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如何進行認知發展
1. 有哪些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一)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各種室內外游戲活動,促進了身體器官的發育和生長。在游戲中,幼兒與自然環境中得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增強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在戶外游戲時,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炒黃豆」的游戲中,孩子們甩動胳膊念兒歌,最後兩人舉起一側手臂共同翻轉身體180度;「動物跳跳跳」的游戲中,孩子們一會兒學小青蛙蹦一蹦,一會兒學小貓咪輕聲走路等。而室內游戲,大多是較為安靜平和的游戲,多為操作類、語言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比如建構區的積木、積塑,美工區的塗塗畫畫、切切剪剪,益智區的拼圖等,使幼兒小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精確性得到鍛煉,發展了精細動作。
(二)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
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發現兩幅圖中得不同之處,從而很好地促進了幼兒視覺觀察力的發展;「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中,將一些物體,諸如蘋果、橘子、帽子、手錶等放在一個口袋裡,請幼兒摸,然後猜一猜是什麼,這個游戲能發展幼兒的觸摸覺;再比如一些音樂游戲,像大家很熟悉的「搶椅子」「擊鼓傳花」等,促進了幼兒聽覺的發展;一些感統類玩具設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龍球等使幼兒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2.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彼此之間需要交往,從而引發了積極使用語言的動機。比如說大家一起玩什麼游戲,誰和誰一組,誰違反了游戲規則,是否要換個新玩法,等等,對這些話題的商討促使幼兒之間出現了較為頻繁的交流。
還有些游戲,本身就喝語言密切相關,屬於語言類游戲。如「拉大鋸」這個游戲中,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看的什麼戲,看的《西遊記》,接姑娘,請女婿,就是不讓××去。」「跳皮筋」的游戲中,跳得人邊跳邊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念完後,腳要正好將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時犯規或夠不到皮筋,則換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戲,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幼兒在玩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發展了語言能力。
2. 請簡述游戲從哪些方面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模仿和想像、角色扮演,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社會生活的一種游戲。它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系極為密切,作為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之一,角色游戲因具有幫助幼兒的去自我中心、促進與人合作、豐富情感體驗等價值與作用,對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作用意義重大。
3. 游戲在兒童發展和教育中,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游戲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進行自己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幼兒在玩游戲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體力和能力進行各種活動,自然地表達思想感情。在游戲中,幼兒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事物和客觀世界。在游戲中,孩子們玩得輕松愉快,可以提高自信心,讓身心多方面健康發展。
通過老鷹抓小雞小貓釣魚,我是小司機。空中接龍」等游戲,幼兒的大動作能力和精湛的動作技能迅速發展,鍛煉兒童肌肉的活動能力,促進四肢協調和身心健康發展。喜歡的可以點贊加關注哦!經過我們測試通過率較高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幫助我轉發,點贊,多多支持我,多多關注我。如果有什麼問題和請求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4. 八個訓練小游戲,快速幫孩子提高認知!
什麼是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儲存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心理條件。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3-5歲的學齡前兒童處於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 認知訓練目標 //
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提出3種認知能力:
言語信息 (回答問題的能力);
智慧技能 (回答為什麼和怎麼辦的能力);
認知策略 (有意識地調節與監控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能力)。
5歲左右的兒童已能初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運用表象進行加減,能初步理解集合與元素之間的關系等。
認知訓練應以自閉症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為依據選擇訓練內容,以圖形、數字、符號及文字為訓練材料。
認知訓練的目標是提高自閉症兒童的知覺、記憶、表象、思維等各方面能力,達到全面發展的康復目標。在家庭康復中,認知訓練的內容包括注意訓練、圖形認知、顏色認知、數字認知、同類匹配、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比較排序等等。
// 認知訓練小游戲 //
一、說出大的和小的:
1、利用 同樣顏色 的5塊大積木和5塊小積木。開始時讓孩子把10塊積木根據大小分成兩堆。孩子學會正確地分類之後,問他:「哪個是大的?」,「哪個是小的?」如果回答正確,就表揚他。
2、拿兩個 只有大小不同的東西, 如一大一小兩個紅球。(剛開始的時候要選用大小差別明顯的東西。)
告訴孩子哪個是大的,哪個是小的,然後問孩子:「大球在哪兒?」再問「小球在哪兒?」然後頻繁地變換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夠正確無誤地區別大小之後,再讓他說出大的和小的東西分別是哪個。
3、用 包裝相同但大小不同 的兩包糖果,讓孩子說出哪個大哪個小,他說對了就把糖果獎勵給他。
4、把直徑約為15厘米和8厘米的幾個圓形物放在地上。讓孩子站在大圓上或小圓上,然後讓孩子要求你站在哪個圓上,並問孩子你站的對不對。
5、在大小不同的幾個圓中的一個圓上放上孩子喜歡的東西,如果孩子能正確地說出那個圓是大的還是小的,就把那件東西獎給他。
二、按照口頭指令,指出自己或娃娃身體10個部位:
1、從臉上的器官開始,對孩子說:「這是眼睛」,同時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讓孩子模仿你的動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樣的方法反復練習,指出手、腳、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腳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鏡子前面。當說到身體的某個部位時,你讓孩子摸摸或動一動這個部位。如「這是膝蓋嗎?」,「這是鼻子嗎?」他做對了就表揚他。
3、在兩張紙上畫上類似雪人的大小不等的兩個圓,在上面畫上身體的一兩個部位,讓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沒畫出來,該畫在什麼地方。孩子回答對了,就表揚他。
4、指出玩具娃娃身體的各個部位。
5、指出孩子身體的各個部位,幫他說出名稱。
6、說出部位讓孩子指一指在身體的那裡?如果孩子指對了,就讓他在那個部位貼上貼紙。
三、按照口頭指令,指出男孩和女孩:
1、利用適當的時機,辨別性別,如說:「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給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告訴他插圖上的人物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然後利用插圖,讓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
3、你指著照片讓孩子說出哪個是男孩,那個是女孩。
4、利用給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辦法,讓孩子給這些娃娃穿上適合他們性別的衣服。
四、說出東西的輕重:
1、讓孩子提起某種重的東西(如兩公斤重的砂糖),並對他說:「這個很重啊!」然後再給他某種輕的東西(如1袋軟糖),並說:「這個很輕啊!」
盡量用體積相似而重量不同的東西。 把東西裝入兩個口袋中放在桌子上,讓孩子分別拿起來,並說出哪個重,哪個輕。
2、逐漸縮小兩樣東西重量的差距。如果孩子能正確地說出哪個重,哪個輕,則給予表揚。
3、利用圖片。每張卡片上畫一樣東西,如大象和鈴鐺,車和小孩,飛機和椅子等等。讓孩子把這些畫卡按所畫東西的輕重分成兩類,重的一類,輕的一類。
4、告訴孩子家庭日用品中哪些東西重,哪些東西輕。
5、把不等量的沙子或水裝入兩個杯子(或鍋)中,讓孩子說哪個重,哪個輕。
五、把兩個部分拼成一個完整的形狀(如:兩個半圓或拼板):
1、把一個用厚紙板做的圓剪成兩個半圓形。你示範給孩子看如何把2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讓孩子模仿你,並以一個沒剪開的圓形為樣本。
2、在紙上畫一個圓形,在圓的中間畫一條線(作為提示),把圓分成兩個半圓形。讓孩子按此線把另兩個半圓放在上面,拼成一個圓形。等孩子學會後,就不再給此提示線。
3、把動物或物品的圖形以簡單的線條分成兩半,並剪開。開始時,只用1種圖形,等孩子慢慢學會了再逐漸增加數量,讓孩子選出應拼在一起的兩片。
六、敘述喜歡的故事或電視節目的兩件事或人物:
1、講述或復述簡單而有趣的故事,並問孩子:「後來怎麼樣?」,「那隻小狗叫什麼名字啊?」等等。
鼓勵孩子做故事中的動作,並把故事講給爸爸或兄弟姐妹們聽。也可以一邊用布娃娃演繹一邊講故事,這樣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2、找個孩子感興趣的故事,給他念上兩三遍。然後再念的時候,每翻下一頁之前,先讓孩子想一想下面的故事內容。
3、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電視節目。利用電視節目間隔的廣告時間,讓孩子告訴你剛才節目的內容。必要時可給以口頭上的提示。
七、用話語或動作反復做手指游戲(如:聽到唱歌做動作):
1、讓孩子看你如何邊說邊做手指游戲。然後每說一段,就讓孩子做一遍動作。孩子學會了就逐漸增加模仿的內容,直到他全部學會為止。
2、開始時,你唱歌讓孩子做動作,然後讓孩子自己邊唱歌,邊做動作。
3、讓孩子與你一起唱,但有一部分歌你不唱,讓孩子自己唱(比如最後一句),漸漸減少你唱的部分。如果孩子都學會了就表揚他。
4、你說出每一段歌詞的第一個字,把這作為一種提示,剩下的部分讓孩子唱完。你也可以用動作提示給他。
八、用3件以上物品進行一對一配對:
1、把3個茶碗放在桌子上,拿3個彈球給孩子。告訴他:「一個茶碗里放一個彈球」。
2、在紙的左邊畫3個茶碗,再在紙的右邊畫3把小勺。讓孩子畫一條線把茶碗和小勺連起來。
3、在孩子面前分別放置幾塊紅色積木和幾塊藍色積木。拿出一塊紅積木和一塊藍積木,對孩子說:「拿一塊紅積木,拿一塊藍積木」,並讓孩子模仿你。
4、吃飯時,讓孩子當幫手,幫助配置餐具。你先放好一個飯碗,讓他在旁邊放上一雙筷子和一個湯勺。也可用玩具餐具代替。
5、讓孩子把糖果和點心配好,每人一份。
6、在做麵包時,讓孩子幫忙在每一片麵包上放一塊火腿。
5. 如何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的作用 摘要:眾所周知「幼兒期是游戲期」,學齡前的兒童對於模擬成人活動、反映他熟悉的四周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性。角色游戲也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它是一種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範和想像,創建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比如說:娃娃家游戲、商店游戲、理發店游戲等等,角色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起促進的作用特別是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更起著重要而突出的作用。 關鍵詞:角色游戲 兒童 社會性 發展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角色游戲中需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予以指導教育這便是最重要的任務。下面我就談談幼兒園角色游戲開展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想法吧! 一、 角色游戲可幫助幼兒了解「自我」和「他人」 我們都承認「孩子是游戲中的主體」,那麼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都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縱觀幼兒游戲的全過程不難發現,老師在角色游戲的指導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願,真正實現五個自由,即:尊重幼兒選擇主題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情節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角色的自由、同時還要尊重幼兒自由地講評自己的游戲、我認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這五個「自由」,游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在角色游戲中情緒是積極的、高漲的,他們對主題、情節、玩具、角色以及講評上都有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和主張。當你問起他們為什麼沒這樣而不是那樣時,他們經常會頭頭是道地向你訴說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戲中孩子們也需要老師,他們需要老師成為他們共同游戲的朋友、夥伴,或者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解決些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老師,假如在這方面順應了孩子的需求,整個角色游戲就會變得相當活躍,孩子們會在游戲中大膽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內容。久而久之,游戲變成了幼兒表達情感、反映思想、熟悉社會的一種手段.是他們一日生活中最開心的時刻了。 1975年,費恩的實驗證明,幼小兒童假裝活動的順序是從用真的物體來對待自己,(用自己的真杯子假裝喝水),最後發展到利用假的物體對代假的對象(用空杯子為娃娃吃飯)。又例如角色游戲「娃娃家」,「娃娃家」中有「媽媽」、「娃娃」,小班的幼兒在玩這種游戲時,剛開始不知道如何進行,只知道把娃娃抱在手中,這時老師可以用語言來啟發幼兒想一想在家裡,媽媽是怎樣照顧你的,你就學著照顧你的娃娃,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就可以通過游戲突破自我中心局限的表現,在游戲中發現自我,繼而發現他人又將自我和他人區別開來,從而增進了解人際間的關系。 二、角色游戲可幫助兒童學習社會規則,並且遵守規則,接受集體支配,履行集體的一致要求。 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擬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擬來熟悉社會、了解社會,老師提供了一個游戲的場景,創設了一個游戲情節,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了解社會,這是角色游戲較其他游戲的一個不同所在。如:一次在角色游戲中一個朋友說:「我是專門聽電話的,」 我馬上接下去問:「專門聽電話的人有二種:一種是『公用電話』里專門聽電話的人,她們聽好電話幫人傳呼;還有一種人專門聽電話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你是屬於哪一種人呢?」 「我是專門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 「你真的樣樣問題都能幫助別人解決嗎?」 「是的。」 於是我再說:「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地方,只要你有困難打電話去,它就會幫助你,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旁邊一個孩子叫起來:「是110熱線服務台!」 「對,110熱線服務台就是專門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的,任何人有困難都不用害怕,只要撥通電話就行了。」 這樣一段對話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社會,了解當今社會上的新機構以及新機構成立的宗旨。例如:在「交通警」這個游戲中,可以使幼兒了解交警的作用,沒有交警會怎樣,還可以使幼兒知道一些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走路要走人行道,等等。幼兒在游戲時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就可以進一步加深印象,從而到社會上就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做一些違法違紀的事情,在如玩「公共汽車」的游戲,使幼兒知道上車要排隊,不擁擠,在公共汽車上要給老人、殘疾人、孕婦、抱小孩的讓座,培養幼兒的愛心、責任心。角色游戲中的一定游戲規則,如公共擔任角色,服從主要角色的領導,及時整理玩具,用品都可發展和加強幼兒服從集體的意識,兒童對游戲規則的認識和遵守對他將來學習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是大有裨益的。 三、幼兒的角色游戲為他們將來擔負成人的責任做准備。 角色游戲主要指幼兒模仿成人,並加上自己的想像的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扮演各種的角色,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喜愛,和他們周圍所處的環境的影響,他們經常玩的角色游戲有:娃娃家、開汽車、醫院、幼兒園、理發店、開火車、超市、小舞台、菜場、動物園、圖書館、加工廠等等,幼兒在選擇這些游戲中的角色時更傾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