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求生211技術入股什麼梗
1. 騰訊代理吃雞 首充6元雞磚貴族來襲!超級會員必送「火麒麟」
《絕地 求生 大逃殺 》自上線以來創造了無數奇跡,近半年來更是吸粉無數,作為一家小公司,藍洞憑借《絕地求生大逃殺》一躍成為最受關注的公司。製作人在接受采訪時也曾經談到過,從來沒想過《絕地求生大逃殺》會突然這么火。也正因如此,使得游戲界流行起一句話:「大吉大利,晚上 吃雞 。」
《絕地求生大逃殺》
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是Bluehole與《H1Z1》、《武裝突襲3》「大逃殺」模式製作人Playerunknown合作的一款開放世界策略 射擊 游戲,採用虛幻4引擎製作。這款游戲是一款大逃殺類型的游戲,每一局游戲將有100名玩家參與,他們將被投放在絕地島(battlegrounds)的上空,在游戲的開始時所有人都一無所有。玩家需要在島上收集各種資源,對抗其他玩家,讓自己 生存 到最後。
隨著這款游戲的上線以及眾多玩家的狂熱追捧,在今年五月份的時候,《絕地求生大逃殺》 就已經蟬聯Steam爆款姿裂熱賣游戲十周的冠軍,八月份時,全球銷量已經突破800萬,近日通過Steamcharts的數據顯示,《絕地求生大逃殺》在Steam上的最高同時在線玩家數量已經突破165萬。
不過《絕地求生大逃殺》被越來越多的玩家關注,騰訊也已經「盯上了這塊肥肉」。在騰訊今年斥巨資打造的WeGame平台,其也曾發微博表示:大吉大利,——吃雞?敬請期待!預示著騰訊代理吃雞儼然成了板上釘釘的事。而同時韓媒也曾報道騰訊4億入股吃雞母公司,佔取了5%的股權。這件事更是將騰訊代理吃雞推向了實錘。相信過不了多久,騰訊國服吃雞就能登上舞台。不過對於騰訊代理吃雞,網友們可是對此操碎了心。也有不少網友各種腦洞大開,製作各種配圖,讓我實屬佩服。各路英雄好漢各種吐槽黑,什麼吃雞首充6元,贈送高級戰備,按理說這不是王者榮耀的套路嗎?還有絕地求生高級VIP,僅需68元每月。果真是無人民幣不吃雞啊!還有吃雞集結令?全民吃雞軍餉,120種禮包送不停!超級會員必送「火麒麟」!甚至有開通雞磚貴族?開房間看誰不順眼直接踢掉!心悅會員VIP專屬,吃雞的特權!
請看下圖:
還有更是滿滿的游戲充值套路,充值即可抽獎,落地Kar98K,這見人就秒,這還能吃不到雞嗎?在吃雞游戲主界面左下角的一個公屏,各種喊話秀圖標,各種炫富,滿足了大部分玩家的虛榮心。中間一個滾動橫幅尤為顯眼,寫著正在打折促銷的絕版裝備。
游戲中各種皮膚上線,什麼超級會員專享,絕版限定,史詩,傳說皮膚紛紛上線!現在沒個黃金盔甲都不好意思 跳傘 。沒有吃到雞的玩家更是不用擔心,使用復活幣,原地復活!站起來繼續擼,就不信吃不到雞!
看了上面各種網友們惡搞的畫面,我是無話可說,只能默默的獻上自己的膝蓋。騰訊代理吃雞,似乎變成了有錢人的狂歡,窮人只能跳一輩子傘。然而,騰訊代理的游戲特性眾所周知,有錢就是老大!人民幣玩家享受著與平民玩家不同的兩種待遇,雖說如此,但是不可否認,騰訊代理吃雞確實能給我們帶來一個更好的游戲體驗。畢竟省去了高昂的加速器費用,也不會動不動伺服器波動直接掉線。其次,騰訊的反外掛技術也是很高端的,這些對玩家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我在此相信倘若吃雞的強烈火勢加上騰訊的添磚加瓦,必然會帶來國內游戲領域的新革命。然而對於人民幣玩家與平民玩家之間的差距,不少網友還是對騰訊代理吃雞嗤之以鼻的,然而伺服器帶給玩家流暢的體驗又讓給不少玩家感到欣慰。最後如何平衡優劣模冊隱,我還是覺得要等國服真正吃雞的那一刻才可定奪旦廳!
2. AI「絕地求生」科大訊飛拼進「決賽圈」
AI時代具有兩面性,一面是高 科技 光環加身,行業局勢看起來欣欣向榮,另一面卻是較為殘酷的生存現狀。
據騰訊研究院聯合IT橘子發布的《2017中美人工智慧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2014年和2015年分別是美、中國AI產業及企業增量的峰值,以2015年為分界,中國的AI企業數量正式超過美國,但此後開始出現下坡趨勢,至2017年倒閉的中美AI企業在50家以上。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等人都提出過人工智慧的泡沫化,不僅僅是他們,越來越多業內人士也逐漸認同這一觀點,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2017年年末也曾預測2018年會有大批AI創業公司倒閉。
事實上,直到2019年的今天,AI企業轟然倒塌的例子依然存在。美國機器人製造公司,曾經有百萬產品銷量的Anki於4月份放出停業消息;由於融資方面的問題,成立不到四年的自動化駕駛企業Drive.ai於六月宣布停業並遣散員工,後續被蘋果收購,而這兩家企業皆屬於在市場上擁有好口碑的公司。
AI行業至今沒有一本「生存自救手冊」,大量融資之後產品如何在市場實現資金迴流成為了許多企業苦惱的問題。站在 歷史 線上看,這幾年正是人工智慧公司們不斷實踐的時期,所以出現「泡沫化」質疑也在所難免。
那麼,在如此殘酷的AI競爭環境下,科大訊飛是如何拼出一條屬於自己的AI道路的?
AI「絕地求生」,訊飛拼進「決賽圈」
絕地求生是款 游戲 ,在這里筆者不是要介紹這款 游戲 。做一個設想,可以把整個AI行業看成這個 游戲 環境。「多人」、「策略」、「競技」,這些 游戲 關鍵詞完美貼合AI公司們的生存現狀,而科大訊飛作為最終挺進「決賽圈」的玩家一員,它面對的是這樣一群人:
1、彈葯充足的實力王牌
人們對於AI時代的幻想早就表現在各種書籍影視等作品當中了。谷歌全球副總裁Jay Yagnik曾指出:AI的潛力在於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對於擁有行業敏銳觸覺的互聯網巨頭們來說,入局AI成了一件必為之事。
騰訊、阿里、亞馬遜、英特爾......各大互聯網企業都建立起了自己的AI開放平台,它們提供一些技術的免費試用,開發者們也可以查看其技術文檔,先不論開放平台這一手段有效吸引了流量,巨頭們品牌本身積累起來的流量優勢就極具市場競爭力。
當然,除了流量優勢,資金、人才競爭力、資源儲備等方面的優勢也幫助巨頭們走一條「快速通道」,使它們更快實現項目落地。 根據4月份互聯網周刊聯合eNet研究院發布的《2019人工智慧分類排行》一文,網路、阿里等公司的相關及業務大多排名靠前。
在《2019人工智慧分類排行》的人工智慧創新開放平台榜單中,科大訊飛的國家人工智慧語音開放創新平台位列其中。可見,訊飛在其核心業務——智能語音領域還是保持著絕對領先水平。
其實,科大訊飛的AI布局早已不僅局限於智能語音領域,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政法等領域都已深耕多年。「2017年至今,訊飛已形成89項行業解決方案。」劉慶峰在2019科大訊飛1024開發者節上說道。不僅如此,訊飛還搭建了更為豐富的生態。目前,訊飛開放平台已經能夠提供267+項AI能力及方案,覆蓋160萬生態夥伴,形成以訊飛為中心的AI集群。在決賽圈,科大訊飛也可以說是「彈葯」充足。
2、熟悉玩法的常駐玩家
除了開辟AI業務的BAT等大型公司,越來越多專注於人工智慧產品研發的獨角獸們正以暴風之勢成長起來。
這群後起之秀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當屬AI「四小龍」——商湯、雲從、依圖和曠視。這四家公司皆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都突破了1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AI獨角獸。
有意思的是,這四家公司主要從事的都是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產品開發。事實上,在AI領域,除了智能語音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應用場景也頗為豐富。
訊飛也並沒有忽視這一點。從考量肺結節檢測的國際醫學影像領域權威評測LUNA,到目前公認自動駕駛領域內最具權威性、專業性的圖像語義分割評測集Cityscapes,到醫學影像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ISBI舉辦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割與分級挑戰賽(IDRiD),再到ICPR 2018 MTWI挑戰賽,科大訊飛均取得了世界前列的亮眼成績。可以說,訊飛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雖「征戰」時日不長,卻已處處開花。
而正在崛起中的AI公司無疑希望更快實現融資。以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 科技 為例,這家成立於2015年,專注人臉識別技術研發的公司,其創始人周曦還曾在科大訊飛工作過,雲從自B+輪融資結束後估值已達230億元,今年3月也已完成C輪融資,計劃明年赴科創板上市。
在國內,AI公司「起來」的速度之所以飛快,主要是依賴資本注入。據艾媒咨詢今年1月份發布的《艾媒報告|2018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研究報告——商業應用篇》,去年我國AI領域融資131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
正因為資本助力,整個產業加速「優勝劣汰」,今後局勢將會更加明朗化。這對廣大投資者來說是好事一件,也意味著在今後AI公司強者愈強,越容易獲得更多的融資。
3、需要搶奪的隨機隊友
人工智慧其實離我們很近。目前AI技術應用到的場景更加多樣化,工業園區、民用住宅等場所有時也能見到AI技術的應用實例。
AI技術在安防、醫療、交通、物流等多領域持續發展,甚至出現了AI新零售、AI農業、AI智能紡織等新的技術轉型,AI生態正在全球范圍逐步生成。
這場人工智慧的時代運動,參與其中的企業者眾。除了上文提到的兩類與互聯網緊密相關的公司以外,也出現了諸如海康威視、小米等攜帶著部分互聯網基因的公司,或者是由傳統業務轉型的公司,雖然推動前沿的AI技術革新可能表現稍弱,但它們在自身的領域同樣擁有優勢。
而這就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真正的全球智能化藉由這些企業來落實,我們在興奮之餘,也可以預測到未來企業之間的交叉融合會誕生出新的格局。
其實這些不那麼「主流」的公司到未來都會成為一種資源,供主流玩家們爭奪。不僅僅是科大訊飛,人工智慧將滲透人們生活的細節,AI公司們或許會不斷推進跨界合作。
而那時,訊飛是否能擁有足夠的實力,拉攏這些潛在的隊友呢?能爭取到什麼程度的資源,除了需要訊飛方面的努力,市場的競爭局勢對結果的影響也很大。
目前看來,憑借多賽道布局、搭架行業生態以及不斷拓寬AI核心技術護城河等手段,科大訊飛已成功殺入「決賽圈」。但在龍爭虎鬥的AI之地,來自各方的壓力依舊存在。
訊飛需要翻過「雙重大山」
科大訊飛成立於1999年,在這20年內隨著它的發展出現了不少質疑,主要表現為兩大類。
第一類,有相關人士認為科大訊飛存在市值虛高、增收不增利及政府補貼高的情況。
10月24日晚,科大訊飛發布了 2019 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23. 45 億元,同比增長13.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 84 億元,同比增長108.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818.1萬元,同比增長762.26%。
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營收65. 73 億元,同比增長24.41%,凈利潤3. 74 億元,同比增長70.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6981.43萬元,同比增長183.49%。
科大訊飛在公告中表示,營收增速低於凈利潤增長速度的原因是由於2019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政府財政支出收緊,銀行、運營商等行業經營壓力增大對公司的部分業務增長速度帶來一定影響,此外,公司實施戰略聚焦,對一部分非戰略的業務進行了主動調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期的營收。
不過科大訊飛表示,公司聚焦重點賽道後,核心業務呈現出 健康 發展的勢頭,人均效能持續提升,有助於長期 健康 發展。
據了解,2018年底,科大訊飛從此前的170多個 探索 方向,戰略聚焦為30多個大項。董事長劉慶峰稱,未來要繼續貫徹戰略聚焦扶優扶強,做只有訊飛能做得好的事情,做好「平台+賽道」,包括C端硬體、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三季度的凈利潤是一、二季度之和,此前一直困擾訊飛的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正在得到改善,而科大訊飛全年的主要利潤集中在第四季度,勢頭良好。
劉慶峰曾在今年年中表示,人工智慧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應用的落地期,2019年可以被視為人工智慧應用紅利的兌現年。
事實上,作為在人工智慧領域 探索 的創新企業,盈利並不應該成為必要苛求的指標。對成長型、技術型公司來說,但看收入特別是利潤,也是極不科學的。公司的市場是多元的,政府也是重要的市場主體。更何況實際上,2018年科大訊飛的營收是79億,政府補貼是2.7億,而納稅額是9.3億。
而且,知識產權和政府補貼一直是美國極力打壓中國 科技 公司的兩個重要方面。就在上個月,美國把科大訊飛等八家中國人工智慧領軍企業列入了「實體清單」,是何居心?不言而喻!我們不應當忽視國內這些真正擁有核心AI技術的公司一直以來的努力,他們讓中國在世界前沿 科技 領域掌握話語權。
第二類,在 社會 輿論方面,科大訊飛也有一些不利消息。
2018年9月,科大訊飛應邀為「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提供語音轉寫服務,一位同傳老師將訊飛提供的「機器語音轉寫」服務誤認為「機器同傳翻譯」並在網上發文質疑。
其實,訊飛的智能會議系統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機器全自動轉寫並翻譯,不需要任何人工同傳參與;另一種則需要同傳翻譯,訊飛僅識別中文/英文語音,轉寫顯示在屏幕上。
就在同傳事件發生的三日前,劉慶峰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就介紹過,此次大會上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嘉賓的發言是訊飛機器全自動轉寫、翻譯並投屏。而有三位嘉賓用的則是人機協作的模式。他同時表示,未來會是人與機器配合的AI時代,而絕不是機器取代人類。
顯然,訊飛在上述事件的輿論處理上沒有做好,作為一個成立20年才成立公關部的公司,一些負面新聞對其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股價下跌。但時間和市場無疑是最好的回應,一年多過後的今天,訊飛市值再次回升至700多億。
熱衷撒錢?
根據天眼查給出的資料,截至今年8月底,科大訊飛總共參與公開投資事件115件,未公開投資34件,2019年投資公司18家,其中人工智慧方向的公司數量佔比最高。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旗下子公司也有進行對外投資活動,10月份子公司名下投資的企業就有兩家。
在10月24日的開發者大會上,劉慶峰稱由訊飛發起的產投活動中投資的公司數量達超過60家,平均增幅達50%以上。
這些數據反映出的是訊飛對投資活動的「熱衷」。
事實上,科大訊飛早就在打造自己的AI生態計劃,時至今日已經進行到3.0版本。在本次的開發者大會上,訊飛輪值總裁胡郁稱要打造去中心化的AI生態體系,通過與開發者們聯手來降低AI門檻,拓寬AI開放平台。
「開放共贏」成了科大訊飛宣傳的主旨,胡郁還提到,希望不同的AI公司在數據經驗等方面分享交流,打造一個混合正交的共贏新生態。截至目前,科大訊飛扶持1800+家生態企業,孵化了其中的75家,戰略投資了其中的51家。這些企業在戰略投資後,市值增長都超過了147%。
1、圖資源?
訊飛倡導的共贏理念中包括資源共享。資源共享這件事雖然乍一看對雙方都有利,但其實和小公司相比,大公司能更快實現資源整合利用,從而實現賽道加速。
為什麼像訊飛這樣體量的大公司也需要其他公司的資源共享呢?筆者將以AI賽道較為獨特的一種資源——數據樣本來舉例說明。
AI機器學習需要用到大量的數據樣本進行訓練。通常來說,通過普通渠道獲得大量數據樣本是較為困難的,除了要考慮數據的來源渠道的合法性(部分公司搜集產品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這些數據樣本還需要脫敏處理(去除敏感數據)。
搜集大量的數據樣本也意味著將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這時,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渠道互通對科大訊飛產品研發相當有利。
因此,科大訊飛生態計劃的部分作用在於為訊飛更快地吸收資源。
2、圖擴充實力?
10月24日開發者節後,胡郁接受有關媒體的訪問稱訊飛在幫助合作者建立自己的AI平台,而訊飛大量的投資或許會在今後促生出一個詞——「訊飛系」。
這些訊飛投資入股的企業陸續加入「訊飛系」,與現在人們常說的「阿里系」、「騰訊系」一樣,投資的越多,市場的覆蓋份額就越大,實力自然也就越強。訊飛或許也想在AI行業建立自己的體系,百川匯聚當成海,這對今後訊飛在行業里站穩站牢固有極大幫助。
說白了,共同進步是真話,資本逐利也不假。開公司不是做慈善,企業當然是優先考慮自身發展。筆者認同訊飛推動各界建立AI生態,尋求共贏的想法,畢竟AI產品概念落地難度大,以公司的一己之力突圍,著實不太現實。
訊飛投資的問題也曾被部分媒體批評,但這或許也是訊飛思索出的一條生存之道。
變現模式何去何從
其實外界對AI公司們的盈利模式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人們常說的B端、C端產品模式套用到人工智慧行業中會對公司盈利方面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而訊飛的「路子」與大多數企業還有所不同。
1、B+C雙輪驅動模式
在科大訊飛的AI開放平台上,諸如智慧出行、智慧零售、智慧客服、智慧城市等系列產品提供面向企業的服務。
通過科大訊飛的2019上半年財報也可得知,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教育、城市、政法、平台及消費者、 汽車 以及智能服務六大板塊。可見,目前科大訊飛主要的收入來自於B端產品。
科大訊飛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發力,在B端積累了豐富經驗,但不得不承認,由於客戶身份轉變、競品豐富度提高,B端留給訊飛的發展空間在縮小。
劉慶峰曾公開表示,從2018年開始,科大訊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那就是B+C雙輪驅動戰略的扎實推進。科大訊飛在B端業務上有很強的優勢,但我們不滿足於此,我們想要成為既有行業品牌又有公眾品牌的公司。訊飛消費者BG自成立以來每年都保持60%的高速增長,2018年C端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5.17億,同比增長96.54%,在整體營收中占接近1/3。雙輪驅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在各種經濟周期下實現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訊飛也明白,自身的轉型之路一開始肯定難以順暢。胡郁也坦言,轉型過程中訊飛短板仍存,對於市場渠道的開拓以及如何吸納人才都是訊飛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在C端市場更多的巨頭夾擊下,訊飛再次成功上演「絕處逢生」。
2、B、C殊途能否同歸
從to B到to C,對於訊飛來說,這兩個方向都要做,兩只腳都要站穩。
但是「兩條腿」對訊飛是否會有些多餘呢?無疑,資源分配成為問題之一。不管是to B還是to C,某一方面過多的投入就意味著其他方面縮減,在有限的人力、資金條件下,保證兩種模式的持續開拓和良性經營對於高層決策者來說是一種考驗。
其實在整個AI行業中,像科大訊飛這樣多管齊下的盈利模式的公司其實不多,而這也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發展前景變得異常開闊,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同類型公司經驗作為對照資料,訊飛或許會走一些「彎路」。
劉慶峰曾在廣東衛視《我有嘉賓》節目上說過,假使將來訊飛倒下,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缺乏判斷的情況下過激的發展。而現在,眼看著訊飛的商業帝國不斷完善,正在AI這片海域駛的更遠。
此時的訊飛就像來到了新大陸,它的命運究竟會如何,只能自己去 探索 。而人工智慧行業中兩種模式並行的方式是否能被寫入「AI生存自救手冊」,相信很多人都會期待訊飛接下來的表現。
總結
當每一個「風口」出現的時候,人們在躁動中往往隱含著樂觀興奮的情緒,這種「風口狂熱」孕育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人工智慧風口也是如此,AI行業技術難度高於於大多數行業,AI公司們在「織夢」,但故事的結局卻十分統一,站在山頂的永遠只是極少數。
訊飛A股上市的優勢明顯,但它面對的AI行業競爭激烈,太多人想進來,而更多人還沒站穩就被迫出局,訊飛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拼入「決賽圈」,在迷霧中求盈利,實力和運氣缺一不可。幸好,訊飛已准備好了充足的「彈葯」。
訊飛市值經歷了從起飛到回落到再次回升,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AI的判斷已經逐步回歸冷靜。對於AI行業,人們也漸漸意識到,要帶著更多的思考才能看到真相。
3. 《絕地求生》中你認為最厲害的選手是誰,有哪些依據
周莉莉:NB211擅長長距離狙擊,指揮位,優勢是技術流帶動團隊,一己之力定勝負。還記得PCPIFPP模式最後一天那一幕嗎?一個人堵橋團滅4AM,看得極為沸騰!讓4AM拿下電競生涯最恥辱的排名!
4. 為什麼騰訊至今沒有一款能拿的出來的國際大作自研游戲呢
騰訊從正式開始 游戲 業務,網路 游戲 起家,不斷代理國外大作、研發熱門 游戲 同類產品、手游產品,依靠龐大社交業務已然成為了國內 游戲 行業的龍頭老大。
如今 游戲 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極快,沒有自己的獨立 游戲 產品,早晚會被市場所摒棄,不過還好騰訊旗下有五大 游戲 工作室,而今日所說的就是北極光工作室所開發的 游戲 《無限法則》,這也是我認為唯一一款可以被稱為騰訊的國際自研大作。
在2017年藍洞的《絕地求生》在國內火的一塌糊塗,騰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 游戲 類型,從希望將 游戲 引進國內,無法過審,將其改編為手游也一直無法取得版號,如今改版正式上線的《和平精英》則將大逃殺類 游戲 的關鍵元素都抹平的差不多了,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吃雞 游戲 了。
那麼《無限法則》活的怎麼樣?首先這款 游戲 是 基於北極光自主研發的quicksilverx 游戲 引擎進行開發的 ,《天涯明月刀》也是由這款引擎所開發,自主開發的引擎來開發 游戲 就相當的得心應手, 游戲 的各個環節都能得到很好的優化效果,就以畫面來和《絕地求生》就行比較,不吹不黑的說,我個人的確是更為喜歡《無限法則》的畫面效果,更為精細的植被效果、動態的天氣變化、強大的環境交互和人物建模,都證明了這個引擎並不是一個花架簡前子,而是一款非常完善的開發工具。
對於玩襲鏈法方面, 加入滑雪板、自行車、飛行翼等多種載具 ,為玩家的行動方式和作戰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戰術性,與《絕地求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獨具特色,但是在射擊手感方面,《絕地求生》明顯更為傾向於向《武裝突襲》系列那樣的擬真的射擊,《無法法則》射擊手感總讓我感覺略輕浮。
如果《無法法則》可以在《絕地求生》上線之前在steam上發布,可能現在其在峰值在線人數就不僅僅1.5萬人,有可能成為國民級別的 游戲 ,不過世上沒有後悔葯,誰都不知道下一款火爆的 游戲 是什麼類型。
總得來說《無限法則》是一款不錯的 游戲 ,IGN當時也為其打出了8.5的高評分,從側面說明其 游戲 質量非常過關,可以說是一款國際大作了,另外 游戲 在6月25號,離開EA階段,正式發售,同時還有全新的灰燼之眼模式的加入,看了看國外熱門FPS 游戲 主播比如Shroud、ChocoTaco試玩了新模式後,對其評價還不錯,也希望《無限法則》可以越來越好吧。
騰訊更習慣於拿來主義,因為騰訊深知——一款 游戲 ,只要證明還可以,憑借騰訊強大的用戶優勢,就能讓還可以的優勢,成就非常好。
《CF》,《英雄聯盟》、手游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等,都成了未來騰訊的大頭收入。
在2019年全球數字 游戲 年度總結報告中,十款免費 游戲 中跟騰訊有關的就有五個! 可見,騰訊的優勢實際上是什麼?騰訊的優勢不是 游戲 的研發,而是 游戲 的「搬運」。
其實,騰訊深知,你去自己研發,耗時耗力,還不如投資一些企業,比如我們知道的——
做一個簡單計算吧。
假如有一天,騰訊心血來潮,決定出錢開發一個厲害的3A大作!資金投入一億人民幣吧。
首先,需要時間來製作,正常情況下2到3年,估計騰訊沒有什麼經驗,3年!
投入1億,研發3年,這還是不考慮廣告投入,以及其他的投入。結果未知。
並且國內的審查機制較為嚴格,可能需要一些不可描述的手段!
開賣吧,一套要定價多少錢?在哪個平台發售?預估150元左右,可能更高!你需要買多少套才能回本?就算賺了,能賺多少?拍咐孫可能唯一的好處就是玩家心中的風評更佳,如果做的不好,可能會起反效果!
而且鵝廠是沒有研發經驗和相對應的人才的,為什麼要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可能有人會說國內有虛幻4,拜託,國內有幾個 游戲 是真正的使用了虛幻4的核心源碼的?而且他們會用嗎?虛幻4是很強,確實是全球頂尖的引擎,只不過會用的公司太少了。
國產玩家很多,潛在市場很廣闊!不過中國玩家一個個花著最少的錢,卻擁有極挑剔的眼光。高出低走,傻子才會做3A!所以「傳奇」會那麼多。這不是鵝廠不做,中國現在這個時代是不允許3A的出現的。
等待著吧,我很期待!
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不知道騰訊這樣的公司能給中國 社會 發展帶來哪些促進。
首先回答樓主的問題:
為什麼騰訊至今沒有一款能拿的出來的國際大作自研游戲呢?
就如同騰訊自己說的那樣,俺們不是 游戲 公司,網路 科技 公司。雖然騰訊一直在強調自己不是個 游戲 公司,但每年的財報都是真香~
先來看看目前世界上最賺錢的 游戲 公司排名:
2018年騰訊 游戲 收入沒記錯的話應該是1221億RMB,位列全世界所有 游戲 公司第一, 第二的索尼711億,第三蘋果542億,提到蘋果得說一句,蘋果才不是 游戲 公司,只是再App Store收第三方提成,就能排到 游戲 公司收入第三,細思極恐!第四是微軟476億,第五是暴雪439億,網易第六376億,第七谷歌361億,第八EA是344億,第九任天堂245億,第十萬代南夢宮164億,中國兩家公司上榜。
然後再來看看騰訊這個所謂不是 游戲 公司,最賺錢的五款 游戲 :
第一名毫無懸念,王者榮耀,2018年年度總收入291億, 第二LOL,133億,第三DNF,101億,第四CF,88.62億,第五絕地求生和刺激戰場海外版,75.96億。其中DNF是代理,LOL是代理,但是收購了公司,絕地求生同樣入股拿到分紅,再加上刺激戰場海外版的收入。CF也是屬於代理,王者榮耀屬於自主研發吧?亞運會還有王者榮耀的比賽,這樣看,以王者榮耀的收入和影響力,應該算是國際自研大作?
回歸主題,來聊聊原因:
首先個人是不玩王者的,因為是個DOTA老玩家,所以你們懂的。國內自研 游戲 的話,網易應該算是比較強,但是自研 游戲 立項研發到上線,時間長不說,研發資本也比較高。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網易風評不好,太圈錢的原因。畢竟作為國內唯一能和騰訊叫板的 游戲 公司,不賺錢完全堅持不下去。
但是騰訊和國內所有的 游戲 公司套路都是不一樣的:
有QQ和微信兩大社交軟體在,騰訊根本不需要研發 游戲 ,只需要代理和模仿火熱的 游戲 即可,雖然風評不好,但是不會有大的風險,再加上技術層面的領先,伺服器和技術比較頂級,所以做出的 游戲 ,雖然存在模仿和抄襲的問題,但是質量一般都不會差,玩家也都不是傻子, 游戲 做的不好玩,誰會去買單呢?這是騰訊能夠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騰訊的戰略有所改變:
相信很多玩家應該可以看的出來,騰訊這兩年在全球范圍內,入股,投資,收購了大概一百多家 游戲 公司或者是工作室。前幾年入股的EPIC公司,好像是3.5億美金收購了40%的股份,然後隨著堡壘之夜在歐美國家的興起,成為首款現象級 游戲 後,股價翻了十幾倍好像。記得不太清了,應該是這樣。
換句話說就是,騰訊根本就不需要自研 游戲 :
因為手上的項目太多太多了,完全可以慢慢挑,慢慢發布,哪款 游戲 受歡迎,就推哪款 游戲 。甚至說,布局全球的戰略後,國外的 游戲 想要進入中國,都得騰訊點頭。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意思應該就是這樣。騰訊自己的五個 游戲 工作室群,就做一些比較賺錢的手游就好,其他 游戲 可從這些騰訊系的 游戲 公司中來選項目做。
至於說拿得出手的國際大作:
1.過審問題,太過於暴力的 游戲 你也發不了;
2.騰訊不是 游戲 公司;
3.能躺著掙錢為啥去干苦活。
為何騰訊做不出一款像樣的國際大作呢?恐怕不止騰訊,國內所有的 游戲 企業也很難有實力做出一款真正的3A大作。並不是說 游戲 人才儲備少,畢竟光騰訊一家,就有至少上萬名員工在做著開發、策劃、美術、特效等 游戲 方面的事情。
至於說為何至今做不出一款3A大作,還是要跟國內市場整體的 游戲 環境以及騰訊公司的風格有關系。
國內的 游戲 大環境就不用多說了,就像電影行業一樣,條條框框太多,很多題材內容也不可能放開手腳去干,還是主要說下騰訊公司的風格。
現在的騰訊說它是一家 游戲 公司其實並不準確,雖然 游戲 方面的業務占據很大的比重,但是近年來 游戲 業務所佔的比重在逐漸下降,社交業務、增值業務、金融 科技 以及對外投資等方面佔了更大的比例。
查查騰訊的發家史不難發現,早期的騰訊通過QQ社交業務積累了大批用戶,繼而通過QQ秀、QQ空間等方面開始商業變現,然後通過打造QQ 游戲 平台,搶佔了很多棋牌類休閑玩家。之後開始「自研」了很多QQ名號的 游戲 ,但這些 游戲 幾乎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大多模仿自其它成熟的作品,利用自身的便利性,迅速搶佔用戶。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稱騰訊是抄襲大廠。
哪怕是讓騰訊成名的CF、DNF以及LOL,也沒有一款是自家研發的,因為騰訊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那就是通過代理 游戲 的方式,依靠自己海量的用戶以及QQ的便利性,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 游戲 代理發行公司。
大家都知道,要想開發出一款3A大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你不能確定這個題材是否會受玩家的歡迎,其次開發3A大作的成本也是相當高的,就像R星的荒野大鏢客2,開發用了8年時間,費用達到了幾十億美元,這樣的風險一般的 游戲 公司都不敢承擔,更別說早已經定性的騰訊了,畢竟代理發行 游戲 的風險小而且還很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想指望目前國內的這些大型 游戲 公司製作出國際3A大作,恐怕是很難的事,或許那些小型的 游戲 工作室才是未來的希望。
抄多容易,還掙錢,幹嘛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現在整個 社會 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思想才造就了騰訊的丟臉行為
首先,你看看steam上哪個3A大作能在國內過審?其次,一個農葯的皮膚創造的利潤就能超過一個只狼了,何必花費那麼多精力做單機大作
1.做 游戲 有風險,做大 游戲 風險更大。
2.當小工作室嘔心瀝血做出 游戲 爆款後,他們會迎來春天,這個時候,他們的選擇其實不多,因為 游戲 的核心元素,肯定是玩法等無版權或者便於修改復制的一些東西。
這個時候,他們只能選擇投入大廠,如果自己運營,肯定會被大廠用更好的畫面,更好的廣告,更多的流量,稍稍修改後擊敗。
3.明明可以躺著賺錢,為啥要去搬磚。
5. 絕地求生全球高手排名是怎麼樣的
絕地求生全球高手排名是:韓國的「豬皇」、戰神周莉莉、校霸GodV、Grimmmz。最厲害的是:校霸GodV。
就是因為韋神多次亮眼的操作,官方才決定削弱手雷。在這一次比賽中,韋神給我們展現了一穿三的神奇槍法,而且他還是團隊指揮。
6. 目前在全球的絕地求生玩家中最強的人是誰
板凳來了,如果你覺得板凳的東西你喜歡,請點贊關注轉發一波流。
畢竟是一個團隊競技比賽,個人能力有可能在團隊中顯示的不是很出眾,戰術也有可能限制個人能力的發揮。所以板凳分成幾個部分來談。都以「目前最強」開頭。
目前公開比賽最強戰隊:FAZE CLAN
FAZE在三月初的FPP模式烏克蘭SLI比賽中,用其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戰術調整能力,戰場局勢判斷能力,後來居上超越李逵隊(Liquid)奪得第一。
相信看過比賽的人,都會覺得FAZE奪得第一實至名歸,前兩天還在5名外糾結的銀河戰艦,轉眼就變了個人。
最讓板凳記憶猶新的是其隊長指揮Fuzzface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板凳在這里打出來希望中國戰隊學習。
目前公開比賽最強個人:
李逵隊果然跟李逵一樣,黑旋風啊!牛B不牛B,比槍法我們就沒怵過誰!雖然被4AM滅了,那也是大勢使然。
Liquid突擊手Jeemzz簡直SLi賽場上的黑旋風,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啊!四天比賽個人擊殺僅比擊殺榜排名第九的IFTY少3人,外加還有一個同樣進入擊殺前五的ibiza。
目前公開比賽殺傷力最強戰隊:
還是李逵隊,不講道理,全隊三人進入SLI擊殺榜前十,FAZE雖然也有3人,但是明顯不是一個層級,最高才33人,戰隊也以142擊殺登頂擊殺榜首,話說板凳記得最後5名隊伍加起來沒Liquid殺的多。
目前公共傳播領域最強個人:
板凳覺得這個也沒什麼爭議,CSGO老牌戰隊C9.Clan前主力Shroud。
靈敏的戰斗嗅覺,頂級的戰術意識,職業級的操作,巔峰的 游戲 天賦。絕地求生里的武器,在他的控制下真的就是——如臂使指。
前幾天異常火爆的世界最短時間8殺,雖然有運氣成分,但是,也不是每一個職業選手都能做到的。關鍵是這貨不打魚塘局,只有一個大號,落地殺板凳更是沒見過比他強的,以前看過直播時裸瞄300米爆兩頭,叫他「裸瞄王者」大概沒有什麼爭議。
當然,可能還有很多大神沒有被發現。
國內最強提名:
XDD,GUCUN,Aplusvable,NB211,17_shou。
我認為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最厲害的人,應該是北美第一突破手,Shroud。
Shroud前身是射擊 游戲 《cs:go》的職業玩家。
在玩《cs:go》的時候就展現了,驚人的 游戲 天賦,於是加入了《cs:go》職業戰隊c9。
現在又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大展身手。
Shroud在《絕地求生:大逃殺》的成名之戰,擊殺了34名敵人(比盧本偉還多五個)。
沒有厲不厲害 各個主播都有各自的特色 技術而言的話國外的shoud是比較強的 國內的17shou韋神孤存之類的也很強
我開與全民五五開
韋神吧
2017年,韋朕轉型絕地求生並組建4AM戰隊。
2017年10月,韋朕帶領4AM在香蕉計劃國際邀請賽,獲得亞軍。
2017年11月,4AM在G-Star絕地求生亞洲邀請賽獲得亞軍。
2018年2月,4AM在SLI絕地求生世界賽2連吃雞總成績第八。 6月,4AM在PCPI中國邀請賽TPP決賽獲得冠軍 。
2019年8月11日,在PUBG全明星,韋朕擔任中國隊指揮,中國隊最終排名第八 ;9月,4AM在PCL夏季賽獲FPP冠軍
游戲 開發商最厲害
很抱歉,不擅長 游戲 ,無法解答。
首先職業選手像歐洲Faze的隊長兼指揮mexy,自由人fuzzface。liquid的猛男jeemzz,中國的四大殺人王堡壘,211周莉莉,小獅子lionkk,17shou.
主播里遠古版本的G神,現在的世界第一shroud,還有巧克力
如果算戰隊的話是4AM厲害一點,要是算個人的話還是小叮當和17sou
我最厲害,專業大戰人機,落地成盒!在G港集中船隻,准備成立絕地海軍,出海收腹台灣!後因敵方狙擊手偷襲,宣布失敗!又在洋房小區集中車輛,開發二手車交易市場,怎奈天氣污染中毒倒地,又遇黑 社會 殺人搶車!不想玩了,可又捨不得 游戲 中美女徒弟!所以遲遲為卸載!
7. 《絕地求生大逃殺》騰訊怎麼拿到代理
因為騰訊斥4億巨資入股藍洞公司的股份,而藍洞公司就是開發這款游戲的。
8. 求絕地求生全球高手排名,有哪些比較靠前的
絕地求生全球高手排名:GodV,A+,Grimmmz。這三位都是比較靠前的。
1、GodV。
玩家們對G神的評價不光槍法好,而且人長得也帥,脾氣好,友善,射法快而准確,簡直是完美中的完美。當面臨向他投降的玩家他會怎麼做呢,那些G神以高超的技術和膽量為我們展示了常人根本不會的操作,雖然他有時並不會吃雞,但卻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操作,比吃雞更有意義。
9. 什麼時候舉行 絕地求生國際邀請賽中國有哪些隊伍參
G-star2017絕地求生國際邀請賽什麼時候開始?G-star2017中國哪些隊伍參加呢,針對大熱的吃雞逃殺,韓國目前舉辦的G-star大賽也有六隻中國隊伍參賽,那麼我們來看看具體的賽事安排和隊伍組成吧。
G-star2017《絕地求生》國際邀請賽什麼時候開始
賽況
G-STAR時間:2017年11月16號——2017年11月19號經過國內兩次大型比賽篩選後代表中國出征韓國釜山G-star國際邀請賽的六支隊伍分別是:XZ戰隊、4AM(YQHP)戰隊、iFTY戰隊、Tyloo戰隊、Armani戰隊、LGD戰隊。香蕉計劃絕地求生國際邀請賽積分規則:最終總積分前三隊伍將獲得G-STAR絕地求生邀請賽資格。
戰隊成員
XZ戰隊成員:星魂、小弟、6個橙子、顧勇
4AM(原YQHP)戰隊成員:GODV、Sword57、NB211、Aluka、Sorry
iFTY戰隊成員:APLUSVABLE、TKzhun、V11King、aaron丶soso
最終總積分前三隊伍將獲得G-STAR絕地求生邀請賽資格:
戰隊成員
Tyloo戰隊成員:Icegod、Yuwen、ZMMM、103
Armani戰隊成員:tongk、karlxigua、WangShao、BIG
LGD戰隊成員:ZhouKe、XINB、xiaoT、RyaNNNNN
10. 絕地求生IFTY前隊員郭德綱轉為Apex英雄職業選手,你認為會不會有更多的選手轉型呢
2019年Apex英雄這款游戲火爆全球,迅速在各個地區擁有了龐大的玩家群體,越來越多的職業戰隊開始關注這款游戲,近日國內老牌戰隊AG也創建了Apex英雄分部,而絕地求生老牌選手郭德綱也出現在了名單上面。
我是達姿,很高興有機會回答前羨臘你的問題,一起了解最新的絕地求生賽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