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沙盤游戲適合多少歲

沙盤游戲適合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3-02-22 10:15:46

㈠ 自閉症兒童的沙盤游戲

沙盤游戲療法的概念沙盤游戲起源於榮格理論,20世紀60年代由卡爾夫創始,是游戲療法的一種形式.

沙盤游戲療法在自閉症兒童干預治療中的適用性:

一是較少的語言需要。研究表明,沙盤游戲療法本身的過程不需要兒童過多的語言,這種對語言表達的較低要求特別適用於自閉症兒童或者有語言障礙的兒童。

二是有趣的游戲形式。沙盤游戲療法以多種多樣的沙具和游戲的形式,吸引自閉症兒童在游戲過程中的情感表達,通過引發兒童的想像來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喚醒自我治癒的潛能。

三是安全的治療環境:「母子一體化」是沙盤游戲療法的精髓,加之「沙」本身作為能夠提供安全感的物品之一,使得自閉症兒童進行沙盤游戲的過程中,願意通過這種介質自由地表達內心世界和所經歷的情緒情感。

沙盤游戲對指導師從陪伴者的視角理解沙盤游戲的靜默療愈,將潛意識的信息,以某些恰當的方式在過程中安全地呈現出來,通過過程獲得療愈與成長,是沙盤游戲神奇之處,也是沙盤游戲靜默陪伴的態度。

在自閉症兒童的沙盤作品中,會反復出現一些沙具或者刻板的擺放規律及行為,但是如何對沙盤進行解讀,就會了解到自閉症兒童的內心世界是沙盤游戲療法在自閉症兒童干預中的一大挑戰。對沙盤作品的解讀,需要從事沙盤游戲指導師以極大的包容和耐心,在沙盤游戲理論的基礎上,深入了解自閉症兒童實際的生活和學習狀況,才能真正通過沙盤游戲走進自閉症孩子的世界,實現干預和教育的目的.

沙盤游戲本身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它不僅是自閉症兒童內心的投射,也是沙盤和自閉症兒童相互交流的過程.

沙盤游戲的作用是什麼?

第一、發展性沙盤:如果您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沙盤可以用於增強他的自信心、創造力、情商和人際能力等等。只要孩子喜歡、願意,甚至成年人只要願意,都可以上沙盤課,並且都會有所收獲。

第二、調整性沙盤:我們這里80%的孩子其實都是來調整的,比如調整性格、情緒、情商或生活過渡階段的調整。

第三、疏導性沙盤:這些兒童一般是在三歲內嬰幼兒期的親密關系中受到創傷,沒有恰當分離,導致孩子情緒表達,感受能力有困難。嚴重的話會有自閉症、腦癱或厭食症等狀況出現。

㈡ 陽光沙盤心靈童話家庭版適合多大的孩子能玩 / 4歲前/6歲後,能玩么

1)任何東西再好都有它的一個應用的局限性!陽光沙盤也是一樣,我們在設置這個游戲的時候,基本的框架是兒童發展心理學。2)4歲之前的孩子,還沒有到達一個對表現性游戲(表現性游戲是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導向的,通過各種開放性材料的投放,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幼兒在這類活動中會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在表達意願、展示能力、充分體現自己天性和潛力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創造性活動。)非常敏感的階段,對於有要求的游戲設置,4歲之前的孩子會感覺很難,他也不一定喜歡。所以,4歲前的孩子可以玩沙盤,但不做要求限制。就像拉比老師的女兒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會偶爾在沙盤里擺一些東西。3)我們在基地幼兒園上課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孩子三歲的時候開始玩沙盤游戲,由於年齡小,老師不會給他採用很多游戲的方式,導致這個孩子對心靈童話游戲整個過程的快樂體驗沒有那麼強烈;而當這個孩子五歲左右的時候,正進入沙盤游戲超級好玩的時候,他反對這個事情產生了一些淡漠,這是我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在五周歲玩這個游戲才最有意思,對孩子的幫助才會最大,所以我們就設定適用於4-6周歲兒童!4)大一點的孩子能玩,游戲是從三歲一直可以玩到一百三十歲的活動。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同,七八歲的孩子如果喜歡的話,家長可以給他先選擇一套我們心靈童話幼兒家庭版高階。5)針對上小學,7周歲以上的孩子,我們還有一套產品叫做「理想國」。游戲的設置更偏向於團隊協作、黨同、情緒管理、社會角色的認同、自我人格的定位,豐富孩子的認知和體驗,提升孩子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領導能力等。產品17年能夠上市,敬請期待。

㈢ 沙盤游戲的象徵與分析@三七寫作營

在沙盤游戲中,沙盤由於猶如一張紙,而不同的玩具就是文字,來訪者製作沙盤作品的過程就是用這種特殊的文字,在這種特殊的紙上書寫和繪畫的過程,來訪者書寫的內容不僅停留在意識層面,而且還包括無意識層面可能的意義,比如一隻蛇的模型,當采訪者把它放在沙盤中時,它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動物模型,蛇的象徵意義非常豐富,又讓人恐懼的一面,也有象徵智慧我想好的一面,誰有能量又有破壞力變化和復活的特徵,治療者通過沙盤游戲可以深入了解來訪者的內心,因此可以說沙盤游戲具有診斷意義,但是必須明確一點的是象徵是相對穩定和絕對變化的統一,不同的玩具會因來訪者的不同而不同咨詢師所要做的事,傾聽來訪者的敘述,而非硬套其象徵意義,否則就很可能成為咨詢師自己內心的投射。

沙盤游戲適用范圍及治療師的角色

沙盤游戲的適用范圍可用於兒童和成人沙盤游戲,適用於一切有認知的人,4歲以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對有自閉症恐懼症,社交困惑,軀體化等心理障礙的兒童提供心理進行輔導,目前廣泛應用於幼兒園中小學及醫院成人做沙盤游戲,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際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洩負面情緒,釋放壓力等。

沙盤游戲可個體單獨進行,也可由家庭或其他形式的團體一起完成。

第一,個體沙盤游戲可以深入展示個人的內心世界,讓自己與潛意識對話了解自己的深層次需要。

第二,沙盤游戲可以有效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呈現成員的無意識反饋,促進成員間深層次的心靈溝通,尤其是對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習慣有積極作用,第三,某一特定團體進行沙盤游戲,比如學生,老師,醫護人員,可以促進團體精神的升華,提升團隊凝聚力,培養協作性人才,發現團體中的共性,加強成員間的精神交流,改善團隊氣氛。

來訪者可自由完成沙盤,也可根據一定的主題做主題沙盤

一般情況下個人進行沙盤游戲亦採用自由完成沙盤的方式,團體進行沙盤游戲則是以選擇主題各個方式有其特殊的程序,但都應當遵循容納。保護和自由的無意識工作方式,其根本目的和治癒原理都是要通過沙盤游戲過程來接觸無意識,進而達到心靈發展和轉化的目的。

沙盤游戲治療師在治療關系中的角色

[if !supportLists] 1.   [endif] 母親

卡爾夫在沙盤療法創始前,曾經求學於著名的英國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家,唐納德溫尼克特,溫尼科特以足夠好的母親、過渡性客體、包容性環境、真自體和假體的觀點影響了客體關系理論和自體心理學,其包容性環境對於沙盤游戲有重要的意義。溫尼科特說:「最初,母親本身就是這個促進發展的環境,來訪者在創造沙盤世界的過程中,如果感受到自己身處一個安全,被關注,被贊賞,被原諒,被容納的抱持性環境,那麼治療師的角色就如同一個母親,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上,這被稱為來訪者對於母親原型的需要,這時治療的進展就會自動發生。

禪師

禪師所表現的是無拘無束的自由和平常心的睿智,他對弟子所採用的方法是充滿節制的啟發式。因為真實是不可能被言傳的,所以關注態度的啟發和身教對於弟子更為重要,在沙盤游戲的過程中,治療師除了有母親角色的關注包容外,陪同采訪者一起度過這些製作沙盤的時間,也是十分分重要的,實際上,治療師在旁邊的深入關注、和來訪者對於沙盤的共同欣賞、和來訪者的對話和自己對於真實存在的無條件的接納都會在無意識中,深深影響來訪者的無意識,進而產生治療功效。

㈣ 不同年齡段沙盤作品的特點

        雖然沙盤游戲中每個人的作品都會各不相同,但是沙盤作品也有著一定的規律。不同年齡階段的來訪者製作的沙盤作品具有一些與其心理發展相關的特點,筆者總結出來供操作者了解,這樣可以幫助操作者判斷來訪者的心理年齡。

          幼兒沙盤作品的基本特徵

      幼兒是指3-6歲的孩子,這一階段製作沙盤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因為他們製作的過程中變化很快。幼兒沙盤的主要沙具包括動物、人物和植物。一般幼兒動沙比較少,或許是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下尚不敢大膽探索游戲環境。幼兒沙盤作品的主要特點,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滿,他們往往將整個沙箱看成作品的標准,而且從各個方向來擺放,一般是從離自己最近的地方開始,由近及遠,直到將整個沙箱擺滿。這些特點說明了幼兒自我中心的特點,而「占滿」的這一沙盤格局似乎是幼兒未分化的內心狀態的投射,他們還沒有力量和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場面,只能是被動的接受和應對。當探究者直接問幼兒沙盤作品時,他們通常很難回答。幼兒在做沙盤游戲療法的時候,會跟咨詢師之間頻繁互動。

㈤ 為本教育沙盤游戲訓練適合多大的孩子

我們小時候基本都玩兒過沙子,松軟、可塑性強的沙子是孩子們玩耍的天堂。而沙盤游戲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讓使用者在沙盤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去展示自己心中所想,這與孩子的天性無限吻合,沙盤游戲是非常適合幫助孩子得到更好的心智成長的心理療法,適合4~12歲的孩子!當然沙盤游戲不僅適合孩子,對於青少年、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幫助!為本心理科技體驗館有很多心理體驗項目,其中沙盤區也會有很多成年人過來體驗!

㈥ 適合五歲兒童玩的游戲

適合五歲兒童玩的游戲1

【親子游戲1:拉大鋸】

寶寶面對媽媽兩人相對而坐,寶寶拉著媽媽的手坐在媽媽合並的雙腿上,媽媽邊說兒歌,邊隨節奏拉著寶寶做前俯後仰像拉鋸一樣的動作。兒歌內容為:「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讓妞妞去。」

媽媽可隨機地對兒歌內容進行修改,如將兒歌後一句改為:「媽媽去,寶寶去,就是不讓爸爸去。」或者「媽媽去,爸爸去,帶上寶寶一起去。」

效果:感受兒歌的節奏,鍛煉身體俯仰的運動能力。

【親子游戲2:坐鞦韆】

媽媽脫掉鞋坐在床邊或者凳子上,寶寶面向媽媽坐在媽媽腿上,游戲開始,媽媽兩手拉著寶寶的手,兩腳上下、左右晃動,寶寶則跟著媽媽的腿一起晃動。

效果:發展寶寶的運動能力、平衡能力,密切親子關系。

適合年齡:9個月以上

【親子游戲3:撥浪鼓】

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是每個嬰兒寶寶的最愛,媽媽一定要記得給寶寶買一個,讓寶寶拿著它盡情地晃動,如果買不到的話,我們也可以自己製作一個,可以用香皂盒作鼓身,以細而結實的繩加圓橡皮泥作小槌由里而外系在盒身兩側,最後用透明膠將廢舊的鉛筆或者畫筆粘貼固定在盒子上作握手,這樣一個小撥浪鼓就做好了,媽媽不妨一試哦!

效果:鍛煉寶寶手與手臂活動的靈活性,感受自身動作與物體變化之間的關系以及聲音的產生。

【親子游戲4:不倒娃娃】

吹一個小氣球,在用繩把氣球的口系住之後,在氣球上畫上娃娃的五官,並把氣球粘或者綁在比氣球大的皮球上面,這樣自製的不倒娃娃即大功告成。做游戲的時候,把不倒娃娃呈現給寶寶,告訴寶寶,這個娃娃不會睡覺,怎麼讓他睡覺呢?鼓勵寶寶把不倒娃娃摁倒,但是娃娃卻總是會不停地又站起來!

效果:激發寶寶有目的的動手能力,感受物體運動的奇妙。

【親子游戲5:同步走】

媽媽可光著腳或穿柔軟的鞋站立,讓寶寶面向媽媽站立,兩只小腳分別踩到媽媽的腳面上,媽媽邊彎腰邊扶著寶寶往前走,帶動寶寶往後退。也可以讓寶寶轉過身來,媽媽和寶寶同方向,帶動寶寶共進退。

效果:鍛煉寶寶的行走能力以及對身體的掌控能力。

【親子游戲6:抬「花轎」】

媽媽和爸爸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分別握住對方的右手腕,形成一個方形的「轎子座」,然後蹲下,讓寶寶分別把左右腳伸進媽媽和爸爸環形的臂彎中,等寶寶坐穩後,媽媽和爸爸站起來可以四處走動,也可以上下晃動手臂,讓寶寶享受一顫一顛的感覺。

效果:綜合發展寶寶平衡、空間知覺等多方面的能力,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親子游戲7:吹羽毛】

通過畫線或其他合適的方式將平坦的桌子一分為二,媽媽和寶寶分別坐到線的兩邊,之後把准備好的羽毛放在線中間,媽媽和寶寶都努力把羽毛吹到對方的桌面上,也可以把羽毛拿在手中,抬頭把羽毛往高處吹。

效果:增強肺活量,感受羽毛的輕柔。

【親子游戲8:瞎子摸象】

媽媽和寶寶一個當瞎子,一個當大象玩瞎子摸象的游戲。媽媽可以先當瞎子,讓寶寶當大象,方便寶寶了解游戲規則。游戲開始,媽媽把眼睛蒙上,然後四處摸寶寶,摸到哪裡就高興地和寶寶說:「這是寶寶的頭。」

「這是寶寶的耳朵。」之後把寶寶的眼睛蒙上,寶寶來摸媽媽,摸到什麼就說什麼,並問媽媽對不對。當寶寶熟悉游戲後,可以把游戲升級為「瞎子找象」,即把寶寶的眼睛蒙上,媽媽則站在離寶寶不遠的身旁,讓寶寶通過摸索去找媽媽,為方便寶寶尋找媽媽可通過發聲給予線索,讓寶寶根據聲音去尋找。

效果:鍛煉幼兒的觸知覺、聽覺、記憶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親子游戲9:抓尾巴】

媽媽用皺紋紙剪成長條狀當做尾巴,塞到媽媽和寶寶的褲子中。游戲開始,媽媽讓寶寶來追媽媽,把媽媽身後的尾巴拽下來,媽媽也作勢去搶拽寶寶的尾巴,誰先拽下對方的誰勝。媽媽要故意讓著寶寶哦!如果家裡沒有皺紋紙,還可用布條、絲巾、小長毛巾當尾巴。

效果:綜合練習躲、閃、追、跑、抓等多方面的運動能力。

【親子游戲10:金鎖銀鎖】

媽媽打開手掌,手心朝下,寶寶手握拳頭,只伸出一個手指來頂在媽媽的手掌中央,之後媽媽和寶寶一起念兒歌:「金鎖銀鎖,嘎啦啦一鎖。」念到最後「鎖」字的時候,媽媽的手掌突然合攏,以抓住寶寶的手指,寶寶則盡力迅速地將手指拿開,以避免被媽媽的手掌鎖住。

如果寶寶手指逃開了,寶寶贏,如果被抓住了,就和媽媽一起念:「開開開,開鎖嘍。」媽媽將寶寶的手指放出。為增加游戲的趣味性,不僅游戲的角色可以互換,5個手指甚至腳趾也都可以嘗試,寶寶一定會和媽媽樂作一團的!

效果:鍛煉寶寶的語言表述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

適合五歲兒童玩的游戲2

沙盤游戲的作用

沙盤游戲主要針對兒童在學習方面吃力困難、生活中的多動症、網癮、焦慮提供治療,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不僅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種技術,能夠在培養自信與健全的人格、發展想像力創造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沙盤游戲可以有效治療孩子心理方面的障礙,如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安全感,無法紓解的壓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棘手的人際關系難以駕馭的矛盾與困苦、青春期得孩子的叛逆心理和早戀問題的出現和升學壓力大的孩子們對考試的恐懼與不安等。

兒童玩沙盤游戲的好處

1、兒童通過玩耍沙盤游戲,了解自己的周圍世界。

2、兒童在玩耍中培養自己與其他人積極相處的能力。

3、通過玩耍,兒童學會以適當的方式關注別人。

4、玩耍能擔高兒童的注意力。

5、在玩耍中發展兒童天生的好奇心,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性。

透過沙盤中沙粒的形塑以及小物件(沙具)的排列,我們可以了解到兒童內在的聲音。兒童沙盤游戲適用於治療學習困難、人際交往、注意力困難等問題。

適合五歲兒童玩的游戲3

1、籮卜蹲:

5人一組,每個人以顏色或數字命名蘿卜,有紅、白、黃、紫,綠五個蘿卜,白蘿卜先蹲,蹲的時候念「白蘿卜蹲,白蘿卜蹲,白蘿卜蹲完紅蘿卜蹲。」念完後白蘿卜手指指向紅蘿卜。紅蘿卜馬上要開始蹲且口中一樣要念念有詞,之後他可以再指定下一個但不能是白蘿卜。

2、心有靈犀 :

兩個人一組。一個人比劃一個人猜,猜詞過程中,可以描述,但是不許說出詞條中包含的任何字,否則該詞條作廢,根據詞條難度,有一次選擇放棄的機會。規定時間內,猜出的詞語多的那一組勝利。也可以是猜謎語,由主持人讀謎語,猜對著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

3、趣味運動會:

運動會項目有兩人三足,這可項目還可以多人合作玩,既能培養小朋友們的合作精神,又能鍛煉身體。

搶說運動項目:主持人准備好一個籃球。兩人一組,互相傳球。一人在傳球時必須先說出一個運動項目名稱(如滑冰),另一個人在接球時必須馬上說出另一個運動項目名稱。規定時間內,說出的運動項目多的那一方勝利。

4、運用爆破音吹蠟燭:

主持人准備好六支蠟燭並點燃,若幹道問題。主持人提問一個問題,參賽者需用回答的話中發出的氣息吹滅蠟燭者勝利。如:主持人問:「有兔子在草地上你會怎麼做?」回答者用「撲過去」的「撲」的發音而噴出的氣息來吹滅蠟燭。

5、跳繩比賽或是拔河比賽:

愛動是小朋友的天性,因此這個游戲提高了小朋友的運動能力。規則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跳得最多的小朋友獲勝,在一個小朋友跳的同時,可以組織其它小朋友圍成一個圈坐下來並一起為跳繩的小朋友加油。

6、搶板凳:

將10張凳子圍成圈,播放音樂,11位小朋友圍著凳子走,當音樂停止時,沒有坐在凳子上的那位小朋友淘汰,相應的減少一張凳子,直到最後勝利。

7、妙接對聯或歇後語:

主持人要准備好三條對聯或歇後語。主持人說出上聯或下聯,讓同學來接。在接對聯或接歇後語的過程中,其他人不得提示。

8、貼鼻子:

在黑板上畫個大臉,隨便什麼臉型,畫上眼睛和嘴巴,讓貼的人蒙上眼睛去給臉上貼鼻子,貼的位置最合適者獲勝。

9、紙拔河比賽:

准備一張報紙,在報紙上挖兩個人頭大小的洞;2人對坐各自把報紙套在脖子上進行拔河(站著拔亦可);報紙破裂離開脖子的一方輸。

10、正話反說:

6人一組,主持人說一個詞語,要參加游戲的人反著說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戲者要立刻說出「好年新」,說錯的人即被淘汰。從三個字開始說起,第二輪四個字,第三輪五個字。最後留下來的兩人獲勝。

適合五歲兒童玩的游戲4

●直線曲線齊步走

適合年齡:三歲以上

准備道具:彩色膠帶、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先在游戲的場所,用膠帶貼出直線與曲線的線條數條,讓孩子試著踩在膠帶上跟爸媽競走,但規則是每一步都要踩在膠帶上,不可以跨出膠帶的范圍喔!

游戲目的:此游戲的主要目的是在訓練孩子的平衡感,如果覺得孩子年齡尚小走,可以較粗的膠帶讓孩子練習,等到他走得不錯了,還可以帶孩子實際到公園去試走平衡木,相信會有不同的樂趣喔!

除了上述所介紹的簡單動作外,要開發孩子的肢體運動智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跟孩子一起運動,所以利用午後,跟孩子一起踢踢足球,或是趁著假期讓孩子學習一項新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或溜直排輪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另外,目前風靡的.網路在線游戲,有許多軟體都相當適合孩子使用,例如可以幫不同角色進行服裝搭配,或是拼圖、分類的游戲,都是不錯的軟體設計。

●瓜子交響樂

適合年齡:2歲以上

准備道具:瓜子、寶特瓶數個

游戲方法: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用手或小湯匙,將瓜子等小物品慢慢地放入寶特瓶中,透過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訓練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對於肢體觸覺方面也相當有幫助。放入少許的瓜子後,家長可以協助孩子旋好蓋子,和孩子一起有節奏地搖動瓶子,並試著打拍子,讓孩子跟著做做看;此時也可以播放新年的應景音樂,並透過節奏強烈的節慶音樂,讓孩子一邊唱一邊跟著打拍子,增加孩子的節奏感,提升音樂智能。

游戲目的:跟小小孩一起搖動寶特瓶,讓他聽聽寶特瓶的聲音,可以增加孩子對聽覺的敏銳度;而和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跟著旋律打拍子,則可以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是相當有趣的自製節拍器喔!這就是發展孩子肢體動作和音樂智能的最佳活動了。

●瓜果藝術畫

適合年齡:2歲以上

准備道具:水彩顏料、瓜子或瓜子殼、糖果包裝紙等、大畫紙、膠水。

游戲方法:讓孩子將瓜子殼或糖果包裝紙等,用膠水隨自己的喜好、想像黏貼在畫紙上面,然後再用水彩加入自己喜歡的色彩,完成屬於孩子的創意藝術畫,這是相當有趣的活動喔!

游戲目的:透過視覺的創意活動,最能開發孩子的空間智能,因此只要給孩子一點機會,他的想像力就會無限賓士喔!還要補充說明的是,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也有穩定情緒、增進人際智能的功效喔!

●紅包摸摸樂

適合年齡:1~3歲

准備道具:紅包袋數個、硬幣、瓜子、糖果紙或其它不同質感的小物品(如彈珠等)。

游戲方法:在紅包袋中放入不同的物品,讓孩子閉著眼睛摸摸看,並試著猜一猜摸到的是什麼東西;這可以讓孩子感受不同東西的觸感,同樣也能增加不同的觸覺刺激。

游戲目的:透過不同物品的刺激,增加小寶寶的觸覺敏感度,同時也是增加孩子身體智能的基礎活動。這樣的觸覺刺激對於孩子的人際智能,絕對有加分的作用。

●紅包大猜謎

適合年齡:3歲以上

准備道具:紅包6~8個、貼紙及卡片(兩兩相同的卡片或是貼紙3~4組)

游戲方法:將紅包的背面貼上貼紙或卡片,也可以直接用筆寫上數字,如1~4,但是同樣的數字或貼紙、卡片要各有兩個,然後將紅包排成3~4排,再翻開任一紅包袋,假如是數字5,就必須再翻開另一個標示5的紅包袋,才可以得1分,如果不是,便要將紅包袋蓋起來,重新再翻……。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協助或引導孩子記住翻閱過的紅包,以便順利找到成對的紅包,增進孩子的成就感。

游戲目的:透過簡單的記憶游戲,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及記憶力,也可以多人一同游戲,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喔!

補充說明:為了增加游戲的樂趣,特別是跟年紀較大的孩子或多位孩子一同游戲時,爸媽可以提供一些小獎品作為獎勵,讓孩子玩得更起勁。

撲克牌,麻將牌,一起動動腦

許多家庭在過年的時候,都會趁著大夥團聚,小賭一下,其實,撲克牌或麻將也可以是提升孩子智能的好幫手呢!

●撲克牌數字接龍

適合年齡:4歲以上

准備道具:撲克牌一組,爸爸、媽媽及孩子們,人愈多愈熱鬧喔!

游戲方法:將撲克牌中1~10的數字全部拿出,並將所有的牌分給每一個人,直到分光為止,接著以點數10的牌開始,請手中有點數10的人依序出牌,並讓每個人依10、9、8、7……的順序,輪流打出手中的牌;要注意的是,家長必須提醒孩子以同花色接續數字,如果手邊沒有可以接續的牌,則以PASS的方式換下一個人出牌,只要其中有人先將手中的牌全部出清,便算勝出。

游戲目的:除了讓孩子認識數字外,還可以加強孩子的邏輯及順序概念,是很好的腦力激盪游戲喔!

●麻將積木疊疊樂

適合年齡:1-3歲

准備道具:麻將1~15個、較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和孩子輪流將麻將迭高,或是當成骨牌游戲。同樣是麻將,但跟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可以有不同的玩法;例如年紀較小的孩子(2歲以下),可能不喜歡將積木堆高,反而喜歡將積木推倒,而大一點的孩子,爸媽則可以跟孩子一起堆出高高低低不同高度的積木,並請孩子說說看,哪個高,哪個矮,或是請孩子試著排出不同的圖形,都是不錯的玩法!

游戲目的:形狀與比較的游戲,對於孩子空間概念的建立有絕對的幫助,而藉由堆高及推倒的游戲,則可以強化孩子肌肉的控制力,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多元的刺激!

●10的朋友在哪裡?

適合年齡:4歲以上

准備道具:在撲克牌中,挑出四種花色的1~9數字牌。

游戲方法:分給每個游戲的人5張牌(游戲人數最多不能超出四人),然後將剩下的牌(牌面朝下)放在桌子中間,並翻出4張牌放在桌子上,大家輪流出牌,請孩子想一想手中的牌,是否有可以跟桌面上的牌配對成10的(如1與9、2與8……等),如果有,則可以將手中的牌與桌面上的牌收回身邊,如果剛好沒有,便任意打出手中的一張牌,再從桌面那迭覆蓋的牌上摸一張牌,看看是否可以配對,如果沒有,則將牌保留在手上,等下一次出牌的機會,直到桌上的牌全部被摸光為止。

游戲目的:此游戲是簡化坊間的撲克牌"撿紅點"游戲而來,主要是讓孩子練習10的合成與分解,藉以幫助他建立基本的數學邏輯概念;而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家長可以定下規則,如得分最多的人(拿到最多的10)可以得到一張小貼紙,而得分最少的人,則必須表演唱歌等。

●故事大接龍

適合年齡:0歲以上

准備道具:繪本、輕松的心情。

游戲方法:如果孩子尚無法進行言語表達,此時可以拿著繪本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說故事活動,給他一些語言上的刺激。如果孩子已經可以簡單地表達了,爸媽不妨選一、兩本孩子經常閱讀的繪本,試著引導孩子進行故事接龍的游戲,它可以給孩子更多語文方面的刺激喔!如果孩子不曾進行過這樣的游戲,爸媽可以先起個頭說:從前從前有一個小紅帽,他住在……,然後請孩子接續故事的內容;不論是自創的故事或耳熟能詳的童話,在故事大接龍的游戲中,你一定會驚訝於孩子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游戲目的:透過故事接龍的游戲,可以強化孩子聆聽與說話的能力,同時給孩子思考與表達的機會,不但可以充分啟發孩子的語言智能,還可以加強孩子的內省能力喔!如果孩子不知如何開始,家長可以多給予一些提問及引導,讓孩子試著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請你跟我這樣做

適合年齡:一歲以上

游戲方法:爸爸媽媽嘴裡念著:"請你跟我這樣做"(並做摸頭、拉耳朵、捏鼻子或拍手等動作),然後請孩子以同樣動作跟隨。如果是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設計較復雜的動作,如單腳跳等等,以增加肢體動作的困難度。

游戲目的:除了靈活孩子的肢體外,透過下指令做動作的游戲,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及聆聽能力,而且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對於親子而言都不是負擔太重的游戲。

㈦ 全腦沙盤作文適合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

適合6—12歲的孩子,全腦沙盤作文能情景再現、觸景生情,實現左右腦協調發展。孩子可以在游戲中促進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專注力和適應能力。

㈧ 沙盤游戲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沙盤游戲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引導語: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學齡前的兒童自我意識、自我調節等方面所進行的教育,以促使幼兒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兒童來說,必須要使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慣,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沙盤游戲在幼兒中的作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近幾年的研究已表明,心理沙盤游戲不僅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本文就將著重沙盤游戲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一番論述。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注大部分都集中在身體健康與學**成績這兩個方面,對於孩子的人格培養以及心理健康的關注卻不夠。

經研究發現,處於3-6歲的幼兒其心理健康的狀況,將會直接的影響到他們的個性發展、情緒情感、自我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所以這就需要家庭、幼兒園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給予幫助。

因此,加強幼兒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北京師范大學張日升教授箱庭療法研究應用推廣中心技術總監蘭老師今天主要介紹幼兒園孩子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心理沙盤游戲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

1、好動 主要表現在幼兒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緒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幾個方面。具體的來說則表現為喜歡跑動、爬上爬下,或是離位走動、叫喊和講話,以引逗旁人的注意。

2、焦慮 焦慮具體表現在幼兒缺乏自信、無端哭鬧、食慾低落、過於敏感。具有這一問題的兒童對於陌生的環境表現為反應敏感,有擔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的現象。常常表現為哭鬧不停,擔心被人嘲笑,對於尚未發生的事情有過分的關注,同時伴隨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於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現得過分的焦燥。

3、攻擊 這類幼兒表現為整日都在東奔西跑,喜歡惡作劇、諷刺挖苦他人,對於美好的物品則表現得毫不愛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現出具有攻擊性。

4、不良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主要集中在幼兒與父母、教師及同伴間的關系。在不良的人際關系中,幼兒與他人的互動總是表現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擊或獨處,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粗暴妄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孤獨等行為和心理的問題。

二、心理沙盤游戲

心理沙盤游戲,又稱箱庭療法,是在治療者的陪伴下,來訪者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製箱子里進行自我表現的一種心理療法。

目前,心理沙盤游戲廣泛應用於我國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它對很多心理問題,如多動症、攻擊行為、注意力不集中、厭學、人際交往障礙、情感障礙等心理問題都有明顯的幫助。心理箱庭(沙盤)已經成為學校、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詢室必備心理應用設備。

心理沙盤設備的構成包括:沙箱、沙子和沙具等必備的設備。 沙盤游戲指的是在一個具有一定的比例的沙盤中所進行的游戲。在備置盒中裝有干沙或濕沙,通過隨意的使用許多微型的模具,例如:樹、寶石、植物、苔蘚、石頭、動物、從事各種活動和職業的男女、童話故事中的人物、不同文化背靜中的宗教形象以及房子、車輛、輪船、橋梁、噴泉等。

這些可以使用的模具要盡可能地將所有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存在物都代表,讓幼兒利用這些模具,在沙盤中表現出其內心的世界。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要給幼兒營造出一種安全、自由的氛圍,這種安全的氛圍能夠有利於兒童體驗他們內在的、未經意識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只能用一種“欣賞”的方式來面對幼兒的作為。

三、心理沙盤游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1、入園焦慮 入園焦慮已成為了幼兒園中較常見與棘手的一個問題。通過沙盤游戲,可以為這些幼兒提供一個有效的釋放和表達情緒的途徑。幼兒不僅可以通過游戲宣洩焦慮,還可以通過沙盤對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認知進行重構,進而激活自身的治癒與康復因素,從而促進其心性的修養以及人格的健全發展。

2、適應困難 許多幼兒在新開學的時候,對於一個新的環境,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沙盤游戲能讓幼兒模擬真實的世界中的各種人際交往,讓幼兒學會協商、分享、謙讓、輪流、公平競爭等等的交往原則;在虛擬的時空中對周圍的事物有所認識, 進而對自身的觀察與處理事情的能力起到鍛煉與發展的作用。

3、品行障礙 矯正幼兒品行障礙的重要方式是情感宣洩,通過沙盤游戲能夠讓幼兒在虛擬空間中將他們的憤怒與攻擊性行為物化地表現出來,從而使其攻擊性的'心理能量得以耗散,最終起到控制和治療的作用。

4、注意力集中困難 沙具有的可觸與移動的特性,能夠通過觸覺和運動覺作用於幼兒的大腦神經, 進而有效的集中幼兒對於具體物件與活動的注意力,從而來促進幼兒注意力的集中。同時由於沙盤是一個有邊界的空間,將幼兒的注意集中在這個有限的空間之內,可以有效的幫助訓練幼兒的注意力。

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強調對其心理問題的輔導與治療,而應該以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為目的,要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心智、人格及創造力。沙盤游戲中,兒童是整個游戲的主體,當眾多的模型與沙盤擺在幼兒面前,任其隨意使用的時候,兒童的身心會沉溺其中,通過他們的想像力及象徵性的表達,賦予原本的模型以生命,這不僅是一個對幼兒的心理問題治療與康復的過程,同時也是促進幼兒潛意識的發揮及創造力的培養的過程。

通過沙盤游戲,老師與幼兒共同營造出和諧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促進幼兒的內在積極性與健康的心理因素的喚醒和觸動,從而實現幼兒的自我自愈與成長的目的。沙盤游戲強調的是對兒童內在“積極品質”的發現和培養,而不僅僅是對“問題”的簡單矯正與治療,體現出了積極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

㈨ 一來談沙游002:不同年齡兒童沙盤游戲的基本特徵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沙盤游戲製作中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特徵,而對這些基本特徵的掌握可以更好的幫助沙游師判斷兒童心靈發展的阻滯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2-4 歲:

(1)只使用沙盤的部分空間

(2)把沙具戳進沙子或者散亂的仍在沙子上

(3)混亂無序的場景

(4)使用動物沙具而不是人物沙具

(5)不同兒童之間所創造的作品具有較大的相似性

(6)沙盤周圍會散落沙具

(7)傾倒沙子或掩埋

(8)重擊沙子

5-7 歲:

(1)有秩序的島嶼

(2)逐漸增加對沙盤空間的使用

(3)主要使用動物沙具

(4)表演與自發的游戲

(8)食物與撫育的主題

(9)開始出現有圍欄和邊界的場景

(10)向人與沙具上倒沙子

(11)開始出現戰斗場景

8-10 歲:

(1)繼續出現戰斗場景

(2)圍欄與邊界場景的出現在10歲達到頂峰

(3)越來越多的現實場景

(4)主題的發展

(5)對沙子的使用更具有建設性

11 歲及以上:

(1)所有內容形成了一個場景

(2)內容具有組織性,各部分之間相互依存

(3)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景

(4)對小鎮或村莊的概念性和象徵性呈現

(5)叢林動物再次出現,更具有現實意義

㈩ 沙盤游戲在家庭中的運用

2017年關於沙盤游戲在家庭中的運用

受榮格積極想像技術及其理論的啟發,吸收了威爾斯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等人有關兒童游戲理論與操作之精要,多拉·卡爾夫在20世紀60年代初創設了“沙盤游戲”理論。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沙盤游戲在家庭中的運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沙盤游戲在家庭中作用

第三,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製作的沙盤正是孩子內心狀態的展現。利用一定的心理知識和技巧,指導老師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並可以把這種心理轉告給家長,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可以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沙盤游戲可以解決孩子出現的攻擊、多動、內向、膽小以及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

可以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

觸摸沙子可以促進孩子觸覺發展,各種顏色的玩具又可以促進孩子視覺發展。而觸覺和視覺的發展又會促進大腦的發育,進而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可以提升兒童的創造力

翻動沙子就可以製作不同形狀的山川河流,擺放玩具就可以形成千變萬化的場景,這些活動對兒童創造力的提升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和諧

沙盤游戲是一種心理表達技術,孩子製作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其內心的表達,通過這樣一種表達,孩子的內心秩序得到梳理,人格發展得到促進,心理水平得到提高。

家庭沙盤游戲的使用方法

用沙盤游戲了解孩子的心理

年齡較大一些(4歲以上)的孩子製作沙盤的過程會跟父母解釋自己的想法,沙盤場景中的人物或者動物以及其他故事情節可以展現孩子內心的心理,父母通過聽孩子的表達和觀看沙盤中的場景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

用沙盤游戲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僅可以一個孩子做沙盤游戲,家長還可以組織幾個孩子共用一個沙盤來進行沙盤游戲,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用沙盤游戲記錄孩子的成長

有不少人有撰寫孩子成長記錄的習慣,這一方面體現了父母對孩子們深切的愛,另外一方面對於學習心理學的.人來講也是以孩子為例深化心理學知識。只是文字的東西總是比較好抽象,於是有父母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孩子的變化與成長。不過,這些終歸是父母對孩子的觀察,而不是孩子內在的表達。

或許用沙盤游戲的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可能更容易表現孩子內心世界的變化,更容易看到孩子心智的發展變化。

用沙盤記錄孩子成長並不難,每周讓孩子做一個沙盤,父母用相機把沙盤照下來,然後用簡短的文字進行描述,記錄孩子製作的過程,以及他們對沙盤的講述和家長作為旁觀者的感受就可以。如果父母能夠堅持讓孩子做這件事情,待孩子長大後將是父母給孩子成年禮最寶貴的禮物。

用沙盤游戲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沙盤游戲中有很多小玩具,這些小玩具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其象徵的事物也不相同。當孩子處於2-3歲的年齡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解每一個玩具的顏色、形狀和象徵意義,幫助孩子學習和認知事物。待孩子3歲以上時,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各種玩具之間的關系,然後讓孩子在沙盤中製作各種邏輯關系下的場景。

用沙盤游戲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對於4-5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任意給孩子一個題目,讓孩子多次創作沙盤。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以“一條大河”為題目製作幾個沙盤,把每一個沙盤都拍攝下來,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用沙盤游戲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家長可以讓孩子隨便製作一個沙盤,然後給全家人講講沙盤的故事,或者把幼兒園里的故事在沙盤中擺出來,然後給家人介紹。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甚至孩子上小學或中學後需要寫作文,當孩子不知道如何寫作時,家長也可以知道孩子根據作文題目製作一個沙盤,然後把沙盤描述出來既是作文內容。

;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62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03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59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41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09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999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80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882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53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