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月光翠鳥游戲王
1. 關於元宵思鄉的詩句
1.關於春節和元宵節的古詩
春節的詩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
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
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和通常的元日詩寫新年歡樂,遊宦思鄉不同,孟浩然的這首《田家元日》詩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春節農忙圖。耕父、牧童及詩人自己為豐年予兆而由衷高興。
風格樸素、自然,清新可喜,很象陶淵明的詩風。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傳統的習慣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詩題《除夜作》,本應喚起人們對這個傳統佳節的很多歡樂的記憶和想像的,然而這首詩中的除夜卻是另一種情景。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發開來的。這是一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
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襲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凄寂。
寒燈隻影自然難於入眠,更何況是除夕之夜!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叫人難耐。所以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描繪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轉凄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從而逼出下文。「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稱「客」。
竟是什麼使得詩人「轉凄然」呢?當然還是「除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自己包圍在寒燈隻影的客舍之中,那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詩完一二句後,似乎感到詩人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卻又撇開自己,從對面寫來:「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那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著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夕……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鬢增添新的白發。
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
這在古典詩歌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觴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中寫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光。
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
所謂「意盡」,大概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
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是可以說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和的藝術效果。 元宵節的詩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
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雲「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綉交輝」。
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誇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後」,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
「月上柳梢頭」,既是對「。
2.關於元宵節的詩
思鄉(散文詩) 餘光中 今夜, 媽媽的手抖落了 九天的星星,月亮 也在媽媽的手裡 悠悠晃晃。
今夜的兒時,騎在牛背上的我, 聽媽媽說: 月亮是銀色的牧笛, 月餅是畫在天上的月亮。 映在眼裡。
今夜的少年,站在老井旁的我, 聽媽媽說: 月亮是金色的轆轤, 月餅是落在井底的月亮。 掬口入心。
青年的我,志得輕狂 離開了故鄉, 媽媽說: 捎上牧笛, 想家的時候, 吹一曲家鄉的月光。 今夜,月色如華, 歲月如華的我, 接過媽媽手中的星星 和月亮, 媽媽說: 兒啊,喝吧 家鄉來到你的心房。
哦, 原來這是一碗那口 老井的水香。 印度洋上的秋思 徐志摩 昨夜中秋。
黃昏時西天掛下一大簾的雲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將海天一體化成 暗藍色,寂靜得如黑衣尼在聖座前默禱。過了一刻,即聽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 來,低壓的雲夾著迷濛的雨色,將海線逼得像湖一般窄,沿邊的黑影,也辨認不出是山 是雲,但涕淚的痕跡,卻滿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聲在急驟之中,有零落蕭疏的況味,連著陰沉的氣氳,只是在 我靈魂的耳畔私語道:「秋」!我原來無歡的心境,抵禦不住那樣溫婉的浸潤,也就開 放了春夏間所積受的秋思,和此時外來的怨艾構合,產出一個弱的嬰兒——「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
但方才啜泣的雲,還疏鬆地幕在天空,只露著些慘白 的微光,預告明月已經裝束齊整,專等開幕。同時船煙正在莽莽蒼蒼地吞吐,築成一座 蟒鱗的長橋,直聯及西天盡處,和輪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對照,留戀西來的蹤 跡。
北天雲幕豁處,一顆鮮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來問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 扮得遍體光艷。但新娘依然姍姍未出。
我小的時候,每於中秋夜,呆坐在樓窗外等看「月華」。若然天上有雲霧繚繞,我 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擔擾。
若然見了魚鱗似的雲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悅,默禱著月 兒快些開花,因為我常聽人說只要有「瓦楞」雲,就有月華;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 親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華只是我腦筋里一個不曾實現的想像,直到如今。 現在天上砌滿了瓦楞雲彩,霎時間引起了我早年許多有趣的記憶——但我的純潔的 童心,如今哪裡去了! 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
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聚 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畤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耿。
我疑悲哀是人類先天的遺傳, 否則,何以我們幾年不知悲感的時期,有時對著一瀉的清輝,也往往凄心滴淚呢? 但我今夜卻不曾流淚。不是無淚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將我最純潔的本能鋤凈,卻 為是感覺了神聖的悲哀,將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動,想學契古特白登來解剖這神秘的「眸冷骨累」。
冷的智永遠是熱的情的死仇。他們不能相容的。
但在這樣浪漫的月夜,要來練習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機一轉, 重復將鋒快的智力劇起,讓沉醉的情淚自然流轉,聽他產生什麼音樂,讓綣繾的詩魂漫 自低回,看他尋出什麼夢境。 明月正在雲岩中間,周圍有一圈黃色的彩暈,一陣陣的輕靄,在她面前扯過。
海上 幾百道起伏的銀溝,一齊在微叱凄其的音節,此外不受清輝的波域,在暗中墳墳漲落, 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象,一面拿著紙筆,痴望著月彩,想 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她們在我心裡,凝成高潔情緒的 菁華。
因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間的恩怨,哪一件不經過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Ganges(埂奇)河邊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個榕絨密綉的湖邊,坐著一對情 醉的男女,他們中間草地上放著一尊古銅香爐,燒著上品的水息,那溫柔婉戀的煙篆, 沉馥香濃的熱氣,便是他們愛感的象徵月光從雲端里輕俯下來,在那女子腦前的珠串上, 水息的煙尾上,印下一個慈吻,微曬,重復登上她的雲艇,上前駛去。 一家別院的樓上,窗簾不曾放下,幾枝肥滿的桐葉正在玻璃上搖曳鬥趣,月光窺見 了窗內一張小蚊床上紫紗帳里,安眠著一個安琪兒似的小孩,她輕輕挨進身去,在他溫 軟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撫摩了一會。
又將她銀色的纖指,理齊了他臍圓的額發, 藹然微哂著,又回她的雲海去了。 一個失望的詩人,坐在河邊一塊石頭上,滿面寫著幽郁的神情,他愛人的倩影,在 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動,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張開兩手,仰著頭, 讓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時正在過路,洗沐他淚腺濕腫的眼眶,他似乎感覺到清心的安慰, 立即摸出一枝筆,在白衣襟上寫道: 月光, 你是失望兒的乳娘! 面海一座柴屋的窗欞里,望得見屋裡的內容:一張小桌上放著半塊麵包和幾條冷肉, 晚餐的剩餘,窗前幾上開著一本家用的聖經,爐架上兩座點著的燭台,不住地在流淚, 旁邊坐著一個皺面駝腰的老婦人,兩眼半閉不閉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個少婦,她 的長裙散在地板上像一隻大花蝶。
老婦人掉頭向窗外望,只見遠遠海濤起伏,和慈祥的 月光在擁抱蜜吻,她嘆了聲氣向著斜照在聖經上的月彩囁道: 「真絕望了!真絕望了!」 她獨自在她精雅的書室里,把燈火一齊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從東牆肩 上斜瀉下去,籠住。
3.求:山 水 江 河 雲 海 草 香 春節 元宵 中秋 重陽 愛國 思鄉 送別 的詩句
中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宵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寫明月思鄉的詩句
你自己任意選幾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明月歸.——岳飛《登池州翠微亭詩》
明月隨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齡《送郭司倉》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楊炯《夜送趙縱》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沈銓期《古意》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來一味涼.——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左思《雜詩》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王昌齡《送柴侍御》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白居易《長安正月十五》
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別詩》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怨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雜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詩》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李白《秋浦歌》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宣州謝脁樓鑒別校書叔雲》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明月夜留別》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溫庭筠《菩薩蠻》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擬同生死.——張籍《節婦吟》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還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秦觀《一叢花》
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蘇軾《洞仙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蘇軾《虞美人》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
明月好因緣,欲圓還未圓.——晏幾道《菩薩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劉燕歌《太常引》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凌濛初《拍案驚奇》
兩座樓頭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吳承恩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納蘭性德《臨江仙》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白居易《夜箏》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李賀《寫情》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李白《憶東山》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張先《青門引》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黃庭堅《水調歌頭》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蘇軾《永遇樂》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賀鑄《伴雲來》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5.描寫「元宵節」的古詩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
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上 元 夜 崔 液 玉 漏 銅 壺 且 莫 催, 鐵 關 金 鎖 徹 夜 開。
誰 家 見 月 能 閑 坐, 何 處 聞 燈 不 看 來。 正月十五聞京師有燈恨不得觀 李 商 隱 月 色 燈 山 滿 帝 都, 香 車 寶 蓋 隘 通 衢。
身 閑 不 睹 中 興 盛, 羞 逐 鄉 人 賽 紫 姑。 元 宵 (唐 寅) 有 燈 無 月 不 娛 人, 有 月 無 燈 不 算 春。
春 到 人 間 人 似, 玉 燈 燒 月下 月 如 。 滿 街 珠 翠 游 村 女, 沸 地 笙 歌 賽 社 神。
不 展 芳 尊 開 口 笑, 如 何 消 得 此 良 辰。 元 夕 詩( 施 閏 章 ) 燕 台 夜 永 鼓 逢 逢, 獵 炬 金 樽 爛 漫 紅, 列 第 侯 王 燈 市 里, 九 衢 士 女 月 明 中。
玉 蕭 唱 遍 江 南 曲, 火 樹 能 焚 塞 北 風。 惟 有 清 光 無 遠 近, 他 鄉 故 國 此 宵 同。
青 玉 案 ( 元 夕 ) 辛 棄 疾 東 風 夜 放 花 千 樹, 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寶 馬 雕 車 香 滿 路, 鳳 蕭 聲 動 , 壺 光 轉, 一 夜 魚 龍 舞。
蛾 兒 雪 柳 黃 金 縷, 笑 語 盈 盈 暗 香 去。 眾 里 尋 他 千 百 度, 驀 然 回 首, 那 人 卻 在 火 闌 珊 處。
元 夕 影 永 冰 燈 唐 順 之 正 憐 火 樹 千 春 妍, 忽 見 清 輝 映 月 闌。 出 海 鮫 珠 猶 帶 水, 滿 堂 羅 袖 欲 生 寒。
燭 花 不 礙 空 中 影, 暈 氣 疑 從 月 里 看。 為 語 東 風 暫 相 借, 來 宵 還 得 盡 余 歡。
汴 京 元 夕 (李 夢 陽) 中 山 孺 子 倚 新 妝, 鄭 女 燕 姬 獨 擅 場。 齊 唱 憲 王 春 樂 府, 金 梁 橋 外 如 霜。
京 都 元 夕 (元 好 問) 袨 服 華 妝 著 處 逢, 六 街 燈火 鬧 兒 童。 長 衫 我 亦 何 為 者, 也 在 游 人 笑 語 中。
參考資料:新華網等。
6.關於春節和元宵節的古詩
關於春節的古詩如下:1、《守歲》(宋)蘇軾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譯文:要知道快要辭別的年歲,有如游向幽壑的長蛇。
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不見,離去的心意誰能夠攔遮!何況想系住它的尾端,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嘩。
晨雞呵請你不要啼唱,一聲聲更鼓催促也叫人懼怕。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經橫斜。
明年難道再沒有年節?只怕心事又會照舊失差。努力愛惜這一個夜晚,少年人意氣還可以自誇。
2、《人日思歸》(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譯文:入春才剛剛七日,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歸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後,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如下:《蝶戀花·密州上元》(宋)蘇軾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譯文: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裡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雲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7.元宵節的詩句李清照
李清照的關於元宵節的詩句:
永遇樂·落日熔金
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白話譯文:
落日的余暉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雲彩像圍合著的明月,我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煙霧漸漸地濃郁,笛子還吹奏著《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誰能知道還有多少春意?正當元宵佳節日暖風和天氣,轉眼間難道不會有驟降風雨?有人來邀請我參加這般宴會、駕起寶馬香車來接被我謝絕。
難以忘懷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閨門中的婦女多有閑暇游戲,記得特別偏愛正月十五那天,頭上戴插著翠鳥羽毛的帽子,還有用美麗的金線攆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亂發像風吹霧散也懶得梳理,怕人看見我於是夜間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簾兒底下,聽聽外面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賞析:
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8.描寫月亮思鄉的詩句
——王昌齡《出塞》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明月歸。——岳飛《登池州翠微亭詩》 明月隨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齡《送郭司倉》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楊炯《夜送趙縱》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沈銓期《古意》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來一味涼。——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左思《雜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王昌齡《送柴侍御》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白居易《長安正月十五》 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別詩》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怨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雜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詩》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全文
4452
熱心網友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