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中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應具備哪些經驗

中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應具備哪些經驗

發布時間: 2023-05-16 15:56:44

❶ 中班建構區目標及指導要點是什麼

建構區目標,學會基本的鉛源建構技能,如延伸,疊高,架空,圍封,對稱等。能有目的,有主題的進行建構。學習使用輔助材料,增強其造型的表現性。

建構區指導要點,建構材料以類少量多為宜,中班幼兒對建構的興趣點已經從探索積木本身慢慢過渡到利用積木實現搭建目的。在小班搭建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提供作品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


中班建構活動的作用

建構游戲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讓幼神模兒獲得自由和快樂。發展幼兒想像力,動手能力,創造力。可以了解各種建構材料的性質,學習空間關槐瞎態系的知識,理解整體與部分的概念,增強對數量和圖形的認識,這些促進了幼兒感知覺、思維的發展。

提高建構造型的審美能力。通過混齡社交,培養大班孩子的耐心,協作,互助,堅持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行為品質。對小班孩子而言又可以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❷ 如何設計建構區幼兒必須獲得核心經驗和需要提供的基本材料

幼兒園建構區有三種類型,分別是:班級區角謹此建構、工作坊建構、戶外建構。其中班級區角建構區與班級其他區角並存,以投放小型建構材料為主。選擇建構區地點山和比較隨意,可以是走廊或者是教室的角落。班級區角建構:與班級其他區角並存,以投放小型建構材料為主。
建構材料以類少量多為宜,中班幼兒對建構的興趣點已經從探索積木本身慢慢過渡到利用積木實現搭建目的;在小班搭建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提供作品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要求中班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學習與同伴合祥唯迅作,共同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
建構區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能夠發展幼兒的建構呢李;(2)增強幼兒的空間知覺,對常見的幾何圖形有更深入的認識;(3)在建構過程中,幼兒可以接觸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嘗試不同的建構方法,能夠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4)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美感和表達能力。

❸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與指導方法有哪些

特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建構水平,手部小肌肉動作逐漸發展,思維、想像、生活經驗等更加豐富。建構的目的性增強,堅持性也在增加,建構水平由單一的延展向整體布局過渡。例如,搭建樓房和小區。中班幼兒已能運用已有經驗對物體進行再現和創作,但是建構作品大部分不講究對稱和平衡。

指導方法:

1、增加中班幼兒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

2、教師可嘗試提供作品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

3、在小班搭建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

4、教師可要求中班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宴虧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

(3)中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應具備哪些經驗擴展閱讀:

幼兒游戲的心理體驗構成成分:

1、興趣感。游戲是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占據的活動,是一種情不自禁地被捲入或被吸引的狀態。

2、自主感。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人,不能由成人決定幼兒該做何種游戲,所以,幼兒園玩具櫃應向兒童敞開,由幼兒自己選擇玩具。

3、成就感(勝任感核孫)。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比如在玩沙水游戲中,當幼兒自己修建一個晌氏神水庫成功時,會像一個工程師完成一項設計一樣興高采烈。

4、幽默感與愉快感。這兩種心理體驗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前兒童的游戲是多種多樣的,分類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按兒童心理活動的發展、游戲的性質及其教育作用來分類。

當前我國較多採用後者來分類。幼兒園游戲分為創造性游戲(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音樂游戲和娛樂游戲等。

❹ 如何指導幼兒園中班幼兒進行搭建活動

域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即尊重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自由組合,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內容和進度,開展適合個別需要的活動。相應地,教室空間分割成幾個「活動區」,教育活動在區域中完成。20世紀90年代初,這種盛行於國外幼教領域的區域活動模式才被介紹到中國來,這對以集體活動為主導的中國傳統幼兒教育而言,是一個「舶來品」。區域活動的特徵是自由性、自主性、指導的間接性、個性化。它與以控制性、引導性、指導的直接性、強調共同性為特徵的的集體活動相比,二者不僅僅是兩種具體的教育組織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們是不同兒童觀、教育理念和課程設計取向的體現。 因此區域活動想要融入土生土長的中國兒童教育領域並非易事,目前雖打進了以集體活動占據主要地位的幼兒園,但實質上仍未充分發揮作用。有的幼兒園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更多地是考慮上什麼課、集體活動怎麼安排,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相應的區域活動,即使列入計劃,也未按計劃實施;有的幼兒園將區域活動作為集體活動的鋪墊或延伸,未充分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如何以開放與對話的態度來重新審視幼兒園區域活動?如何使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地挖掘和發揮?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我班(大班)共有幼兒27名,其中男孩22名,他們對建構活動近乎「痴迷」地喜愛。建構活動區的某些問題是區域活動中的共性問題,因此本文選擇建構活動區作為切入點,談談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對教師指導策略的探索。 一、區域活動的空間與時間策略 首先,區域空間根據需要調整和拓展,有效利用閑置空間,改善擁擠現象在區域布置上我園傾向於「四周劃分,中央留白」的格局,即將教室四周劃分一個個區域,投放相應材料,區域間用矮櫃隔開,教室中央留出大塊空間以備集體活動之用。但經常面臨的狀況是一些區域幼兒很少進入導致閑置,一些區域幼兒非常喜歡,過於擁擠,中央留白處也處於閑置狀態。如何解決空間浪費與空間匱乏並存的問題?我們嘗試了打破區域界線、拓展封閉的區域空間的方法,根據需要將區域活動延伸到教室中央或其他角落。 建構活動區能容納的幼兒有限,更多的孩子只能選擇別的區域,在區域布置時又不可能擠占其他區域的空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採取的做法是:將建構活動區細分為搭建區、拼插區等,搭建區設在走廊外,主要以木質積木的投放為主,輔以其他廢舊材料;教室內設拼插區,但只有放置材料的矮櫃,沒有設置具體的界線,想加入的幼兒可自取地墊,自選建構材料,自選位置,將區域空間延伸到教室中央和一些閑置的區域。充分利用室內空間,滿足孩子活動的需要。 其次,在區域活動的時間的安排上,我們採取「制度化與靈活化結合」的方法,尊重幼兒的學習過程由於大班幼兒面臨升小學,集體活動占據了大塊的時間,每天的區域活動時間只有半小時。時間的限制使得我們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剛在活動區「漸入佳境」,沒過多久老師就宣布「時間到」,孩子只好戀戀不舍地收拾、離開,第二天重頭再來。很明顯,規定的區域活動時間遠不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但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是制度化的,不能輕易改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嘗試了將集體活動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做法,在主題背景下實現區域活動的有效性、有目的性。 如在「我的班級」主題活動中,有的孩子建議在建構活動區搭建我們的班級,得到大多數孩子的贊同,紛紛躍躍欲試。這時,老師看到孩子活動的興趣點已經發生轉移,於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調整教學計劃,提前結束集體活動,引導孩子一步步將「搭建班級」這一理想落實到行動中,將本來預設的幾項內容「畫班級」、「班級口號」等內容與孩子生成的興趣相結合,放到小組區域活動來滲透。通過討論,孩子們想到了蓋樓前要畫圖、要有招牌等,於是自發分組,美工區小組設計班級草圖,語言區小組設計招牌和口號,最後建構活動區小組根據「圖紙」來搭建和設計班級,通過小組合作,幼兒經歷操作、建構和設計的過程,實現了最初的構想。 二、區域活動的環境和材料安排策略 創設積極、適宜的區域環境,是幼兒區域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我們的建構活動區與角色區緊鄰,美工區與自然角相連,這種相關區域空間的鄰近設置,有助於引發促進相關活動的互動與交流。另外在材料安排上,我們注重以下幾點: 首先,弄清材料的功能和教育價值區域活動的核心教育價值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以建構活動區為例,要讓孩子玩積木,教師只有對積木有足夠的認識,在親自搭建、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幼兒在搭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分析不同搭建活動中所蘊涵的關鍵經驗,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著手對建構活動區進行安排和布置,才能在面對問題時自如地給出適宜的指導。 1924年,美國教育家卡洛琳·普瑞特(CarolinePratt)設計發明了一套積木,被稱為「單位積木(UniteBlock)」,我園配備的正是這種單位積木。其特點是保持木質的原色,並且以精確的比例設計了「基本塊」、「雙倍塊」和「四倍塊」,這三種積木的高度和寬度都一樣,其長度則呈倍數遞增。隨後,又增加了許多弧形、圓柱體、三角塊、叉路、半拱門、雙拱等共計38種單位積木。 充分的活動需要有充分的材料、充分的操作和充分的時間,建構活動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活動。在堆、疊、拆、搭的過程中,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在操作過程中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獲得初步的立體空間和數理概念、了解不同的幾何形狀、學習配對等。當他們搭建出自己的世界時,就會獲得成就感。他們還可以展開角色游戲,通過思維和創作來反映現實生活。可以說,建構活動區積木的奇妙之處在於為孩子提供了整合性學習的途徑和工具,將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探究性融於一體。 其次,把握材料的選擇、投放和運用策略,充分發揮材料的「活」價值區域材料作為幼兒操作的對象,是幼兒發展的媒介,選擇、投放、變更活動材料是教師影響幼兒行為、支持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指導策略之一。 以建構活動區為例,建築材料是開展建構游戲的物質保證,我班從數量、種類等方面為幼兒的建構活動提供適宜的材料,不但給孩子投放了單位積木、塑料動物、小汽車、小火車、軌道等成品玩具,還從實際情況出發,提供充足、安全、衛生的廢舊材料。多樣化的材料豐富了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激發了孩子的創意和構思。 廢舊材料的來源主要是孩子和老師自主收集,通過組織孩子討論「廢舊材料從哪裡來?」「廢舊材料可以用來做什麼?」等話題,幫助孩子拓寬思想,覺得收集廢舊材料是一項有趣的工作:喝了的酸奶瓶洗干凈,就是建構活動區所需的柱子;家裡喝完牛奶,剩下的紙箱可以用來搭「城堡」;買了新電器,包裝泡沫板可以在搭建陽台時使用……因為這些材料是幼兒自主收集的,他們也格外愛惜,玩過後都自覺收拾好。在美工區,大家對廢舊材料進行加工,使它們更適合在建構活動區使用。如煙盒做的磚塊、薯片筒做的柱子、牙膏盒做的樓梯、果凍殼做的路燈、蛋糕盤做的花壇等,都成了孩子們搭建必備的「寶貝」。 在投放材料時,我們研究了每種材料所蘊涵的教育目標和價值,通過觀察幼兒平時活動的表現和經驗,分層次投放建構材料,使建構作品形象生動,使幼兒的搭建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當孩子在搭建「立交橋」時,需要搭出斜坡,但沒找到可以支撐斜面的材料,經過幾次失敗的體驗,孩子對搭建斜面興趣減弱了。老師及時看到已有材料的局限性,拿出「多米諾」骨牌供孩子們選用。不一會他們就想出了辦法,將骨牌搭成樓梯狀,再把路面斜搭在上面,做成了讓小汽車暢通無阻的斜坡,解決了「技術難題」。 另外,在搭建中遇

❺ 如何指導幼兒建構游戲

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積木、紙盒等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構造一定的物體形象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由於年齡段的不同,幼兒的建構游戲各有特點,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一、小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小班幼兒的建構活動往往是無意識、無目的的,建構的特點是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只對搭的動作感興趣,而不在乎搭出什麼。小班幼兒在建構中常常更換建構作品的名稱,或是等建構完成後再根據建構物的某一外部特徵來給作品命名,但他們一般不能明確解釋作品的細節。因此,小班幼兒的建構游戲嬉戲性較強,作品結構較為簡單。
指導要點:1.教師先引導幼兒認識積木、紙盒等材料,引起幼兒運用材料進行建構游戲的興趣。2.教師積極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學習建構技法,鼓勵幼兒獨立地建構形狀簡單的物體,並能表現其主要特徵,例如搭建門、桌子、床等。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連接、延長、圍合、加寬、壘高等主要構造技能,搭建簡單的三維物體。例如,讓小班幼兒在建構區搭建馬路、圍牆等簡單物體。4.教師引導幼兒建立建構游戲的規則,例如輕拿輕放、不亂扔、玩後要收拾整理等,並學習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建構水平,手部小肌肉動作逐漸發展,思維、想像、生活經驗等更加豐富,建構的目的性增強,建構的堅持性也在增加,建構水平由單一的延展向整體布局過渡。例如,搭建樓房和小區。中班幼兒已能運用已有經驗對物體進行再現和創作,但是建構作品大部分不講究對稱和平衡。
指導要點:1.增加中班幼兒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例如引導幼兒學會選擇高低、寬窄、厚薄、長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體。2.在小班搭建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兒可以學習搭高樓、架大橋等。3.教師可嘗試提供作品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4.教師可要求中班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例如,三名幼兒合作搭建公園、停車場等。

三、大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事先能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並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大班幼兒能夠搭建出有場景、有情節的較高水平的建築群且其建構作品多為立體結構,講究對稱和平衡,比較形象。
指導要點:1.在中班搭建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轉向、穿過、平式聯結和交叉聯結等建構技能,搭建復雜的三維物體。例如,搭建立交橋、拱形門等。2.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齊對稱、平衡的構造,嘗試整體布局,學習選擇使用輔助材料。例如,在公園里搭建相呼應的前門和後門,在住宅區里搭建左右對稱的涼亭、路邊的花草等。3.教師引導大班幼兒在搭建前學習商討、分工,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例如,經過商討後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樓房,有的搭建停車場,有的搭建花園,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圍牆,形成一個完整的住宅區。4.引導幼兒建造有一定主題和情節發展的、結構復雜、裝飾精巧的建築群。例如,讓幼兒根據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主題情節的發展,搭建池塘、磨坊、雞舍、籬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動的故事作為依託,幼兒的興趣往往會更加濃厚,有助於幼兒搭建出結構更為復雜的建築群。

❻ 幼兒園小,中,大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分別是什麼

1、幼兒園小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
(1)圍合:能用不同材料形成一個包圍圈,把一塊空間完全包圍在裡面,在包圍空間里放「動物」、「車子」、「娃娃」代表「動物園」、「停車場」、「娃娃家」。
(2)能用平鋪加寬,延長的方法搭建物體。
(3)嘗試用壘高的方法搭建部分物體,或者用平鋪加寬等方法搭建3種及以上物體即為優秀。
(4)大部分幼兒學會輕拿輕放


2、幼兒園中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
(1)能在平鋪的基礎上嘗試用壘高、架空的方法,搭建圍牆。
(2)能將平鋪和壘高相結合搭建不同物體。
(3)嘗試用架空的方法搭建大型一點的物體,或者平鋪和壘高相結合的技能搭建的物體總數達到3種及以上即為優秀。
(4)大部分知道用多少拿多少
3、幼兒園大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
(1)能在壘高的基礎上嘗試用架空的方法搭建不同的房屋。
(2)綜合利用平鋪、延長、架空、圍合等技能搭建圍牆。
(3)嘗試用曲線平鋪、直線平鋪、延長等技能搭建不埋含同小路。
(4)能為不同的房子加蓋房握液清頂,或者搭建4種及以上不同造型的房子即為優秀。
(5)保持場地基本干凈、整潔。(搭建過程中)。
(6)中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應具備哪些經驗擴展閱讀:
在文化研究、社會科學和文學批評上的使用,建構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築起一個分析、閱讀系統,使人們可以運用一個解析的脈絡,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後的因由和意識形態。
因此,建構既不是無中生有的虛構,亦不是閱讀文本的唯一定案,而是一種從文本間找到的系統。
與建構相對的是解構,解構著重在對各文本間的剖析、閱讀,建構著重在系統的建立。
建構一詞是對英文「tectonic」的中文翻譯。在西方如德國、義大利、希臘和美國等國,「tectonic」一詞歷經產生和發展變化,它強調建造的過程,注重技術、結構、材料和表現形式等。
建構是對結構(力的傳遞關系)和建造(構件的相應布置)邏輯的表現形段前式。
建構的內容
從建築設計到建成過程中,既符合力學規律,又遵循結構特徵;同時也符合從藝術審美角度去審視其自身所應具有的美學法則;加之能在建造實施過程中保持其以上特徵的過程。
建構包括設計、構建、建造等內容,是一個三位一體的集合,是一個全過程的綜合反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構

❼ 如何指導中班幼兒結構游戲及游戲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結構材料進行構造活動的游戲,與其他游戲不同的是,結構游戲能否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幼兒之間的合作與配合,幼兒還要能根據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合作方式,最終完成任務。正因為「合作」在結構游戲中的重要地位,我們以中班結構游戲為載體,圍繞著如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進行了實踐研究,形成了以下幾個指導策略: 策略一:關注——觀察為先、善於傾聽 觀察與傾聽是教師掌握幼兒第一信息的途徑,在結構游戲中教師要善於關注幼兒的言行,站在幼兒的角度和立場觀察、分析幼兒在建構中產生的合作行為,努力做到觀察有目的、有重點。 在結構游戲中,我們的觀察角度包括:1.合作的對象(和誰合作、幾個人合作、人員組合的形式、強強組合還是強弱組合等):2.合作的內容(合作建構了什麼、合作建構的作品是否有主題、合作中使用了哪些材料等);3.合作的方法(分工的明確性、協商的情況、相互配合的方式等);4.合作時的情緒(合作交往中的語言使用、合作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合作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的情緒體驗等)。 可見,教師觀察的角度很多,但教師在觀察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從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幼兒的實際合作水平,根據觀察目標將觀察要點隱含於心中,力求觀察有針對性、連續性、實效性,並根據觀察內容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提供有效的環境支持,滿足幼兒的合作需求,推進合作行為的產生。 策略二:引發——適度介入、暗示引導 在開展結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作為合作者、參與者加入到幼兒的建構過程中,積極與幼兒進行對話、協商,甚至提出質疑或建議。教師以介入、暗示的方式「引發」幼兒的合作搭建,重在引導幼兒獲得合作搭建的方法與技巧,並通過提問等途徑拓展幼兒的思路,激發幼兒的合作靈感。 孩子們搭建作品一般是從平面造型逐步過渡到立體造型,一段時間後,教師發現有的孩子能夠熟練搭建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一部分孩子已經能夠將圓盤搭得很熟練,這些孩子每次搭建完後總會沾沾自喜地在教師和同伴面前炫耀一番,然後就無所事事了。這時教師對他們說:「你們試試看,把你們搭的四個圓盤和長方體拼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麼呢?」孩子們當即回答:「是公共汽車。」 在教師的適時點拔下,孩子們開始了合作拼接,一輛輛「公共汽車」紛紛誕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一種新的合作技巧,可以將各自搭建的作品組合在一起,還可以分工搭建一些局部的東西,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合作建構的樂趣。 當幼兒在結構游戲中的合作無法繼續下去時,教師可以起到「穿針引線、點撥磨合」的作用,以協商者的口吻、建議者的態度、鼓勵者的語言給予暗示或引導,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合作的技能與方法等。 策略三:助推——挖掘潛能、推動激勵 結構游戲是一種創造性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不僅是自主、自由的,也是創意無限的,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在結構游戲中自發生成的興趣點、發展點,積極採取靈活多樣的回應策略,挖掘幼兒在合作中閃現的智慧,及時加以提升和拓展,提高幼兒合作建構作品的質量。 有一天,孩子們都在搭積木。過了一會兒,清清神采奕奕地走到我跟前說:「黃老師,我們合作搭了一個游樂場。」「是什麼樣的游樂場?」起先我還有一些懷疑,當孩子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現在我眼前時,我驚嘆於孩子們的創意。隨即,我抓住孩子生成的建構內容,有意識地提問:「這么漂亮的游樂場,你們是怎麼合作搭建的?」三個孩子紛紛搶著回答,有的說搭了沙灘上的休閑椅,有的說搭了大樹和房子,還有的說搭了靠著游樂場的碼頭等。原來孩子們的分工很明確,我隨即追問:「游樂場里除了你們搭建的這些東西,還有什麼呢?」接著,我又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請你們合作商量一下,爭取把游樂場建得更美,玩的東西越多,就越能吸引遊客。」在我的激勵和推動下。孩子們合作建構的信心愈發高漲,他們又開始商量。不一會兒,更加漂亮的游樂場出現了,增添了很多游樂設施,孩子們還搭建了游樂場里的電動車呢! 從以上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教師圍繞著幼兒生成的內容,充分運用幼兒的已有經驗,推動幼兒不斷產生新的合作行為。在推進策略的應用上,教師採用了明確合作要求的方法,即先商量、再分工、後操作。在教師的鼓勵和助推下,幼兒的合作意識被進一步激發,合作技能也有了新的發展,同時,他們也享受著合作的快樂。 策略四:評價——注重分享、共同發展 游戲後開展的交流活動也是幼兒獲得教師指導的重要途徑,教師積極地組織幼兒交流自己與同伴合作建構的過程,使大家共享合作建構的體驗與收獲,教師在交流中及時提升幼兒的合作經驗,讓幼兒獲得具有實效的合作方法,激發幼兒再次合作的願望。 兩個孩子在合作搭建東方明珠塔,一個孩子搭下面的兩個球體,另一個孩子搭最上面略小、略扁也相對較難的球體。各自完成後,他們又一起拼接組合,三個球體很快連接成功。可是,在裝下面塔架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由於重心不穩,塔倒下了。但兩個孩子不怕困難,繼續協商。一個孩子建議「我來扶住,你來搭。」可仍然失敗了,因為塔太高,根本扶不住,塔架又總是接不上。於是,他們又把塔放倒,但塔底是立體的,必須從四個方向固定。最後。他們又叫來一位同伴,兩人共同把整個塔身抬了起來,讓下面的孩子進行空間插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方明珠塔終於聳立起來。 在集體交流環節,教師首先說:「今天幾個孩子一起合作搭建了東方明珠塔,我們請他們介紹一下,他們是怎樣合作的?在合作搭建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他們將剛才搭建的整個過程描述了一遍,教師又提問:「他們成功的秘訣在哪裡?」「他們合作得很好,你搭這里,我搭那裡,然後再組合起來。」「碰到困難,他們不害怕,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清楚地介紹合作協調的過程,以便所有幼兒都能分享這次成功的合作經驗,教師還將他們合作過程中的「閃光點」加以突出,讓幼兒自己總結最合適、最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合作內容,從而體會到有效合作的重要性。

❽ 幼兒園中班結構游戲

幼兒園中班結構游戲篇一

活動目的:

1、了解飛機的基本形狀特徵,豐富幼兒對飛機種類款式的知識。

2、能圍繞主題進行拼插,自由選擇游戲材料,並盡可能和同伴分工合作。

3、激發幼兒大膽地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課前讓幼兒欣賞一些飛機圖片了解一些有關飛機的知識經驗,引導他們觀注飛機。

2、物質准備:飛機圖片若干;玩具飛機若干;花片積塑材料等

活動過程:

1、引入部分。以謎語引入,引起幼兒興趣。

①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猜個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呀?現在認真的聽老師念哦。

「大鳥大鳥天上飛,許多人兒裝肚裡,長長翅膀飛的快,人人平安把家還。」

②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謎底就是飛機,誰能舉手告訴老師,飛機是什麼樣子的?它有什麼作用?(幼兒討論,舉手回答)

③ 教師:老師不是讓你們把自己喜歡的飛機玩具帶來嗎?現在你們輕輕地去把它拿出來,然後回到座位上,認真的看看飛機是啥樣子的,等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

(幼兒交流,教師提問)

④ 教師:老師這里啊還有很多種飛機的圖片。小朋友來看一看。

2、講解示範。

教師:今天老師要讓小朋友拼飛機,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飛機身上有哪些部分?(飛機頭、機身、機翼、尾翼)

教師:老師這里有分解好的飛機,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把他們拼成一架飛機,其他小朋友要認真的看他是怎麼拼的。。對不對?

然後老師講解一遍

教師:老師為大家准備了很多種材料,你們想用什麼材料來拼飛機呢?

教師:老師這里有個拼好的飛機,小朋友們可以看一看,這是直升飛機。

3、提出要求

教師:呆會兒小朋友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拼插飛機,但現在老師要給小朋友提出幾點要求。

①在拼構時,不要爭搶材料,大家要想想怎麼安排,學會謙讓。

②如果有的小朋友想一起合作,那麼就要互相商量一下要怎麼做,分工。

③拼出的飛機要牢固。結實。

④看誰拼的飛機和別人不同,老師更喜歡。

4、幼兒建構教師指導

教師可以對一些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幫助,在旁觀察,需要幫助時才幫助。

重點指導:有些幼兒的飛機無法站立,教師引導他們想想應該怎樣拼插才能讓飛機站立不倒。對一些能力好的幼兒,啟發他們拼插難度較大的戰沒戚斗機,直升機等。

5、 結束部分

①欣賞幼兒拼插作品

教師:老師想請小朋友上來說說自己建構的飛機是什麼類型的飛機,是戰斗機還是客機還是直升飛機或者是其他種類的飛機。

②老師看小朋友拼的飛機都很漂亮,向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設計的是什麼飛機。

幼兒園中班結構游戲篇二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春遊中,孩子們在公園里興趣十足地談論著各種設施、景物、大型玩具。我借機向孩子提出了問題:你看到的.公園里都有什麼?如果讓你當小小建築師,你會為公園里添上什麼東西?一次結構游戲活動由此開展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2、引導幼兒能圍繞主題,運用多種材料,提高幼兒圍合拼搭、拼擺、延長的技能。

3、鼓勵幼兒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並能在游戲中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圍合、拼搭、拼擺、延長的技能。

活動准備

用綠色塑膠墊布置場景;公園、圍牆柵欄、小路的圖片;各種結構材料、若干輔助材料(牙膏盒、一次性筷子、果凍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參觀了公園,公園里都有什?

2、老師分別出示公園、小柵欄、小路的圖片讓幼兒欣賞,加深幼兒的記枯野陵憶。

二、示範講解。

1、如果小朋友是小小建築師,你會建一個什麼樣的公園脊配呢?你會為公園里添上哪些東西呢?

2、介紹此次建構的材料。

3、提出建構游戲的要求。

三、幼兒建構,教師指導。

1、幼兒自由分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建構。

2、老師指導幼兒選擇和使用不同類型的建構材料進行建構。

3、讓幼兒將搭好的物體擺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欣賞與評價

請幼兒一起欣賞建造好的公園,並說說為自己建造的公園里添了哪些東西。

教學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首先能對活動的內容感興趣,能積極大膽地進行建構,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用一些輔助的材料建造小路、設置小柵欄、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設施,想像力豐富,布局較合理。個別幼兒需要老師的指導與幫助,活動中老師應在引導幼兒建構的同時,提醒啟發幼兒更多的創造力,在肯定個別幼兒的獨特成果時,要鼓勵幼兒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獲,以激發幼兒創作的積極性。

❾ 教師指導中班幼兒的結構游戲應注意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積木、積塑、泥、沙等結構材料進行物質建造的游戲。結構游戲對於發展兒童感知、觀察和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教師指導幼兒結構游戲應注意如下方做好碼面:

第一,指導幼兒熟悉各種材料,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284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725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182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252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634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924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80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799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679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