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游戲走跑交替
① 如何在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指南》中所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園里的規矩就是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幫助孩子順利踏入小學生活、學習的橋梁,是孩子為人處事、學習發展的奠基石。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規則意識,不懂得遵守規則,上課時不知道去上課;考試時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按時上交作業…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談成功和發展呢?因此,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入小學是至關重要的。規則意識的培養應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我就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不只是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某種動作技能的增長,還要關注幼兒是否能夠理解並遵守游戲規則,並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激發與培養幼兒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約束,也不能採取放任的辦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很重要。
一、每次活動時,要求提在活動前,使幼兒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教師在每次戶外活動前,或開始游戲前,先向幼兒解說本次活動的目的和要求,讓幼兒了解活動中他們必須遵守的規則,以及違反規則的後果。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遵守規則,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幼兒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違規了。這樣,就避免了游戲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違反規則而幼兒游戲興趣正濃教師攏不住孩子的情況發生。
二、場地布置和教師要求使幼兒有規可循
「經常和幼兒玩帶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約定的游戲規則」是《指南》中所講的,小班的《紅綠燈》、中大班的《大風和樹葉》《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裡》等都是關於跑的游戲,玩這些游戲是教師如果在游戲前沒有要求,任憑幼兒在場地上自由的跑,會出現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間會互相干擾碰撞,甚至會出現危險。所以在玩這種游戲前教師一定要提出規則,讓幼兒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動教師的要求一致,這樣幼兒就有規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戲時,教師可以同幼兒一起商量設置路標,例如在游戲《幫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兒可以沿著路標的指引跨過小河、走過小橋、跳過一條條不同的小路,然後從兩側的樹林回來。路標就向指南針和地圖一樣告訴幼兒該怎麼做。這樣就避免了幼兒因違反規則發生沖撞。
三、巧妙地運用游戲情景,使幼兒既遵守規則,有張有弛
體育情景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他們非常喜歡,在音樂伴奏下,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情鏡中幼兒往往忘卻自己,置身於游戲之中,這時候,他們會忽略游戲規則的存在,當幼兒違反規則時,如果教師強行中止游戲,會影響游戲的質量,和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巧妙的運用游戲情景中的語言,使游戲自然停止,然後再提出要求,會更加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所以根據《指南》中「利用實際生活情境和圖書故事,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以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的指導,我在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我開汽車去郊遊」時,在開始部分設計了一個「考駕照」的游戲,大班的幼兒對於駕駛執照這種社會產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我們游戲許可證——「駕駛執照」。遵守「交通規則」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行為,而所謂的交通規則也就是我在活動中為避免出現傷害事故所必須的,小小的一張「駕駛執照」免去了我許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將活動的規則與孩子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巧妙的結合,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煩瑣的講解、強調,同時有培養了孩子的自製能力和社會性意識。
四、利用兒歌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規則
實踐中,我發現幼兒在游戲時不喜歡重復單一的說規則,你們應該怎做,不能做什麼。而是喜歡有主題、有情節、有角色、游戲化、多樣化的說教。因此,如何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來組織活動顯得尤為重要。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學習,我們嘗試以兒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主動探索,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獲得了良好的練習效果。例如在練習「左右分隊走」時,我編了一首兒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們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這首兒歌提醒幼兒在走隊時候要照顧整體遵守規則。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玩起來他們會非常投入而忘記規則,於是我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劃滑梯,排好隊慢慢上,你先我後不擁擠。等」幼兒通過朗誦兒歌,很快記住了規則。再如:小班體育游戲《趕小鴨》的活動目標是練習走、跑交替的動作,發展幼兒躲閃跑的能力,教師敲鈴鼓,幼兒扮小雨點做游戲:「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小雨點樂開花,雨點落在我身上,小鴨樂的呷呷呷,雨水變成小河了,小鴨上岸找媽媽,排成一隊快回家。」幼兒邊念兒歌邊做游戲,很自然的就做到了遵守游戲規則。
五、競賽式游戲有利於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的
每一種游戲都有它一定的規則性,在一日活動中開展競賽式游戲讓幼兒在體驗快樂的同時遵守游戲規則,有助於促進規則意識的形成。《指南》中指出:「創設情境,讓幼兒體會沒有規則的不方便,鼓勵他們討論制定規則並自覺遵守」「對幼兒表現出的遵守規則的行為要及時肯定,對違規行為給予糾正」因此,在開展競賽游戲時,可以請幼兒與老師一起制定游戲規則,達成共識,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為入學做准備,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體育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我們首先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在活動中及時紀錄幼兒的表現,以獎勵或懲罰的方式督促幼兒遵守游戲規則,採用游戲形式不斷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知道在競賽中不僅要速度快,更不能違反規則。讓幼兒注意遵守規則,控制自己的違規行為,使他們知道規則無處不在,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遵守規則。如:游戲套圈快跑。在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站在起跑線上,老師的哨聲響後出發,跑至中點,將圈從頭上套下,在往前面跑到終點,拿一朵小花往回跑拍下一位小朋友的手。哪隊先完成任務哪隊就贏。在活動中幼兒必須遵守每一項規則,否則就要重新跑,小朋友都希望自己的隊獲勝,因此都會遵守規則了。
再如:跳遠比賽。這樣競賽式的游戲常常出現在中、大班,孩子們必須站的同一起跳線上向前跳,才能公平公正的進行比賽。
可見,通過一些競賽式的游戲,能更好的讓幼兒感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知道自己違反了規則,就會影響全隊的勝利,不再堅持爭自己贏了,並在下次游戲中嚴格遵守規則,才能贏得第一。
在幼兒園階段,我們就應正確把握游戲的規則,科學、合理的制定游戲規則,幫助幼兒將無目的的「玩耍游戲」轉化為「規則游戲」,使規則意識的培養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從而更好的促進孩子們的發展,為他們順利進入小學的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② 交替運動的走跑交替
這是人體移動方式的結合,更是體育鍛煉的一種方法。做法是先走後跑,交替進行。走跑交替若能經常進行,可增強體質,增加腰背腿部的力量,對防止中老年「寒腿」、腰肌勞損、脊椎間盤突出症有良好的作用。
③ 幼兒園跑的方式有哪些
主要包括以下方法及形式:直線跑、變向跑、往返跑、障礙跑、持物跑、協同跑、追逐跑、原地跑、後踢腿跑、後退跑、側身並步跑、小步跑、高抬腿跑、起跑、慢跑、沖刺跑、變速跑等。
跑步的游戲例如:繞過障礙、小雞快跑上、搶收搶種、看誰堆的高、我是螃蟹、貓捉老鼠、抓尾巴、聽命令抱成團、攻城堡、龍頭、龍尾、系繩結、迎著風兒跑、救出小動物、多種接力賽、圓形接力、集體行動等等。
各年齡段教學內容要求:
小班:一個跟著一個跑,學大馬,在指定范圍內四散跑,100米慢跑及走跑交替等。
中班:繞障礙跑,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追逐跑,20米快跑,接力跑,100米和200米慢跑或走跑交替等。
大班:聽信號變速跑或改變方向跑,四散追逐跑,躲閃跑,快跑25米,慢跑或走跑交替200米和300米,在較狹窄的小道上跑,高抬腿跑等。
④ 「走跑交替」具體是怎樣啊
就是說,如果你要跑400米的跑到,走跑交替就是快跑100米,慢走100米,這樣循環跑,就是走跑交替咯
⑤ 如何有效地進行幼兒園體育教學
幼兒園教師如何有效開展體育教學 【摘要】幼兒園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幼兒園的體育教學還存在很多誤區和問題,這些誤區和問題嚴重影響著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針對部分誤區進行解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 【關鍵詞】體育教學誤區 建議 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的,幼兒期身體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從醫學角度上看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能提高心臟的工作能力,加快血液循環,增大肺活量,使大腦皮層興奮達到最高點,體育在教育領域、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主導地位,是幼兒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根據幼兒的身體發展水平,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人體內在的能力,充分利用自身體力因素,針對自身體質薄弱環節加強,主動鍛煉,使之從身體的強健發展到好的體質。但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目標落實不夠,形式累贅。 有的教師單純追求表面的新穎、熱鬧,重視形式上的翻新,器械運用上的獨特。這個問題在公開教學、活動評優中尤為突出。有些教師在一段時間內統統採用一物多玩的方式,你玩「鞋盒」,我就玩「紙板」、玩「輪胎」、玩「滑板」,不管這「一物」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是否對「增強幼兒體質」有益,因而往往出現內容拼湊,器械「中看不中用」的尷尬。 建議:緊扣教學活動的目標 《3—6歲兒童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園體育要「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因此,有必要構建以發展幼兒身體素質為根本目標的體育教學體系,讓教師正確理解基本動作練習與身體素質培養的關系,把技能練習視為一種途徑和方式。例如,我們讓幼兒練習走跑交替,目的是培養幼兒下肢的力量素質和堅持到底的耐力素質以及平衡、協調等的調整素質。我們讓幼兒學習跳繩的技能,是為了培養幼兒上下肢軀乾的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協調性、控制速度的有效方式。 誤區二:只抓基本動作練習,忽視素質培養 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往往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如,在肩上投擲活動中,教師常關注的是如何教會幼兒肩上投擲的方法,較少考慮通過肩上投擲可以發展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和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以及擲准時培養幼兒良好的目測能力等等,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流於狹隘的腳的動作、手臂角度的技能訓練,使體育教學陷人了技能訓練的誤區。 建議:運用體育教學加強素質教育 樹立正確的大體育的觀念,幼兒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就是說,我們要把幼兒運動作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把培養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的基礎目標和實質目標。體育教學活動,不僅是一種技能的訓練,增強體質的手段,而且還要通過體育教學活動使幼兒形成保護身體健康的責任意識,習得巧妙地運用自己身體的能力,滿足模仿、運動、娛樂、交往、競爭、表現、審美等多種需要,促進智力、個性、品德、審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 誤區三:幼兒只是簡單的學習者。 一些教師往往在課前准備中一個人冥思苦想,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設計活動的形式,把准備工作做得很「細致」。如做大量的頭飾,繪制大幅的圖案,准備很多活動材料,布置大型的場景等等,卻很少讓幼兒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幼兒無法選擇感興趣的內容,無法體驗到參與准備工作的樂趣,無法對自己的活動體驗作出主動的決定,削弱了幼兒主動性的發揮,使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建議:讓幼兒成為體育活動的主體。 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在於他的親身體驗和嘗試,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全過程,讓幼兒參與設計活動計劃,問問幼兒他們想玩什麼,怎麼玩; 讓幼兒一起來准備活動器械,如縫制沙包、製作頭飾等;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自行調整活動方案,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幼兒中一部分的「袖手旁觀者」也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開掘幼兒的組織潛能、運動潛能,使體育活動成為幼兒主體性培養的又一有力手段。 誤區四:運動難度和運動量過低。 幼教師往往不敢運用一些強度大、險度高的內容,從而使幼兒失去「跳一跳、夠得著」的樂趣,失去迎接挑戰和困難的鍛煉機會。兒園教師基於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等影響,往往選擇一些安靜、輕松、安全且偏重於技巧練習的活動內容。在活動組織上,講解密度、示範密度過長,練習密度不足。特別是男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精力不能得到足夠的「宣洩」,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輕松「達標」,既影響了鍛煉身體的效果,也對幼兒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利。 建議: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 在一個好的體育活動中,講解、示範、練習、休息的密度應科學合理。其中,練習的密度最大,一般來講,可占整個活動的50% - 70%。在具體教學中,開始部分應做一些活動量不大的活動,在中間部分安排強度大、難度高的身體練習,使幼兒達到適宜生理負荷的高峰,結束部分安排活動量較小的游戲或放鬆活動。在組織指導時,要注意精講多練,減少過多的排隊等待的時間,同時,教師可適當選擇一些強度較大,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內容,如從1. 5m高處往下跳,仰卧起坐傳球,下蹲走過30cm一40cm高的障礙物等,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開展溜旱冰、打棒球、踢足球等活動,以有效刺激幼兒的運動熱情。這不僅鍛練了幼兒的身體,同時也使幼兒的心理素質大大增強。 誤區五:無意義的探索創新過多。 有些教師認為現在崇尚創新,因此,無論什麼樣的體育活動,都要求幼兒創新。「單腳跳」要創造性地跳,因而幼兒在練習時手舞足蹈,動足腦筋「取悅」教師,而把單腳跳的基本要求丟在一邊。也有的教師在引導幼兒探索時,只是一遍遍地重復要求,讓幼兒自由探索,缺乏層次性的指導策略,使幼兒的探索流於機械。 建議:關注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 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難易不同的內容,讓不同體質的幼兒都有活動的機會,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園的體育教學應以游戲為基本方式,充分考慮各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特徵,避免枯燥重復的技能訓練。同時,在創新的認識上,要重在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如「玩球」活動,第一層次的探索可以是自由玩,比賽誰的玩法多;第二層次的探索是玩玩別人玩過的花樣;第三層次可為幼兒提供繩、棒、圈等輔助材料,使幼兒與器械積極交流,創造出「趕小豬」「打球」「套球走」等各種饒有趣味的新花樣。讓幼兒在教師層層遞進、循循善誘的指導中獲得積極的自我體驗和成功樂趣。 綜上所述:兒童在3到6周歲年齡段,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維護個增強兒童健康、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任務。因此,科學的、適合兒童身體鍛煉,可使兒童在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使兒童的體格更加協調的發展,對兒童的心理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幼兒園要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和戶外活動,培養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需要幼兒教師重視兒童身體鍛煉,幫助兒童得到最基本的鍛煉身體的技能和知識,還要在活動中培養兒童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意志和主動、合作、樂觀的態度,兒童的天性是好動、好奇,兒童活動教育的主要特徵便是游戲性。體育活動和戶外活動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和身體的需要。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游戲實踐活動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促進兒童更好的融入社會是但不失自我的個性,
⑥ 大班幼兒跑步指導要點
戶外活動
一、戶外體育活動
(一)對幼兒的要求和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對幼兒的要求
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1.穿寬松的衣褲及合腳的鞋子,不穿有繩子的衣服,女孩活動時不戴頭箍等。
2.在快速奔跑時,不低頭猛沖,以免與別人碰撞、摔傷;不推搡別人;追逐跑和上、下樓梯時不手拉手;運動時和別人保持適宜距離;不用運動器械揮擊別人等。
3.游戲人數較多時,要學會在旁邊等待;在交換游戲場地時,要按游戲線路行走;夏天天氣炎熱時,知道選擇在樹蔭等陰涼處活動;不擅自離開集體等。
1.穿運動服、平跟鞋,不披散長發。
2.加強對幼兒的觀察與指導,選擇便於監護的適宜位置,隨時走動巡視,適時指導幼兒活動,確保每個幼兒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謹防意外。發現幼兒有危險動作時要及時制止,並進行必要的安全指導和安全教育。
3.活動前要加強對活動場地的巡視、檢查,不遺漏每一個角落,及時發現場地是否有安全隱患,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4.注意動靜交替,科學安排運動量,防止突然運動或劇烈運動造成的拉傷、扭傷或身體不適等。
5.保證足夠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
(二)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問題一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足,陰雨天氣不組織戶外體育活動
解決策略:
1.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要保證每天不少於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既不宜集中,也不宜過於分散。過於集中,孩子易於疲勞,失去興趣;過於分散,孩子則不能充分活動,達不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2.不同季節不同安排。夏季不宜在強光下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尤其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組織幼兒長時間在戶外進行高強度的體育活動,防止中暑和紫外線灼傷。夏季戶外活動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活動控制在30分鍾左右,還要做到動靜交替,活動一段時間後,可在陰涼處休息。冬季日照時間短,戶外活動宜安排在上午9點之後、下午午睡起床後。
3.陰雨天堅持開展戶外活動。要利用幼兒園自身場地的特點,充分利用走廊、門廳、長廊、屋頂平台等,合理安排每班活動場地,保證陰雨天時戶外活動正常進行。
問題二體育活動內容單一,幼兒興趣不高
解決策略: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做到體育活動游戲化。
問題三活動器械不夠豐富,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解決策略:
要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和年齡特點,提供數量充足、種類豐富、功能各異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還應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需要,自製體育器械。
問題四體育活動安排隨意,無計劃
解決策略:
要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活動。每次活動前,必須圍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制定計劃,保證體育活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問題五保教結合不到位,保育工作跟不上
解決策略:
1.及時增減衣服。
2.掌握好運動量。
3.關注個體差異。
4.准備活動與放鬆活動。
5.運動前後適宜補水。
問題六幼兒運動常規差,容易出安全事故
解決策略:
建立良好的安全活動常規。活動前,向幼兒交待活動的規則和有關安全事項,盡可能預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針對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提前向幼兒提出活動要求。活動中,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及動作,發現危險時注意保護和制止。活動結束時,和幼兒一起總結討論活動中出現的不安全現象,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