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鞦韆可以做哪些游戲

鞦韆可以做哪些游戲

發布時間: 2023-01-15 11:41:02

⑴ 戶外露天兒童游樂項目有哪些

1、長頸鹿飛椅

長頸鹿飛椅是一款做全新造型飛椅游樂設施。這款飛椅游樂設備旋轉的速度,飛椅的高度都是可以 通過按鈕調節的。可愛、充滿童趣的長頸鹿造型和刺激游戲運動展現形式,無時無刻不在振奮著玩家的神經。

⑵ 鞦韆屬於體育運動的范疇嗎這個項目主要是怎麼興起的呢

鞦韆屬於體育運動的范疇,它主要是一種體育娛樂運動。在進行這項運動的時候,操作的設備很簡單,而且人們更加容易學習,在進行的時候危險性也比較小,所以這項運動深受人們的喜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鞦韆這項體育運動主要是怎麼發展而來的,以及在進行這項體育運動的時候主要是怎麼樣的。

以上這個故事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⑶ 幼兒園小班盪鞦韆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盪鞦韆》。

2、復習已經學過的歌曲。

3、認識漢字「鞦韆」、「像」。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材料准備:

1、兒歌漢字卡:《盪鞦韆》及已經學過的部分字卡。

2、《字寶寶樂園》第二冊(人手一本),錄音機,磁帶

活動內容:

1、欣賞畫面並提出問題

觀察問題:

(1)圖中有什麼?

(2)兩個小娃娃在做什麼?

(3)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鞦韆?在哪裡玩過?

收書。出示字卡:聽音樂收書。

常規要求:從後往前傳,常規同發書。

(4) 聽讀:我們一起來聽聽叔叔阿姨給我讀的這首詩歌吧。(聽錄音磁帶)

常規要求:出示字條「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不出聲」。

(二) 出示大範例,幼兒跟讀。

老師呀把小朋友書上的字寶寶變大了,把他們請到黑板上來了,請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讀吧,要讀的和錄音機里的叔叔阿姨一樣好聽哦!

(三) 游戲

小朋友剛才聽了叔叔阿姨給我們讀的詩歌好聽嗎?現在字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請看黑板。

游戲一:什麼字寶寶不見了?(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將大範例中所學到的新字蓋住,讓小朋友猜猜看,什麼漢字不見了? )

游戲二:什麼字寶寶變大了?(用大字卡蓋在大範例中相應的字上面)

游戲三:我的字寶寶在哪裡? (教師出示字媽媽,即大字卡,幼兒找出字寶寶-----小字卡) 。

(四) 結束活動

寶寶還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跳舞呢,我們出去和他們跳舞吧!(幼兒隨老師小碎步飛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圖上小朋友們愉快的盪鞦韆的場景中展開,活動中,孩子們因為很嚮往去盪鞦韆,故對兒歌的.學習很順利,對字寶寶的認識也掌握得好。只是如果能在活動中有真的鞦韆讓孩子們玩一玩就更好了。

小網路:盪鞦韆用途游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

⑷ 古代的時候兒童玩什麼游戲

1、泥制玩具:

古代兒童還有許多可以發出聲響的玩具,主要有陶哨、泥哨、泥人等。古代的哨子大都做成動物的形狀,有牛形、雞形等,

2、騎竹馬:

竹馬是中國民間兒童游戲時當馬騎的竹竿,民間也叫「跑馬燈」、「活馬」或「竹馬燈」。竹馬用竹篾紮成,外糊數層厚紙,彩繪後上塗桐油,馬脖系鈴鐺,下用白布圍裙,上畫作賓士狀的馬腿。

3、放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中國人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4、玩陀螺:

陀螺至今仍是深受兒童喜歡的玩具之一。現在的陀螺用各種材料做成,一般都是上大下尖,有的還塗上顏色。將尖頭著地,用繩子抽它,陀螺旋轉時就會形成一圈光環。

5、踢蹴鞠:

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游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

⑸ 光遇鞦韆魔法有什麼用

盪鞦韆。《光遇》是由游戲製作人陳星漢及其團隊Thatgamecompany開發的社交冒險游戲,由網易游戲代理,游戲中使用光遇鞦韆魔法可以與好友好友一起盪鞦韆,可以增加關系值。

⑹ 盪鞦韆有哪些習俗

盪鞦韆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之一。鞦韆,本意就是人們揪著皮繩而搖晃遷移。

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的時候也叫「千秋」,但後來為了避免忌諱,才改為鞦韆的。

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作為鞦韆架,上面再栓上綵帶做成鞦韆,後來才逐步發展。

古代人們盪鞦韆一般是在清明節和寒食節前後,而且盪鞦韆的人也僅僅局限於王公貴族家的紅男綠女們以作游戲之用。盪鞦韆在中華大地上是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藝競技項目。據現有文獻記載,它起源於先秦時期。據清代著名文學家翟灝所著的《通俗編》記載:

鞦韆乃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者。這句話意思是,鞦韆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山戎族的游戲,是一種用來鍛煉人敏捷的游戲。山戎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而鞦韆原是山戎族進行軍事訓練的一種工具。

至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帶兵打敗山戎後,將其國土劃歸了燕國,鞦韆也隨之向南流傳了起來,到後來逐漸演變成游戲的用具。

盪鞦韆,在古代多為宮中和閨中女子的游戲,同時它也是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之一。漢武帝時宮中盛行盪鞦韆,唐代著名文學家高無際在他所著的《漢武帝後庭鞦韆賦》寫道:

鞦韆者,千秋也。漢武祈千秋之壽,故後宮多鞦韆之樂。

所以,在西漢時期,人們盪鞦韆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

唐宋時期之後,盪鞦韆習俗普及全國,盛況空前。後來唐代宮廷把盪鞦韆稱為「半仙戲」,五代著名文學家王仁裕在其筆記《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

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嬉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後來,宋代又出現了一種「水鞦韆」的游戲。據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中的記載,不管是在北宋時期都城汴梁的金明池,還是在南宋時期都城臨安的西湖、錢塘江,這些地方都舉行過這種「水鞦韆」的雜技表演。

每逢夏季舉行水鞦韆表演時,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競相觀看。表演之前,人們先在水中放置兩艘雕畫精美的大船,船頭豎起高高的鞦韆架。

表演時,船上鼓聲大作,船尾上雜耍藝人先耍練上竿,然後表演者按次序登上鞦韆,奮力悠來盪去。當鞦韆悠到和鞦韆架的橫梁相平之時,他們雙手脫繩,借鞦韆回盪之力躍入空中,在空中翻個跟斗,然後投身入水。

因表演者姿勢各異,看上去驚險優美而又變化無窮。所以「水鞦韆」是宋代鞦韆娛樂活動的新發展,在我國鞦韆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頗有影響。

唐宋時期,民間多愛在清明踏青時節,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種臨時性的「竹筍鞦韆」,就此舞盪嬉戲。因為清明節處處盪鞦韆,所以古代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唐宋時期舊式的鞦韆,比較原始笨拙。首先,人們在土地上立起一個「冂」字形的鞦韆架子,再在橫樑上綁兩個柔韌粗樹枝彎成的圈,一般是用葡萄樹、桑樹、石榴樹、柳樹和榆樹等做的,很少用鐵環。

人們在兩個木條圈上繫上兩根粗麻繩,叫做「鞦韆梗」,繩子下端繫上一塊條形木板,叫做「座板」。打鞦韆的女人或坐或站在座板上,雙手把住梗繩,或先助跑幾步或由別人幫助推動幾下,鞦韆就啟動起來,而後就可以越盪越高了。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鞦韆的描述。唐朝著名詩人韋庄曾有《長安清明》詩寫道:

紫陌亂嘶紅叱拔,綠楊高映畫鞦韆。

這詩是寫唐代清明節前後,春風拂柳,女郎們三五成群在郊野樹下盪鞦韆,確實充滿了詩情畫意。盪鞦韆在宋代更是非常普遍的游戲之一,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點絳唇》詞中有這樣的描述: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⑺ 有關清明節的游戲和玩法 有哪些游戲

1、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⑻ 盪鞦韆的游戲很受大家歡迎,那鞦韆在古代是用來干什麼的

盪鞦韆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游戲,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

古人們痴迷於這項游戲,甚至夜深人靜、月明星稀,仍然興致盎然。盪鞦韆不僅盛行於民間,而且在宮廷里也十分流行。「鞦韆」反過來讀就是「千秋」,暗喻長壽。漢武帝祈求自己有千秋之壽,所以鼓勵後宮的婦女兒童盪鞦韆。唐明皇時,宮中稱鞦韆為「半仙之戲」,每到寒食清明節,宮中到處豎立著鞦韆,盪鞦韆已經成為宮廷宴會的一項重要活動。

⑼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兒歌《盪鞦韆》。

2、復習已經學過的歌曲。

3、認識漢字「鞦韆」、「像」。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學會兒歌。

難點:流利地朗讀,同時認識漢字。

教學准備

兒歌漢字卡:《盪鞦韆》及已經學過的部分字卡。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並提出問題

觀察問題:

(1)圖中有什麼?

(2)兩個小娃娃在做什麼?

(3)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鞦韆?在哪裡玩過?收書。出示字卡:聽音樂收書。

(4)聽讀:我們一起來聽聽叔叔阿姨給我讀的這首詩歌吧。(聽錄音磁帶)

(二)出示大範例,幼兒跟讀。

老師呀把小朋友書上的字寶寶變大了,把他們請到黑板上來了,請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讀吧,要讀的和錄音機里的叔叔阿姨一樣好聽哦!

(三)游戲

小朋友剛才聽了叔叔阿姨給我們讀的詩歌好聽嗎?現在字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請看黑板。

游戲一:什麼字寶寶不見了?(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將大範例中所學到的新字蓋住,讓小朋友猜猜看,什麼漢字不見了?)

游戲二:什麼字寶寶變大了?(用大字卡蓋在大範例中相應的字上面)

游戲三:我的字寶寶在哪裡?(教師出示字媽媽,即大字卡,幼兒找出字寶寶-----小字卡)

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圖上小朋友們愉快的盪鞦韆的場景中展開,教學中,孩子們因為很嚮往去盪鞦韆,故對兒歌的學習很順利,對字寶寶的認識也掌握得好。只是如果能在教學中有真的鞦韆讓孩子們玩一玩就更好了。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盪鞦韆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准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盪鞦韆要小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師:

(出示鞦韆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你們平時喜歡盪鞦韆嗎?你們知道在盪鞦韆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嗎?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1。播放視頻2。提問:

1)為什麼智慧樹是森林裡最受歡迎的樹?

2)為什麼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為什麼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麼?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師幼小結:

1)盪鞦韆時應坐在鞦韆中盪,而不是站著或跪著。

2)雙手要緊緊抓住鞦韆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著玩。

4)不要在鞦韆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後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鞦韆碰倒。

5)鞦韆不能盪的太高。盪完後,等鞦韆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盪鞦韆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盪鞦韆》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盪鞦韆的知識,下次盪鞦韆時一定要記住哦。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故事內容。

2、在看看、講講中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

二、教學准備:

1、幻燈課件

2、自製小圖書15本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發現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你們看,這是書的什麼?(封面)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麼呢?(介紹書名、作者、畫面內容)這個有趣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

(二)師生共同閱讀

1、P1:圖片上有誰?(小鳥)它在干什麼?你們看這個鞦韆是用什麼做的呀?

(樹枝)會是誰幫小鳥做的呢?(鳥爸爸、鳥媽媽)師:小鳥一邊幸福地盪鞦韆,一邊說"爸爸媽媽給我做的鞦韆!"

P2:看,誰來了?(大象)大象先生看見小鳥在盪鞦韆,它會對小鳥說些什麼?(個別"我也要盪鞦韆"!)小鳥會讓大象先生盪鞦韆嗎?為什麼?(它太重了)小鳥會怎麼對大象先生說呢?(個別"大象先生,你太重了,盪不了。")

P3:接著出場的會是誰呢,小朋友們,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猜一猜。(個別)我們一起來看,到底誰猜對了呢(出示第三頁),哦,是誰啊?(獅子先生)獅子先生會對小鳥說什麼?("我也要盪鞦韆!")獅子和大象誰重?哪小鳥會讓獅子先生盪鞦韆嗎?為什麼?小鳥會怎麼說?("獅子先生,你也太重了,盪不了!")

P4:看,誰來了?(豬先生)豬先生會對小鳥說什麼?("我也要盪鞦韆!")比一比,豬先生和獅子先生誰重?那小鳥會讓豬先生盪鞦韆嗎?為什麼?小鳥會對豬先生說什麼?("豬先生,你也太重了,盪不了。")

P5: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個別)我們一起來看,室誰來了呀?(鼠小弟)鼠小弟會對小鳥說什麼?小鳥會答應嗎?為什麼?(鼠小弟很輕)小鳥會怎麼說呢?("鼠小弟,你很輕,也許能行。")它們能盪起來嗎?我們來看。

P6:哦,盪起來了,看看它們的表情怎麼樣?(很開心)

P7:正當鼠小弟它們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來了一個霸道的傢伙,你們知道是誰嗎?(幼兒猜)不,都不是,想想鼠小弟最害怕的是誰呀?(貓)(翻開P7)老貓看上去怎麼樣?(很兇)鼠小弟它們呢?(很害怕)老貓它會怎麼說?("喂!我也要盪鞦韆!")小鳥和鼠小弟會答應嗎?它們和老貓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這個故事就在我們小朋友的書里,請小朋友從第18頁開始往後看。今天我們小朋友兩個人一起合作看一本書,一邊看一邊輕輕地講一講。

2、幼兒自由閱讀

3、續看提問:

A:老貓盪到鞦韆了嘛?它是怎麼玩到的?(把小鳥和鼠小弟推到地上)老貓的表情怎麼樣?(很開心、很得意)B:老貓在開心的盪鞦韆的時候發現了什麼事?(鞦韆越來越高)為什麼呀?(是小鳥的爸爸媽媽拽著繩子)這時候的老貓心裡怎麼樣?(很害怕)老貓受到了懲罰,越飛越高,後來它怎麼樣啊?(哭了)它邊哭邊說了什麼:讓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負別人了!小鳥的爸爸媽媽原諒它了嗎?

P32:老貓終於被放下來了,這時候鼠小弟對它說了什麼?("我不是告訴過你嘛。")對啊,剛開始鼠小弟對老貓說過"小鳥的爸爸會怎麼樣:生氣的,"可老貓聽它的勸嘛?(沒有)所以它受到了懲罰。老貓除了因為不聽鼠小弟的話而受到了懲罰,還因為什麼?(提示:老貓剛開始是怎麼對小鳥的:把它們推下去、搶鞦韆)

三、小結:

我們小朋友在平時,如果你和其他小朋友都想玩一個玩具的話,你會象霸道的老貓這樣嘛?你會怎麼做?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感應曲式,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2、會根據樂曲節奏使用道具。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教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教學,體驗音樂教學中的快樂。

教學准備:

1、音樂CD。

2、道具:碰鈴、三角鐵、呼啦圈。

教學過程:

歌曲:乘著白雲盪鞦韆。

指導語:天空的白雲真好玩,不一會兒小喜跑去盪鞦韆......

曲式:

A——感應樂句

B——感應兩大拍

1、全體個別

A段: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雲。

B段:前/後、左/右搖擺狀。

2、兩人一組牽手

A段:到處逍遙走,依樂句換方向。

B段:面對面或背對背,左右搖。

手搖鈴

A段:敲奏手搖鈴,每樂句拍換方向。

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左右搖擺。

A段:兩人面對面,各拍奏一個樂句。

B段:兩人共握手搖鈴,原地左右搖奏。

呼啦圈盪鞦韆

1、兩人共持呼啦圈。

A段:繞圈走。

B段:左右搖擺。

2、兩人對站呼啦圈前。

A段:以腳跟,左右輪替點圈內。

B段:左右搖擺。

教學反思:

教學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盪鞦韆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氣氛非常活躍,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教學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2、依照圖上的線索提示找出下圖中相應的空間位置。

3、培養探索和操作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准備:

1、紅、黃、綠三種不同卡紙各一張,四種小動物卡片各一張。

2、形狀不相同的枳木四塊,教師和幼兒每人一份。

3、小兔、青蛙、小貓、小熊的頭飾,幼兒每人一個。

4、在教室的地上並排用彩色紙條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

5、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

1、 各位小魔術師你們准備好了嗎?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來變一個魔術吧。

2、 兒歌「一隻手指變變變,變成一隻毛毛蟲,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兩個手指手變變變,變成一把大剪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二、集體練習,幫助幼兒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1、 操作游戲:「分枳木」。

(1) 在黑板上貼出上下兩張圖片,上邊的圖片上有三個相同的盤子,里邊分別放有紅色、黃色、綠色的枳木,下邊的圖片上也有三個相同的盤子,盤子里沒有枳木。

(2)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上邊這幅圖,找一找我手中的這三個枳木應該放在下邊哪一個盤子里?(出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枳木,引導幼兒自由發言,並請三位幼兒分別上前將這三個枳木放在相應的盤子里。)

2、 拼圖游戲:「搭枳木」。

(1) 看,老師擺出了企么造型?用了哪些形狀的圖形呢?

(2) 想一想、擺一擺,讓你的枳木也變成這種造型吧。(引導幼兒在桌面上擺出相同的造型。)

3、 動作游戲:「跳圈」。

(1) 在黑板上貼出一張圖片,圖片上有紅、黃、藍、綠,四個圓圈並排排列;老師估地上並排用彩色紙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但顏色的順序與圖片上不同;幼兒分別帶著頭飾,教師手中拿著這四種小動物的卡片。

(2) 小動物們來玩跳圈游戲,(教師把四個小動物的卡片分別貼入四個圓圈裡),看一看你們應該跳入哪個顏色的圈中呢?試一試,跳一跳吧!(引導幼兒根據小動物中圓圈的顏色提示,跳進相應的圓圈內。)

4、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用書,完成上面的練習。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讓幼兒了解鞦韆的來歷。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參與節日游戲。

教學准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鞦韆,「熊貓盪鞦韆」的掛圖。

教學過程:

1.出示「熊貓盪鞦韆」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 清明節)「節日里,動物園里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戲,它們在干什麼?」(盪鞦韆)

2.介紹鞦韆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鞦韆是我們的祖先藉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後來演化為鞦韆教學。

3.介紹鞦韆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盪鞦韆。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盪時,兩腿並攏,並屈膝前盪;坐著盪時可有人在後邊將鞦韆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一路縱隊站在一旁,每人盪2—3分鍾,盪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盪鞦韆」。畫出小猴盪鞦韆的各種姿態。

小網路: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教學並流傳至今。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各種現代體育項目的興起,鞦韆運動除在少數地區仍廣為流行外,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成為兒童的專項教學。1986年2月,國家體委制訂了《鞦韆競賽規則》(草案),同年,鞦韆被列為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到1999年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鞦韆已發展為包括6個單項的較大項目。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盪鞦韆》,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這充滿朝氣,歡樂的童心世界。

2、通過節奏拍擊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歌曲中的節奏難點。

3、在學唱過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歡快的情緒,並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附點四分符點節奏要唱好;兩處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斷開。

2、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型,引導學生學習歌曲處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開始本堂課的學習。師:剛才大家聽到的這一首《愛我中華》唱的是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就有55個。我知道大家課外知識都很豐富,那麼,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呢?

二、走近仡佬族

1.老師最近也去了解了一個非常神秘的民族,它是

出示仡佬,並標注拼音

2.你知道仡佬族嗎?

仡佬主要居住在去南貴州廣西等地,現有四十三萬人。

你想不想跟著老師的步伐再去深入了解下仡佬族呢?

三、節奏練習

我們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仡佬族。全體起立,跟老師一起輕輕地走。 X X X X X|x.x

X X X – 請聽第三條有什麼特點: 迅速停止,在音樂中,迅速停止用什麼符號——休止符

第一條節奏:附點四分音符、後十六分音符;第三條節奏:迅速停止;

四、歌曲學習:

1.我們走啊走,走啊走,來到了仡佬族的村莊,一進村子,就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在——出示圖片 盪鞦韆,他們呀盪得非常的高興,一邊盪還一邊唱歌。

仡佬族小朋友非常熱情邀請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一起來盪一盪鞦韆。我請表現最好的同學上台來表演一下。

播放歌曲《盪鞦韆》

學生隨音樂晃動手臂,老師請個別同學上台盪鞦韆。

2.我們知道好的歌曲都是由美妙的旋律構成的.,現在我就來考考大家的耳朵靈不靈。

這里有四條旋律,現在老師來唱一唱,請你聽一聽,我唱的是哪一條,用手指迅速地表示。

3.跟唱四個曲調,注意:

附點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

連起來唱歌譜,並跟琴唱一唱。

4.剛才我們唱的旋律就是仡佬族兒歌,盪鞦韆的曲調。既然來到了仡佬族,怎能不學學仡佬族的兒歌呢?

這首盪鞦韆是四二拍的歌曲,二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我們一起邊聽歌曲邊揮拍,並找一找,哪兩句的歌譜是一樣的。

唱譜

5.現在老師給這首歌曲加一點點變化,請你仔細聽,在哪裡有了變化,當聽到這個變化的時候,迅速地用手錶示加喲喲。

在後面是二分音符的地方加了喲喲,這兩個喲喲,唱的要有彈性。

師生合作:生加喲喲

6.在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鞦韆的聲音?

唱一唱第二句,如果這樣唱(不加休止符)哪些地方表現了鞦韆從高盪到低?

7.跟琴唱全曲,重難點指導

8.跟音樂唱全曲,手臂盪起來

五、仡佬族舞蹈學習

跟歌曲一起來三個動作

六、表演歌曲

1.加喲喲

2.鈴鼓

3.舞蹈

4.盪鞦韆

《盪鞦韆》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畫出人物在盪鞦韆時的基本動態特徵。

2.嘗試合理安排、布置畫面,處理主要形象與次要形象的關系。

教學准備:

1.幼兒有過盪鞦韆的愉快經驗,並觀察人們在盪鞦韆時的動作、神態。

2.油畫棒、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幼兒用書:《我在盪鞦韆》。

教學過程:

1.師幼一起回憶並講述盪鞦韆時的情景,觀察幼兒用書《我在盪鞦韆》中的畫面。

教師:你盪過鞦韆嗎?鞦韆是什麼樣的?你是怎麼盪的?盪鞦韆時心情怎樣?從哪裡表現出來的?正在盪鞦韆的小朋友的頭發和衣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鞦韆越盪越高,小朋友會有什麼動作和表情?

2.師幼共同討論畫面的構圖方法,合理安排畫面。

(1)這幅畫的主要形象是什麼?盪鞦韆的人畫在紙的什麼位置比較合適?鞦韆朝前飛還是朝後飛?怎樣畫才能表現出盪鞦韆時的動感?

(2)教師:在一旁觀看的小朋友是怎樣的表情和動作?可以怎樣畫?畫在哪裡?

(3)教師可以邊提問邊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上畫出大概圖形,和幼兒一起討論人物位置的擺放和空間感是否合適。

3.幼兒繪畫,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1)強調重點:表現盪鞦韆的人的表情和衣服的狀態。

(2)注意難點:合理安排畫面,出來盪鞦韆的人和在一旁觀看的人的主次關系。

4.展示幼兒作品,進行欣賞、評價。

引導幼兒重點欣賞能表現出人物情緒變化的作品。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77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17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76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55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25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18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96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896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73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