比赛。然而,大家变得愈来愈美,简直让人看不出来。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大概愈来愈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比赛”的这种积极态度,使这些人显得好美。“我要参加这个比赛”,这种肯定生活的态度产生自信,使这些人显得更美。丹麦有句格言说:“即使好运临门,傻瓜也懂得把它请进门”,如果抱着消极、否定的态度,即使好运来敲自己的门,也不会把它请入内。机会来临时,更应该抛开自己消极、否定的态度。运气不仅发自于外,也发自于内心“今天一整天都不说刻薄话”,这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声音中表现得有笑容,那么人生就会一天天变得亮丽起来。因为,如果声音带着亲切的笑意,人们就会想和你交谈,然后因为和人接触而有精神起来。电话交谈时,如果用有笑容的声音说话,对方听了舒服,自己也觉得快意。苦着一张脸或者冷言冷语地,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自己也会不痛快。用言语冲撞对方时,就是用言语在冲撞自己,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态度。我们应该像砌砖块一样一块一块砌起来,堆砌我们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即使不能喜欢所有的人,也应该努力多喜欢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相对地,也会喜欢自己,然后,也会克服对他人不必要的恐惧。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如果一下就想做伟大、不平凡的事,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时,个性会显现出来。重要的是,与其极欲恢复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就可以从自我的形象中获得解放。总之,要试着记下马上可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践,没有必要非是伟大、不平凡的行动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可以轻松做完的工作,如果留到第二天,工作就会变得很沉重。如果心想“真烦!”而留待第二天,工作就会相对地变重。今天能动手做的事如果拖到第二天,那么那些延迟的工作就会使自己的负担加重。从没遇到有人说:“从明天起我要戒烟!”而把烟戒了的。也从没有遇到有人说:“今晚酒喝到此为止!”而把酒戒掉的。以下是一位摄影师的小故事。一次,这位摄影师出席某个聚会。前往酒会的途中,这位摄影师说道:“我戒酒了”,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答:“刚才我决定戒掉的。”他把烟、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待这次酒会过后”或者“这次酒会是最后一次”。“永远”也是一小时一小时累积起来,因为抽掉一小时,也就没有永远了。试着制作两张卡片,一张写上“Go ahead!”(做吧),另一张写上“待会儿再做”。把这两张卡片随身带着,当自己不太有自信时,抽出其中一张。这时应该抽出写着“Go ahead!”那张。我们可以在背面先写上“要有自信”。当自己不知道要不要做时,务必抽出这张卡片。因为今天关系着第二天,今天可以动手做的事如果没有动手做,明天再要动手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跑马拉松,因为身体会疲倦,所以我们不可能每超越一根电线杆就更有动力。但是,只要不完全是肉体上的操劳,一次一次的达成目标会带给人更多的动力。所以,应该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阶段来达成。每达成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动力。然后就会激发达成终极目标所需要的动力。心想:“大概很难吧!”然后陷入忧郁的人,一开始就被目标屈服了,而且,这些人会立一个自己做不到的目标,可见他们内心已经扭曲。一个健全的灵魂,会向往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心智发育未成熟的人,会不断采取非常强烈的自我中心的态度。这种表现型,以自我中心的人一旦订立目标,一定是立刻吸引众人注意的那个目标,然后,因为执着于那个 目标,而迷失了此时此地自己应该做的事到了最后就是独来独去,标新立异。年轻时候喜欢标新立异的人,老了以后往往抑郁度日,就是这个缘故。年轻时无法克服自我表现、自我中心的个性,到上了年纪,就成了忧郁症。有句俗话说:“雁子飞,乌龟也跺脚”,就是说“找不到自己要作的事”的人,不做像这句话中的乌龟吗?假设乌龟看到雁子飞过天空而自己也想飞,那不是很奇怪吗?乌龟应该有乌龟能做而雁子不能做的事才对。

⑺ 自信是什么意思啊

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 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 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
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会相信你。
自信在中文中解释是:自己相信自己。英语(自信)的解释是:Believe that one is right on something or that 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很容易在两者之间找到文化差异。“自己相信自己”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相信什么呢?需要完全的相信吗?英语的解释要明确一些,只要你在某件事情上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就可以拥有自信。讨论自信需要知道我们的文化在构建词语的同时也构建了人的内心真实,因为人是通过语言来思考的,语词既帮助人也限制人对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自信与不自信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文化觉得有必要把这种心境割裂为两个面:自信与不自信,这种割裂逼迫人们采用对立的思维,或二律背反、非此即彼的观察方法。于是自信不自信从一种原本统一只是有起有伏的心境变成截然相反,不能并存的两件事。你是自信的,就不可能同时也是不自信的。事实上看起来自信的人,往往需要努力忽视内心的不自信,表演出自信的样子。
自信这种内心现实只是人类文化的产物,真正的心理功能是掩饰人类对外部世界不可知的恐惧。人要有真正的自信,就必须假定这个世界是可知的,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真理也只有一个,并且人是可以掌管和支配这个世界的。这些假定可能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面对浩瀚深邃的宇宙,面对生命现象在恒远的时空中瞬息而过,我们内心知道世界是难以把握的,万物的有序性只是在无穷的复杂、混沌、多样性和无序中少得可怜的东西,且必须在局限的时空中这种有序才有意义。绝对的真理也不存在,因为不同的文化会构建不同的真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希望拥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梦想,类似精神的自慰。
有时想一想大自然被人类糟蹋到难以复加的地步,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自信了。我们自信是世界的主宰,自信地球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自信自己的主义,于是便有了众多的子孙,城市,侵略,奢华与赤贫。现在我们要来为我们的自信承担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耗竭、贫穷、恐怖主义的沉重负担了。自信的文化总是要否定和兼并其他文化,自信的国家总是要干涉别的国家,因为自信本身隐含着一种扩张的欲望。在人际环境里,自信的人比较独立,更少依赖别人,因此更具有进取和攻击性,更少善意和分享的意愿。在一个团队里,一个自以为自信的人往往需要更多看起来不那么自信的人去调和,不然团队就失去均衡,大家都不舒服。
同样让人迷思的还有自尊。修辞学说自尊包含独立意志、自由、自信、乐观、成就感与荣誉感。自卑是自我评价低,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在我看来并没有自尊这种精神现实,自尊只是自卑在人际社会中的面具,像精神世界里的《皇帝的新衣》。心理学认为自卑心是一种内心的警觉,是一种创造的源泉与动力,自卑感让人去追求成熟、优越及完美。着名的心理家艾尔弗烈阿德勒(Alfred Adler)说:“人们所有的成长动力与行为目标旨在于追求安全和克服自卑感”,解释了自卑的人为何更易于趋向成功。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的作用,人寻求卓越恰好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让自尊这东西看起来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个人感觉,自尊的心理功用是一种对自卑的平衡。自尊与自卑在心理动力特征上具有非常的互补性,如同黑天和白昼。它们像钱币的正反代表同一种内心情结的双个面,本身密不可分。内心越自卑的人,自尊的需求也越强,让人以为他很傲气。而内心骄傲的人,反倒喜欢表现得谦和与忍让,被人认为有君子风度。自尊、自卑是一种心理力量,力量太弱的人,给人的感觉缺少个性,做事也缺少动力。但自尊、自卑力量过强,却又是灾难性的。看看雨哥笔下《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马德兰市长)与小旅馆老板德纳第夫妇,你一定会明白过度谦卑的人,隐藏着深层的敌意,一心一意要打跨,羞辱他身边的人。而完美高尚自尊的冉阿让,每天却沉浸在对卑贱的恐惧和风暴般的自我忏悔中。所以,保持自卑与自尊的对应与适度是人生活之本。
与自信与不自信一样,自尊与自卑也是文化割裂与建构的产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不自信,自卑是土壤,自信和自尊只是地上的庄稼。我们的文化认同庄稼的价值,却否定土地的重要性,结果自尊、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自卑、不自信才是人类精神领域可靠的,赖以生存并维持生命张力的心境。不自信提醒人类要保持谦虚地心态,对不知的东西保持高度敬畏心。不自信有一种内敛的力量,克己、节制、随同由此而生,这些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
由自卑、不自信引发的诸多情绪不适并不是本身造成,而是我们的文化长期渲染建构所致。文化让人对自卑、不自信产生许多挫败、糟糕的联想。最核心的文化建构是“不自信、自卑的人,没有竞争力,最终是生活的失败者。”文化用线性逻辑思维来定义这样的心境,其实许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种情绪能力,是随机的并与环境适配的。另一个文化建构是“自卑、不自信的人不快乐、不可爱。”这些建构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种自我挫败的心态,使每个人不得不去掩饰,或唯恐避之不及,平添出许多内心焦虑来。
在某种意义上,自信与自尊意味着一种浅薄,很像无知者无畏。科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道得越多,懂得越少,知道得越少,懂得越多。让我深感忧虑的是励志类书籍泛滥,不停的夸大两者间的鸿沟,以为只要拥有自信、自尊就可心想事成。其实,没有鸡那来蛋呢!?我们的时代已经到了要重新来定义,并反思文化建构的时候了。近代神经生物学家对人类认知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筛子理论:“我们的大脑在信息接收、传输、采集、组织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文化筛子,文化会故意漏掉许多信息,只让允许的信息被意识感知到。”知道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的,触及的真实只是被文化过滤后留下的真实,那么,当你高昂着自信自尊的头时,真的还那么有底气吗?坦诚的认同不自信、自卑,并接纳人在自然万物中有极大地局限性和渺小性的人才能够到达心境平和,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

⑻ 自信是什么意思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但是自信不是自大,自负。

⑼ 自信是什么意思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素质、能力作积极评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221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663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120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169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570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857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09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736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618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