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的鄉土游戲有哪些
㈠ 傳統民間游戲大集合,你玩過幾個(三)豪華版
接上篇……
這篇是民間游戲游戲介紹的最終一篇,來找找兒時你的記憶吧!
擊鼓傳花,小時候課堂或者節日必備節目,專治各種不勇敢、冷場。
還記得那時候玩擊鼓傳花表演節目,聽著鼓點,思維高度緊張,眼睛一點也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傳的慢了。
到自己的時候,飛快的「扔」給下一個同學,沒錯就是「扔」的,一點也不誇張,那心臟直砰砰跳,手還顫抖臉還紅,想想都「心有餘悸」。
編,編,編花籃,花籃裡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蹲下,起來。坐下,起來。
一二誰出來。一二誰出來。
編,編,編花籃,花籃裡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站得穩,跳得齊。
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熟悉的旋律,大家順時針(逆時針)一隻腳搭在一起,單腳跳完整首歌。
邊跳邊拍手,小辮子一甩一甩的,真美。
撒一把小棍在桌上,放手。小棍撒開後,然後將挑棍一根根地挑起來收回,但不能動到或碰到別的小棒。
小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冰糕棍」,攢幾天的冰糕棍集合小朋友一起,找片地方就開玩了。
說起彈玻璃,為了這個玻璃珠我可挨了家裡不少吵。
小時候,玻璃珠容易丟,「存量不夠時」我都會偷拿家裡的跳棋子,拿得多了就露餡了。
不過,小時候真的很喜歡這種五彩斑斕的玩意,放到陽光下晶瑩剔透,搖起來「呼啦呼啦」響
拔河現在玩的少了,一般都是男的玩的比較多。
想當年,我還是班裡的種子選手,為啥呢?
身為女同學的我「壯唄」,老師可能看我比較結實,叫讓我加入了編制。
哭、、、、、、
這個游戲小時玩的那叫一個瘋啊,滿操場跑。
花花綠綠的繩子或者直接在褲子後面塞張紙,就開始玩了。
我們班的男生老抓女生的繩子,跑不快唄。
貓抓老鼠幾乎是課間游戲中的霸主。
一到課間,黑白配一波老鼠一波貓滿校園追趕。
後來,老鼠們學聰明了,都往廁所躲,當貓的還因公然闖廁所被老師罵得很慘。
這個游戲我是很喜歡的,有人抬可以坐。
抬花轎比賽體育課很常見,一般吧,坐的這種活永遠輪不到我,我總是那「轎夫」。
沒辦法,「壯士」幹了這碗酒。
這個游戲跟小夥伴玩的不多,總是跟家人玩。
小時候很喜歡大人拉著手的感覺,很溫暖。
這個游戲激烈程度一點不遜於打仗。
各種小聰明、手足並用、無所不用其極,場面很是壯觀。
為了搶個凳子,不知摔了多少屁股。
這個游戲我玩的少,不過我還是很感謝摔跤的。
小學時,有高年級老欺負我,我就提議與她摔跤一決高下。
最終,我艱難的勝了,一個勾腳將她摔倒在地,瀟灑的拍拍手走了,自那之後他再也沒小看過我。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漢民族傳統禮儀和宴飲游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弓比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來自度娘)
這個游戲我小時候沒玩過,不過看起來挺有意思的,有機會要試試。
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
小孩子真的很喜歡各種翻得游戲,小學的時候最多和一群人玩炒黃豆,翻不過去大家哈哈哈大笑。
那時候也不知道害羞什麼的,只喜歡傻笑。
綳馬繩又叫勾勾鈴,有的地方可能玩法一樣叫法不一樣。
玩法:一夥孩子(多是男孩)分兩組、互相拉手相連、這兩組孩子對面相距幾米,雙方輪流唱歌謠,最後點一個人沖另一方的組,如果沖斷就還回到自己方,如果沒沖過就要歸到對方方陣。
小時候,老拿易拉罐製作這樣的高蹺,一群人比賽。
不過也挺危險的現在想想,容易崴腳。
小時候的我們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話說,蘿卜蹲到現在還很流行,小時候可被折騰的不行。
幾個小朋友玩還好,遇見大型蘿卜蹲,人一多就記不住蔬菜,開始亂喊。
當然啦,亂喊的代價就是懲罰大禮包。。。。。
指星星我們這里叫「星星過沿兒」
玩法就是一個人閉著眼睛,一個小朋友從他面前過去時,另一個小朋友說小猴子過去啦之類的,然後所有小朋友都按照自己表演的動物走過去,最後讓閉眼的小朋友猜小猴子或者大象之類的是誰。
話說,我小時好像經常扮演小白兔,又萌又可愛。
捲心菜玩法就是一群人手拉手,從一頭開始卷,就這樣一直卷一直卷一直卷,直到卷到最後一個人,然後再一點一點散開。
現在想想這個游戲在現在的我看來挺無聊的,就是一直卷,想不到自己小時候還很喜歡玩,也許這就是小孩子。
鬥草又稱鬥百草,是民間流行的一種游戲,屬於端午節的民俗。
其玩法如下:比賽雙方先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小時候因為在北方,多拿的是狗尾巴草來斗。
這個游戲我沒有玩過,不過舞龍舞獅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觀賞性還是很強的。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興於唐宋,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來自網路)
皮影小時候看的比較多,現在依然覺得很神奇。
傳統民間游戲還有很多很多,我這里提到的這些僅僅只是滄海一粟,我這里只是拋磚引玉。
希望更多小夥伴留言交流經驗哦!
下一篇,將介紹民間游戲概念及作用,歡迎觀看。
喜歡就點個喜歡吧!
以往篇
傳統民間游戲大集合,你玩過幾個?(一)
傳統民間游戲大集合,你玩過幾個?(二)
㈡ 《切水果》幼兒園鄉土游戲教案反思
《切水果》這個游戲是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戶旦洞外游戲,游戲兒歌念起來非常的歡快活潑,而且非常順口,基本上小朋友們一學就會。在基本玩法上進行創新,使游戲更富完整性和有趣性,讓孩子更愛玩這個游戲。
設計意圖:
配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他們能接受的范圍內進行游戲新玩法,難度適中,讓孩子們學的快,玩的開心。同時切水果這個鄉土游戲簡單又有趣味性,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也考驗了孩子們的靈敏性,能在切下的下一時刻馬上往後繞圈跑。
游戲過程:
切水果不僅要切蘋果、橘子、西瓜,還有很多水果可以用刀切,在這里就涉及到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可以知道更多平時不常見不常吃的水果。在傳統游戲中可能是一個小朋友去追,一個小朋友跑,在這里的新玩法中就稍加了變化,不是你追我趕,而是讓自己跑的更快去回到原點。玩法:
(1)孩子們在空地上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然後站定不走動,請一位小朋友做切水果的人螞遲滑。
(2)問問小朋友們想切什麼水果吃,決定後小朋友們開始念兒歌:切,切,切XX,這里的XX大又甜,一刀切下變兩半。
(3)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切到哪個小朋友那裡,就那兩個手拉手的小朋友往後繞圈跑,看誰先跑到原先的位置上,就算誰贏。
游戲反思:
在孩子們玩了幾輪游戲後,發現游戲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問題1:如何讓孩子反映更快些?
是不是孩子不明白游戲的規則,所以在切到他那裡時卻不知道要跑;還是游戲缺少吸引性,讓孩子不專注游戲的進行,所以在輪到時不跑。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多,我覺得要讓孩子更積極的參與游戲中去,還是需要吸引性。教師可以在和幼兒一起念兒歌時,速度可以有快有慢,讓孩子感受到趣味念兒歌,同時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樣孩子就能比較專心的.關注這把「刀」切到了哪裡。
問題2:如何改變隊形模式?
在試玩過以後,發現在切水果時一直都是以圓形隊伍進行游戲,這樣長此以往會使孩子感到枯燥,我想是否可以根據水果的形狀進行隊伍改編。如香蕉就讓孩子們以兩排隊伍排列,切水果時就兩個兩個小朋友一起切,當切到時,並排的兩位小朋友同時往第一排跑,像貼膏葯一樣,看誰先跑到。或者可以悶臘排成橢圓形、正方形等等,增加幼兒排隊的難度,也就讓孩子們提高了游戲的興趣。適當的增加1~2種新玩法,讓「跑」變的不簡單,有些小創意。
可能其他還有很多新玩法,我也是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改進,如果讓孩子們一起參與想像游戲的新玩法,可能還會有更多好的玩法。
㈢ 民間游戲的分類有哪些
民間游戲的分類有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等。野兆民間游戲是指流傳於橋宴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主要流頌消租行於少年兒童中間和節日里成年人娛樂節目之中。
更多關於民間游戲的分類有哪些,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cd434161583850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㈣ 民間體育游戲有哪些及玩法
一、民間體育游戲: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還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賽龍舟、摔跤、下土棋等等
二、游戲特點:
1、隨意性。從游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游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游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游戲。
2、趣味性。民間游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為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例如,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再如摔煙紙盒,其中好看的圖案、扇的動作和紙盒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給幼兒帶來了樂趣。
三、個別玩法
1、腳尖腳跟腳尖踢
雙手叉腰,邊念邊跳。「腳尖」(右腳尖朝後點地),「腳跟」(右腳尖朝前點地),「腳尖踢」(將右腳尖朝左前方點地,接著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換左腳,依次反復進行。
2、滾鐵環
手持一根頂端有彎槽鐵棍,推一直徑一尺多的鐵環向前飛跑,發出「嘩唧嘩唧」的聲音,可以在場地寬闊的地方玩。比一比誰滾的時間最長誰就贏了。
3、地雷爆炸
游戲前先用猜拳決出一個為追逐者,其餘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個人就算勝利。逃跑者保護自己的辦法就是,快被捉住時,可以立即蹲下說「地雷」:追逐者就必須停止追他,另找目標追逐。
而「地雷」只能遠地不動地蹲著,等其他人來拍一下,並喊「爆炸」,才被解救,繼續做逃跑者。被捉住者為第二輪游戲的追逐者。
4、舞龍燈
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個象徵性的「龍頭」,再制出「龍身」(稻草「龍身」用稻草紮成大約20厘米長的草扎若干個,中間穿上一根繩子,若給小班玩可不穿繩),用小竹竿或木棍插進「龍頭」、「龍身」,讓舉著舞,可以兩條「龍」嬉戲,樂在其中。
5、跑框
游戲的分為兩組,一組為守框者,一組為跑框者。守框者依圖站好位置,集中注意力守侯在自己的活動范圍內,阻攔跑框者闖入自己的管轄區內,跑框者必須乘其不備,靈活躲閃才能闖框,若被守框者觸及,則算輸。跑框者必須闖過所有的關才算勝利。
㈤ 農村80、90後童年經常玩的游戲有哪些
折星星,也是女孩子愛玩的,是送的生日禮物祝福之類的,那時就喜歡用自己親手做的東西比較有誠意,很單純。還有折紙鶴。
㈥ 鄉土散文:懷念童年在鄉村玩過的游戲
文:潘玉樂
圖:來源網路
我的童年是在魯西南的老家度過的。在那個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一塊磚頭,一截木棍,甚至一片碎布,都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樂趣。每每回想起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曾經玩過的,一個個童年的 游戲 ,彷彿又在眼前浮現——
一、抽「拉牛」:這是我們小孩子親手製作的一個小玩具。所謂「拉牛」,有的也叫陀螺,就是選一截粗細均勻的木棍,用小刀削成圓錐狀,找一顆廢棄軸承上的鋼珠安在尖上,這樣「拉牛」就做成了。再尋一根小木棍,一頭繫上繩子或布條,做成鞭子。開始玩的時候,用鞭子纏住「拉牛」,放在地上,然後一拉,「拉牛」旋轉起來後,用鞭子不停地抽打。抽打的越快,「拉牛」旋轉的越快,旋轉的時間越長。抽「拉牛」,是那個年代男孩們 游戲 中的首選。幾個小夥伴只要一見面,常常要較量一番,勝者趾高氣揚,輸者定拿「拉牛」出氣。
二、推鐵環:這是一項比較有技術含量的 游戲 ,也是比較文明的 游戲 。弄一段鋼筋,彎成個大圓圈,再用粗鐵條做成個鐵環勾,沒事兒就推著到處跑。推鐵環關鍵在手的用勁上,要用力均衡,才能保持好速度、吵嘩掌握好方向。記得那時候,我們學校里很推崇這項活動,還曾經搞過幾次推鐵環比賽呢,得了第一名,老師不但發給獎狀,還發給個小演草本本,很讓人眼紅。所以,從一開始入學那天起,我就央求父親為我做了一個小鐵環,上學時從家滾到學校,放學了又從學校滾到家,嘴裡還不時地發出「讓開、讓開」的提醒聲,那種神氣勁兒,不亞於現在開高級轎車。
三、抓石子:這個 游戲 講究眼疾手快。主要用具是若干個大小均勻的石頭子兒。玩法是這樣:先往上拋一個石子兒,然後把其餘的石子兒在地上撒開,並靈巧地接住落下來的石子兒;繼續往上拋石子兒,然後再迅速地從地上抓取撒開的石子兒,如此反復,直至把地上撒開的石子兒全部抓完。如果接不到拋上去的石子兒或者抓石子兒時碰到其他的石子兒,就算失敗。所以。這要求拋石子兒時,不能拋得太低,低了,石子兒落下來的快,接不到;太高也不行,高了,掌握不好方向,也會接空;撒石子兒時,要均勻地撒開,如果都擠在一塊,也沒法下手抓。這是我們玩過的難度較大的 游戲 ,但特別有意思。
四、驅瓦:跳房 游戲 的變種。也是用粉筆或坷垃頭在地上畫出一摞方形格子,按照格子的順序,一隻腳在第一個格子里站好,另一隻腳將一塊瓦片漸次地從一格踢到下一格,一格一驅,直至將瓦片順利踢出全部方格。如果瓦片壓線,或者用勁太大,將瓦片踢出方格外,則視為輸。
五、打彈球:所謂彈球,就是山楂般大小的玻璃球。我一直認為,在發明這個 游戲 之前,彈球可能是某種產品的下腳料吧,後來因為小孩子們都愛玩,才出現了專門的彈球「生產商」和「銷售商」。裂培這個 游戲 的玩法是:在光滑的地上挖若干個坑(根據參玩人數確定所挖的坑數,一般規定:玩者比所挖的坑數要多,這樣至少有一人進不了坑)),其中一個大坑,剩餘的是小坑,小坑的大小則以能滾進彈球為宜。在距離坑的不遠處,劃一界線。玩者依照「剪子包袱錘」決出的順序,依次將玻璃球往坑內彈,誰的球進了大坑,誰就享有了大權;誰的球彈進小坑,誰升源行就享有了小權。彈不進坑的,重新比試,直至全部坑都進完,剩餘的沒有進坑的球,先被「大權」吃掉(裝入囊中),其餘的再根據進坑的先後順序被「小權」瓜分。贏者百般歡喜,輸者一腔仇恨。這也是個很惹事很「殘酷」的 游戲 。男孩子打架、摔跟頭多由此而起。明智的父母會一笑了之,甚至置之不理。遇上「護犢子」的爹娘,也會搞得兩家大吵大鬧,失掉和氣。所以,母親就常常警告我:「不能在外邊耍彈球,惹出事來,非挨揍不可。」我很聽話,我不玩。但是我搞「投機倒把」、「倒買倒賣」。從贏球多的孩子那裡「買」了彈球,「賣」給輸了球想翻本的孩子,「生意」居然還不錯,一個星期下來,就賺回了一個方格本子錢!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如今,這些童年的 游戲 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都成了流年往事。那牆角邊的石子兒,塵土中的彈球,荒草里的瓦片,雖然還恍如昨日,畢竟已成了遙遠的記憶。現在偶爾回想起來,也僅僅給我們緊張而忙碌的生活徒添一份懷舊而已。但願這份懷舊的思緒,能時常引領我們用一顆純真的童心,去熱愛生活,去體味美好,去感知幸福,去憧憬未來。
㈦ 中國節日時的民俗游戲有哪些
1、苗族的「苗童毽趣」
苗毽具體起源於什麼時候暫無考證,據苗族寨老說是從「古老古代」就興起來的。這種活動深受苗族男女青少年喜愛。每年春節期間,從初二到十四,各寨毽堂都是人頭攢動,彩毽飛舞,蘆笙嚶嚶,歌聲悠揚,蔚為壯觀。
2 、傣族的「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3 、黎族的「竹竿舞」
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們的青睞。
4、壯族的「板鞋競速」
板鞋競速是由多名運動員一起將足套在同一雙板鞋上,在田徑場上進行的比賽,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時間多少決定成績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賽項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個項目。
5、白族的」跳花盆「
是白族青少年喜愛的傳統跳高活動。比賽開始,由兩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們用腿和腳尖疊成一定的高度,讓小夥子跳過去。
隨著高度的不斷升高,兩邊的姑娘再以拳頭為標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頭高度,以跳得高者為優勝。
㈧ 傳統民間游戲玩法有哪些
民間游戲可劃分五類:室內生活游戲、庭院活動游戲、智能游戲、助興游戲、各類博戲等等。
1、室內生活游戲:
大多流行在四五歲兒童中間,有的地區稱「過家家」,以女孩為主,常以扮演媽媽、爸爸、姐姐、哥哥等角色,模仿居家過日子了、操持家務、社交往來等生活現象,即興表演,相互編排,十分有趣。人數雖不限,大致二至四人。
㈨ 中國的傳統游戲有哪些
翻花繩、解綳綳、羊拐、跳橡皮筋、捉迷藏、騎馬馬、拔紙牌、折紙、七巧板、變虎貓、剪紙、滾鐵環、丟手絹等
1、翻花繩
翻花繩,中國民間流傳的兒童游戲。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稱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綳綳、解股等等。這是一種利用繩子玩的玩意,只需靈巧的手指,就可翻轉出許多的花樣。在馬來西亞,翻繩用的繩子一般是橡膠圈,國外的材料則有毛線、麻線、呢絨繩或棉紗繩等。
用一根繩子結成繩套,一人以手指編成一種花樣,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翻下去為止。這個游戲最大的樂趣在於翻出新花樣,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
2、解綳綳
一種民間兒童游戲,多為土族女孩所喜愛,可能來自漢族相同的民間兒童游戲。一般兩人玩,玩時用一根細線繩,然後由另一人雙手用挑、穿、勾等方法改變原來的圖形兩人輪流解綳,綳構出各種幾何圖形,能者為勝。
3、丟手絹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開始前,准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游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
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時坐下,如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可表演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4、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區常稱跳橡筋繩)是經典的兒童游戲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極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愛,是兩腳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種動作的全身運動。它以跳躍為主,穿插著點、邁、勾、挑、跨、碰、壓、踢、絆、攪、繞、盤、踩、掏、擺、頂、轉等十幾種基本動作,同時以各種技巧動作編排成組合動作,配合歌謠,跳出各種花式圖案。
5、滾鐵環
滾鐵環,舊時傳統兒童游戲,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玩家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
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活動、集體競賽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競速、有100米障礙(如繞樹叢、過獨木橋)、4×100米接力等比賽項目。
㈩ 農村也有不一樣的樂趣,在農村,孩子們經常玩的游戲有哪些
我是農村小孩,小時候手機還沒有現在這么普遍,就算有手機,也跟現在的老年機差不多,只能打個電話,最多再玩一個貪吃蛇,農村條件本就沒有城裡好,小孩子又很愛玩,沒錢買玩具,只能自己發明一些東西來玩,撐花盤,大家應該都玩過,就是用一根繩子,兩段系在一起,撐在手上,開始玩,不同的撐法可以撐出好多花樣,直到最後誰撐不出來了,就輸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真美好,現在除了手機還是手機,特別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