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體育游戲抗挫
❶ 適合幼兒園小班玩的體育游戲有哪些
老鷹捉小雞
游戲玩法: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雞媽媽,多人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接著一個地拉著雞媽媽的衣服。老鷹去捉小雞,雞媽媽兩臂張開護著小雞們,不讓老鷹捉小雞,老鷹只能捉最後一隻小雞。小雞如果被老鷹捉到,就算輸了。
❷ 如何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效益
當前,幼兒體育已受到幼兒教育者的普遍重視,許多幼兒園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然而離目標的要求還有距離。對於任何通過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增強幼兒的體質、和諧發展幼兒的身心,許多教師還比較的模糊,如有的教師對體育功能的認識不全面,過分強調興趣而不注重體育活動的作用;在體育活動中一刀切的灌輸方法用的比較多;對於幼兒活動量的調控存在隨意性;還存在等待時間過長,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等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幼兒無論在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比過去幼兒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年齡越小的幼兒,身體活動的能力就越是他的一切行為的基礎,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主要取決於其身體活勸的能力。因此,幼兒對自己身體活動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對於他們自我意識的形成是極為重要的。那些身體活動能力較強、能夠獨立完成多種體育活動的幼兒,往往會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對於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問題的解決也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而且行動積極、主動。相反,那些動作遲鈍、身體活動能力較差的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就常常會遭受失敗。因而他們也常 常會產生否定的「自我」傾向,表現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幼兒園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途徑
1.創設被人接受的氛圍,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
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尤其是幼兒中最有威信的老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批評或表揚,往往是幼兒評價自己的標尺,小班幼兒更明顯。因此,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教師應該在語言和行動上處處照顧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往,尤其對那些活動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在語言和情感上給予積極評價,使幼兒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和滿足,激起幼兒喜愛體育,樂於上進的願望,而應避免消極的評價給幼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讓幼兒生活在強調優點而不是缺點的氛圍中,並逐漸學會保持自信。
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根據小班幼兒身心發展和年齡特點,盡量採取游戲的方式,以引起全體幼兒興趣,減輕幼兒恐懼心理,從而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如在引導幼兒玩攀登架時,我們設計了「給小動物找媽媽」的游戲,把「小動物媽媽的家」設置在攀登架上,鼓勵孩子們去幫助「小動物找媽媽」,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積極、活躍,連平時最怕玩攀登架的幾名幼兒也不知不覺地爬上了攀登架的最高點,對他們的成功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就是通過諸如此類的活動,我們幫助幼兒逐步樹立了參與活動的勇氣和信心。
2.鼓勵幼兒嘗試活動,提供自主、獨立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充分發揮幼兒的潛力,避免機械模仿
在幼兒期,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也是個體主動性發展的良好時期。根據幼兒興趣和意願及小班幼兒年齡特徵,在組織和安排體育活動時,既要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又要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潛力的發展。幼兒對某一活動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以後,通過增加活動量或活動難度的辦法,讓幼兒不斷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如在平衡練習中,一開始,我只讓幼兒在活動場地上走平衡線。然後,提供不同高度、寬度、坡度的平衡木,讓幼兒自由嘗試,接著請平衡力較好的幼兒進行示範,再由教師把走平衡木的動作要求示範給幼兒,引導幼兒進行「過小橋」的練習,幼兒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由寬到窄,由低到高練習。這樣,不管平衡能力強弱,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都對自己產生滿意的態度。同時,教師應該認識到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起點,獲得成功的程度是不同的,要鼓勵幼兒從自身的起點開始,努力爭取一次比一次練得更好,發揮幼兒潛力。
在組織體育活動時,除了必要的示範外,要注重逐步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幼兒僅僅是被動地去做教師要求他們做的事,即使他們學會了做什麼,也不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學。長此以往,幼兒就會養成依賴性,影響自主性和自信心的發展。因此,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以發展幼兒主動性為首要任務,使幼兒成為主動和成功的探索者與學習者。為了盡量避免單一的機械模仿,我們往往啟發和鼓勵幼兒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各種玩法。如玩竹圈,教師不馬上做示範,而是讓幼兒拿著竹圈子自由玩耍,啟發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竹圈還可以怎樣玩?要和別人玩得不一樣」。因此,孩子們便會想出各種饒有童趣的玩法。當幼兒有過自身體驗獲得成功時,他們的主動性得到發揮,自信心自然得到增強。
3.幫助幼兒克服在體育活動中的兩種極端心理――自卑與自負
小班幼兒個體差異明顯地體現在動作發展上。有些幼兒動作發展好,在活動中能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而有些幼兒動作發展差,在同樣的活動中卻常遭失敗,久而久之,他們會以為自己能力太差而失去參加活動的信心,形成了「我不行」的思維定勢。為幫助幼兒克服自卑感,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從積極評價入手,盡量挖掘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的長處,少批評,多表揚;通過比較,讓幼兒重新評價自己,認識到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和優勢,沒有必要高著別人,低著自己,從而增強自信心;在體育活動中適當降低對自卑幼兒的要求,使之 具有成就感;通過補償性的訓練,幫助幼兒正確對待挫折,增強抗挫能力,當他們不斷地從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逐步克服自卑感。
為幫助幼兒克服自負感,我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有難度的、可能會失敗的活動,如體育活動「小貓釣魚」,教師設置了各種障礙,幼兒必須通過付出艱辛的努力,以及具備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我們只有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幫助他們找到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方法,才能使他們擺脫依賴與驕傲。 4.家園配合,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鏡子。」確實,父母的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有的父母平時很少參與集體活動,那麼他們的孩子也許就會縮手縮腳;有的父母溺愛幼兒,一切包辦代替,那麼他的孩子就會產生過度的依賴思想,困難面前退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堅持與家長聯系,共同探討幼兒自信心缺乏的原因,並要求取得家長的配合。
⑴不要溺愛孩子,應支持孩子與同伴交往。
⑵積極開展家庭體育活動,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
⑶家園保持聯系,及時反饋幼兒的點滴進步,以獲取幼兒每一發展階段的信息,共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❸ 有什麼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孩子抗挫能力
組織學生參加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體育鍛煉來促進學生心理抗壓抗挫能力。
1.現代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體育活動大部分在實踐中進行,新形勢下,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更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把知識、技術技能、道德品質的培養很好融為一體,培養身心都健康的新一代。 中學階段是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品質的黃金時期,也是其心理發展不成熟、不穩定和不平衡階段。那麼,體育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抗壓抗挫能力有什麼重要意思呢?
1.1 抗挫折力培養著眼於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在體育課上進行挫折練習而培養百折不撓、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從而獲得健全的人格。
1.2 以耐挫力培養為突破口,推動體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切實提高學生的一般身體素質,同時也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1.3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意志品質、心理活動以及個性特點,都表現的極其直觀、具體、生動、鮮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1.4 形成一套受挫能力培養的機制,努力尋找有效途徑和方法,切實解決影響體育教學效率的有關問題。
2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特點,社會給人們帶來的壓力也是不同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面臨著新的壓力,現代學生所受到的壓力也有了新的特點。
2.1 近幾年來,在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話題中,挫折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讓孩子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洗養尊處優的習氣,磨礪堅強的意志,學會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養他們的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復能力。
2.2現在的很多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個性十足,卻經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擾的脆弱的「蛋殼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環境或受到批評,往往會採取過激的行為:或攻擊,或自責,或放棄追求,甚至出現輕生行為。
2.3有些教育部門或學校也曾對學生抗挫折力的培養進行過多種渠道的嘗試,但大都缺乏方法論的系統指導。
3、巧施抗挫教育,鍛煉學生意志抗挫折教育,是一種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養學生受挫恢復力的教育。
抗挫教育的目的在於教育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磨練意志,增強心理免疫力,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與環境的適應能力。體育活動的形式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為了熟練掌握一個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動作,需要練習者成百上千次地反復練習,在這一過程中練習者必然會遭受多方面的失敗與挫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當關心學生在遭受挫折後,個體應以何種方式對待挫折情境,盡可能讓學生獲得應對挫折情境的正確理念和調適心理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 1.利用惡劣天氣,鍛煉學生意志。
體育課戶外活動較多,避免不了要碰上惡劣天氣。很多體育教師考慮到天氣影響,經常要改變教學計劃,進行室內授課,其實天氣不好恰恰為我們創造了挫折教育的適宜環境,如果不加以利用就錯失了教育的大好機會。例如,下雪天操場有不少積雪,天氣又很寒冷,教師為了鍛煉學生抵禦嚴寒、戰勝困難的能力,可以組織打雪仗等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❹ 如何提高幼兒的抗挫能力 案例分析
提高幼兒抗挫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面臨來自各方面的競爭,隨之而產生的的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各樣挑戰及風險都將使人們面臨嚴峻的考驗.而現在的獨生子女都生活在蜜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簡直就像溫室里的花朵,越來越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稍有不順心就有可能一撅不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主的嘗試.因此,幼兒必須具備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練,使他們懂得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困難,對於他們將來的成長,對於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挫折教育,也稱逆境磨煉,是指通過展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養幼兒正確認識駕御挫折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強幼兒適應能力和堅強意志為指導,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創設或利用日常生活情境,通過自然方法妨礙或干擾幼兒某些目標的實現,從而對他們進行經受挫折、擺脫依賴、增強對困難承受力的教育.有意識地、經常地讓幼兒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遇到的各種挫折,使他們養成了與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幼兒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幼兒來說,這正是他們健康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壯骨劑」,也是他們在展現「生活與自我」中的必備精彩片斷.
一、讓幼兒充分認識和正確理解挫折
真實感知,是指在各種活動中,尤其是在孩子面臨困難時,要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逐步從反復的體驗中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作好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孩子對外界刺激所作出反映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充分認識挫折是實施挫折教育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在50年代就提出挫折ABC理論,A、挫折事件;B、對挫折的認識;C、情緒反映和行為後果.該理論強調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消極反映和人遭遇的挫折本身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而對挫折的認知確是一個異常重要的原因.對挫折的認知包括人對挫折及其意義的認識、評價和理解.挫折認知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人遭遇挫折的情感和行為.因此,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後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並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
二、積極探索提高幼兒抗挫能力的途徑
我們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目的就是為了使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學會以積極發態度對待挫折,以頑強的精神走出逆境,提高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學習戰勝挫折的本領,使其身心健康發展.探索挫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一)利用自然環境中產生的挫折進行教育.
自然情境因為有真實性和自然性,能使孩子充分體驗挫折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並有一定的心理准備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挫折的思考和把握比較成熟,因而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把握.在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可以逐步學會刷牙、洗臉等生活自理能力;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培養愛勞動的習慣,練習自己穿衣、系鞋帶、整理床鋪、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務能力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常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在排除這些自然挫折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幼兒的耐挫能力,又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在幼兒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例如:我們班有的孩子不會系鞋帶,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為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系一次,並讓他看著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我不再幫忙,讓他自己動手,克服困難,如果幼兒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乾的過程後,既提高抗挫能力又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當然,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
,因此主動創設生活情境,對提高幼兒的抗挫能力更具有預防性和針對性,能彌補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為了提高幼兒對挫折承受能力,我們可設置難度不等的情境,讓幼兒逐步經受磨練,有目的地去培養幼兒的耐挫力.比如說遠足、勞動、競賽、野營、探險、批評、延遲滿足等活動和手段,可以鍛煉幼兒的意志,增強他們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待失敗、打擊的能力.
例如:竹林探險就是結合我們中班秋遊活動展開的培養幼兒抗挫能力的一次探險活動.孩子們需要和小夥伴一起,深入濃密的竹林,尋找地圖,然後通過拼貼地圖,找出偷獵者的所在地,並和偷獵者展開一場「生死搏鬥」從而營救小動物.在活動中,孩子們要戰勝對叢林深處的恐懼,戰勝地勢的凹凸不平,戰勝偷獵者的「武力攻擊」,在這種情境下,大部分孩子不怕困難,不退縮,合力完成任務,而膽小的孩子在如此氛圍中受同伴們的影響,也積極地投入到「戰斗」中,他們忘記了「恐懼」、戰勝挫折,順利解救了小動物.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創設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讓幼兒到黑暗的地方取東西等.日本在這方面的教育給我們許多啟示:夏天讓孩子赤足在布滿碎石瓦塊的地上走,冬天讓孩子穿著單衣在雪地鍛煉,定期讓孩子到艱苦的地方生活,培養獨立生存能力和抗挫能力等等.
❺ 教師如何幫助幼兒提高抗挫折能力
1、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兒童正確對待挫折
兒童模仿性強,可塑性強。所以作為家長應以身示教,時時處處做孩子的好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就應正確對待,積極應對,並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同時,家長平常還應加強學習和觀察,注意把孩子的同齡夥伴中的好榜樣及時地介紹給孩子,從而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2、善於與兒童溝通,共同戰勝挫折
兒童心理專家告訴我們,當兒童遇到挫折時,一般會產生悲觀、失望、退縮、敏感等心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與孩子溝通,朋友般地傾聽其傾訴;然後幫助其正確歸因,引導他們敢於正視自己,能客觀地評價自我。在了解自我能力的基礎上,樹立較強的自信心,並創設機會讓其體驗或回憶成功的經歷,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使他們能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真正做到在順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聲嘆氣,形成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應把挫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
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對人的意志力的培養和良好的個性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其實,學校作為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系統教育的專門機構,它比家庭教育更完善,所產生的影響也更深遠。因此,學校是對兒童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將挫折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兒童進行挫折教育。
4、開設專門的挫折教育課程
專門的挫折教育課程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針對性,通過教學計劃的實施,挫折教育就變成了一項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我們可以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在認知上,讓兒童正確理解挫折,以使兒童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讓兒童充分體驗挫折,消除兒童對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為上,教兒童掌握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兒童正確的反應方式,通過知、情、意、行的系統培養和訓練,使兒童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5、開展挫折游戲與競賽
挫折教育課程應與游戲、競賽結合起來。因為游戲和競賽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開展挫折游戲和競賽活動,容易讓兒童接受和掌握戰勝挫折的方法。例如,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時,有計劃地安排兒童分別扮演人際沖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老師在指導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分析沖突產生的原因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6、開展滲透教育
除了專門課程和游戲競賽之外,還要把挫折教育滲透到幼兒園及學校的各科教學之中,如語言、算術、常識、美術、音樂、體育等科目都蘊涵著豐富的挫折教育因素,要善於發掘並加以運用。
7、給予兒童適當的「劣性刺激」
在兒童的生活、學習活動中,可適當利用一些現實情境給兒童以「劣性刺激」,所謂「劣性刺激」是指令兒童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如飢餓、勞累、困難、批評、懲罰等。適當地拒絕給予兒童所喜歡的東西、讓其感受飢餓、對經常獲得表揚的兒童不失時機地給予批評,都可使兒童體驗到許多事情並非總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這可克服兒童的自我中心傾向,使兒童認識到挫折的客觀存在性。但要注意,「劣性刺激」的使用要恰當,要適時。例如兒童在進行某些創造性的嘗試時,若成人給予負面刺激,可能會挫傷兒童嘗試和學習的積極性。
❻ 適合小班玩的體育游戲有哪些
一、小豬回家游戲
1、規則:幼兒用雙手滾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2、游戲玩法:幼兒雙手推動"小豬"(皮球)在地面滾到指定的"家"(紙箱)。隨著幼兒興趣的變化,游戲情節可不斷發展,如:幫助"小豬"鑽過"山洞"(障礙物),走過"小橋"(障礙物),繞過"危險"(障礙物)回"家"。
二、喂小動物吃飯游戲
1、規則:幼兒要站在規定的地方投球,一個接一個地投,不能搶。
2、游戲玩法:在大紙盒上貼動物頭像,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設法將皮球投進紙盒裡,鍛煉投擲和目測能力。
三、我是小小傳球手游戲
1、規則:幼兒要先站好,然後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
2、游戲玩法:幼兒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頂開始傳球,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傳球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提高幼兒配合、協作的能力。
四、比比誰的本領大游戲
玩法:老師向前爬時,幼兒就後退爬,想法不讓幼兒抓住,如果快要抓著你時,幼兒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己;當老師後退爬時,幼兒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幼兒的本領大,還是老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
五、看標志爬游戲
玩法:老師這兒有兩朵什麼顏色的花?當你看到紅花時,就必須向前爬;當你看到黃花時,就必須後退爬,看誰先到終點拿到小兔娃娃,誰就是冠軍。
❼ 如何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抗挫能力專題小結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❽ 如何更有效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
當前,幼兒體育已受到幼兒教育者的普遍重視,許多幼兒園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然而離目標的要求還有距離。對於任何通過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增強幼兒的體質、和諧發展幼兒的身心,許多教師還比較的模糊,如有的教師對體育功能的認識不全面,過分強調興趣而不注重體育活動的作用;在體育活動中一刀切的灌輸方法用的比較多;對於幼兒活動量的調控存在隨意性;還存在等待時間過長,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等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幼兒無論在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比過去幼兒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年齡越小的幼兒,身體活動的能力就越是他的一切行為的基礎,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主要取決於其身體活勸的能力。因此,幼兒對自己身體活動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對於他們自我意識的形成是極為重要的。那些身體活動能力較強、能夠獨立完成多種體育活動的幼兒,往往會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對於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問題的解決也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而且行動積極、主動。相反,那些動作遲鈍、身體活動能力較差的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就常常會遭受失敗。因而他們也常 常會產生否定的「自我」傾向,表現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幼兒園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途徑
1.創設被人接受的氛圍,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
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尤其是幼兒中最有威信的老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批評或表揚,往往是幼兒評價自己的標尺,小班幼兒更明顯。因此,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教師應該在語言和行動上處處照顧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往,尤其對那些活動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在語言和情感上給予積極評價,使幼兒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和滿足,激起幼兒喜愛體育,樂於上進的願望,而應避免消極的評價給幼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讓幼兒生活在強調優點而不是缺點的氛圍中,並逐漸學會保持自信。
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根據小班幼兒身心發展和年齡特點,盡量採取游戲的方式,以引起全體幼兒興趣,減輕幼兒恐懼心理,從而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如在引導幼兒玩攀登架時,我們設計了「給小動物找媽媽」的游戲,把「小動物媽媽的家」設置在攀登架上,鼓勵孩子們去幫助「小動物找媽媽」,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積極、活躍,連平時最怕玩攀登架的幾名幼兒也不知不覺地爬上了攀登架的最高點,對他們的成功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就是通過諸如此類的活動,我們幫助幼兒逐步樹立了參與活動的勇氣和信心。
2.鼓勵幼兒嘗試活動,提供自主、獨立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充分發揮幼兒的潛力,避免機械模仿
在幼兒期,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也是個體主動性發展的良好時期。根據幼兒興趣和意願及小班幼兒年齡特徵,在組織和安排體育活動時,既要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又要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潛力的發展。幼兒對某一活動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以後,通過增加活動量或活動難度的辦法,讓幼兒不斷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如在平衡練習中,一開始,我只讓幼兒在活動場地上走平衡線。然後,提供不同高度、寬度、坡度的平衡木,讓幼兒自由嘗試,接著請平衡力較好的幼兒進行示範,再由教師把走平衡木的動作要求示範給幼兒,引導幼兒進行「過小橋」的練習,幼兒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由寬到窄,由低到高練習。這樣,不管平衡能力強弱,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都對自己產生滿意的態度。同時,教師應該認識到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起點,獲得成功的程度是不同的,要鼓勵幼兒從自身的起點開始,努力爭取一次比一次練得更好,發揮幼兒潛力。
在組織體育活動時,除了必要的示範外,要注重逐步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幼兒僅僅是被動地去做教師要求他們做的事,即使他們學會了做什麼,也不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學。長此以往,幼兒就會養成依賴性,影響自主性和自信心的發展。因此,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以發展幼兒主動性為首要任務,使幼兒成為主動和成功的探索者與學習者。為了盡量避免單一的機械模仿,我們往往啟發和鼓勵幼兒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各種玩法。如玩竹圈,教師不馬上做示範,而是讓幼兒拿著竹圈子自由玩耍,啟發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竹圈還可以怎樣玩?要和別人玩得不一樣」。因此,孩子們便會想出各種饒有童趣的玩法。當幼兒有過自身體驗獲得成功時,他們的主動性得到發揮,自信心自然得到增強。
3.幫助幼兒克服在體育活動中的兩種極端心理――自卑與自負
小班幼兒個體差異明顯地體現在動作發展上。有些幼兒動作發展好,在活動中能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而有些幼兒動作發展差,在同樣的活動中卻常遭失敗,久而久之,他們會以為自己能力太差而失去參加活動的信心,形成了「我不行」的思維定勢。為幫助幼兒克服自卑感,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從積極評價入手,盡量挖掘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的長處,少批評,多表揚;通過比較,讓幼兒重新評價自己,認識到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和優勢,沒有必要高著別人,低著自己,從而增強自信心;在體育活動中適當降低對自卑幼兒的要求,使之 具有成就感;通過補償性的訓練,幫助幼兒正確對待挫折,增強抗挫能力,當他們不斷地從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逐步克服自卑感。
為幫助幼兒克服自負感,我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有難度的、可能會失敗的活動,如體育活動「小貓釣魚」,教師設置了各種障礙,幼兒必須通過付出艱辛的努力,以及具備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我們只有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幫助他們找到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方法,才能使他們擺脫依賴與驕傲。 4.家園配合,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鏡子。」確實,父母的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有的父母平時很少參與集體活動,那麼他們的孩子也許就會縮手縮腳;有的父母溺愛幼兒,一切包辦代替,那麼他的孩子就會產生過度的依賴思想,困難面前退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堅持與家長聯系,共同探討幼兒自信心缺乏的原因,並要求取得家長的配合。
⑴不要溺愛孩子,應支持孩子與同伴交往。
⑵積極開展家庭體育活動,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
⑶家園保持聯系,及時反饋幼兒的點滴進步,以獲取幼兒每一發展階段的信息,共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二、運動量上採用「多峰式」訓練
體育活動中幼兒運動量的「多峰式」,指的是整個體育活動中運動量的分布呈兩次以上的高峰狀態,以免運動疲勞帶給機體的傷害。考慮到幼兒身體在運動過程中變化的特點,幼兒身體技能的活動能力是不斷變化的,並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上升――穩定――下降的規律。這也是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在調控幼兒活動量時安排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成了啟動――第一次高峰――緩沖――第二次高峰――緩沖這樣一個多峰式狀態,真正做到運動強度小則增加運動密度,運動強度,大則減少運動密度,調節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既不過量運動,又能保證適宜運動量,符合機體承受能力,體現了體育活動中「動與靜、激與緩」的結合,對幼兒體能的科學鍛煉是十分有益的。
三、自由活動中突出幼兒的主體性
許多研究表明,體育活動中的戶外自選活動、幼兒混齡主題區域活動和室內表現性、創造性的身體活動更有利於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因為在這些活動中能給每位幼兒有自由表現和創造的機會,促使其主體性培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
1.室內表現性、創造性的身體活動
在室內圍繞一定的主題向幼兒發出挑戰,喚起幼兒嘗試進行身體運動的慾望,讓每個幼兒按自己的方式來自由表現、自由發揮、自由創造。例如在室內進行「玩竹竿」游戲,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赤足在室內活動,用手指、腳趾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嘗試創造許多有趣的活動方法(如:猴王玩金箍棒、種樹、滑雪、火炬接力等)。這類活動提高了幼兒身體動作的表現能力,使其有機會在面對不同的運動刺激和建議時,尋找到他自己的行動方式,促使其運動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展。
2.戶外自選活動
教師充分考慮到幼兒的不同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兒的意願和選擇,在活動中盡可能給予幼兒自由的機會,即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和器材,自由結伴,這樣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活動,體驗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使幼兒的自主性和社會性得到發展。例如:幼兒園一般都有很多個體育活動區域,如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等,我們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區域,自己選擇活動夥伴,在活動中體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3.幼兒混齡主題區域活動
利用幼兒園的有效活動場地和器材,設置若干個具有不同活動主體情節的區域,教師可以設置球類活動區、車類活動區、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中大型運動器械組合區等,對以上兩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同時開放,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可以自行組合、自由選擇活動區的活動,這種活動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線性框式,強調非線性的組合,使團隊的異質性大於同質性,擴大了幼兒之間的廣泛接觸和交往,滿足了幼兒與不同年齡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為幼兒獨立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鍛煉提供了充分條件,使其活動動機更為強烈,參與意識、自主意識得到鼓勵。例如:讓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同時參與攀爬區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中班幼兒交往對象豐富了,而且從大班幼兒身上學到了活動技巧,更加放得開了,大班幼兒在活動中也會變得更加自信,主動帶領中班幼兒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也讓幼兒身心得到了發展。
四、體育實施途徑上強調與家庭、社區合作
俄羅斯的教育機構很注重在兒童體育方面與家長的合作,教育工作者把兒童年齡和心理特點的知識傳遞給家長,使他們了解孩子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許多幼兒園開展了親子活動,教育者可以藉助這樣的契機,通過直觀的宣傳、咨詢、座談等,讓家長認識到如何豐富幼兒的生活,又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開展適合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的體育活動項目。例如:每學期定期舉行親子運動會,讓幼兒和家長配合參加活動,不但增加了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情感,更讓家長認識到多讓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好處,這樣更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家園共育。還有在家長座談會上教師可以向家長宣傳一些體育活動的方法與技能,家長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共同學習。
另外,幼兒園可以擴大與社區合作,開展一些在社區內進行的體育活動。如游戲、競賽等,這不但豐富了體育活動的內容,更擴大了孩子社會交往的空間。另外,平時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調查一些家長在幼兒體育活動方面的實施情況,提高家長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和教師攜手共同合作,使體育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起來。
總之,我們應該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在鍛煉幼兒身體的同時,有效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調動一切可能的因素,使體育內涵得到豐富和發展,適應時代的需求。
❾ 如何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興趣
幼兒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幼兒體育教育是體育的啟蒙教育,我們要以體育素質早期培養為宗旨,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激勵和培養幼兒對體育的探知欲。因此,我們要在孩子們一天生活的各個環節和領域中進行體育教育機會的捕捉,進而隨時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所在,能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更科學、有效地組織體育活動。 一、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合理安排體育活動。 孩子們的運動,不能急於求成而過於激烈,更不要整齊劃一,而是要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體質情況,由簡單、容易的活動開始,慢慢展開。例如:單腿跳的平衡活動,大班孩子兩腳交替跳能持續6分鍾;中班孩子跳4分鍾就感到受不了;小班孩子單腳站都站不穩,跳的時間可想而知。我們可以得出三個不同階段的孩子身體各部分肌肉力量的發育不一樣,孩子的平衡、協調和控制能力也不同,因而他們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活動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我們一定要合理、有效地安排孩子每天的體育活動鍛煉。 1.孩子們年齡小,持久性差和承受力小,如果運動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開展,常常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時間長,運動量過大,孩子們容易疲勞,對體育活動產生抵觸情緒,不利於培養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二是由於疲勞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有效鍛煉的時間減少。 2.年齡越小的孩子,參與體育活動持續時間就會越短,越需要組織多種活動交替和輪換,逐步調節他們的緊張情緒,使孩子全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二、從幼兒心理素質的現狀出發,科學地組織各階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濃厚。 根據有關部門調查:小班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非常濃厚,在體育活動中最感嘗試、冒險;而中班孩子自信心水平普遍不高,獨立性也相對差些;大班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的合作意識不強,缺乏積極的合作意識,這反映出大班孩子合群性心理仍然較差,抗挫能力不強,創新性思維品質也比較差。 1.培養小班孩子大膽、勇敢精神,以興趣為先導。 我們要從小班孩子的興趣、性格等方面進行積極引導,激發他們的濃厚興趣,鼓勵他們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還要提供給孩子們適宜的玩具和活動材料,讓孩子們玩自己喜歡的游戲和體育活動,以培養孩子們大膽、勇敢的心理素質。 2.中班孩子的自信心與獨立性的培養要體現「互動性」。 由於孩子們的自信心與獨立性在心理素質中是相互聯系的關系,因此我們培養孩子們這兩種心理素質的方法要體現「互動性」。我們要給孩子們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鼓勵他們獨立完成各項體育活動任務。在活動中我們要適時適度地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自主性。我們還要及時鼓勵、接納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3.大班孩子合作精神、抗挫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體現「聯動性」。 大班孩子的合作性、抗挫能力和創造性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構成了大班孩子的心理素質,因此對這三種品質的培養也應體現整合性。通過創設各種「合作」活動,培養大班孩子的合作意識;創設多種機會,使孩子們學會小組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悅;創造輕松愉悅的環境,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培養孩子們的創新力。 三、利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積極引導幼兒進行體育鍛煉。 1.可控性體育訓練法。 孩子們在家長或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體育活動能力的訓練。如指導孩子們做幼兒保健操、韻律操等,訓練孩子們的活動能力,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孩子們的身體發育。 2.游戲法。 我們採用做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進行體育鍛煉,在幼兒階段,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因為游戲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能夠大大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體育比賽法。 在體育活動當中,讓孩子們設置符合自己實際的比賽形式,使他們在平時生活中進行比賽,這種方法既能夠豐富孩子們的體育知識,又能夠開發他們的智力,對孩子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情境教育法。 在我們與家長有針對性地設置體育環境,如多媒體、影視錄像等,讓幼兒在認識體育知識同時識字、學語、說話。 四、游戲情境的創設,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 游戲是幼兒體育活動中的重要活動形式,游戲的情節有趣,形式多種多樣,符合孩子們身心特點,易於激發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孩子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通過各種游戲,這些體育器具「活」了起來,使幼兒從「模仿學習」轉變為「探索學習」,從「被動活動」轉變為「主動活動」。例如:孩子們在進行過山車、毛毛蟲、蹺蹺板游戲時,我讓孩子們做保護環境的小衛士,讓他們把滑滑梯看做小山坡,把毛毛蟲看做小山洞,再把蹺蹺板當做獨木橋,讓他們翻過小山坡,鑽進小山洞,走過獨木橋,栽下小樹苗,孩子們一下就變得興趣濃厚。因此有趣的游戲情景,能夠有效調動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 總之,幼兒體育活動是豐富多彩、神奇有趣的,最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有效的體育運動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還能使孩子們的個性得以發展,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幼兒體育教育是孩子們的啟蒙教育,我們要以體育素質早期培養為宗旨,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孩子們的活動興趣,激發和培養孩子們的體育探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