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拼音課程游戲化
『壹』 怎樣讓漢語拼音教學充滿趣味
漢語拼音教學比較枯燥乏味,容易使剛入學的小孩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語文課程標准》對漢語拼音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靈活的要求,即:「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這個要求把趣味性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可見,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號「活」起來,「動」起來,讓漢語拼音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新課程理念下漢語拼音教學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根據筆者及多數教師實踐證明,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加上富於兒童化的語言。 語文教材在漢語拼音部分編排了幫助學生學習聲母、韻母的情境圖,它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吸引著學生。教學時,可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組織教學。比如人教版漢語拼音「g k h」這一課,有位教師這樣引導:「昨天我們認識了幾位拼音朋友,今天我們繼續和拼音交朋友好嗎?你們看,一隻可愛的小鳥飛進了我們的教室,(隨時出示相關卡片並貼在黑板上),看看它是誰?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位拼音朋友?」這樣一說,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住了。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了「g」的發音。在引導學生記憶字形時,則這樣引導:「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最先發現圖上的哪些部分像『g』的樣子?」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樣,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說普通話和觀察的能力,同時加深了對「g」這個字形的記憶。接著這位教師這樣引導:「『g』的家在哪裡?」學生說:「『g』的家在中格和下格。」教師又順勢說:「鴿子飛累了,我們把它送回家好嗎?」接著在四線三格里示範書寫「g」字,學生看了都懷著喜悅的心情在自己的作業本上認認真真地書寫「g」字。這樣極富兒童特點、充滿愛心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凸顯了人性的內涵。 二、突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小主人。 新課標中指出:學習漢語拼音應與說普通話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編兒歌幫助記憶漢語拼音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編兒歌。例如在復習鞏固「g k h」時,有位教師這樣引導: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學會了用兒歌來幫助記憶漢語拼音字母,現在,我們一起來猜謎,我說前半句你們說後半句好嗎?學生大聲說:「好!」(師)右下半圓(生)b b b,(師)右上半圓(生)p p p,(師)兩個門洞(生)m m m,(師)一個門洞(生)n n n,(師)一根拐杖(生)f f f,一根小棍l l l。這樣,通過猜謎的形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師順勢引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幾個聲母也可以編兒歌來記,比如「鴿子鴿子g g g,請你們自己編k h的兒歌.孩子們經過思考、討論後,小手立即舉起來.一個說:蝌蚪蝌蚪 k k k;另一個說:像把機槍 k k k.有一個搶著說:老師,我這樣編h的兒歌,喝水喝水h h h;旁邊的另一個同學說:像把椅子h h h……而整體認讀音節則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記憶,與韻母區分開來,大y小i—yi yi yi,大w小u—wu wu wu,大y小<—yu yu yu ;大y加in—yin yin yin; 大y加ing—ying ying ying ;大y加<n—yun yun yun 。實踐證明.這樣記這些整體認讀音節,效果最好.同時使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拼音. 在拼音教學中,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可發現:漢語拼音教學的實踐活動機會隨時隨地都有.如果能好好地利用這些活動機會幫助學習,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漢語拼音中有很多字母形狀相似,如b—p, m—n, t—f, d—b, q—p等,可通過看老師的口形猜字母,也可以學生互相看口形猜字母,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剪一剪,擺一擺。聲調是小孩子學習漢語拼音中的一大難題。通過實踐發現,不管是韻母還是音節,在練習讀它們的四聲時,如 ,或zh zh zh zh 時,讓學生根據聲調的形狀打手勢,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畫名稱,也可以用筆畫名稱這樣記:一聲橫,二聲提,三聲小鉤,四聲右斜,這樣長久堅持,形成習慣,學生一旦會讀就會標調,而且口手並用,可以克服小孩因-好動而分散注意力的特點。 四、設計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拼音。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教學漢語拼音,如果讓學生整堂課都在反復地認讀聲母、韻母或拼讀音節,他們就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參與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運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使他們學得既自主又輕松,如學拼讀gB kB hB ge ke he guB kuB huB 等音節後,可用「找朋友」的游戲來鞏固對這些音節的認識。即老師或學生讀一個音節,其他有關的學生聽後走到一起,組成音節;也可以通過「開火車」的方法拼讀,比一比誰讀得准確,聲音響亮。這樣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感受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漢語拼音教學還有許多方法,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於發現、運用、總結,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漢語拼音字母書寫錯誤及其糾正一、筆畫方向錯 筆畫方向錯,主要是指整圓筆畫和半圓筆畫的運筆方向錯了。初學拼音者,有的習慣將整圓筆畫,按順時針方向,從上往右下運筆,如「O↘」;有的習慣將整圓或半圓筆畫,從下往左上或右上運筆,如「↖C、 O↗」。整圓筆畫的正確書寫,應該是從上方落筆,往左下方運筆,一筆寫成,如「↙O」。半圓筆畫的正確書寫,無論是左半圓,還是右半圓,都應該從上方落筆,左半圓從上往左下順勢運筆,右半圓從上往右下順勢運筆,一筆寫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這里順便提一下陽平聲調調號的筆畫方向。初學者易受漢字筆畫「撇」的影響,寫陽平聲調調號時,從右上往左下運筆。如此運筆是不對的,正確的寫法應當是從左下向右上運筆,這樣運筆正好可以示意出調值的朗讀軌跡 二、筆畫順序錯 書寫「i、j、ü」這幾個字母,有些初學者喜歡先寫上面的「點」,這主要是受漢字筆順「從上到下」規則的影響所致。這些字母中的點畫,應該最後書寫。書寫「f和t」兩個字母,有些初學者習慣首先寫「橫」,這主要是受漢字筆順「先橫後豎」規則的影響所致。這兩個字母中的橫畫,其實應該最後書寫。書寫字母「x」,有人習慣先寫右斜豎,後寫左斜豎,這也是不對的。書寫「x」應該是先寫左斜豎,後寫右斜豎,因為這樣寫可便於x後面字母的書寫。 三、筆畫數目錯 筆畫數目錯,包括多了筆畫和少了筆畫兩種情況。比如字母「k」應該是兩畫,有人卻把它寫成了三畫。這是由於將其中應該為一畫的「<」筆畫,斷開來寫成兩畫而造成的。又如「w」也應該是兩畫,有人卻把它寫成了四畫。這是由於將其中應該為一畫的「∨」筆畫,運筆途中通過強行改變書寫方向,將拐角處由左下向右上的順勢運筆,人為地改成從右上向左下運筆,從而使順勢一畫變成逆勢兩畫而造成的。「α、b、d、ɡ、n、p、q、u」這八個字母,都是兩畫,初學者可能都會寫成一畫。這種少筆畫的錯誤糾正,如能結合糾正運筆方向的錯誤而進行,則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錯 這種錯誤是指書寫小寫漢語拼音字母時,字母占錯了四線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 」上的點,應該寫在第二線之上,有人卻寫在了第二線之下。再如字母「p和q」應該佔中下格,有人卻把它們寫在了中上格上。糾正這種錯誤,需要反復強調字母的規范位置。漢語拼音小寫字母佔中格的應該有13個,它們是α、c、e、m、n、o、r、s、u、v、w、x、z;佔中上格的應該有8個,它們是b、d、f、h、i、k、l、t;佔中下格的應該有4個,它們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個,它是j。 五、字母形體錯 字母形體錯,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小寫混寫,如「y」寫成「Y」或「Y」寫成「y」,「k」寫成「K」或「K」寫成「k」。這種混寫,是由大小寫形體相近,不易分辨而造成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大小寫形體的比較,通過強化書寫訓練克服之。另一種是印刷體和手寫體混寫,如「f」寫成 「挕薄U庵執砦螅饕怯捎誚淌Φ陌迨槲蟮級斐傻摹K裕諂匆艚萄е校淌ψ隕硎紫紉岣吖娣兌饈叮細裼帽曜嫉氖樾詞痙度フ返匾佳 輕松愉快學拼音《語文課程標准》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出「學會漢語拼音」、「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要求,對漢語拼音教學的功能做了明確的定位。但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而且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情感容易轉移。根據新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兒童心理、年齡的特點,筆者認為拼音教學必須遵循兒童的認識事物的規律,教師要善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使拼音教學既生動又活潑,下面談一些拙見。 一、教給方法,玩中學習。 在拼音字母的教學中,我們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把一套根據拼音字母的外形和讀音特點編寫的拼音字母手指操和拼音字母兒歌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邊做邊念。如白鵝倒影e e e ,一個叉叉x x x等。學生在做、唱、玩中學會了這些抽象的拼音字母,學的輕松,學的高興。 二、編講故事,化難為易。 故事對與低年級學生特別具有吸引力。教學拼音前,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編說或選讀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短小、生動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教學「j、q、x」與「?」相拼的省寫規則,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老師在完成復習、認讀後,板書j、q、x與?相拼音節以及j、q、x與i相拼的音節,讓學生仔細地觀察,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學生通過觀察發現j、q、x與?相拼時,?上的兩點沒有了,學生對?上兩點的省略產生疑義,認為老師寫錯了,老師讓學生分組討論這樣寫對不對。接著老師給學生講自編的故事《驕傲的小魚》,當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故事,學生明白了故事的答案。這時老師適時地教給學生一句順口溜:「小?真驕傲,兩眼往上翹,j、q、x來幫助,去掉驕傲帽。」幫助學生記憶「j、q、x」與「?」相拼的省寫規則。突破教學的難點。 三、營造氛圍,多拼多讀。 拼音教學不僅局限於課堂上,還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拼音學習的大環境。如讓學生動手操作,自製拼音卡片;把自己的名字拼出來,貼在課桌上;在教室的物品上貼上拼音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學拼音的環境,讓學生多看、多拼、多讀,使學生在拼拼、讀讀、貼貼、做做中體驗學習拼音的樂趣,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四、分組合作,探究發音。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教學拼音時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去精神。如在教學「ang 、eng、 ing 、ong」一課時,「ang 、eng、 ing 、ong」的發音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老師先演示 「ang 」的發音幻燈片,教給學生「ang 」的發音方法:先發「a」的音,再發「ng」,中間連起來發音,氣流從鼻腔里出來,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體會、掌握 「ang 」的發音方法。然後老師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eng、 ing 、ong」的讀法。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試著練習發音。最後再聽錄音,鞏固發音要領。因為學生是通過自己分組合作探究,找到了鼻韻母的發音規律,因而記得特別牢。 漢語拼音教學的特點及教學策略 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這一工具,我們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握拼音教學的特點,優化拼音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漢語拼音並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一、漢語拼音教學的特點(一)漢語拼音教學具有形象性漢語拼音教學形象性的特點是由兒童心理認知特點及教材的編寫特點決定的。漢語拼音教材的本身就注重形象性。例如聲母韻母的教學,教材幾乎給每個聲母韻母都配了插圖,這些插圖有的是描繪發音方法;有的是描繪字母的外形。教材的特點,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形象、生動。(二)漢語拼音教學具有情趣性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他們對於富有情趣的教學方式更有興趣,而且教師只有把課上得有情、有趣,學生才能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從而保證學習質量。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漢語拼音教學具有記憶性漢語拼音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會讀,會寫,所有的聲、韻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怎樣讓學生記牢,記准,記得快,這是漢語拼音教學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四)漢語拼音教學具有實踐性。第一階段學習漢語拼音的目的是讓學生會拼讀音節。而且教材在編寫時也是在學習聲韻母的過程中穿插著音節的拼讀,而不是學完聲韻母,再學拼讀。因而在教學拼音時不但要讓學生會寫、會讀,還要會用。這就決定了拼音教學實踐性的特點。二、漢語拼音教學優化策略(一)激發興趣,提高效率。一年級的小學生對學習拼音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因而教學漢語拼音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從而保證學習效果。1.以「歌」激趣。一年級的學生對於兒歌有較強的偏愛,在拼音教學中採用歌訣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聲韻母,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記憶的速度。此外,如果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或編制歌訣,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ü上兩點省寫規則時,可編成這樣的兒歌:「小小ü有禮貌,見了j q x就摘帽。」2.以「圖」激趣。教材中的插圖,是根據聲韻母的音、形特徵配置的,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而且具有形象、直觀、富有情趣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插圖的含義,體會編者的意圖並創造性地運用插圖。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b」時就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編了這樣一首兒歌:「一台收音機,天線已豎起,只要b—b,聲音就響起。」再如,讓學生記憶「b」的外形特徵時,同樣運用插圖:同學們,b像什麼,學生說像收音機。左邊的豎像什麼?學生說像收音機的天線。最後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一台收音機,天線高高豎起,這就是「b」(邊說邊在黑板上書寫)這樣緊緊依靠插圖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以「動」激趣。以學生動手動腦,以及各種感官的綜合運用為核心的活動教學形式,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ai、ei、ui」三個韻母時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老師說:現在咱們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朋友》,就是用單韻母組成今天所學的復韻母。教師發卡片,卡片上有a、i、u等單韻母,同學們手裡拿著卡片。游戲開始後,大家一邊唱《找朋友》的歌,一邊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組成幾個今天學過的復韻母。在游戲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兩個單韻母的順序,看誰掌握得快!這一教學活動形式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游戲過程中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增強了教學的效果。4.以「境」激趣。在教學中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學習角色,這不僅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應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與兒童的生活經驗有機結合的情境,這樣才能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角色。還以上述一課為例,一上課教師放《找朋友》音樂。啟示語:同學們唱得真好。你們知道嗎?咱們學過的單韻母也喜歡交朋友。你看(教師抽動投影片,演示a、e、u和i組成ai、ei、ui的情景),它們組成了新的韻母,名字叫復韻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復韻母。在此教師創設了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展開學習。(二)著力於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師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要充分發掘漢語拼音的圖、形、音之間的關系,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和發展。1.概括思維的培養。概括思維就是把事物中蘊含的本質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概括出教學內容中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也訓練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抄寫「ui和iu」帶調的字母時,總是不能正確地標聲調。於是我讓學生觀察兩個字母是怎樣排列的,再觀察調號都在什麼位置,觀察後學生概括出「i、u」並列調號在後的規律。掌握了規律,學生再也寫不錯了。2.形象思維的培養。形象思維是根據已有的直觀形象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例如在教學聲母「d」時,教材中編配了一幅「大馬賓士」的插圖,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展開豐富想像,建立起字母「d」與插圖的聯系,從而實現對聲母「d」的讀音。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想像頭腦中已有的大馬賓士時發出的聲音,來學習「d」的讀音,進而完成了對「d」的學習,而且也發展了形象思維的能力。3.比較思維的培養。比較思維是在思想上把各種對象和現象加以對比,確定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思維形式。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d、t、n、l」時就引導學生與「b、p、m、f」相比較,在比較中,學生發現:「b半圓往右,d半圓往左;f像正放的拐棍,而t像倒放的……」在比較中學生發現了它們的不同之處,加深了記憶。在拼音教學中如果教師能經常引導學生比較,不僅會加快記憶速度,而且也能發展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4.求異思維的培養。求異思維要求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特異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活動。有人認為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因而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聲母「t」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思考「t」像什麼,學生會得出:像傘把、像鐮刀、像魚鉤、像倒放著的「f」等許多不同答案,從而訓練了學生求異思維能力。
『貳』 如何提升拼音教學的有效性
如果將語文教學比作一座高樓大廈,那麼拼音教學就是這座大廈最基礎的建築材料。打好拼音基礎對學生識字、閱讀以至寫作都將起重要作用。漢語拼音是一串抽象的符號,以往的拼音教學比識字教學更枯燥、更乏味。而一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力差。記住一個漢語拼音對它們來說並不容易,有時記下來了過一會就忘了,有時背誦拼音很熟練,但打亂順序卻又不會了。對於聲母、韻母更是混淆不清,以致有的學生到了三四年級甚至初中對拼音還不很熟練,影響了他們對漢字的學習。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順利闖過這一關,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對學漢語拼音感興趣、愛學、樂學呢?我認為應該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拼音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學好拼音,從而為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有興趣,那學習就不是什麼難事了。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在上漢語拼音的第一節課時,我帶了好幾本學生愛看的童話書、故事書到課堂上,並從中挑選學生最愛聽的童話故事《小紅帽》講給大家聽。故事講完了,我問學生:「孩子們,故事好聽嗎?」「好聽!」學生齊聲回答。「那你們想讀更多的故事嗎?」我又問。「想!」學生高聲回答。「那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拼音,學會了拼音我們就可以自己讀書看故事了,就不用纏著爸爸、媽媽給我們講故事了。」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學拼音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兒童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特別是六七歲的孩子好動,自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他們的無意注意佔優勢,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圖片、兒歌、念口訣、做游戲、猜謎語、競賽等方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優化教學環境
一年級小學生剛踏入學校,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陌生。為了給學生創造濃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比如在牆壁的四周張貼學生喜愛的色彩鮮明、活潑可愛的動物圖,並附上相應的拼音符號名稱。在拼音教學中,如果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拼音將可能成為學生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於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動力。因此,在拼音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
(二)字母教學擬人化
在教單韻母 a、o、e時,設計了3個人物頭飾
a、o、e,讓學生任選一個頭飾戴上並表演,找任何一位同學打招呼。可以說:「你好e,我是o,我們交個朋友,好嗎?」也可以說:「我是o,你是誰?」或者說:「我是e,我的朋友o在哪裡?」……擬人化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而且使他們在交流中牢牢記住了字母的音和形。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被激發,興趣盎然地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單韻母的教學變得輕松有趣。
(三)拼音教學游戲化
陳鶴群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時代,孩子們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麼,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漢語拼音是剛入學兒童學習的主要內容,如何根據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徵,提高兒童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讀音,區別字形,是一年級語文教師的責任。把游戲引入教學實踐,寓教於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鞏固6個單韻母時,可帶著學生做「找寶寶」的游戲。我做單韻母媽媽,分別將6個單韻母發給6位同學,讓他們做單韻母寶寶。游戲時,單韻母媽媽說:「a寶寶在哪裡?」手拿a卡片的同學就跑到講台上出示自己的卡片並說:「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字母寶寶a」其他同學就跟著讀「a
a a」。學生非常感興趣,學得很投入。在後面的教學中,每學完一課,我都要帶著學生做這樣的游戲,學生很喜歡。
在總復習時,我帶著學生做「送字母寶寶回家」的游戲。我把所有字母卡片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在黑板上畫四間大房子,分別標上:聲母、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讓有卡片的同學依次把卡片放到相應的房子里,送字母寶寶回家,然後大家共同校對。學生放的時候非常仔細,生怕把哪個字母寶寶送錯了家,復習效果很好。
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開火車、摘蘋果、送信等游戲,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體驗下,自覺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流連忘返,使他們在得到樂趣的同時鞏固了所學知識。
(四)拼音教學故事化
聽故事是一年級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在拼音教學中編故事必須去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於記憶。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時,老師給學生講大y和小i的故事:有一天,大y出去玩,碰到了愁眉苦臉的小i。大y問:「小弟弟,干嗎不高興啊?」小i含著眼淚說:「大哥哥,你不知道,a
o
e三個單韻母能單獨給字注音,多神氣呀!我是單韻母,今天,我也想給字注音。可是,那些漢字說我前面沒聲母,不能給他們注音,你說我該怎麼辦呢?」大y一聽,皺起眉頭想了想說:「唉,我倆的讀音相同,我是聲母,我們在一起,不就可以給漢字注音了嗎?」於是,他倆就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認識了整體認讀音節yi。同時,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wu
yu等其他整體認讀音節時,可啟發學生仿照樣子,也來編一個類似的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致一定很高。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拼音――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作為具體目標。這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體驗、看書、求師、訪友、思考」為途徑的五路探討法和「迷、悟、愛」的育才方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年陶先生關於學習方法的論述及其成功實踐,對於今天如何貫徹新課改精神,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樣有著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一年級學生不宜長時間靜聽教師講課,教師應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自主學習新知,在活動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例如:第9課ai ei ui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
(一)自我發現
首先讓學生觀察本課字母的特點,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學生的發現點真不少:本課字母ai
ei ui比原來學習的a e u後面多了一個字母,變成了兩個字母組成的韻母;這三個韻母後面都有一個「i」;
這三個字母在標聲調時只有ui是標在後面的,寫在i的頭上,ai ei是標在a e的頭上等等。
(二)讀兒歌,練表演
學生在欣賞課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種樹,草地上小鳥跳、小兔樂」美麗的畫面之後,再朗讀「小白兔」
的兒歌,並可以組織同學進行表演,又從兒歌的學習中發現「白、嘴、尾、在」這幾個字中都帶有本課新學的韻母,在讀兒歌的過程中隨機認識本課要認識的生字。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從中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這個過程就是學生漸漸形成自主學習方法的過程。
(三)合作交流,互相學習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思維能力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強,學得快,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弱,學得慢,如何做到培優又輔差呢?課堂上可採用學生相互學習的方式,有同桌互讀的,有四人小組互讀的,在互讀的過程中,優生教差生,差生學優生,既讓差生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優生,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後,還可以讓優生當小老師,帶著差生讀一些帶拼音的課外書籍,這樣既提高了優生的拼讀能力,又帶動了差生,提高了他們拼讀的積極性。
三、將拼音教學推向課外――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把拼音教學從課上推向課下
40分鍾的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有必要發動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拼音練習。教師可以根據拼音內容設計一些游戲,如發動學生把拼音寫在用過的撲克牌上,讓學生以玩撲克的形式練習拼音;又如「評選小播音員」讓學生在課下練習拼讀或直呼,看誰讀得准確、熟練;再如讓優生與中差生自由結對子,幫助中差生鞏固或糾正拼音,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提高的機會,也提升了合作意識。
(二)把拼音教學從課堂推向家庭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拼讀家庭作業必須在家長督促和指導下才能較好的完成。因此在開學初,學校要召開一年級學生家長會,讓家長明白學好拼音的重要性,還要教給家長正確的讀音和訓練方法,避免學生在學校讀一個音,在家讀另一個音的現象。這樣從課上到課下,從學校到家庭,領導、教師、家長、學生四股繩擰在一起,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學習漢語拼音,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有效教學是「人本」思想的體現,是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關鍵,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陶行知先生教學思想的豐富內涵之一。作為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師,面對那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更要樹立「育人」為己任的意識,內化陶先生的思想精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剛入學的孩子都能輕松地學好拼音,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叄』 四歲孩子應該學拼音有哪些方法
漢語拼音是小學生初入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有些家長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就想教孩子學習拼音。那麼四歲孩子應該學拼音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四歲孩子學拼音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四歲孩子學拼音的方法
一、寓教於趣“圖與歌”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圖畫,並精心設計兒歌,千方百計地給孩子們提供“情境圖”與“語境歌”。
如,“太陽出來公雞叫,圓圓嘴巴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
這樣能夠實現與所學內容直觀形象的結合,孩子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中快快樂樂地學習。在“圖與歌”的情境中學習,打破了字母的神秘感,能縮短孩子與漢語拼音的距離。
另外,藉助形象的圖畫和琅琅上口的兒歌幫助孩子認識、熟悉字母,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審美教育。
二、寓教於樂“玩中學”
拼音教學中讓孩子們玩中有學,學中有玩,讓剛入學的孩子親身體驗學習本身所蘊藏的快樂因素。如,學u的四聲時,家長可帶領孩子模仿手握方向盤開汽車的動作,並邊開車邊發u的四聲:“一聲道路平無坡,ūūū,二聲就像上山坡,úúú,三聲下坡又上坡,ǔǔǔ,四聲就像急下坡,ùùù。”復習“b、p、d、q”時,可啟發孩子思考:用什麼辦法區別這四個字母的樣子?孩子可以說一說、演一演、擺一擺、猜一猜等。還可設計“漢語拼音課中操”,既可以調節學習狀態,也可以鞏固拼音字母知識。如,“做運動,解疲勞,我們來做課中操;搖搖頭,晃晃腦,我們來背聲母表b、p、m……伸伸手,跺跺腳,我們來背韻母表!a、o、e……振振臂,扭扭腰,整體認讀音節表、chi、sh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三、寓教於用“拼與寫”
家長鼓勵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能極大地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孩子說說在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得著,還可引導鼓勵孩子給自己的學具貼上拼音標簽,給家中的生活用品貼上音節卡片。為了進一步引導孩子們用拼音,家長可及時引導孩子讀拼音讀物;可以用拼音給孩子寫信,信中可以是誇獎孩子的話,也可以是一首兒歌……水平能夠達到的,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用拼音寫信,還可用拼音“抄寫”課程表,給爸爸、媽媽寫留言條等等。
漢語拼音教學的趣味化、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能讓教學內容與孩子貼得更近一些;能使孩子主動地去學習拼音,並能用它來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能使孩子們樂意學習、主動學習。
四歲孩子學拼音的技巧
學拼音說兒歌
用兒歌來學習拼音,既適應了兒童的特點,又使兒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兒歌中產生濃厚的興趣,簡直是一舉兩得。可以先學兒歌,在兒歌中領悟拼音的讀法,寫法;也可以先學拼音的讀法,寫法,再在兒歌中鞏固。其實家長還可以找一些實物與之相配,例如公雞“喔喔”,可以找與之相應的音樂帶子給孩子聽,這樣他記的會更牢,隨之學習興趣也越加的深厚。
韻母兒歌
aaa,張大嘴,放開喉嚨學唱歌。
ooo,圓圓嘴,公雞清晨叫“喔喔”。
eee,咧咧嘴,鵝愛游泳樂呵呵。
聲母兒歌
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
右上半圓ppp,左上半圓qqq,
單門n,雙門m,拐棍f,
傘把t,q下帶鉤ggg。
邊學字母邊結合生活中的實物、情景幫助理解記憶。例如學習聲母“m、n ”一個山洞nnn,兩個山洞mmm;學習音節ma——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
把字母、音節卡片貼到相應的實物。如,mi貼到大米上;men貼到大門上……讓孩子視覺不斷接受刺激,促進記憶。
學拼音時發音口型很重要,讓兒童對著小鏡子練習,它可以幫助正確發音。家長可以跟寶寶一起對著鏡子,比一比大家的口型是不是一樣的。
連線畫動物
兒童大多喜歡小動物,教師可以准備一些畫有小動物輪廓的卡片,輪廓圖上適當的位置點有圓點,一個圓點旁邊寫著一個拼音字母。讓兒童按拼音字母的順序用線把圓點連起來,卡片上就出現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還可以讓兒童說一說卡片上畫的是什麼小動物,給不同的小動物塗上不同的顏色。兒童通過動手連出了饞嘴的小貓、可愛的小兔、美麗的孔雀……,既復習了拼音,鍛煉了兒童動手的能力,還培養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學拼音的建議
建議一:家長改和孩子說普通話。
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孩子學好拼音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長在家裡習慣和孩子說方言,但是方言中有很多音和普通話中的音是不同的,這樣會導致孩子在學習普通話的時候混淆或者分不清。所以,為了孩子能夠學好拼音,委屈您盡量說普通話。包括陪孩子看電視,盡量看說普通話的電台。
建議二: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興趣了才會專心的學進去。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呢?首先,家長要耐下性子,不要因為孩子學習慢就著急,發火,這樣會給孩子造成自卑的心靈。當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要給予鼓勵與贊揚。其次,在陪孩子讀書的時候,遇到簡單的拼讀時,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讀一讀,當孩子能夠讀出來時,他就會很有成就感,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弄。
建議三:在生活中學習。
晚上,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時機。生活隨處是道具,冰箱、彩電、電視機等等,指著讓孩子拼讀出來。其實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游戲。既娛樂,也能學到知識。
建議四:閱讀課外讀物。
多給孩子買些帶有拼音的書。這種方法最有益於孩子學習拼音了。很多字在書中都是反復的出現,一回生,兩回熟,見多了,孩子對於這些字的拼音就像是條件反射一樣能直呼出來。
猜你喜歡:
1. 孩子多大適合學口才
2. 寶寶四歲生日暖心祝福語大全
3. 四歲多寶寶怎樣學數學有哪些方法
4. 三四歲的孩子教育方法是什麼
5. 學好拼音的方法和技巧
『肆』 如何讓拼音教學教得輕松、學得愉快
傳統的拼合教學死記硬讀,學生毫無興趣可言。常常是教師領讀得口乾舌燥,效果仍不明顯。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主導,他們往往開始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聽講,有目的地注意有關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如果我們的教學方法能夠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就能調動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興趣來自多彩的活動。 如今一年級的小朋友大多已讀過幼兒園,在幼兒園中他們就已接觸了拼音,但畢竟與一年級的教學是不一樣的,他們大多能像唱歌似的把拼音字母哼唱下來,卻不能單獨識記,我在教學中就設計了「捉迷藏」的游戲,如剛學完六個單韻母時,叫幾個學生手持卡片,我說"小儭 plain小儭痹諛睦錚磕米趴ㄆ 耐 ь禿芸旎峋倨鶼嚶φ目ㄆ 卮鶿怠癨plain小儭 plain小儭痹謖飫錚 謖飫鎩!靶 、小帯痹諛睦錚俊 璡par 在拼讀練習的教學中,待學生掌握了拼讀方法後,我又設計了「找朋友」 的游戲,就是把聲母卡、韻母卡分別交給學生,哪兩個(幾個)能組成老師要求的音節,他們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游戲。板畫(簡筆)蘋果樹將聲母、韻母分別寫在半個蘋果的貼片上,拿對了聲母、韻母卡片,合起來是一個蘋果。此外,我還領著學生 比賽「開火車」,進行演一演(識字)等活動。我覺得拼音教學中恰當地安排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形象教學、歌訣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號,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 b 和 d。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構成效果不會太好,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採用形象教學法來進行拼音教學。如 「b」我教學生說「b」像挺著個大肚子的孕婦阿姨,而「d」呢?學生一下就說出像個撅著屁股的阿姨。這樣一引,學生很容易就把它們記住並區分開了。教學「 yi、yu"時,我採用了歌訣教學:小 i 的媽媽是大 y ,大 y 小 i 挨一起( yi). 小ü爸媽不在家,大 y 阿姨照顧他,小ü非常有禮貌,見了大 y 就摘帽( yu )。利用歌訣去教學,學生興趣濃厚,而且通俗易懂,便於學生識字。 三、樂中求知「學與玩」 拼音教學中讓孩子們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本身所蘊藏的快樂因素。教拼音字母字形時,鼓勵學生用身體、手勢來「手舞足蹈」。例如,在教「o」這個單韻母時,可啟發學生思考:「怎樣用你的動作來展示『。』的樣子?」有的孩子把嘴張開,攏成一個圓形;有的把食指與拇指圍成一個圓形;還有的用兩只手臂圈成一個圓形……多種多樣的形狀表示「o」,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低年級孩子課中容易疲勞,可設計「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調節學習狀態,也可以鞏固拼音字母知識。如:「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ch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字母基礎牢」。(可根據教學進度自行安排操中的拼音字母與拼音知識)學中玩、玩中學,是我們教師應該為孩子們創設的教與學的境界,這樣學生將學得興趣盎然,教師也教得興致勃勃。 四、創設語境,馳騁想像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元,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過編故事、表演等途徑讓學生生動有趣地學拼音。我在教學 ba 的四聲時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說:「 有隻小兔不高興,總是扒(b?在桌子上,突然聽到爸爸(b?)叫:『兒子,快來,把(b儯┱廡┞懿釩危╞偅┤コ浴! 閉庖幌灤⊥米涌篩噝死玻≌庋 煥矗琝plain學生學得興趣昂然, ba 的四聲也學會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拿出了八支鉛筆、八本書、一把傘、一把刀等東西,通過訓練說話達到鞏固音節的目的。 五、學以致用「拼與寫」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無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得著。還可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慣用品貼上一個自己寫的拼音標簽,把家中的生活用品、傢具、電器都貼上這樣的標簽,孩子們自己給冰箱貼上自己製作的拼音標簽時,興奮與快樂溢於言表,因為他們學的拼音有用了。為了進一步引導孩子們用拼音,教師用拼音給每個孩子寫一封信,信中有的是誇獎孩子的話;有的是建議小朋友去讀拼音讀物;還可以是一首兒歌……小朋友自己做郵遞員來送信,「郵遞員」小朋友快樂地拼讀收信人的姓名,收信人興奮地拼讀「信」的內容。在送信過程中,引導孩子們自然地用禮貌用語,「郵遞員」這樣說:「這是你的信,請收下1」收信人說:「正是我的信,謝謝你!」練拼讀、練交往與激發使用拼音的熱情熔於一爐,沒有生硬的規定,孩子們悄悄地帶來了漢語拼音讀物讀起來,有的用拼音自己畫起了課程表,有的用拼音給爸爸寫起了信,有的用拼音記錄家庭住址,還有的用拼音認起了字……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與理解,從而自主地去使用,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 總之,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拼音課堂「一張嘴」 的錯誤觀念.追求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讓教學內容與孩子貼得更近一些。孩子們因為有趣而樂意參與學習,主動學習。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力求使我們的拼音教學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