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快速躲開的體育游戲
⑴ 體育課小游戲有哪些
先聲明一下,下面的游戲我也是看到別人的。
1、老鷹捉小雞
游戲方法為:游戲開始時前先分角色,即一人當母雞,一人當老鷹,其餘的當小雞。小雞依次在母雞後牽著衣襟排成一隊,老鷹站在母雞對面,做捉小雞姿勢。游戲開始時,老鷹叫著做趕雞運作。母雞身後的小雞做驚恐狀,母雞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老鷹再叫著轉著圈去捉小雞,眾小雞則在母雞身後左躲右閃。游戲規則,若老鷹用手拍著小雞的身子便算捉到了,小雞便要從隊里退下來。一場游戲結束後,重新分配角色,上一輪被抓到的小雞則成為下一輪的老鷹角色,開始新一輪的游戲。
2、捆綁行動
用一根拔河長繩和若干長跳繩,將一個小隊的人捆綁成一團,然後一起走過一條百米長的障礙區,完成後談談感想。
3、叫號接龍
將隊員等分成四個小組,依次編上號碼。將黑板一分為四,分別定「春」、「夏」、「秋」、「冬」當龍頭,然後喊號並要求定×個字,被叫到的隊員上來接著各自的龍頭字寫×個字,內容隨意,實在寫不出,寫「我不會」也行,由下面的同伴提示也可以。接著,再叫號換人連下去……第一輪游戲,只要能七拼八湊接成可笑的句子,能激發出興趣即可。
4、佔領陣地
每隊六人,要求游戲開始後先共同站在一張報紙上,各人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得碰地,成功後再撕去一半報紙站,接著再撕去一半……直至失敗,最後以最佳辦法能站進最小報紙的隊為勝。
5、飛碟
各小隊人數相等,排成縱隊站在起點線後。發令後,各隊第一人跑出,至15米處繞過椅子返回,與本隊第二人背對勾肘,如上所述跑出再返回,之後與第三人背向勾肘組成一圓圈繼續跑,直至全隊變成一個大飛碟,繼續跑,先返回的小隊為勝。
6、盪繩過溝
隊員站在高台上,雙手抓緊一根懸吊在空中的繩索,猛蹲一下地,盪繩過溝,要求墮落進對面的充氣大輪胎內。如果未進則重做,等到全隊的人都成功了,談談體會。
7、懸崖取寶
利用1.5米高的領操台或乒乓球台作為陡坡,准備一根長10米的結實繩子、一根2.4米長、直徑5厘米的竿子、一個長約2米的勺子、一塊4米長截面為20厘米×5厘米的硬木板、一個裝有半桶乒乓球的水桶。
要求小隊分成六人二組,開動腦筋提方案,做這樣的活動:組員們站在陡坡上,誰要是觸及坡下地面就會被蒙上眼罩,依次輪流取光桶里的乒乓球。
8、龍的傳人
兩個小隊排成二路縱隊,從隊尾開始,一人仰面挺直身體倒下,縱隊的人蹲下用雙手將其托起,接著朝前移動,移至排頭慢慢落下。大家依次都體驗兩次當龍和被傳遞搬運的滋味。然後暢談體會。
9、越過繩索
將兩根30米長的結實繩索,利用若干棵大樹或水泥柱連成二道平行「鐵索」,下索離地面1米,上索離地面2.8米,要求固定結實,不脫落,彈性小。要求小隊全體隊員腳踩下索,手扶上索,從這一端攀越過去,從另一端下。
還有很多,以後聯系。
⑵ 中班戶外看誰躲的快活動教案
一、活動過程。
1.以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班上來了有很多的好夥伴,你們都記住了它的名字了嗎?
2.游戲《誰躲起來了》
師:小朋友我們來玩誰躲起來了的游戲。小朋友我們圍成一個圓圈.
師:請一位小朋友起來。其它的幼兒要閉上眼睛,在讓這個幼兒去躲起來。接著請大家睜開眼睛,說出是誰躲起來了,然後讓躲起來的幼兒走出來,大家看看猜的對不對,並在說一遍:『『是某某小朋友躲起來.」
師:小朋友記得哦,老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小朋友要閉上眼睛不能偷看,當老師說睜開眼睛你們才能睜開眼睛。
3、幼兒游戲
(重點的指導幼兒大膽的開口表達這是某某小朋友。)
師:小朋友我們都認識了班上這些好朋友,我們在玩游戲要和夥伴一起玩可不能和夥伴搶玩具。
⑶ 躲避球具體要怎麼玩
一、【球員】 1.正式比賽時,下場比賽球員12人,替補球員4人。 2.每局比賽開始時及進行中,外場球員每隊至少要有1人以上。 3.各局休息間可以自由換人(人數不限)。比賽中禁止換人(球員受傷例外)。 (比賽中受傷換下之球員,在同一局內不得再進場比賽。) 4.球員必須穿著有號碼之球衣參加比賽。隊長球衣號碼規定為1號。 5.球員被判「取消資格」時,不得參加剩餘之各場比賽。 6.球員被判「退場」、「取消資格」時,該隊於該場剩餘之比賽中.應少於12人之人數上場比賽。(意即不能替補上場比賽) 7.男女混合組比賽,下場比賽球員女生不能少於6人。 二、【時間】 1.每局比賽5分鍾(裁判暫停時間除外),每局中間休息2分鍾。[無球隊技術暫停] 2.第二以後須交換場地(含球員席)。(每局比賽結束時先交換場地再休息) 3.比賽開始由主裁在中圈執行跳球,並由主裁拋球離手時間始計時。 4.比賽結束時,以公開計時器之信號或計時員之信號為准。 5.比賽時間終了同時,拋球離手的球擊中對方內場球員時,視攻擊有效球。 三、【勝負】 1.以每局結束時,雙方內場剩餘人數為比數。 2.比賽可采一局決勝制、三局決勝制或五局決勝制。 3.和局時,由雙方內場球員各l人,於中圈跳球後,率先將對方擊出局者為勝。 4.以下情況稱為不完全球隊,: .比賽中,因受傷或被判退場致球員僅剩1入時。 .比賽中,如非因受傷或被判退場或取消資格,致上場球員人數少於12人時。 .比賽中,如出現上場球員人數多於12人時。 .出現「不完全球隊」時,該隊應被判負一局,比分以0:11計算。 5.球隊被判「取消資格」時,該隊不得參加該場剩餘之比賽,比數以0:2計算。 四、【跳球】 1.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隊長選擇專場區(以投銅板、猜拳-之方式決定)。 2.跳球時,由雙方內場球員中各推1人為跳球員在中圈跳球。跳球員跳球後,不得故意連續再觸球(內場球員僅剩1人時,該隊不在此限)。 跳球員跳球時,不得拋球二次以上。 3.跳球後,如球被內場球員所,得球者之第一次攻擊,不得攻擊對方跳球員。(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 4.如跳球員故意被攻擊或故意妨礙對隊時,應被判「技術犯規」。 5.跳球後,如球被內場球員所獲,跳球員不可故意接取得球者之第一次擲球。(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 6.跳球後,如球被外場球員所獲,得球者得攻擊對方跳球員。 五、【出局】 1.身體及附著物被對隊直接擊中而未能接住者。[接球踩線不算出局,僅以犯規論] 2.對隊攻擊,守隊2人以上觸球而未能接住時,最先觸球者出局。 3.內場球員被球擊觸後,如隊友補救接球之過程有越區、踩線或犯規,最先觸球者出局。 4.比賽進行中.內場球員不得故意進入外場區(不得故意出局)。 六、【通則】 1.擲球或傳接球前後(連續動作),身體之任何部份不得踩線或越線。 2.禁止同隊內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 3.禁止同隊外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 4.同隊內、外場之互相傳球次數以4次為限。 *通過對方內場之擲(攻)球,在對方球員肩膀以上或雙手側平舉以外。以傳球論。 *外場球員「觸球出界」。以一次傳球論。觸球出界前之傳球次數並應累計。 *外場球員似乎有「觸球出界」現象,裁判卻難以明確判斷時,不以『觸球出界」論。 5.禁止頭臉攻擊:攻隊擊中守隊內場球員頭臉部(顏面、頭顱)時,擊中無效。 擊中守隊球員頭部附著物(帽沿、頭發、發帶、頭巾……),擊中有效。 6.守方球員故意被擊中頭臉部時;應被判『技術犯規」。 *球員似有故意被擊中頭臉部之嫌疑時(或應注意而未注意),應被判罰「警告」。 *球員明顯故意被擊中頭臉部時,應被判罰「退場」。 7.在對隊內場或外場地面停留或滾動之球,不得用手或腳越區觸球或撥球。 *有運球行為時,球不可觸及對方之場區。 8.球員接到球後五秒內,必須將球擲出。[若因重心不穩跌倒不在此限] 9.球員可以直接用身體之任何部位接球或擋球(積極性的救球情況下)。 但不得故意以頭頂球、踢球、明顯故意觸球出局等不當之行為。 10.內場球員以手、臂、足、頭等部位擋球後,不得再接球。(類似排球式低手擊球、頂 上托球….之彈擊後再接球視為犯規動作)。(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 外場球員以手觸球後,或采排球式托球後,本人可再接球;但不可意圖以此方式傳球。 11.球員不可以彈擊方式攻擊或傳球。 12.不得以任何接觸性動作(腳踢、推撞、毆打)或言語侵犯其他球員。 (違者應被判「技術犯規」) 13.正常情況下,裁判被球擊觸時,以球落地論。 14.因「出局」或「生還」之球員,於進出場途中,非故意性觸球,以球落地論。 15.無論是隊員或職員,比賽中均應保持良好風度;不可有不雅之言語或不當舉動,及其 他違反運動精神之情事,也不可有妨礙或故間延遲比賽進行之行為。 *如有以上情事。屬「技術犯規」並可依情節之輕重程度,酌予「警告」(黃牌)、 「退場」(紅牌)、宣告「取消資格」之判罰。 七、【進出場】 1.內場球員被判出局時,應立即出去外場區,並不得故意再觸球(非故意不追究)。 [違者判罰對方隊內場重新發球] 2.內、外場球員之進出,須由死球區通過,不可進入對隊內外場區。 (違者判罰對隊內場重新發球;如外場生還球員違犯,判罰技術犯規] 3.外場球員取得生還權時,如未立即離開外場區,而有繼續留在外場之意圖 或故意再觸球,應予放棄生還倫。(非故意再觸球不在此限) 4.和比賽結束訊事情幾乎同時.外場球員將對隊內場球員擊中出局,該外場球電應予取得生還權。(外場球員僅剩1人時不能生還;對方內場全數出局時不必生還 。) 八、【發球權】 1.內場球員觸球出界(含被攻擊觸身),或內場球員投擲球出界,由對隊內場取得發球權。 2.外場球員以手觸球出界,由外場球員於外場重新發球。(消極性觸球出界、故意延遲比賽,應「技術犯規」,由對隊內場取得發球權) 3.重新發球時,發球員應先定位本球過頭,並經裁判鳴笛後,於五秒鍾內在該場區內之任何地點將球投出。(舉球過頭經裁判鳴笛後,可助跑、運球) 4.隔著端線或邊線,內場球員與外場球員同時在空中接到球時,由內場取得發球權。 5.雙方球員隔著中線.同時在空中接到球時,由雙方內場球員中各推l人在中圈重新跳球。 6.球觸及球場上空之飛鳥或障礙物時,應由最後觸球之對隊內場取得重新發球權。 九、【得利條款】 裁判員對於犯規事實之判斷,認為對於犯規隊之雙方不利時,得不予(或暫不予)判罰。但技術犯規應予追究。 十、【躲避球的歷史】 躲避球運動起源於英國,隨著歐洲移民新大陸並在1900年左右盛行於美國。1902年,日本留美歸國學人將躲避球運動引進日本,由於運動價值深受肯定,遂於1913年起被列為日本學校體育教材。台灣因為早年受到日本統治之故,在台灣日治時期已有躲避球運動。 台灣光復之初民生凋敝、國家社會經濟困難,學校體育活動之推展自然難掩經費短缺之苦。有鑒於此,當時省立台北師范學校溫兆宗老師,在1951年,以台灣北部,小學校園為主,極力倡導此項深具經濟實惠、簡單易學之躲避球運動;同時,為了推展及比賽的需要,乃將原本較具游戲性質的躲避運動予以競技規則化。 在大陸,新中國政府也廣泛開展包括躲避球在內的各種新興球類的體育項目,並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在各地已有許多躲避球地方球隊和俱樂部,並組成了國家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躲避球運動一定能在世界范圍內佔有一席之地。
⑷ 幼兒園體育課 躲避球的教案
《躲避球》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打野鴨」游戲孩子們都很喜歡,但玩法比較單一,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過於簡單。在「打野鴨」游戲的基礎上加大難度改編成了適合大班幼兒玩耍的躲避球游戲。孩子們在皮球的新玩法中得到樂趣,激發了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快速躲閃能力、靈敏性以及團結協作和競爭意識。躲避球游戲對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快速躲閃能力、靈敏性以及團結協作和競爭意識。
2.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願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5.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重點:
培養幼兒快速躲閃能力、靈敏性以及團結協作和競爭意識。
活動准備:
皮球人手一個,小動物胸飾每人一個,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做一做
1.我們都用皮球做過游戲,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皮球操。
2.引導幼兒發現皮球的不同之處。
二、玩一玩
1.孩子們,你們平時都是怎麼玩皮球的?
2.引導幼兒兩人一組,進行躲避球練習。
3.請一組幼兒進行躲避球的示範,引導幼兒鞏固躲避球的規則。
4.引導幼兒第二次練習躲避球。
三、賽一賽
1.引導幼兒推選出兩名隊長。[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
2.引導兩隊隊長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選出隊員。
3.教師講解躲避球對抗賽的游戲方法及規則。
4.兩隊隊員進行躲避球游戲。
5.雙方隊員交換場地進行躲避球游戲。
6.教師宣布比賽結果。
⑸ 躲避球是什麼要怎麼玩
躲避球是一種蠻好玩的游戲,就是每個人拿個球去砸別人,砸到了的就下場了,到最後站在場上的就是贏家,可是和乒乓球是無關系的!
⑹ 幼兒園體育活動有哪些名稱
幼兒園體育活動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球類活動、繩類活動和沙包運動。簡介如下:
一、球類活動:
1、傳球:幼兒排成一路縱隊,將球從頭上、左右體側、胯下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傳遞。
2、拋接球:自己向上拋球,自己接著,向上拋球由低逐漸增高。二人以上互相拋接球。
3、趕球走(跑):幼兒手持木棍,把球從場地的一端,邊撥邊行進到場地的另一端。
4、夾球行進:幼兒把球夾在兩膝處,學企鵝走;兩人背對背或臉對臉夾球學螃蟹走。
5、運球走(跑):邊拍球邊向前行進。
2、集體跳繩比賽:一根長繩,兩名幼兒抓住繩的兩頭甩繩,其他幼兒輪流跳繩比賽。
3、曲線跑:幼兒把自己手中的繩子放在地上,擺成曲線,然後順著同曲線跑。
4、過獨木橋:兩條繩拉成相距10厘米的平行線為獨木橋,幼兒在平行線中間走,踩繩、出繩為落河。
5、跨小河:兩條繩拉成相距40厘米左右的平行線為小河,幼兒從上跨跳過去。
6、走鋼絲:一條繩拉成直線為鋼絲,幼兒踩繩行進。
7、左右行進跳:一條繩拉直放在地上,幼兒在繩的兩邊左右輪換行進跳。
8、雙腳分合跳:兩條繩平行放置地上,幼兒在繩內跳起,雙腳在繩外落地,再跳起雙腳並齊在繩內落地。
9、雙腳向上跳過繩:繩子提到一定高度(30厘米左右,繩最好有彈性),幼兒從繩上跳過去。
10、跳方格和米字格:將繩子擺成十字形和米字形,4—8名幼兒同時由自己格內向前面格里連續跳。
三、沙包運動
1、投擲沙包:向遠方、向目標投擲沙包。
2、拋接沙包:向上自拋自接,兩人互拋互接,一人將兩包輪換連續向上拋接(抖包)。
3、頂包:把沙包放在頭上行進。
4、夾包:雙腳夾包向前方擲出。
5、踢包:用左右腳內側向上踢包(如踢毽)。可繫上帶踢;把包放在腳面上向前踢出,對面小朋友接著,再往回踢。
6、投包:兩邊小朋友用包投中間的小朋友,中間的小朋友可躲閃,亦可將包接住,如果既沒躲開又沒接著包為失敗者,輪換角色再玩。
7、背包:一名幼兒彎腰低頭,另一幼兒將包輕輕放在其背上,看他是否知道包在哪,並把包拿下來。拿下來者二人輪換角色。
8、打包:幼兒跳起來打摸懸掛的沙包。
9、跳房子踢包或撿包:幼兒將沙包投向畫的房子或用圈擺成的房子,幼兒跳進房子,按一定程序踢出或撿出沙包跳出來。
10、擊包:縫制較大的沙包(沙袋)掛起來,幼兒用拳擊沙包,練習臂力。
⑺ 傳統體育游戲老鷹捉小雞案例分析
分析與反思:
看到這個場景,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要讓一個孩子「一貫的當老鷹」呢?其餘的大部分孩子一定就會一貫的當小雞,還有一個孩子一貫的當母雞了!這樣的「老鷹」,說實在話,其實也真的沒有「喜歡當」的理由!游戲的特點之一就是自主性,趣味性!
所以,我要幫助卓卓,教他做個勇敢、厲害的老鷹。
我想,既然卓卓能夠一貫的當老鷹,既然是滿懷希望的對老師說那些話,表明他是多麼的想捉到小雞,表明卓卓還對自己存有希望,只是想要得到幫助,讓自己可以捉到小雞。找到原因,對症教育。「卓卓,想想你為什麼會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呢?」
讓孩子自己找找原因,是否是因為跑的速度過慢、轉身的靈敏性不夠,然後,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對原因,尋求對策。
在接下來的游戲中,我重新講解、示範了一次老鷹捉小雞的訣竅,給卓卓一個學習的機會。並鼓勵他說:「老鷹家族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厲害的,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啊!老師相信你肯定能行的。」
果然,卓卓通過努力,終於捉到了「小雞」,他非常地興奮,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相信在以後活動時,卓卓會更勝任老鷹的角色,更能自主投入到游戲中去。
(7)需要快速躲開的體育游戲擴展閱讀:
老鷹捉小雞游戲啟示:
在這個游戲中,只要玩下去,勝利一方必屬於老鷹無疑。因為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老鷹手中,母雞除了可以防守,毫無進攻之可能。
這倒也符合事實,但這個游戲還有一個重要規則,那就是老鷹不可侵犯母雞,這才使得母雞對小雞的護衛成為可能。
游戲益處:
攻守雙方來回跑動,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小雞仔們齊力躲避老鷹的追擊,也能培養大家的團結互助意識;當雞媽媽能夠鍛煉其責任感。
⑻ 躲避球簡單一點的規則
玩法:
1.擲球或傳接球前後(連續動作),身體之任何部份不得踩線或越線。
2.禁止同隊內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
3.禁止同隊外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
4.同隊內、外場之互相傳球次數以4次為限。通過對方內場之擲(攻)球,在對方球員肩膀以上或雙手側平舉以外。以傳球論。外場球員「觸球出界」。以一次傳球論。觸球出界前之傳球次數並應累計。外場球員似乎有「觸球出界」現象,裁判卻難以明確判斷時,不以「觸球出界」論。
5.禁止頭臉攻擊:攻隊擊中守隊內場球員頭臉部(顏面、頭顱)時,擊中無效。 擊中守隊球員頭部附著物(帽沿、頭發、發帶),擊中有效。
6.守方球員故意被擊中頭臉部時;應被判『技術犯規」。球員似有故意被擊中頭臉部之嫌疑時(或應注意而未注意),應被判罰「警告」。球員明顯故意被擊中頭臉部時,應被判罰「退場」。
勝負
1.以每局結束時,雙方內場剩餘人數為分數。
2.比賽可采一局決勝制、三局決勝制或五局決勝制。
3.和局時,由雙方內場球員各1人,於中圈跳球後,率先將對方擊出局者為勝。
4.以下情況稱為不完全球隊:
比賽中,因受傷或被判退場致球員僅剩1人時。
比賽中,如非因受傷或被判退場或取消資格,致上場球員人數少於12人時。
比賽中,如出現上場球員人數多於12人時。
5.出現「不完全球隊」時,該隊應被判負一局,比分以0:11計算。
6.球隊被判「取消資格」時,該隊不得參加該場剩餘之比賽,比數以0:2計算。
拓展資料
躲避球運動起源於英國,隨著歐洲移民新大陸並在1900年左右盛行於美國。1902年,日本留美歸國學人將躲避球運動引進日本,由於運動價值深受肯定,遂於1913年起被列為日本學校體育教材。台灣因為早年受到日本統治之故,在台灣日治時期已有躲避球運動。
台灣光復之初民生凋敝、國家社會經濟困難,學校體育活動之推展自然難掩經費短缺之苦。有鑒於此,當時省立台北師范學校溫兆宗老師,在1951年,以台灣北部,小學校園為主,極力倡導此項深具經濟實惠、簡單易學之躲避球運動;同時,為了推展及比賽的需要,乃將原本較具游戲性質的躲避運動予以競技規則化。
⑼ 戶外活動游戲名稱及目標玩法有哪些
戶外活動游戲名稱及目標玩法:
一、小心炸彈
目標: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圓圈,提高反應速度及動作的敏捷性。
准備:一張飛機圖片(玩具),一張炸彈圖片,根據幼兒能力可更多。
玩法:
1、幼兒圍成圈一個跟著一個走,邊走邊說:「小朋友們要小心,飛機炸彈分得清,碰到飛機飛上天,碰到炸彈快躲開。」說完教師出示圖片,幼兒四散做動作。
2、如果出示的是飛機圖片,幼兒就展開雙臂轉圈做開飛機的動作,如果出示的是炸彈圖片,幼兒則要發出「砰」的聲音並快速蹲下。
二、穿大鞋
目標:鍛煉身體協調性和控制力。
准備:用兒童鞋的鞋盒子做成大鞋子。
玩法:
1、幼兒分成等數的兩組,進行比賽。
2、第一個幼兒穿上大鞋到達指定地點返回後將大鞋交給第二個幼兒。
3、以此類推,先走完者為勝。
建議
1、交接大鞋時必須在起跑線處,在穿脫大鞋時注意不要將大鞋踩壞。
2、製作大鞋的時候在腳腕處用柔軟的毛線、布作為裝飾,既美觀又保護幼兒的腳腕不被劃傷。
3、游戲熟練後,還可以與其他體育器材組合游戲,如套圈、投籃、扔沙包等。
三、小兔找山洞
目標:能雙腳並攏向前跳,動作協調、身體穩定。
玩法:
1、1/2幼兒兩人一組,雙手相拉,站在場地四周扮山洞,1/3幼兒蹲在山洞裡扮兔子,留兩個多出來的小兔站在場地中央。
2、扮小兔的幼兒從洞里跳出,邊說兒歌「小白兔,沒有洞,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個小山洞」邊按節奏雙腳向前跳,當說完最後一個字,趕快跑去找山洞鑽進去並蹲下,沒有找到山洞的小兔為失敗者。
四、卷白菜(中大班)
目標:聽口令做動作,提高身體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
玩法:
卷,卷,卷白菜(所有幼兒手拉手呈一條直線,一頭的幼兒自轉,依次向另一邊卷過去)。
卷好白菜剝白菜,剝,剝,剝白菜(幼兒順勢退回,自然手拉手成圈)。
剝完白菜洗白菜,洗,洗,洗白菜(幼兒邊說邊用雙手從頭到腳做洗菜動作)。
洗完白菜切白菜,切,切,切白菜(幼兒邊說邊用右手做切菜的動作)。
切完白菜炒白菜,炒,炒,炒白菜(幼兒邊說邊用雙手做炒菜的動作)。
抄完白菜吃白菜(當說完「吃白菜」的「菜」字後,所有手背後不動,看誰堅持時間長。
五、穿過地雷區
目標:聽指令向指定方向跑,鍛煉動作的靈活性。
玩法:
1、在場地上畫兩個同心圓,小圓直徑2米,大圓直徑10—15米,在大圓的外圍放上與兒童人數相等的卡片或其他物品當敵人。
2、全體幼兒扮演地雷在小圓中站好,聽到教師的信號後,齊喊「轟」表示爆炸了,然後馬上向外圓跑。
3、幼兒撿起一張卡片,即表示炸到了敵人(只能拿一張),馬上跑回小圓內站好。動作最快者為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