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游戲送菜教案
1. 學前兒童想像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有意想像初步發展
幼兒期兒童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小班兒童表現得尤其突出。
(一)想像的目的性不明確
幼兒想像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像不指向於一定目的,僅以想像的過程為滿足。
小班兒童無論在游戲、繪畫還是做泥工等活動前,不知道自己將要創造出什麼形象,他們只是在行動中任意擺弄物體,或畫出線條圖形,而且隨時自發地改變物體的狀態或改畫其他圖形。當物體有了實際的變化或看到自己畫出的圖形時,才引起幼兒頭腦中出現新形象。例如,在活動之前問小班兒童:「你想玩什麼?」「你想畫什麼?」他總是望著你直搖頭,如果你在他面前拿出一個聽診器,他就講「我要做醫生」。如果看到周圍小朋友在畫氣球,他就講「我畫氣球」。當你交給他一團泥,問他想做什麼,他只知道接過泥高興地玩起來,而不知道怎麼回答,直到搓成個長條或扁圓體時,才會大聲地叫喊起來:「面條!」「餅子!」要他們想好玩什麼再取玩具,想好畫什麼再動手作畫是極困難的。
小班兒童事先無一定的想像目的,他們以想像過程為滿足。對有興趣的內容願反復進行想像。例如,畫圖畫時,在一張畫紙上,可以重復地畫著一個個物體的圖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給畫上了才滿足。在聽故事時,有趣形象的情節在腦中引起生動的想像,感到極大的愉快,於是不管教師已經將故事講完,還要求再講,哪怕是重復地講同一內容也樂意聽。
(二)想像的主題不穩定
在正確的教育下,幼兒可以在想像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們往往不能為達到預定的目的而堅持行動,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主題。例如,幼兒正在用積木建造「大橋」,忽然看到別的孩子拿了一些塑料小動物來,他便想像起動物園,而想玩「動物園」的游戲,於是立即推倒「大橋」的建築,搭起「動物園」來。
幼兒也受本身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想像的主題。例如,幼兒願意當「醫生」,所以玩「醫院」游戲時,忽而又想當「老師」,於是改變主題,而改玩「幼兒園」游戲。角色不穩定,影響主題不穩定。
繪畫也如此,畫娃娃的孩子,當看到鄰座的小朋友畫了個「小兔」很好玩,他也會改變主題,翻過紙來改畫小兔。或者原先畫著娃娃,忽然想起小兔,便改變主題畫小兔了。
(三)想像過程常常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夠引起某種想像過程,或者改變想像的方向。例如,一個小朋友畫了一朵小紅花,很高興,要求教師來看,適逢教師在指導別的小朋友作畫,沒有及時去看,頓時,這個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緒受到了影響,很不高興,過了一會兒,等教師走到他跟前時,只見畫紙上的小紅花已被粗黑線條塗沒了。當教師詢問他時,他冷冷地說:「已經送掉了。」又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是以小雞都被老鷹抓走而告終的,可是幼兒同情被抓去的小雞,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想像:大公雞和老母雞趕來,把老鷹啄死,最後小雞被救回來了。
在幼兒園教育的影響下,隨著幼兒言語的發展,到了中班、大班,特別是大班,有意想像逐漸發展起來。他們能夠按著成人的要求、方向進行想像活動,想像有了預定的主題。如在游戲時可以先商定玩什麼,然後再根據主題確定角色的分配和游戲的規則,對周圍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也能根據游戲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使用。畫畫時,也能夠預先想好要畫的內容。想像的主題也趨於穩定,例如編故事時,可以不離題地一直編下去直到全部編完。他們已不滿足於想像的過程,而是使想像服從於一定的目的。達到了目的,想像活動才結束。自然,與年長兒童相比,幼兒想像的有意性僅是初步的。
二、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創造想像開始發展
在幼兒期,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表現為,想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想像的內容基本上重現一些生活中的經驗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節。例如,幼兒在「幼兒園游戲」中扮演的教師,常常是重現他班上的教師的模樣。在「家庭游戲」中扮演父母,就是重現自己父母的舉止。在自編故事時,往往把自己的行為作為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加以描述,或者僅是模仿以往聽過的故事情節而已。小班兒童甚至在玩具和游戲材料的使用上都缺乏靈活性。例如,喂娃娃吃飯,必須有玩具小匙子;「洗手」得跑到自來水龍頭下,否則就認為不像。
到了中班、大班,盡管兒童仍以再造想像為主,但較之小班兒童想像的靈活性有所增加,他們可以不受具體實物的限制。例如,喂娃娃吃飯,有玩具小匙子固然可以使用,沒有小匙子時,他們會用冰棒棍、筆、長形積木,甚至徒手做喂飯的動作。「洗手」也不需要在水龍頭下,只要在洗手動作的前後假裝開關龍頭即可。
隨著幼兒言語的發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幼兒的再造想像中,出現了一些創造性的因素。例如,教師要求兒童學畫一個人,教師的范畫是一個徒手的人,可是兒童憑借想像畫了個手舉紅旗的人。又如,畫小雞時,還在周圍畫了些米粒和小草,想像小雞吃食。在復述故事時,也往往加上自己想像的情節。
在幼兒期,創造想像開始出現。例如,幼兒玩「食堂游戲」,他們不僅重現日常的燒飯、開飯等內容,而且還會創造性地將菜場工人叔叔送菜上門的情節組合到游戲中去,而且與「過家家」、「幼兒園」等游戲串連起來,構成一個新的主題。在自編故事結尾時,可以將過去經驗中的各種表象有機地組合起來,編出個新的故事結尾。在良好的教育和訓練下,大班幼兒的想像可以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表現出明顯的創造性。例如,前述的《盪鞦韆》這一幅水墨畫,榮獲1979年世界兒童畫一等獎,這幅畫充分反映了幼兒富於幻想,創造想像已經開始發展。
三、想像容易同現實混淆
想像同現實混淆,是指把想像的東西當做現實的東西。幼兒期兒童有時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的東西;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做已經出現的事情來描述。這些就是想像同現實混淆的表現。此外,幼兒在參加游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樣,身歷其境,或與劇中人物同興奮、共憂愁,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這也是由於想像和現實混淆的緣故。這種現象在小班、中班兒童常常明顯表現出來。例如,小班兒童在做體育游戲「大灰狼和小白兔」時,教師扮演大灰狼,小朋友扮演小白兔。平時「大灰狼」只是嚇唬一下,並不抓住「小白兔」。有一次,教師想促使小朋友跑得快一點兒就抓了一隻「小白兔」。頓時,這只「小白兔」怕得哭了起來,口中喃喃說著:「大灰狼會吃掉我的,大灰狼會吃掉我的。」甚至以後幾天玩這個游戲時,也不願當小白兔,而且還說「大灰狼會吃掉我的」。
大班兒童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認識能力也漸漸提高,能夠分清「真的」和「假的」、「想像的」和「真實的」。如「六一」兒童節,教師為兒童演出兒童故事,當「黑熊」一出場,小班兒童就神情緊張,有的甚至害怕得想離開座位;大班兒童都很高興,知道這是假的,還會勸慰小班兒童,「這熊不是真的,是老師扮演的」。
教師常常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在組織小班幼兒的學習活動時,一方面使幼兒在想像中如同故事或游戲中的角色一樣活動,分享角色的樂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來接受教育;另一方面盡量避免引起恐怖、害怕等情緒。尤其對年幼膽小的兒童,在有關的活動中,更要多加說明,使他們知道這些不是真實的,不要害怕。
此外,父母和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把幼兒談話中所提出的一切與事實不符的話,都簡單地歸之為說謊,並予以嚴厲的責備。要深入了解,弄清真相,假如由於想像的混淆,就要耐心指導兒童,分清想像和事實。
幼兒想像活躍,富於幻想,而且很大膽。有人從而推斷幼兒期是想像最發展的時期,幼兒比成人更富於想像力。這是不確切的。因為想像的水平直接取決於表象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分析與綜合能力的發展程度。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語言發展水平當然都不及成人;他們表象的豐富性、准確性都較差;思維發展水平也遠不如成人。所以,幼兒想像的有意性、廣闊性、豐富性和創造性都不會超過成人。
2. 體育游戲鑽洞拔菜教案
設計意圖
和小班孩子運動,我發現首先要吸引孩子積極參與。這其中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投入,才會在積極的參與過程中體驗著快樂的過程並發展其運動能力。詳情請訪問http://new.060s.com
如何引發小班幼兒的運動興趣呢?是我這兩個學期考慮的重點。
在經過了一些案例的研究後,我發現:
1.激發興趣必須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班孩子活動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其他年齡段的孩子短,要調動他們的興趣就
必須盡可能的使用他們熟悉的,能掌握控制的物體,以便孩子消除恐懼感,有積極投入的願望。本次活動中就試圖引發幼兒關注自己最為熟悉的身體來開展運動。
2.激發興趣必須關注幼兒的生活熱點
本班孩子最近一直關注著各種各樣的「好朋友」,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拓展自己的經驗,我設計「我和我的好朋友」,讓孩子和身體朋友一起游戲,體驗身體的協調運動的快樂。
3.激發興趣必須給予幼兒適度的挑戰詳情請訪問http://new.060s.com
本次活動中挑戰孩子和同伴互動、和老師互動,在情感上體驗和好朋友共同運動的樂趣。同時,本次活動中還進一步挑戰孩子和自己的身體進行互動,鼓勵他們不斷變換著各種姿勢,探索著不同的動作,積累運動經驗,從而發展身體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力量的支撐,鑽爬能力。
游戲目標
1.喜歡和老師同伴一起做運動游戲。
2.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做各種動作,發展協調能力。
游戲准備
背景音樂
游戲過程
一、准備活動──身體操
兒歌:
請出我的小手擺一擺,請出我的小腳踢一踢,請出我小腰扭一扭,請出我的屁股轉一轉,請出我的膝蓋蹲一蹲,請出我的腦袋點一點,請我的身體動起來。
二、游戲──鑽洞洞
1.做個小洞洞
a.鼓勵孩子用手臂做洞洞,做各種各樣的洞洞,並能讓老師手中的球穿過。
b.用腳和身體做洞洞,做與別人不同的洞洞。
2.做個大洞洞。嘗試用身體做大洞洞,能夠讓同伴能從這個洞洞中穿過。鼓勵孩子做與別人不同的洞洞,充分活動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三、結束活動──身體操
兒歌:謝謝我的小手揮一揮,謝謝我的小腳甩一甩,謝謝我的腰,謝謝我的頭,謝謝我的膝蓋和屁股,再見!來源:new.060s.com
3. 幼兒園快樂歺館優質課教案
實施策略:
提問法;示範法;動手操作法;情境創設法;體驗性教學。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參與課堂,體驗文明用餐過程,幼兒能夠理解並掌握餐廳用餐禮儀。
難點:幼兒在快樂餐廳能夠文明用餐,養成文明禮貌用餐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理解並掌握用餐的基本禮儀並文明用餐。
2、懂得節約,能夠自覺排隊取送餐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3、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開心的享受用餐過程。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足量的餐具和足量的點心。ppt課件。抽紙一盒。
經驗准備:有過在餐廳或飯店吃飯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餐廳情景,激發幼兒參與課堂的興趣 。
(1)師:小朋友們,讓我們開著小火車去快樂餐廳吃飯吧。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位置坐下。
(2)提問:現在啊,飯菜還沒有熟呢,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正確的做法:端坐好,安靜等待就餐。
(3) 小朋友們吃飯的時間到了,讓我們排隊去取餐盤吧。
老師示範正確的做法。安靜走到餐盤放置處,先取一個盤子,然後取一個小碗,最後取一個勺子。兩只手平穩端好餐盤回到座位上。幼兒排隊依次取餐盤。教師在旁邊指導。
(3)總結飯前禮儀:進餐廳,請安靜。坐端正,不吵鬧。餐飲具,放放好。
二、學習吃飯禮儀。
(1)餐廳廚師給幼兒盛好飯菜。提問:小朋友們我們在吃飯時應該注意什麼呢?預期:不用手抓飯,不撒飯;吃飯時不亂講話,不大笑 (很危險);不挑食;吃多少盛多少,不夠時主動要求添菜。
(2)出示公益廣告,倡導節約用餐。
(3)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吃飯禮儀:不抓菜,不撒飯。吃多少,盛多少。不夠再來添一勺。節約糧食我最棒。
(4)小朋友請吃飯吧,老師巡迴指導,老師指出錯誤做法並要求其改正。
三、學習飯後禮儀。
(1)小朋友都吃飽了吧,現在請你跟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下飯後禮儀。老師示範:抽一張紙,擦擦小嘴吧。端起餐盤,主動將餐盤放回餐盤回收處。要求:將飯渣倒入指定盆中,其他餐具分類擺放。
(2)接下來,請小朋友們排隊放餐盤。
(3)總結一下飯後禮儀:吃完飯,擦嘴角。送餐盤,不推擠。飲食禮儀我記牢,人人誇我好寶寶。
四、飯後散步。
(1)小朋友們,以後我們到餐廳吃飯都要向今天這樣做哦。我們一起總結一下餐廳飲食禮儀:進餐廳,請安靜。坐端正,不吵鬧。餐飲具,放放好。不抓菜,不撒飯。吃多少,盛多少。不夠再來添一勺。節約糧食我最棒。吃完飯,擦嘴角。送餐具,不推擠。飲食禮儀我記牢,人人誇我好寶寶。
(2)吃的好飽呀,讓我們一起到戶外散散步吧 。
4. 小班體育《蔬菜找家》教案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5. 中班美術小白兔送菜塗色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6. 小班體育活動《跟著走》教案
活動領域
健康 語言
活動前評析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准備材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大蘿卜、用紙粘接的小路,還有用皺紋紙扎的各種顏色的小花,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
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採用了游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兔子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活動自然結束。在活動中,通過看望生病的小馬、拔蘿卜、躲避大灰狼、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完成了教學目標。
在准備材料時,我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
活動目標
1、初步練習走平衡木。
2、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及發展了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活動准備
塑料矮平衡木、紙製作的「小路」(50cmx18cm),一封信,玩具馬一個,小兔子頭飾、皺紋紙製作的各種顏色的「小花」和「大蘿卜(用布縫制的)」若干。
活動過程實錄
(一)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自然站隊做從頭到腳的熱身准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創設情境。
老師扮兔媽媽。
寶寶們:媽媽早上起來收到了好朋友小馬的一封信,信上說小馬生病了,很想見一見媽媽和寶寶們。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馬好嗎?
兔媽媽說:我要帶寶寶們去看望小馬。可是,去小馬家只有一條小路。這條小路很窄,而且路的兩邊開滿了漂亮的小花,我們走路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踩到兩邊的小花好嗎?
幼兒:好的。
2、走「小路」。
兔媽媽帶著小兔子們去看小馬,一個跟著一個走(走紙製作的小路)。
兔媽媽邊走邊說:「小小路,窄又長,花兒開在路兩旁。兔寶寶,走小路,整整齊齊排成行,你不擠來我不搶,一個跟著一個走。」
兔媽媽:哈哈!看呀!小馬家到了。我們先來敲一敲門吧!
小馬把門打開看到了好朋友兔媽媽和兔寶寶們非常高興。兔媽媽詢問了小馬的病情,並讓兔寶寶們也說一句祝福小馬的話。
幼兒:小馬你的病好點兒了嗎?
幼兒:你要多喝水。
幼兒:你要多吃蔬菜。
幼兒:你快點好吧!
、、、、、、
兔媽媽說:寶寶們,我們就不打擾小馬了,讓它多休息吧!我們來和小馬說再見吧!
兔寶寶們:小馬再見。
兔媽媽:寶寶們我們還要按照來時的路走回去。
3、過「小橋」。
小兔子們從小馬家回來後,特別高興。兔媽媽說:「快到吃中午飯的時間了,家裡的蘿卜不多了,我們一起去拔蘿卜吧。」拔蘿卜要到河的對岸,需要過一座「小橋」,出示塑料矮平衡木,兔媽媽教小兔子們怎麼過「小橋」(教師演示怎樣過「小橋」)。
教師邊過小橋邊和幼兒一起說過小橋的兒歌:
7. 如何對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蔬菜寶寶》進行評課
教學設想 此次活動選自中國教育學會課題研究教材小班下冊健康領域《蔬菜營養多》。結合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的進餐情況,我發現班裡許多孩子有挑食的現象,經常是只吃喜歡的飯菜,如:肉、雞蛋、大米等等,對豐富的蔬菜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們會將不愛吃的蔬菜擺在餐桌上或者全部倒掉。這樣不僅浪費糧食,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為了讓幼兒了解蔬菜、愛吃蔬菜,養成不於是生成挑食的良好習慣,於是生成了這次活動。 教後反思 整個活動設計以「幫助小黑」為主線,滲透著情感教育,讓孩子知道關心別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一開始我就以播放課件:「哭聲」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果然,孩子們聽到哭聲有了幫助別人的願望。接著參觀了小白的菜園,通過引導讓孩子們運用多種感觀感知了幾種蔬菜的外形及特徵。在小白的介紹下(特別是以小白的口吻)孩子們繞有興趣的了解了這些蔬菜的營養價值。在幫小黑摘蔬菜、送蔬菜、做菜的一系列環節中,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鞏固了對幾種蔬菜名稱、外形特徵及營養價值的認識,自然的喜歡上蔬菜。 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盡量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游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說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並給予肯定;還時時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不同成度的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鼓勵孩子們多吃蔬菜,讓他們逐步養成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活動中我雖然給孩子提供了輕松愉快的氛圍,但是偶爾有些急躁,沒有充分地給他們表達的機會,束縛了孩子們的想像力。今後在這方面要有所改進。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及課前准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