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哪些游戲大事件
① 有哪些游戲的BUG曾經轟動一時
大家在平時無聊的時候肯定沒少玩游戲,而不管是游戲或者是我們平時聊天用的QQ,微信,都是由程序員編寫的程序罷了。所以各種游戲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Bug,這些Bug有的是好的,推動了游戲發展。不過大多數Bug都對游戲的發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甚至還有這人能夠從每一次Bug中獲取不少利益!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我所知道的轟動一時的游戲中的Bug吧。
《熱血傳奇》這款非常經典的老游戲大家應該即使沒有玩過也是略有耳聞。這款游戲以前曾經出現過一個金幣交易Bug,玩家可以自己輸入一定數額交易,但是交易成功之後自己背包里的金幣卻沒有減少!不少玩家利用這個Bug白嫖了一身裝備!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幾個我所知道的幾個曾經轟動一時的游戲Bug。
② 七十年代常玩的游戲有哪些
1、打彈珠
又叫「彈玻璃球」、「彈球兒」、「打珠子」、「打玻璃珠」,一種流行於20世紀下半葉的兒童游戲。彈玻璃球,是一項世界性兒童游戲,各國兒童都會玩兒。
玩的人各出數枚,輸者將喪失對玻璃珠的所有權。玩法通常是「出綱」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畫線為界,誰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輸。
2、摔泥炮
隨便挖一團黃泥,在屋檐下的石階前,或者村裡的曬谷坪上,用小手抹乾凈一塊地方,再用嘴吹一吹,然後往那兒一蹲,就抓著泥巴揉起來。是把一團泥巴做成小碗狀,然後用力反摔到地上,比賽誰摔出的響聲大,誰摔出的洞大。
3、跳房子
也叫跳飛機,是一種世界性的兒童游戲,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體育游戲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相當普遍,在有些兒童游樂場、公園和小學操場等都會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時就算在一塊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筆或樹枝,小朋友亦會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九個格,然後一起玩。
4、扔沙包
3個人就可以玩,用有點重量而沒有邊角的東西(例如一小包瓜子)作為「投殺」武器。在規定場地內兩邊都用沙包投擲站在中間的人,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中則下場,只要用手接住「打手」們扔過來的沙包就能多一條命。
5、跳皮筋
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90年代。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
③ 80年代的游戲有哪些
1,《魂斗羅》
《魂斗羅》(Contra)是由Konami於1987年推出的一系列卷軸射擊類單機游戲。該游戲的故事背景是根據著名恐怖片《異形(Alien)》改編。
2,《推石小子:寶石》
《推石小子:寶石》(Boulder Dash : Rocks)游戲由德國1010TACLE STUDIOS AG工作室製作,是游戲史上具有相當長歷史的電子游戲之一。游戲擁有眾多可愛的人物角色。
3,《吃豆人》
《吃豆人》(Pac-Man)是一部由同名街機游戲移植至Atari 2600平台的游戲,最早由南夢宮公司於1980年在街機上推出,後由雅達利公司於1982年3月中旬發售Atari 2600版。
4,《洛克人》
《洛克人》(Rockman)是由Capcom開發的系列動作類電子游戲。於1987年發行。適用於家用機FC、SFC、Wii、PS2,掌機GB、GBA、NDS、3DS、PSP等。
5,《銀河戰士》
《銀河戰士》(METROID)是任天堂開發的一款動作游戲,於1986年在日本發行。首次在傳統橫版動作過關游戲的基礎上加入可自由探索的2D沙盤地圖,裝備、道具和能力升級等RPG要素。
④ 細數80、90後童年最經典的十款游戲,你玩過哪些
我是85年的,家在河北,小時候玩的游戲主要有幾種:
1.摔啪嘰。記得當初為了疊啪嘰,到處去找紙,舊書,糕點紙盒,紙箱,能疊的紙基本都用上了。經常甩得胳膊疼還樂此不疲。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游戲,像丟沙包,摔瓦罐,跳皮筋,還有一些冒險的,掏鳥窩,捅馬蜂窩等等,童年的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