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自主游戲中獲得了哪些經驗
Ⅰ 幼兒樂器游戲中有哪些核心經驗
幼兒游戲是以游戲為手段,以教育為核心
游戲的過程即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著教育方法的契機,因而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鑒此,鼓勵幼兒游戲、提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本應是無可非議的事實。然而沒有料到的是,當游戲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時,當教師認真地把游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時,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認識上的疑問和困惑便接踵而來。
首先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問:「這是幼兒在游戲,還是教師在游戲幼兒?」「這不是教師導演的一台戲嗎?」「分明是教學,何必非說成游戲?」「說是在游戲,幼兒的游戲體驗在哪裡?」「老師在為游戲而游戲,幼兒在為老師而游戲」等等。
然後是實踐對理論的反問:「什麼是游戲?」「游戲要不要追求教學目標的達成?那樣的話還是游戲嗎?」「同一活動能既是游戲又是教學嗎?」「游戲在教育過程中是內容還是形式?」「游戲是目的還是手段?」「怎樣才算是做到了『以游戲為基礎活動』?」
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問與反問,正因為實踐需要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指導,所以僅僅以一種抽象思辨的方法來闡述「是怎樣的」就不夠了。因為某些抽象的理論並不直接對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負責,所以我們還必須從事實出發,對「事實上應當是怎樣的」作出分析,並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出一種能有效指導實踐的理論假設。
一、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一)游戲與教育既是獨立的又是統一的
就活動的本質來說,游戲和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不受外力約束的、是游戲者自發自選的活動,而教育則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因此游戲是由內在動機控制下的游戲者之間平等的自主活動,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游戲側重於從游戲者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出發來開展活動,而教育則立足於由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為核心組織的活動;游戲是在游戲者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表現活動,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個未知領域里接受新知識的活動。
就其活動的方向來說,游戲和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首先,從游戲與教育的目的來看,游戲的價值在於實現兒童認識能力、運動能力、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其每一方面的發展又含有眾多的內容,可以說囊括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將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納入一個有計劃的影響過程,通過體、智、德、美各育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只不過游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教育是一個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過程,兩者在終點上達到一致,即游戲和教育的結果都是兒童的發展。
其次,從活動的內容來看,在游戲的自發探索過程中所涉及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領域的各種知識經驗,創造表現過程中所涉及的想像、構思操作,運動過程中所涉及的動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協調力,游戲規則的內化過程中所涉及的對規則的理解、遵守和用規則進行的同伴協作交往等等,正是體、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對應於教育領域的游戲形式:更多體現造型想像的結構游戲(與美育有關),更多體現大肌肉動作技能的運動性游戲(與體育有關),更多體現人際交往能力的社會性裝扮游戲(與德育有關),更多體現手腦並用和解題能力的智力游戲(與智育有關)。也許正是游戲內容與教育內容的這種一致性,才有游戲服務於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據游戲的特點設計的教案。
總之,兒童的發展是游戲與教育內在聯系的紐帶,游戲對幼兒具有自然發展的價值,教育對幼兒具有引導發展的價值。
游戲的特徵和游戲的發展價值告訴我們,游戲這種活動形式,雖不是以獲得系統而特定的知識和能力為目的的,但對前述能力的培養卻是舉足輕重的。為此,幼兒園教育必須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Ⅱ 如何在自主性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園中,自主性游戲有著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自主性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創造性想像的發展空間,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最好的途徑。美國創造學研究專家羅傑在《當頭棒喝》一書中指出,游戲是打開阻礙創新能力發展心智枷鎖的重要方法。在游戲中,幼兒懷著好奇心去探索,不斷積累經驗,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這些理論知識的支持下,萌生了我對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探索和研究。創造力是運用已知信息,創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自主性游戲增加了幼兒在相似的情景中做出多樣性反應的可能性,可以促進幼兒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我認為,培養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教師在了解各個幼兒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豐富角色情景,按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游戲材料,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適時適度進行自主性游戲指導,評價幼兒的游戲過程……因此,教師使用的方式和手段極其重要,不光是一味地空談空想,而是依據實際經驗,准確地、完善地為幼兒提供一切機會,發展、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根據文獻及個人補充,總結出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的創造力。
一、通過創設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加強對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創設,有利於為幼兒釋放更大的游戲空間,體現環境對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啟發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通過環境激發幼兒的潛能,發展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我認為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就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其次,平等開放的環境也非常重要。每個幼兒都有參與和選擇游戲的權利,教師與幼兒之間也應該沒有界限,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處處限制他。這樣才更有利於幼兒進行探索和發現。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平等開放的游戲環境。
二、通過投放自主性游戲的材料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參與自主性游戲。讓他們投入角色扮演,操作游戲材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並且合理有效的材料,才能將自主性游戲和創造力間建立起良好的橋梁。
1.提供豐富多樣的自主性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動機、游戲構思,引起幼兒的聯想和行動。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包括材料的種類、數量以及游戲材料之間的搭配。
2.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自主性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存在交叉關系,例如小班的幼兒游戲時需要同類的材料要多一些,中大班的幼兒需要不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因此,我們在投放游戲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不同的材料途徑,來滿足不同幼兒的實際需求。隨著游戲情景過程的發展,再繼而添加游戲材料,這樣可以繼續保持幼兒的興趣。
三、通過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性游戲時間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充足的游戲時間是幼兒游戲的保障,游戲時間的多少也直接影響游戲的數量和質量。幼兒開展自主性游戲的時間一般不能低於30分鍾,時間充分會導致高社會性水平和高認知水平游戲的出現,使幼兒可以從事更有創造性的游戲,也會使幼兒保持積極的游戲情緒。所以,教師一定要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自由參與各區域的游戲。
四、通過適時適度的游戲指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教師適時適度地指導幼兒游戲,即是教師適時適度地介入幼兒游戲,根據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幫助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是自主性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對幼兒的游戲效果有著直接影響。當幼兒對游戲材料不會玩、不喜歡玩時,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平行介入,給予幼兒語言暗示或動作暗示,根據幼兒游戲的情節發展,提出相關問題,促使幼兒去思考。當幼兒豁然開朗時,教師就該退場了,時間不能待得太久。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和客人們正在品嘗著「媽媽」准備的「美味佳餚」,可是孩子在一旁沒人搭理,見狀,我忙扮演客人進入游戲:「請問家裡有人嗎?」「爸爸」和「媽媽」很高興地請我進去了,並請我吃飯,我又說:「咦,我們在吃飯,那寶寶呢?」爸爸媽媽這才想起寶寶,連忙一個抱一個喂,我匆匆「吃完」就悄悄地退出了游戲。
五、通過評價幼兒的游戲過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後的評講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這是給孩子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教師在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游戲進行講述、討論和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零散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游戲過程和發現,鼓勵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做好更好的准備。
總之,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可以有很多種途徑,也可以是滲透在幼兒園的各個活動中,而通過自主性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只不過是其中之一,這就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大膽創新,積極為幼兒創設各種能對其發展潛能提出挑戰的機會和環境,支持和豐富他們的各項活動,促進他們的學習、游戲和生活全方面進步。
Ⅲ 如何支持兒童自主游戲的發展 經驗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目的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行為習慣,那麼在區角活動中,而更熱衷於對「為什麼」的探索,由於這個規則是他們自己制定的。
為進一步夯實各園課程實施,支持幼兒深度學習,2018年10月29日上午,杭州市幼兒園「自主游戲中支持兒童語言領域核心經驗學習與發展」現場展評月蕭山分會場活動,在蕭山區湘湖幼兒園隆重舉行,區教研室俞春雲副主任等5位專家評委進行現場評議。
150餘名幼教同仁親臨現場觀摩,全區各幼兒園還通過現場直播通道,組織空班教師線上同步學習。此次通過網路直播來擴大學習面的方式也是區教研室的首次嘗試。參加現場展評的共有9所幼兒園的9個研修成果。
均在10月份經歷了街道和片的層層選拔才脫穎而出,它們是:研修成果分享NO.1蕭山區湘湖幼兒園「前隨談、中約談、後訪談」「三談策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研修載體:藉助小班娃娃家裡的故事,圍繞「娃娃家有誰?他們會干什麼?」等話題的表述。
關注小班孩子語言領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安靜傾聽他人講話並作出積極回應,在他人面前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種游戲講評是對兒童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戲計劃的依據。它不僅可以豐富兒童游戲的內容,而且有助於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兒童在游戲時的真實想法及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指導游戲的重要環節。
Ⅳ 自主游戲對幼兒創造力有哪些影響
幼兒的生活需要游戲,游戲也是幼兒最熱衷、最主要、出現頻率最高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游戲給兒童提供了身體運動、情緒情感、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它不僅構成了兒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在《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通過游戲和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接觸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操作、探索、發現,並與人交往,從中獲取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可見,游戲在幼兒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然而,由於受自身認識能力,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局限,幼兒自發的游戲往往是簡單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師及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一、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觀察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態,兒童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品質和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觀察力。同時,觀察力也是構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成分。許多科學家、研究學者之所以能夠在他們的研究領域內有所成就,很多時候並不因為他們比他人更聰明,而在於他們更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在於他們非同尋常的觀察力,在於他們對身邊看似尋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的敏銳洞悉。良好的觀察力對孩子的成長與求知是很重要的。科學角「磁鐵的游戲」我將磁鐵塊、曲別針、鐵釘、紙片、塑料片、布片等東西混合在一起,讓幼兒經常自己玩耍,看看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經過孩子的實踐、觀察、爭論,得出磁鐵吸鐵的特性,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再如我在組織幼兒玩「會變的顏色」區角游戲時,取紅黃藍三色水或顏料少許,空玻璃瓶若干,礦泉水。讓幼兒豐富的想像,自由的配色製成各種果汁,如鮮桃汁、橘子汁、咖啡汁……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觀察顏色的變化,逐步掌握配色的方法。孩子們特別喜歡此游戲,雖然開始他們不能如己所願的配出自己想要的果汁,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孩子們還是掌握了配色的方法。此游戲引起幼兒對顏色的強烈興趣,使兒童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任意調配,就可以變成另一種顏色,並逐步總結出所配顏色深淺與三原色量的關系,他們還進行了其他兩色、三色甚至顏色調配的嘗試。這樣的游戲使孩子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從而使求知慾也更加旺盛。二、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想像力是文明進步的泉源,有了想像才能創作,有創作才能有發明,有新的發明社會才能進步。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因此,我們在指導幼兒進行游戲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想像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從而把孩子培養成富有想像,富有創造的人。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常把自己想像成「假裝」的人物,模仿想像的角色來行動,並盡最大的努力裝的更像,甚至還要把自己想像的東西補充進來,使之更完美,並根據游戲的需要,改變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當作「馬路」,把椅子當作「汽車」等等。針對具體情況,老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幼兒的想像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在美術活動「蛋殼貼畫」中,教師以這樣一段話引入活動:「我們今天要到熊媽媽家做客,但熊媽媽家的路特別不好走,坑坑窪窪的,我們怎麼呢?」進而引出「幫熊媽媽鋪一條路」;還有一種是對情境進行假想。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根據活動的需要,帶領幼兒把身邊的環境一會兒假想為大海,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又假想為草地,小雞在草地上游戲。這種假想的方式對年齡越小的幼兒運用得越多。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戲的因素,因而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集體活動的教育效果。在我的班上總有一些孩子不愛喝豆漿,針對此現象我設計了「給汽車加油「的游戲,喝豆漿前我請小朋友齊讀兒歌:「小汽車,准備好,加滿油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誰最有力量!」,然後比賽喝豆漿,看誰把豆漿都喝光。此游戲幼兒將自己想像成小汽車,喝豆漿就是給小汽車加油,孩子的好勝心理催促他們把「油」加滿,最有力量,游戲激勵著幼兒變「要我喝豆漿」為「我要喝豆漿」,不但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還有助於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養成。三、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創造素質是現代人才最寶貴的素質。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國民創造力的競爭,是創造性人才的創造速度和創造效率的競爭。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缺乏獨創能力,就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發展和希望就在於民族創造力的開發,它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呼籲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他認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創造的能力」,「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自選游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情感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和內容,當他們在游戲中產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的想法時,老師千萬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而應積極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像,自由思索,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升華。教師應積極創設游戲活動,組織幼兒開展好各種游戲,並在游戲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還應注意開展一些訓練幼兒創新思維能力的游戲,如:拼擺圖形;拼圖編故事;一物多玩;玩水、玩沙;設置問題,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等。讓幼兒充分的揮出自己的創新潛能。在進行角色游戲「拔蘿卜」時,我讓小朋友按自己的意願分組,協商分配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貓、小老鼠等角色,教師做旁白並啟發幼兒表演,想想角色的語言、動作。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張揚,他們語言各具特色,動作、表情也別具一格,有一組幼兒竟然演出了這樣的劇情:大家齊心協力將蘿卜拔出,小老鼠忍不住偷偷啃了幾口,恰巧被小花貓看見,小花貓向老鼠撲了過去,老婆婆說:「不要欺負別人,知錯能改就行了!」小花貓不聽,大家急著去勸阻,追逐著下場……孩子們的創造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我領孩子走向活動場地,路上,我對孩子說:「今天我們玩車軲轆,用手軲轆著輪子跑……」話未說完,一個平常愛發表意見的孩子說:「老師,總是軲轆多沒勁,我能跳圈圈玩嗎?」然後他對我說了跳圈的的方法。我頓悟,是呀,每一種玩具的玩法都不止一種,可以讓孩子自主探究嘛,於是我便放手讓孩子探索車軲轆的玩法,孩子們興奮極了,他們的玩法還真不少,跳圈、用車軲轆當袋袋學袋鼠蹦、玩車軲轆戰、還有一些孩子把車軲轆當成家玩起了串門游戲……孩子們樂在其中,自由地發揮和想像著,以最大的限度開發著自己的潛能。戶外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主選擇,愉快地自我表現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誠然,我們的孩子還缺少真正的自主,教師就應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著想,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並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創造和表達,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探索者。」讓孩子想像的翅膀,盡情地玩,自由自在地探索才能讓他們真正體驗玩的幸福和快樂。玩得其所、樂在其中。四、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不止是成人才需要,在寶寶的世界裡同樣也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社交能力,指的是寶寶和他人結交和相處的能力。寶寶的社交能力,不但對他的智力發育影響極大,而且將深深影響到寶寶成年後的社交生活乃至職業成長。如果父母們希望寶寶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性格開朗、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對他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給予特別的關注和響應,關注寶寶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順利走上社交之路。經觀察發現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里性格比較內向,性情比較孤僻,見到陌生面孔的人就顯得很靦腆,很難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這種情況尤其在剛入園的小班幼兒更為嚴重,游戲是幼兒通向真實世界的橋梁,老師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來改變幼兒的這種狀態。例如:讓小班的幼兒表演《小動物上幼兒園》,剛開始表演時,可邀請全班幼兒一起上台來表演,只要求他們大膽地表現出小動物走路的動作及之間的對話,然後趁機對那些靦腆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兒通過玩「醫院」、「餐廳」、「小熊請客」等游戲,讓幼兒共同商定主題,制定規則,互相影響,互相監督,這樣,不但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有利於克服不良傾向,培養合作精神。對個別幼兒、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從而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發現,游戲中,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的表現創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時,教師不應靜坐、等待幼兒正確行為發生,應通過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動等,主動地去刺激幼兒做出相應的反應。不僅如此,教師應當增加幼兒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機會,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個幼兒思考的積極性,刺激幼兒討論、協商,在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如合作、分享等。還應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並通過這些具體的交往情景,幫助幼兒逐漸習得交往的策略,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合作。五、通過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操作材料是指為幼兒提供操作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操作,操作中學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的效果。與其他游戲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題地位,它通過調動幼兒所有的感官,運用肌體動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創造性地改變游戲材料,從而使幼兒獲得新的發現,滿足自己的願望。在這種動態中,幼兒能夠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動經驗。但是,老師要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分配游戲材料,尤其是對大班的孩子,應側重於游戲的操作難度及復雜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像餘地,力圖讓幼兒通過積極思考,想像,反復嘗試或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成功,訓練幼兒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意識,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和品質,培養進取精神。如「貼樹葉」游戲,塗鴉牆上畫有隻有樹干而無樹葉的柳樹,准備有漿糊、春夏秋季的柳樹葉和彩筆,請兒童按春夏秋季的順序把葉子貼到柳枝上去或畫相應顏色的葉子,中小班的幼兒對四季樹葉的變化了解很少,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貼樹葉或畫樹葉,大班幼兒對於四季樹葉的變化有一定的感知,動手能力相對較好,他們多是自己貼或畫樹葉,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塗鴉牆上的樹葉很多,許多小朋友都參與了此活動,有的小朋友還在秋天的柳樹下貼、畫了落葉,此游戲通過教師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游戲既讓幼兒在幼兒園心情高興和愉快,又讓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獲得自信、滿足,能為幼兒奠定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學習,從而獲得發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發展,是對幼兒的尊重,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在教師指導下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的游戲,以便更好的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定了基礎。
Ⅳ 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一書包括七部分內容。導言部分主要闡述自主與幼兒的自主性,由董旭花教授執筆。
本書旨在幫助教師釐清自主的概念與意義、幼兒自主性發展的特點,辨析自由與自主的關系,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與自主生活的關系,澄清幼兒教育實踐中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和模糊點。
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是幼兒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內容,也是幼兒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必然是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所以,尊重幼兒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放手與支持幼兒的自主性發展,讓幼兒在自主游戲、自主學習和自主生活中,在獨立自主的體驗和經歷中增強自我成長的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自主游戲強調教師信任幼兒,放手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地把握游戲內容和游戲進程,玩自己的游戲。自主學習就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帶著自己的問題,在自己的探索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獲得發展的過程。自主生活強調幼兒在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嘗試自主安排時間,自主做出選擇和計劃,自主地支配玩具和其他物品,學習自我服務和自主地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在自主的生活中實現自我意識和自我能力的發展,學會負責任地關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Ⅵ 在竹片滾乒乓球游戲中,幼兒能獲得哪些經驗
在竹片滾乒乓球游戲中,幼兒能獲得的經驗如下:
1、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通過游戲能夠促進幼兒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身體協調性的發展。
2、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通過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對空間知覺,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3、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在游戲中與人合作能力、協調能力都會發展。
Ⅶ 自主游戲能讓幼兒獲得哪些能力
能讓幼兒獲得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自主能力、交友能力等,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習慣。
Ⅷ 孩子在游戲中能夠獲得哪些知識呢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因為游戲是兒童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游戲也是幼兒的天性,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的跑、跳、投等活動,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機能 也會得到鍛煉和改善,可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能給幼兒的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戶外游戲還能提高幼兒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游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各種游戲都是有規則的,幼兒必須嚴格遵守規則,才能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開展游戲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關心集體、相互協作和遵守紀律的習慣, 有利於培養幼兒機智、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品質,優美的游戲動作、協調一致的特點還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美感。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
1、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對材料色、形、大小、空間比例等的知識體會自己的動作與結構游戲材料相互作用的關系積累有關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組合、堆積、排列等感性知識,增強對數量和圖形的理解和認識。
2、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表達自己對於周圍世界的感受、理解、想像和情緒體驗,釋放著創造的沖動和願望。幼兒在造型中,感知平衡,對稱,顏色搭配等美學方面的知識,在欣賞作品中感受自己主體精神的體現,不僅從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