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如何推進戶外自主游戲教研

如何推進戶外自主游戲教研

發布時間: 2023-01-21 07:43:10

1. 幼兒園如何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教研

相對於幼兒園的教育來說,如果開展戶外游戲活動,這個時候首先就是要保證在戶外活動的這個地點,沒有危險的區域,或者是水,還有水坑,或者是大的這些個建築物,安全隱患等等,這個是很重要的戶外活動,盡量是以簡單的這些個小花小草或者是重置,或者說是以各種的事務說清情況為主。不需要用過多的這種附加物,也就是鏟子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個玩具,因為這樣相對來說產生過多的孩子的糾紛,以後容易產生互相傷害。只有經過這個多方面的考慮完成以後,才可以在戶外給予孩子游戲活動。

2. 如何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


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方法:自主選擇游戲項目;自主選擇合作對象;自主選擇活動角色。
1、自主選擇游戲項目。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幼兒自主性地融入,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喜好的游戲項目。幼兒階段,他們對於自由的嚮往是無窮的,也只有在充分自主的前提下,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運動效能,全面激發幼兒參與晨間活動的興趣。
2、自主選擇合作對象。戶外自主性游戲活動需要團隊合作,幼兒間相互配合、共同協作,才能贏得游戲活動的勝利。旁邊觀察的老師通過引領和適當的指導,讓幼兒在游戲前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夥伴,通過相互間的分工合作來共同完成游戲。
3、自主選擇活動角色。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讓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游戲角色,遵從他們自身內心的意願,將游戲的自主選擇權交還給幼兒,他們相互間可以交換角色重新開展游戲活動。這樣一來,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身份來獲得游戲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全面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感受,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3. 如何有效開展戶外活動教研

如何有效開展戶外活動教研:

戶外體驗是教學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體育活動的基礎,更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有效地組織鍛練,可以讓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第一環節:音樂游戲,通過游戲讓老師有所感悟。

第二環節:提出戶外體能活動存在的問題並進行討論。

主要問題: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戶外體能方面需要達到的目標有哪些;現階段的體能方面能力,哪些方面比較欠缺。

2.如何有效利用現有的器械能使戶外體能活動豐富有趣。

3.在天氣較冷的情況下,如何開展戶外體能活動。

4.戶外體能活動中,戶外器械如何擺放更科學、合理。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們進行了討論。

第三環節:各個小組展示戶外體能研究策略。

第四環節:總結提升。在活動的每個環節,思考、討論,為以後體能活動的開展提出新的想法。

在教研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經驗和思維碰撞交流,彼此才會收獲更多。

4.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戶外活動 教研

怎樣才能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1、形成機制,為園本教研提供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是園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如何構建一個有助於激發教師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群體。幼兒園應建立,以園長、教學園長為責任人的教研體制。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營造積極向上的教研氛圍。
(1)形成教研網路層次管理。幼兒園如果原有的制度影響了的教師成長和保教質量的提高,就要改進制度、修訂制度、完善制度,讓制度為人的發展服務。
(2)自上而下的教研製度。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定期組織教師對**常保教工作認真鑽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議,是提高創建學習型組織,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機制。
(3)形成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氛圍。教研內容來源於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或困惑的問題,通過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究,讓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成為研究的主體,使幼兒園獲得自我發展與提高的能力。
2、立足園本,運用教研管理策略
本著「落實《綱要》,提升教師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宗旨,幼兒園應結合實際情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對教研管理策略的尋求上。什麼樣的策略是最有效的?只要能激發本園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促進其發展,提高業務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1)轉變觀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積極情感與需要是幼兒園教研的靈魂。幼兒園要將教研與教師成長結合起來,讓所有的教師都認同教研是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激發和調動教師內在動力,讓教研成為他們自覺自願的行動。
(2)搭建舞台——讓每位教師都有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個體間的差異形成了需求上的差異。對教師的劃分,可以從工作經驗分為:老教師和年輕教師,對他們提出不同的發展要求,進行分層指導。從業務能力分為:骨幹教師和發展中的教師。給他們壓膽子,承擔不同教研任務。這樣通過為每位教師搭建不同的成長平台,使人人享有成長的空間。
3、創建環境——提供人文的教研環境。色彩淡雅的辦公桌椅、清新典雅的插花,平實貼切的標語。為教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環境。參與式的教研、豐富的活動內容、人文化的教研管理,為教師們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4、反思實踐——提升教師專業素質。通過實踐——反思——實踐的改進——進一步的反思——實踐的進一步改進。這一循環反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研討反思能力及教師的專業水平。
(5)注重指導——形成傳幫帶氛圍 。實踐經歷和在經驗中學習,對新教師的成長十分重要。我園開展了「師徒共同體」活動。師徒互相組合,學年考核從本人出勤、幼兒出勤、家長評議、教學比賽、理論考試、班級各類活動、論文榮譽、案例分析、三筆記、公開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分別以3:7的比例打分、排隊(師傅占總分的30%,徒弟佔70%)。
(6)藉助外援——獲取最新教育理念。
幼兒園送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參加各種研討、交流,既開闊教師眼界,又提升教育理念。
3、豐富活動,構建教研互動交流群體
(1)從內容上豐富:教研的內容有:教學反思、案例研討、專題講座、集體培訓、課題化研究、個別指導、理論答辯、教學觀摩、評析等形式。如:對「最近發展區」的認識,是教師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問題,我們組織教師專題討論、學習、反思,最終認為;幼兒本來就能發展A,教師教育幫助下能發展到B,那麼,B - A = 最近發展區。
(2)從方式上豐富:
實踐體驗式教研:是讓教師通過親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內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種方式。實踐中,一些教師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不知道關注幼兒什麼,很難體會作為幼兒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做法。換位思維讓教師真正體驗學習者面對問題如何思考,使教師覺察到自己
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適。親身體驗不僅是幼兒學習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是教師的需要。
問題跟進式教研:是把教師工作中遇到的比較普遍或典型的困惑問題作為案例,用問題引導教師,圍繞案例進行研討。
充電式教研:是學習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經驗。開闊教師眼界和思路,使教師有效獲得知識經驗、觀念行為和教學策略等的提升。如:專題講座、教學賽講、優秀課例分析、課題研討、外出參觀等。
文化式教研:是圍繞本園文化背景、氛圍、特色以及教師的素養、情趣開展的一種教研。它的目的在於:形在教研中,神在教研外。跳出教研思考教研,是教研所追求的目標。力求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教研文化。如:西餐文化、咖啡文化教研,讓教師了解西方文化;學習茶道、品茶文化教研,讓教師了解中國茶文化;讀書沙龍教研,豐富教師生活,陶冶教師情操。讓教師對「喜歡讀書是一種享受」達成共識。在文化式的教研中,還可以讓教師通過聊天,互相傾訴工作中的困難、遇到的困惑等,共享集體的溫暖、力量。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激活教師因工作壓力過大而造成的疲憊、麻木的心理和缺乏創造性的思維。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興趣,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4、求實創新,更好地開展園本教研活動
在不增加教師負擔的前提下,更好地開展園本教研是我們共同的追求,這就需要幼兒園結合教師的實際與需要深入思考教研研究什麼,怎樣研究問題,並做好以下幾個結合:
(1)教研內容能與教師當前教育實踐的需要緊密結合;
(2)能與提高園所的教育質量緊密結合;
(3)教研過程能與教師常態的教育實踐緊密結合;
(4)與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緊密結合。
當園本教研的問題來源於迫切需要時,教師就有了動力,有了自我成長與工作的完善。教研的過程才真正成為教師主動探究和解決自身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讓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

5. 如何有效開展戶外游戲活動

戶外游戲活動的創設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場地是兒童游戲必需的空間條件。戶外游戲場地是幼兒戶外活動的空間。室外的游戲場地要平坦,有遮蔭處,不遠離活動室。各個班級最好有專用的游戲場地,同時全園也要有公用的游戲場地。游戲場地要放置一些大型的設備和用具,如體育游戲的大型器械和玩具、大型積木等。室外場地的布置要合理,以不妨礙兒童奔跑、活動為原則,避免因設備密集而妨礙兒童的活動和發生不安全的問題。(2)戶外活動時間的保障。《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於兩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三小時。由於各個地區、各季節的氣候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盡可能讓兒童有更多的時間在戶外活動,包括游戲活動。

6. 對於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教師該如何對其進行正確指導

對於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教師該如何對其進行正確指導?

3.作為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教師的有效干預不僅能引導幼兒繼續游戲,還能使幼兒游戲向更高層次發展,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提高幼兒園自主游戲的質量。自主游戲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和等待,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游戲反應時間,讓孩子通過多次游戲和不斷嘗試,增強自主探索的慾望。教師既要對全班孩子進行綜合觀察,也要進行個別觀察,在特定的時間點觀察特定孩子在特定游戲區域的獨立游戲情況。

7. 如何有效促進幼兒戶外自主游戲

積極開展自主性游戲,發展幼兒自主性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是教育總目標下的重要組織形式,目前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游戲的開展不盡如人意,存在著與演員的問題或者是僅注重遊戲的創設材料的提供,而忽視了孩子們游戲時的實際效果,還有一些甚至連游戲的材料都沒有讓孩子得到滿足,何來游戲的效果,教師對游戲缺乏切實必要的指導。
那麼我們有必要對游戲如何開展,如何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及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從而真正落實了從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以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提高保教質量呢?
作為教師首先需要搞清什麼是自主性。所謂自主性就是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意識與調控的能力,個體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依據個人對事物的信心行事,主動去做該做的事情,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自主性涉及行為的目的意識,需掌握一定的知識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形成認識判斷力,以及對行為的自我協調控制能力。
如何激發幼兒自主性?心理學和教育理論認為,活動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源泉與動力,在活動中外界環境與教育要求才能成為幼兒心理反映的對象,而轉化為主體發展的新需要,同時,幼兒在活動還能以自己的方式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因此,幼兒自主性的培養離不開游戲活動,而游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游戲因其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激發幼兒內在的活動時機,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過程,並與周圍環境事物發生相互聯系,所以能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區角活動的開展既讓孩子游戲的領地,又給孩子創設自主性發展的舞台。
一、幼兒的自主發展
(一)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這就是要求我們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對自主性游戲進行全面的設置,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活動提供了保證。
首先,讓幼兒有選擇材料的自由。材料是開展游戲的前提,沒有了材料的游戲正如「巧媳婦難煮無米之炊」一樣是無論如何也開展不了的。在游戲前,老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本班幼兒游戲的實際水平和特點,精心考慮供給幼兒什麼樣的材料,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和促進幼兒游戲更好地開展。在游戲開始時,老師可千萬不能實行一人一份的「配給制」,而應把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讓他們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師的啟發下,按自己的意願和興趣自由選擇材料。
其次,讓幼兒有確定主題的自由性。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知識豐富,對周圍事物接觸面廣,那麼游戲的主題會層出不窮,內容則豐富充實。但如果老師要求幼兒按其意願確立主題開展游戲,幼兒只能是進行機械的表演,如演木偶戲一樣,變成是老師在游戲中的道具了。
(二)在相互交流中獲得自主發展。
在同一區角活動的幼兒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幼兒只有在與同伴自由交往中,學會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學會生存。在交往中幼兒可以模仿同伴的優良行為從中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剋制,每個孩子在為了能夠被同伴接受,為了維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關系,必須控制與調節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個性、情感、行為習慣、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性都逐步的到發展。同時,在區角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對全體幼兒進行說教的人,而應成為幼兒交流的夥伴。教師在和幼兒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等進行指導。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這種相互交流,對提升區角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獨立、自主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逐步學會自己制定游戲的規則
自主游戲中,游戲規則的建立不是外部強加的,也不能採取放任的方法。我們給幼兒提出兩條總的原則:一、安全性;二、物歸原處,要求幼兒在游戲中,針對出現的問題,自己制定、執行、調整游戲的規則,使他們既能玩地開心,又能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記得開展「水果店」游戲時,遇到這樣一個難題:顧客買了一次又一次水果總是很快就賣完了,紛紛提出不滿。這時服務生一個好主意:規定一段時間吃,敲響小鈴後換另一批吃。就這樣,新的規則從游戲的開展中產生了,由於這個規則是他們自己制定的,而且比較切合游戲的實際,所以他們都能認真地執行。游戲的評價,我們也把重點放在幫助幼兒形成、樹立規則意識上,讓幼兒交流各自的經驗,分享自主性游戲所帶來的喜悅。
二、教師的促進和培養
(一)豐富游戲材料促進自主性發展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目的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材料,玩具物品等,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創造的心理需要。在游戲活動時提供幼兒半成品材料和廢舊的材料,如:可樂罐、娃哈哈果奶瓶、紙盒子、火柴盒、木棒等等,讓幼兒將這些材料結合游戲中所需的物品,製作成可愛的小動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或玩具。如在小巧手活動區中,我們投入了大量的各種紙盒,有的孩子把紙盒做成了漂亮的紙盒娃娃,有的做成電視機、洗衣機什麼的,還有的把幾個盒子連起來裝上輪子就成了一列火車。孩子們的探究、創造的慾望在運用開發性材料的過程中得到滿足。
活動區材料要隨著幼兒的興趣變化而不斷調整。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中發展的,那麼在區角活動中,我們可以說幼兒是在與材料的「對話」中獲得發展的。材料是幼兒進行活動的物質支持,是幼兒學習的工具。不同的材料會與幼兒進行不同的「對話」,體現其不同的教育價值。活動區材料的提供要滿足幼兒當前的活動需要,適合幼兒活動的特點。如圍繞「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這一主題,我們在區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夠發出聲音的物品,如小鈴、小鼓、玻璃瓶等,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來感受聲音的來源。對「聲音是物體振動引起的」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認識。也可讓孩子親自參與收集材料,有助於激發幼兒內在的操作慾望,在以往的教學就活動中,教師總是材料的提供者,而實踐表明幼兒親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發其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更加喜歡操作材料,只要有機會,他們便將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區角,使區角的材料日趨豐富。
(二)積極鼓勵自主探索和創新。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最初的創造意識是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和創新的重要途徑,而要達到這一要求,提供給幼兒可持續探索的環境和材料以及進行個別輔導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初步的創造意識是在不斷操作實物的活動中萌芽的,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是在不斷操作實物的活動中發展的,持續不斷的實踐活動是幼兒初步創造活動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區角活動為促進幼兒驚醒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芽和初步創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區角活動要求教師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材料應不斷引發幼兒思考「做什麼」和「怎麼做」,應不斷促進幼兒從多個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也為幼兒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進而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芽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總之,幼兒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己操作,他們需要的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而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愉快的體驗,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了的。而作為教師在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區域活動以後,就應該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和活動區相互作用,既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材料發現並解決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讓幼兒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體。在幼兒與區域活動的相互作用中,他們不再滿足於教師給予「是什麼」,而更熱衷於對「為什麼」的探索,我們時常能看到幼兒變著花樣地擺弄材料,所以教師不再是輸出知識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導師」。只有教師成了幼兒活動的「導師」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自主發長的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8.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教研總結

一、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 多數班級的游戲時間不足,導致幼兒游戲水平低下。因此我們每天為幼兒提供戶外游戲2小時,戶外體育游戲1小時的游戲時間保證幼兒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另外,室內游戲時間不能代替戶外活動時間,這兩種活動會促進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要保護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活動 在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老師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麼,怎樣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老師只是作為游戲夥伴參加游戲,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讓游戲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流露出幼兒的真實感受。當然在游戲中,教師並非完全放任,而應做到心中有數,進行相應的指導。 三、游戲要有選擇性 在幼兒中開展游戲一定要有選擇性。首先,要思想健康,避免一些有暴力思想的游戲。其次,能調動起幼兒參與的熱情。幼兒園開展游戲一般以集體游戲為主,如果游戲前准備時間很長,參與人數又少,幼兒便會覺得自己是個旁觀者,失去興趣,不好好配合。因此要設計一些孩子喜歡參與性強的游戲,孩子們都可以參與進去,孩子等待時間短了,都成了游戲的主角,自然樂於參與。 四、重視幼兒游戲的安全 開展豐富多樣的戶外游戲活動,必須,但決不能怕出事,因保證幼兒安全而影響幼兒健康教育的發展。因此,應採取一些應對的措施,既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又能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首先要調整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戶外活動人數合理安排安全的活動場地。根據年齡特點,運動量的大小,合理劃分各班的活動場地。教育幼兒應有規則意識。

9. 如何有效促進幼兒戶外自由游戲活動

如何有效促進幼兒戶外自由游戲活動
4~6歲的幼兒身體各個系統以及動作的功能基本發育完全,因此,這段時期幼兒如果加強運動,能促進各系統更加完善的和諧發展,比如動作的協調性、反應的靈敏度、思維的反應能力以及相應的體育品質等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作為教師要高度重視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積極地開展戶外活動,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而且能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體力較弱,身體活動能力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帶動與指導,他們往往不知從何玩起,沒有活動的積極性,有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那麼,對於小班的幼兒,教師該如何組織戶外體育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在此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保證安全舒適的活動場地。

安全、舒適的活動場地是幼兒順利活動的前提條件,小班幼兒的大肌肉群發育不太完善,穩定性和協調性較差,特別容易摔跟頭,因此,戶外活動的場地應該安排在比較平坦的塑膠地毯或草地上,這樣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擔心摔痛或造成流血事件。

小班幼兒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玩著玩著便遠離老師和同伴群體獨自到遠處玩耍了,因此,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選擇小空地做活動場地,或者選擇遮擋物比較少的場地,活動時給幼兒劃分好活動界線,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隨時關注每個幼兒的活動情況。

二、制定科學適用的活動計劃

有效的戶外體育活動不是茫無目的的或放羊式的開展,而是要根據班級幼兒的身體動作發展需要,建立科學的、適用的活動計劃。班級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結合教育目標,確立具體的目標和重點,預設與目標相對應的活動內容,充分體現計劃、目標和內容的統一性、發展性和漸進性,最好是階段性地開展以發展某方面的動作為中心的主題性活動,比如以一個星期為單位,對幼兒基本動作「跳」的練習,可以設計以跳躍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進行階段性的開展,這樣能有重點地對幼兒的基本動作做具體的指導,又保證了幼兒延續練習的時間,同時對幼兒活動的密度及活動量能及時調整,確保每個孩子得到充分的鍛煉。

其次,要逐步建立良好的戶外體育活動常規。良好的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自律行為和責任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還可以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比如幼兒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的保育常規;用以進行隊列提示、收放體育材料的信號常規;建立專門性的體育活動的前熱身運動與後放鬆動作的常規等等,教師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要注重幼兒常規的遵守情況,長期堅持下來,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對日後順利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有幾大的幫助。

三、選擇適宜的內容開展活動。

體育活動的內容選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剛入園時,幼兒對集體游戲不熟悉,相互之間也不認識,交往顯得被動。戶外活動時,選擇一些以老師為主,內容簡單易於理解的游戲,如《長高了,變矮了》,孩子們根據老師發出的命令,一會站起,一會蹲下,一會踮起腳尖讓自己長得更高些,《氣球漏氣了》,孩子們隨著老師發出的"嘭"的聲音,嘴裡一邊發出"滋滋"的漏氣聲,一邊隨老師把圓圈變小,又在老師打氣的動作及聲音提示下,把圓圈慢慢變大,游戲反復進行,孩子們樂此不疲。在這些游戲中,教師扮演主要角色,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幼兒,帶他們盡情玩、盡情笑、盡情跳。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比較適應集體生活了,這時再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選擇了一些練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的游戲內容,如以走的為主的體育游戲《小雞找蟲吃》、《蛋寶寶回家》、《跟著小旗走》;以跑為主的游戲《信號燈》《網魚》等等,伴隨游戲中幼兒對游戲規則的不斷了解,幼兒彼此間交往的頻繁,教師可以選擇有一定難度和趣味性的游戲。

四、採用多樣化的組織形式。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也明確規定: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戶外體育活動以集體游戲與自主游戲為主。在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戶外游戲時,我往往先進行一些內容明確、目標性較強的集體游戲,如以爬為主的《小烏龜背豆》的游戲、鍛煉身體協調性為主的《奪紅旗》游戲、以跳躍練習為主的《小兔采蘑菇》等,教師在集體游戲中用飽滿、投入的情緒帶領幼兒進行活動,不但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還能觀察了解幼兒的動作發展情況。當然,過多的集體活動會壓抑幼兒的天性,因此,集體游戲與自主游戲合理搭配,不但能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也滿足他們自由結伴、自主游戲的需要。而自主游戲在很多時候是藉助於游戲材料進行的,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也能吸引幼兒參加鍛煉,班級要長期准備一些美觀、耐用的體育玩具或材料,如可以多樣玩的套圈、皮球、高蹺、平衡木、小推車等,也可以自製一些簡易的體育玩具材料如用廢舊長布條編的「尾巴」可以用來玩追逐躲閃跑的游戲、用易拉罐做成的梅花樁可以擺出各種「道路」用來練習平衡、用牛奶箱子做成的拖拉玩具練習走、酸奶瓶陀螺和拉力器用以發展幼兒小手肌肉群和手臂力量的練習等等。體育玩具材料的准備要對照班級制定的戶外體育活動計劃,使這些體育玩具材料不單單是幼兒個體游戲的需要,還是加強相對應的體育鍛煉的物質基礎,這樣幼兒的動作練習就會更加完善和完整。

五、關注活動中個體差異。

教師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激發每一個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的興趣和信心。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多用鼓勵的話語和關切的眼神激勵他們參加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對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挑戰慾望;對於嬌氣的孩子,教師應多關注他們勇敢品質的形成……教師只有在了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孩子的發展,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10. 如何有效的開展體育戶外活動教研

1.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研活動要從教學實踐出發,在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同時,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每個學期,教研組都應根據本校體育教師各個年齡層次存在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評比和教學研討活動。例如,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體育教師要進行技能測試,測試內容包括現場命題寫教案、隊列與口令、體操、球類運動技能、田徑運動技能、徒手操編排、專項展示等。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學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要求年輕體育教師必須通過這些測試。通過這些教研活動,年輕教師的基本技能通常會得到明顯的加強,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這些教研活動能切實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
2.要促進教師在行動中開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應該是「為了行動研究、基於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行動是教學行動與教研行動的統一體,反思則是行動研究的最有效方式和最基本環節。我認為,學校體育校本教研首先要抓好常規建設,以體育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進行對策研究。教師在規范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進一步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一條落實體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有效途徑。
3.要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
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校本培訓要努力做到培訓日常化。要把校本培訓當作體育教研組的常規工作來抓,要把它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年輕教師的培養相結合,使校本培訓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內容廣泛化。培訓內容力求做到全面、豐富、詳實,力求體育教師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校本培訓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同時,還要力求做到貼近教師的工作實際。比如,校本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形式。整個校本培訓要體現內容新、方式活、效果好的特點。
4.開展教研活動要有專業引領
沒有專業引領的教研活動,教師的研究是很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研組要進一步加強對體育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扶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導作用、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教研組可以在組內採用「師徒結對」等方式,要求教齡未滿3年的教師必須拜一名老教師為師,全面學習老教師的優秀經驗和敬業精神。同時,還應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尤其在政策上對年輕教師給予傾斜,為年輕教師搭建展示和鍛煉的舞台。積極邀請體育專家、教研員來學校作講座,努力提升教師的業務素養與理論素養。
5.要完善學校體育教研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教研組要向學校要求建設體育教研的激勵機制,因為這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手段。各校都應通過制度建設來規范體育課堂教學,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激發教師自身學習的慾望,克服中老年教師的「職業高原」現象。同時,學校還應完善對有關體育工作方面的考核內容,改變體育學科就是競技成績的評價,注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評價,引導學校加大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權重。具體來說,就是用新課程標准評價教師的教學,在評價體育教師的備課、上課等教學工作時,把新課程觀念的體現放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建立以教師自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師民主評價制度。做好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對體育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考核,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訓練、科研、群體工作、師德及遵守學校規范與自我學習。其中尤其關注教師的自我學習與科研成績。同時,把學生的動態性評價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依據之一。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75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15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74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53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24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16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92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893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71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