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小游戲
Ⅰ 古代傳統游戲有哪些
古人的游戲有蹴鞠、馬球、斗雞、鬥蟋蟀、九連環。
1、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
Ⅱ 什麼是老弄堂里的小游戲
跳繩子、踢毽子、拍毽子、拉紐扣、擠死老娘有飯吃、數數拍打、摸瞎子、雙腳不落地、鉤腳跳、豎蜻蜓、撐老黃牛、騎老黃牛、斗雞、摔大背包、背背包、翻麻袋、打頭忒(新剃頭,勿打三記觸霉頭)、踏高蹺、騎竹馬、盪門框、拉繩子、踢紐扣、騎馬打、斗踏水車、拉長凳、踏棒冰車、官兵捉強盜、捉將帥、老鷹捉小雞、拋高球、夯彈簧屁股、刮鼻頭、點中指、拗手勁、手影戲、噯唷哇、打手底板、金鎖銀鎖、猜東里猜、拉鉤、抬轎子、開火車、木頭人、哏哏里趴、介面令、美麗的姑娘、按數畫瞼、哭燭包、冬瓜皮西瓜皮、小弟弟小妹妹、大頭娃娃、新剃頭、兔子的故事、打我一記勿要緊、好人不生肚臍眼、賴學精、咚咚嗆、阿毛娘、學人家樣、蜜蜂叮癩痢、爭上游、擺四國大戰、通關、廿四點、打康樂球、發轉球、打三毛球、戳爛泥、摔響碗、堆黃沙、推磚頭、套磚頭、甩磚頭、滾雪球、揮紙炮、翻翻片、東南西北、將軍夢、玩風車、蹺蹺板、折紙藝、彈火箭、紙飛擾、降落傘、折紙牛角、疊糖紙頭、拉木偶、打電話、鋼絲槍、紙水槍、水泡槍、摔響炮、飛刀華、彈彈皮弓、彈洋火棒、飛鐵片、拉瓶蓋、撥浪鼓、玻璃絲、吹肥皂泡、做帆船、不倒翁、做彩蛋套、蠶豆兵、粽葉哨、甜蘆黍、吃赤豆棒冰、喝酸梅湯、吃西瓜肉、嗑醬油瓜子、吃鹽水片、吃鹽精棗、吃寶塔糖、吃棉花糖、吃彈子糖、吃炒麥粉、吃雞子餅、吃豬油炒飯、爆炒米花、生煤爐、倒馬桶、 剃馬桶頭、修塑料拖鞋、鉤襪子、戴假領頭、悶水、套藤圈、參加小小班、白相鉛筆套、變水筆、看小書、集香煙殼子、刻花樣、猜電車票、萬花筒、潛望鏡、細菌鏡、西洋鏡、拉竹哨、刮嗒板、講電影、吹口琴、粘知了、飛金蟲、蠶寶寶、養洋蟲、敲魚缸、撩魚蟲、放和平鴿、太陽花、拍蒼蠅、趕麻雀、踏黃魚車、小腳老太婆、裝僵屍、畫面具、滑扶梯、布老鼠 九項分別是:「扯柃子」、「套圈子」、「跳筋子」、「打彈子」、「造房子、「抽陀子」、「滾圈子」、「頂核子」、「摜結子」。 男孩有 滾鐵環 打彈子 打陀螺 手槍 斗雞 打彈弓 拍香煙紙 拍畫片 等等 女孩有 跳皮筋 丟豆包 跳繩 抓篩子等等 「打彈子、滾圈子(俗稱滾鐵圈)、踢毽子、盯核子(盯橄欖核)、造房子、拉鈴子(拉叉鈴)、刮片子(刮香煙牌子)、摜結子(翻麻將牌)、抽陀子(抽賤骨頭)」
具體玩法:
打彈子
打彈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彈珠。將彈子放在畫好一定線條的水泥地(水門汀)上,用手指相互彈射對方的彈子,比輸贏。
盯橄欖核
盯橄欖核:將吃過橄欖後剩下的核作為「道具」和「武器」,相互輪流對壘,要用自家的橄欖核將對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欖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輸贏。
拉叉鈴
拉叉鈴:就是耍空竹。
跳房子
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畫上些格子和線條,由兩人或多人輪流著,單腳著地,跳著綳著踢地上的小布袋(裡面裝著些米粒),根據游戲規則,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規定的格子里者為勝。
滾鐵圈
滾鐵圈:將家裡箍桶用下的鐵圈為「道具」,用一鐵絲做成的「鉤子」作推進工具,使鐵圈翻滾,誰滾得時間長、或者最先滾到目的地者為勝。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一種以橡皮筋為「道具」的游戲。跳時常唱一些歌謠或兒歌。多為女孩子玩耍。
飛香煙牌子
飛香煙牌子:香煙牌子是以前香煙包裝里的附送物,常畫有一些歷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滸、三國人物)等,一般為郵票雙倍大小。飛香煙牌子,就是將香煙牌子作為比賽工具,進行擲、飛比賽,看誰飛得遠等。
刮刮片
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刮片是一種用紙做成的方形游戲道具,常常雙方(或多方)會手拿一厚疊刮片,進行刮片游戲。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張刮片對著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氣壓或震動的原理,將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贏得那張刮片。
挑綳綳
挑綳綳:為兩人或多人游戲。先是由一人用線繩(連接成圈環狀)穿於手上,人後另一人再從其手上將線繩「挑」過來,以此往復,一直到某人無法再「挑」(一挑就散)為止。一般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
斗洋火棒:兩人或多人游戲。游戲時,雙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壓住火柴棒,進行相互的對立擠壓,看誰的火柴棒把對方的壓斷而自己的完好無損。最後手裡火柴棒多者為勝。(洋火棒就是火柴棒)
打菱角
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種菱形游戲道具,玩著分別用線繩環繞與菱角上,並將其錐形的底朝地上,然後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轉動起來,看誰的菱角轉得時間最長者為勝。
抽賤骨頭
抽賤骨頭:與打菱角相似,只是當「賤骨頭」(也是一種木質的小道具,下端稍尖)被線繩繞著被「拉動」旋轉後,游戲者還要用線繩不斷地「抽打」「賤骨頭」,以讓其不至馬上停止轉動而倒下。
挑游戲棒
挑游戲棒:游戲棒是一種用竹片削成的細細地、長長地、尖尖的小竹棒,一般玩起來有很多根,上面還塗著不同的顏色以顯示其不同的分值。玩者為兩人或兩人以上。由一人先抓好後放手,讓游戲棒自行倒下散落開來;人後對手要設法在不「動」游戲棒的前提下,拿到越多分支越高的游戲棒;若不小心使其中的某根游戲棒動了,則換對方進行,依此類推。最後看誰拿到的游戲棒的分值最高為獲勝。(註:當游戲者拿到第一根游戲棒後,他就可以用這根游戲棒作工具,幫助自己更方便地「拿」走更多的游戲棒)
調年歷片
調年歷片:上世紀70年代初起,社會上流行起了年歷片。年歷片是一種如現今名片大小的硬質紙印刷製品。正面為某種彩色圖案,反面則為新一個年度的年歷表。當時因時代的關系,正面的圖片大多是一些樣板戲的劇照;後來又出現了燙塑型的、燙金型和凹凸型的。也許是一開始因為發行量較少的原因,年歷片儼然成了一種體現自身價值的特殊物品。因為稀有,所以也有一定的交換「市場」出現(只是這個市場僅限於學校、或者石庫門的弄堂口),大家互相炫耀自己所擁有的年歷片品種,順便進行一些互通有無的交換。上海話「調」就是交換的意思。
放鷂子(風箏)
放鷂子(風箏),就是放風箏。不過以前都是自己製作的小鷂子,下端都粘兩根長紙條以保持平衡。當時放窯子可不簡單,因為不像現在,有很多寬大的廣場(如世紀公園等)可以自由放飛;那時候電線電纜又多是用電線桿掛在「天上」的,鷂子很容易被「掛」到電線桿上而損壞。
折紙青蛙
折紙青蛙:用紙折成青蛙狀,且略顯扁平,這樣,雙方在「對攻」時,就可以用嘴吹氣,以期通過氣與桌面壓強的推進,使青蛙向前,並「頂」翻對方的紙青蛙。
猜電車票
猜電車票:猜電影票背面的價格。
摜三摜
摜三摜:玩蟋蟀(上海話叫禪羯)時,嫌蟋蟀不夠很,用手甩一下。一般三下,所以叫摜三摜。
斗公雞
斗公雞:也叫「斗雞」,一種男孩子玩的游戲。玩者把自己的一隻腳翹起來,用一隻手掰住,單腿地與對方(也是一隻腳著地)進行格鬥,誰翹著的那隻腳掉下來了,或者誰先倒下了,就輸了。
老太婆撤尿
老太婆撤尿:放炮仗(爆竹)時,炮仗沒「響」,只是導火線「嗖嗖」地燒了一下。可能對是時間太短的一種形象性比喻。
摜結子
摜結子:縫起一個小沙包,撿上幾顆稱手的石子,這大概是除翻香煙牌子外最受歡迎的游戲了。規矩多的還會搬個檯子,玩點花式;大多數時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規則玩法檯子1張,骨牌6隻,結子1隻。持6隻骨牌擲向檯面,隨後將結子甩手拋向空中,接在手心,拋接之間將桌上6隻骨牌相繼翻成白色(正面)、橫式、豎式、最後翻成黑色(反面)為比賽終止。上拋結子需在10次內完成1式,超過10次的加次數10次後進入下式。結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檯面)判作二次拋結子。拋結子次數少者名次列前。
扯鈴子
扯鈴子: 這是個需要苦練和技巧性的項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著大人們把個茶壺蓋子耍得呼呼生風。 規則玩法在5平方米的場地內放1隻鈴子,1付連繩的扯柃棒。運動員兩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設法將場內的鈴子在扯柃棒繩子上轉動起來,並變換各種動作,時間為3分鍾。鈴子轉動為比賽開始,記1分;3分鍾內鈴子連續轉動,不出現落地記5分;鈴子在繩上、棒上、空中、地上每變換一種動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獲勝。
抽陀子
抽陀子 :這大概是弄堂游戲里最宣洩情緒的一項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時也會搬出「賤骨頭」作範本。 規則玩法 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賤骨頭」。一根棍子上綁一條牛皮筋,抽在地上轉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鐵的,還可以比賽,2個陀螺對撞,誰的被撞停就輸了。
套圈子
套圈子 :游樂園里的保留節目,一角錢換上十個圈圈,可每次總是眼看著要套中就被彈開。爸爸們往往是個中高手,一邊教育孩子不要上當受騙,一邊大顯身手。 規則玩法在6米×2米的長方形場地內,從起套線1.8米處起放20個瓶子,間隔距離為縱向0.4米、橫向0.3米。准備直徑為11厘米的套圈10個。比賽時每人持 10個圈,投10次。從起套線直線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為1、2、3、4、5分。未投中計0分。運動員腳踏或超過起套線為犯規,投中無效。根據運動員套中分值的總和計算,分數高者名次列前,如總成績相等,按單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頂核子
頂核子 :花個幾分錢買包橄欖,吃完之後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乾乾凈凈就是現成的道具。1.5的視力就是這么操練的吧。 規則玩法在場地內畫直徑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個同心圓圈,每圈線寬3厘米。核子(橄欖核)2個,一個放在圓心,一個由運動員手持。運動員身體須直立,用兩手指持核子,頂中圈心核子。每名運動員可進行5次頂核子,如未頂中圈心核子為0分,如頂中,以核子最後所落的位置計算得分。10厘米圈為1分、20厘米圈為3分、40厘米圈為5分、40厘米圈外為10分。頂核子時,頸部傾斜角度不得超過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於頸部。根據運動員5輪得分總和計算成績,分數高者名次列前。
滾輪子
滾輪子 把廢舊鋼絲繞個圓,在天井裡一個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話說,這可是既有助於開發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項目。 規則玩法在一個20米×4米的長方形場地內,放置3根圓柱。准備滾圈和鐵鉤各一個。聽到出發信號後,從起點用鐵鉤鉤住輪子向前滾動,在滾動中繞每根圓柱一圈後返回。不得用手接觸滾圈,如果輪子倒地,可在倒地處扶起重來,但需加時5秒。最終所用時間少者為勝,若成績相等,則按輪子倒地次數少者列前。
打彈子
打彈子 幾乎每個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幾顆花花綠綠的玻璃彈珠,除了從小夥伴那贏的,最直接的來源,就是家裡的水仙花盆。 規則玩法最簡單的玩法是「互彈法」。一人將彈子彈出,另一人用彈子擊發,擊中者贏對方一枚,未擊中,對方擊發。另一種玩法是在地上挖六個拳頭大小的坑,前五個坑間隔一米,最後一個坑間隔兩米,為「主坑」。從第一個坑外一米處開始彈球,球不入坑則輪換。同一球連進五坑再進「主坑」後成為「主球」,「主球」可射殺任意其他彈球,被彈中的球算作失敗。其他球可通過連續擊中「主球」3次成為「新主球」。最後剩下的彈球為贏。
造房子
造房子 這應該是女孩子們的最愛了,拾塊紅磚,畫上房子,就可以拿「畫筆」當道具開始游戲了。大多數時候還會在最頂端寫上「大前門」三個字,那可是決定勝負的最高目標。 規則玩法在長4米寬2米的平坦長方形地面上畫上四層樓房,依次將小方磚踢入每層樓房,按照樓房格子的安排進行單腳或雙腳跳躍,回到起點為完成。磚必須踢入指定樓層方才作數,跳躍時單雙腳不得踩線,跳錯樓層必須重跳。勝負依據運動員完成建造各層樓的時間進行比較,用時少者列前;用時相當以重跳、重踢次數少者為勝。 我們在長4米寬2米的平坦長方形地面上畫上四層樓房,然後按照樓房格子的安排進行單腳或雙腳跳躍,完成後回到起點。有個同學把磚踢到房子外去了;還有個同學跳躍時單、雙腳踩線;有時還跳錯樓層,所以只得重跳。最終還是XX厲害,用時少,贏了這次比賽。
跳筋子
跳筋子「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哼著童謠,和著節奏,這應該是「弄堂九子」中流傳最長久的項目了。人多的時候總會由兩個高手分別率領兩隊比賽;人少的時候一跟橡皮筋加兩個小板凳,一個人也可以玩得熱火朝天。 規則玩法 依從膝蓋、垂手、腰部、肩胛、頭頂再依次往還的次序分9級進行比賽。每隊三人,將橡皮筋拉開成等邊三角形,對手三人須在標志物處按同一節奏、統一規定動作進行比賽。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節奏、統一動作和換位即為失敗,停止比賽。最終按完成規定動作級數高者為勝。
民間歌謠:(拓展)
1、炒 炒 炒黃豆 炒好黃豆翻跟斗. 2、落雨嘍,打烊嘍,小八辣子開會嘍! 3、一歇哭,一歇笑, 兩隻眼睛開大炮。 一開開到城隍廟, 城隍老爺哈哈笑。 4、賴學精,白相精, 書包摜辣屋頭頂, 看見先生難為情! 5、冬瓜皮,西瓜皮, 小姑娘冊剝老麵皮。 6、"哎喲哇啦~」 "作啥拉?」 "蚊子咬無了」 "快滴上來呀」 7、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蒲桃四斤殼, 吃儂格肉,還儂格殼,張家老伯伯,請 儂開開門,問儂討只小花狗。(也有唱「張家老伯伯,香煙屁股發要亂掇) 8、正月里來踢毽子, 二月里來放鷂子, 三月里向薺菜子, 四月里向落花子, 五月端午裹粽子, 六月里向拍蚊子, 七月棉花結鈴子, 八月里向吐瓜子, 九月里收葵花子, 十月里向造房子, 十一月里切栗子, 十二月里養個小兒子。 9、本來要打千萬萬記, 現在辰光來不及, 馬馬虎虎打十記, 一、二、三、四…… 10、學人家樣,爛肚腸。花花剪刀剪肚腸。 11、今朝禮拜三,我去買陽傘,落脫三角三,打只電話三零三,回去做癟三。 12、嗲妹妹嗲妹妹嗲得來 嗲妹妹要吃好小菜 嗲妹妹姆媽燒弗來 嗲妹妹只好吃白飯。 13、落雨嘍,打烊嘍,小八辣子開會嘍! 大頭娃娃跳舞嘍! 14、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偶好寶寶,撥偶吃糖糖,撥偶吃糕糕!
Ⅲ 蛐蛐也瘋狂培育屋在哪
凡是玩過《太吾繪卷》的玩家一定對於其中的蛐蛐玩法記憶深刻,畢竟BOSS可以不打,但斗蛐蛐一定要玩。甚至不少玩家廢寢忘食只為收集幾個紅色異品,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玩物喪志,而本次玩咖游戲寶典為大家帶來的就是一款類似該玩法的斗蛐蛐手游——《蛐蛐也瘋狂》
本作簡單來說就是一款抓蛐蛐、培養蛐蛐、斗蛐蛐的游戲,最騷的是游戲在背景中還搞了一個類似全國大賽的項目。玩家一路奮戰,從村開始打比賽,這估計後面就是去京城和各位王孫貴胄斗蛐蛐了。
游戲玩法
游戲中的蛐蛐一共有九個品級,每個品級中還有著顏色區別,玩家需要在不同地點去抓捕這些蛐蛐。根據地點的不同,玩家花費的銅幣,蛐蛐的品質也有所不同。
游戲中的草籠子等級不同可抓捕的蛐蛐品質也有所不同,草籠玩家可消耗一段游戲時間自編或看廣告直接完成(凡是這種游戲都基本少不了廣告,但又不要錢,個人覺得可以接受)。
抓到強力蛐蛐後直接闖關,和其它蛐蛐戰斗就是。每個蛐蛐有著攻擊、血量、氣勢、生命回復四種屬性,但根據個人試玩來看影響不大,基本只要你的戰斗值比對方高基本就是十拿九穩。此外蛐蛐也有著五行相剋的屬性,在安排上場時會有顯示,到不復雜。
攻擊、血量這些想必就不必多做介紹了,聲勢主要是開局前的對喊,贏了的一方則是先行出手,在這種回合制戰斗中先手後手至關重要。每次戰斗後蛐蛐減少的血量都不會立馬回復,要一定的時間恢復才能繼續投入戰斗。
游戲並沒有什麼劇情,直接一關一關闖下去就行了,玩法上很簡單,但就是莫名有些上頭,尤其是神品蛐蛐還會各種技能,比如「擎天柱」就真的會變形金剛。
休閑培養
游戲中有著蛐蛐架(加快血量恢復)、祖師像(提供戰斗BUFF)、聚寶盆(領取銅幣)、對練台(有限的提高蛐蛐戰鬥力)、草籠棚(製作草籠),這些功能簡單的形成了一個捕捉—戰斗—修養—捕捉的循環。
而這其中官方為了讓大家看廣告也是費盡心機啊,雖然不看廣告也能玩,但誰能忍住看幾個廣告就能帶來的飛速提升呢。
而除了廣告這點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抄襲!
玩家爭端
游戲本身沒問題,但因玩法和太吾中抓蛐蛐的玩法極為類似而遭到了不少玩家的差評。有玩家說貼圖、數據、名字一模一樣的問題,因為太久沒玩這個我還真記不清了,不過玩法的確是相差無幾。
游戲玩法出現一定重合,個人覺得可以接受,就像回合制都是你一下我一下。但如果連數據、貼圖都一樣的確就太過糟糕了。
總評
《蛐蛐也瘋狂》的確是款適合消磨時間的游戲,但如果是太吾專門推出一個「斗蛐蛐」小游戲我會更開心。至於抄襲與否,目前個人還沒看到數據對比無法確定。等我回去查找一下,如果的確一致,我會再和大家討論。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款游戲呢?
Ⅳ 求一個女生單機游戲名字 05-07年玩過 主角是一隻藍色的昆蟲 不知道是螞蟻還是蟋蟀 可以全屏
叫《甲蟲歷險記》、第二部比較好玩、
就是一隻藍顏色會飛的甲蟲、用炸彈炸光別的昆蟲、然後過關的
裡面有很多藍色鑽石 主角通過用手打鑽石也能打死小怪獸
Ⅳ 有一個小游戲,內容大概是個小蟋蟀歷險記的樣子,每關要踩6個雞蛋,請問這個游戲叫什麼名字
原來玩過,安裝的時候叫破壞者,現在卻怎麼都找不到了
Ⅵ 蛐蛐也瘋狂光巨人的技能是什麼
蛐蛐也瘋狂是一款玩法相當有意思的休閑闖關小游戲!這款游戲為夥伴們帶來了各種不同的特色場景,整個游戲過程中都是很自由的,咱們需要在各種場景中來捕捉不同的蟋蟀,更是要不斷培養自己的蟋蟀,以便與對手展開一系列刺激的PK對決
Ⅶ 游戲平台app排行榜是怎樣的
格來雲游戲、Nibiru游戲城、快游戲、蟋蟀游戲大廳、石頭游戲。以上app資源豐富,且支持外設連接,更新及時。
5、石頭游戲:其專注於ios和安卓雙系統,致力於為游戲愛好者打造最專業、快捷、流暢的游戲體驗,為玩家提供最「好玩」的游戲。平台游戲內容涵蓋大型網游、精品單機、休閑益智、街機游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