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游戲而游戲什麼意思
1. 游戲是什麼意思
意思:
(1)[Amuse oneself;Play]:嬉戲;
如:游戲酒食。——宋·蘇軾《教戰守》
托兒所的游戲時間。
(2)游樂,玩耍;
(3)[Recreation;Game]:娛樂活動,如網球游戲、足球游戲;
(4)電子游戲。
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前者如下棋、積木、麻將、打牌等,後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繩等器材進行的活動,多為集體活動,並有情節和規則,具有競賽性。當前日常用語中的「游戲」多指各種平台上的電子游戲。電子游戲有單機游戲和網路游戲。
游戲,伴動物而生。在動物世界裡,游戲是各種動物熟悉生存環境、彼此相互了解、習練競爭技能、進而獲得「天擇」的一種本領活動。
游戲,隨人類而造。在人類社會中,游戲不僅僅保留著動物本能活動的特質,更重要的是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
游戲,並非為娛樂而生,而是一個嚴肅的人類自發活動,懷有生存技能培訓和智力培養的目標。
(1)為游戲而游戲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將游戲障礙列為一種成癮性疾病,這意味著游戲成癮將屬於一種精神疾病。相關症狀包括無節制沉溺於單機或網路游戲;因過度游戲而忽略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活動;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游戲等。世衛組織表示,確診「游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
2. 什麼是游戲,為什麼叫做游戲
我認為所謂的游戲是能讓我們放鬆自己,讓我們開心快樂的,我從來不會為了玩游戲而玩游戲,一個游戲只有讓我樂在其中我才會選擇去玩,游戲本來就是為了休閑娛樂放鬆自己的,就像我從疫情到現在一直在玩的一款游戲叫「百變大偵探」一樣,我是因為真的喜歡才會玩到現在,因為在上面玩不僅交到了朋友,而且有什麼不開心都可以和他們說,真的很放鬆,沒什麼負擔,我覺著這才是游戲的初衷
3. 什麼叫|游戲| "Game"的意思是什麼
游戲可以放鬆自己,又可以消磨時間,而且可以娛樂。但不要著迷就好勒``Game顧名思義就是游戲的意思勒`
4. 什麼是游戲,游戲的定義是什麼
游戲是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
這個定義說明了游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
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系。
拓展資料:
游戲是一種基於物質需求滿足之上的,在一種特定時間、空間范圍內遵循某種特定規則的,追求精神需求滿足的社會行為方式。
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又翻譯為Play,Pastime,Playgame,Sport,Spore,Squail,Games,Gamest,Hopscotch,Jeu,Toy。現在的游戲多指各種平台上的電子游戲。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游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游戲成癮,被列為疾病。
5. 游戲的含義是什麼
游戲就是娛樂自己以下內容非原創,轉自網路游戲,伴動物而生。
在動物世界裡,游戲是各種動物熟悉生存環境、彼此相互了解、習練競爭技能、進而獲得「天擇」的一種本領活動。
游戲,隨人類而造。
在人類社會中,游戲不僅僅保留著動物本能活動的特質,更重要的是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
游戲,並非為娛樂而生,而是一個嚴肅的人類自發活動,懷有生存技能培訓和智力培養的目標。
游戲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流行的活動:扔石頭、投擲帶尖的棍子。這些最早的游戲顯然是以增強生存技能作為初衷。社會進步後,棋牌類游戲、競技類游戲開始出現,那是為了智力培養和適應競爭而生,《剪刀、石頭、布》是一個典型,各類棋牌則是另外一種典型。英國有個《剪刀、石頭、布》的俱樂部,在這個全世界共同的猜拳語言中,心理學家不斷有新的研究報告推出,用這個最簡單的游戲來研究不同出拳人的性格和輸贏的機率。這個簡單游戲歷久不衰的理由是,在這個出拳的心裡演算過程中,不停地加計對手心態的模擬與自己回應,讓這個簡單的游戲中,出現了永遠不被抹煞的趣味。如今純娛樂的游戲,比如網路游戲,給玩家帶來的是純粹PK、打怪和升級,這些「價值」占據了游戲的定義,使原本嚴肅的「游戲」迷路在消遣娛樂之中。
網路游戲的由來
最早的聯機游戲是1969年 瑞克·布羅米為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SpaceWar)的游戲 這只是網路游戲的雛形
而真正的第一款網路游戲則是1978年在英國的埃塞克斯大學 羅伊·特魯布肖用DEC-10編寫的《MUD1(多用戶地下城1)》
之後1992年的《東方故事》經過外的華人學生對其進行漢化之後 於93年便迅速傳播到了香港和台灣 這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第一款網路游戲了
而1995年下半年 大陸中科院的網內也開始流傳其了台灣的《東方故事2》簡體中文版 這則是大陸第一個網路游戲
別忘了此時中國大部分的人還不知道電腦為何物 有幸觸網的人們(大部分在電信部門)還在使用9600bps的數據機進行連接
最終 1999年4月 經過對一個電話游戲的升級改造 樂鬥士推出了國內最早的圖形網路游戲《笑傲江湖之精忠報國》
許多玩家都誤認為網路游戲始於1994年或1995年Doom和魔獸爭霸的興起。多數人都認為直到1993年互聯網蓬勃興起和1994—1995年游戲開發商在計算機游戲中開始添加網路連接。
之後,網路游戲才逐漸浮出水面。但事實並非如此,網路游戲的興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的60年代末。1969年,一名叫瑞克·布羅米的美國人為PLATO遠程教學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的游戲,該游戲以誕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可以支持兩人遠程連線。可以說,SpaceWar是現在所有形形色色、品種繁多的網路游戲的鼻祖和雛形。 [編輯本段]游戲的定義 柏拉圖的游戲定義
游戲是一切幼子(動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躍需要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模擬活動。
亞里斯多德的游戲定義
游戲是勞作後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帶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種行為活動。
拉夫.科斯特的游戲定義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線娛樂的首席創意官)
游戲就是在快樂中學會某種本領的活動。
胡氏的游戲定義
游戲是一種自願參加,介於信與不信之間有意識的自欺,並映射現實生活跨入了一種短暫但卻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種時空限制內演出的活動或活動領域。
辭海定義
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
這個定義說明了游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
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系!
6. 游戲的概念
個方面的動向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一是對現有課堂教學中機械訓練扼殺學習興趣的種種杯葛,一是對青少年淪落為電子游戲的奴隸而產生種種偏態甚至違法行為的各類糾偏呼籲。我們從青少年對數碼娛樂工具(俗稱電腦游戲)的沉迷而引發了這樣聯想:如果讓孩子們象迷戀數碼娛樂工具那樣迷戀學習那該多好。其動機就是試圖將數碼娛樂工具的弊端中的某些看來是可取的特徵發揮到積極的一個方面去。於是教育游戲這個主題逐漸為人們(其中也包括我)所關注,各國研究機構也正在開展類似的研究。就國內而言,數年來不懈的探索確實將該領域的實踐推進了一步,但是,也幾乎跌入了失語的境地。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情況?現狀引發了我們進一步的思索。為了進一步系統而深入的思考,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我們引起關注。
一、需要進一步思考基本概念
什麼是游戲?這個問題特別需要首先予以澄清。現在我們在涉及討論青少年游戲問題的討論中,至少在以下幾個層面上運用這個詞彙:
●數碼娛樂工具――如大型的電腦游戲《未來城市》、《奇跡》等等。
●運用娛樂工具進行活動的行為――他在游戲。
●不負責任的行為――游戲人生。
●與學習相對立的活動――不務正業的游戲。
●兒童的活動――小孩子的玩耍。
●……
於是在討論所謂教育游戲的時候,作為人類活動工具的游戲和作為人類活動本身的游戲混為一談;作為兒童天性與發展必需的游戲和人類不負責任行為的游戲混為一談。這類混淆不僅發生在公眾在大眾傳媒上討論青少年發展問題的時候,也發生在我們這些教育界人士、教育IT業界人士討論教育游戲的場合。看似激烈的討論、辯論,其實貌似對立的雙方在各說各的。
什麼是游戲?什麼是娛樂?它們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之間是什麼關系?這些基本概念需要進一步的澄清。有可能我們一時無法得到確定的結論,但是對這些基本概念的深入思考,將有助於我們對「教育游戲」、「游戲化學習」等事物的正確認識和進一步的實踐探索。
二、學習游戲化的實質是尊重人發展的自然規律
在《高級漢語大詞典》(金山詞霸2001)中,「游戲」意為游樂、玩耍等,「游」意為遊玩、結交、閑逛、學習等,「戲」有游戲、戲劇、角力等解釋,而「玩」則有玩耍、欣賞、投入、反復體會等含義。從這些林林總總的含義中,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一些理解:
游戲具有學習的特徵――學習、投入、反復體會……
游戲具有社會的特徵――結交……
游戲具有娛樂的特徵――游樂、玩耍、欣賞、角力……
黃進在《論兒童游戲中游戲精神的衰落》(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第9期)一文中將教育視野中的游戲活動的目標歸納為:享樂和發展,即滿足人愉悅身心的需要、滿足人發展身心的需要。荷蘭學者胡伊青加則指出最純正的游戲精神是自由和和諧,即游戲中的人創造著的人、游戲中人的主客觀世界和諧融合(見《論兒童游戲中游戲精神的衰落》)。
黃進進一步指出真正的游戲與現實世界之間保持著一種建設性的關系,而不是與現實世界隔絕。生活中的「電玩」(我們稱其為數碼娛樂工具,如常見的電子游戲、網游)游戲者不是作為能動的主體、游戲的創造者身份出現的,「電玩」中的游戲者是作為游戲設計者(「電玩」的設計製造者)的控制對象而存在,「電玩」與現實世界之間是一種更為隔絕的對立關系。這種沖突已經妨礙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見《論兒童游戲中游戲精神的衰落》)。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電玩」不是真正的游戲?
……
在國內目前相關的討論中,不難發現我們不論是從哪個角度(至少商業的角度除外)關注教育游戲,其實是體現了我們對學習者身心發展的關注、體現了我們對極端功利主義侵蝕了的、機械訓練式的教學方法的批判。
若如是,那麼學習游戲化就是一類試圖將學習者的發展回歸到人發展的自然形態的一種呼喚和努力的傾向。這類呼喚和努力傾向,要求我們根據學習者發展的根本規律來設計我們的教學活動、教學策略、學習工具,而不是簡單地用游戲替代一切課堂教學形式。
三、游戲化學習不僅僅是運用游戲性數碼學習工具
那麼什麼是游戲化學習呢?
所謂游戲化學習則是指在學習游戲化觀念的指導下,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培養目標與發展、評價手段方面,就學習者年齡心理特徵與教學策略等方面,借鑒游戲,設計、選擇適當的發展工具、評價方法、教學策略。
目前可以歸到游戲化學習范疇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大致有這樣一些――
○幼兒階段的各類品德發展活動、行為規范的學習活動、探索周圍世界的學習活動;
○小學低段(1-2年級)的行為規范學習活動;
○小學低段學科教學中的游戲性練習;
○一些操作技能類學習的練習活動(如打字等);
○一些強調角色扮演的探究學習活動;
○一些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手段進行模擬實驗的探究學習活動;
○……
游戲化學習決不僅僅是在學習過程中選用游戲性數碼學習工具。
以上是關於學習游戲化的初步思考,我們期待著由此而引發的更為深入的探索與思考。
7. 游戲的定義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游戲,為了游戲投入過很多時間,甚至為了游戲廢寢忘食,或許你看了我這篇文章,就不會那樣了,下面我以我的理解來說一下什麼是游戲。
游戲一詞在古代是分開的,游:義為交遊、來往,如請息交以絕游。戲:本義為古時祭祀或進餐時,有人頭戴虎頭面具、持戈舞蹈。後引申為與娛樂相關的行為,如京戲、馬戲、葉子戲。故游戲一詞可解釋為互動性的娛樂行為。
最早引用到生活中的游戲二字,出自宋朝蘇軾寫的《教戰守》,「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豢於游戲酒食之間;其剛心勇氣, 銷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唐)開元、天寶年間,天下難道不是很安定嗎?就是因為那時人民習慣於太平生活的快樂,經常生活在游戲酒食裡面,那堅強的意志和勇氣逐漸減少以至於衰頹,筋肉萎縮僵化而振作不起來。
---雖然大唐帝國的滅亡並沒有蘇軾說的這么膚淺,但由此看來,古詞翻譯過來符合字典上的解釋。
在來說下現代人的游戲史(其實是我的),相信大部分人剛接觸所謂的游戲都是從小霸王開始的,然後轉變為DVD光碟,在之後就是街機,PSP,之後是電腦游戲,在到手機游戲。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很反對我玩游戲,基本只有家人不在的時候偷偷玩,一旦被抓,輕著被訓斥,重則會被打。由此可見,我的家人並不理解游戲,他們對游戲的理解就是,玩物喪志,會上癮,影響學習。
可是他們最喜歡的玩的就是麻將、撲克牌,這些東西,這些在我的光碟里都有,用電視玩和跟人玩,有什麼區別么,游戲還省錢了嘞,我很不理解。之後才明白,他們不是玩游戲,而是在賭,一個游戲加上賭,就會產生質變,就跟刮彩票一樣,永遠都想知道下一次會不會中,這種猜未來的游戲最令人為之著迷。
接下來說下現代游戲和古代游戲相通的地方,棋類:圍棋、五子棋、象棋、將棋、黑白棋等等。牌類:葉子戲(撲克牌的鼻祖)、馬吊牌(麻將)等等。球類:蹴鞠(足球)、擊鞠(類似冰球)等等。
由此可見,游戲在古代就存在,只是叫法不一樣。接下來我做一個總結:所謂游戲,就是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娛樂活動。
這個定義說明了游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
(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系。
我們在來聊一下,人為什麼玩游戲?玩游戲的目的?
為了追究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做一個靜止不動的實驗。在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做這個實驗,讓一個人在任何狀態下保持什麼都不去做。也許一開始他的大腦會很活躍,思考很多東西讓自己保持不無聊,等時間再過的久一點,在久一點,
就會有一種感覺讓他非常不舒服。為了抵抗這種感覺,他就必須做些什麼事情讓自己的大腦活躍起來,一旦大腦開始活躍,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消退。
這是我們的本能反應,當一個人的大腦在一段時間沒有達到一個閾值的思考強度後,他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促使人在滿足了生存條件後無法閑下來,總會去尋找一些事情來做。
正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滿足了生存後去做一些需要活躍大腦的行為抵抗那種不舒適感。才讓人類社會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美麗畫卷。
我將這種感覺稱呼為「寂寞」。
這里的寂寞是肉體上的寂寞,而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靈上的寂寞。他是一種生理現象,我們用一句話就可以清晰地解釋它:
在連續的一段時間內,如果一個人沒有進行一些特定的活動,他就會產生一種不舒適的感覺。
我們從小的時候開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與寂寞做斗爭,我們總是去做出某些行為來幫助自己克服不舒適感,久而久之,這樣的尋找行為成為了我們人類的習慣。當閑下來後,我們會安排自己去做一些事情。這種過程最終會體現在人類個體的不間斷的行為上,
而正是所有人類這種「沒事找事」的行為,使得我們的種群得到了發展。
如果寂寞理論成立,我們可以得出一條人類行為的流程線:「當人類滿足了生存需求後,對抗寂寞的行為就會成為人類活動的本質目的,認知的局限決定了該活動的類型」。
有可能是學習,有可能是娛樂,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有多少種方式可供選擇,在這些方式中,性價比高的方式會得到了他的最終選擇。
在眾多娛樂活動中,游戲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活動,所以人為什麼玩游戲,就是因為需要對抗寂寞。
8. 幼兒往往"為游戲而游戲",而沒有其他工具性目的,這反應了游戲的什麼特徵
幼兒往往 "為游戲而游戲 ",而沒有其他工具性 目的,這反應了游戲的什麼特徵
9. 明白跳躍疲勞到底什麼原理,為游戲性而游戲性么
現在的網路游戲多是基於Internet上客戶/伺服器模式,服務端程序運行在游戲伺服器上,游戲的設計者在其中創造一個龐大的游戲空間,各地的玩家可以通過運行客戶端程序同時登錄到游戲中。簡單地說,網路游戲實際上就是由游戲開發商提供一個游戲環境,而玩家們就是在這個環境中相對自由和開放地進行游戲操作。那麼既然在網路游戲中有了伺服器這個概念,我們以前傳統的修改游戲方法就顯得無能為力了。記得我們在單機版的游戲中,隨心所欲地通過內存搜索來修改角色的各種屬性,這在網路游戲中就沒有任何用處了。因為我們在網路游戲中所扮演角色的各種屬性及各種重要資料都存放在伺服器上,在我們自己機器上(客戶端)只是顯示角色的狀態,所以通過修改客戶端內存里有關角色的各種屬性是不切實際的。那麼是否我們就沒有辦法在網路游戲中達到我們修改的目的?回答是否。
我們知道Internet客戶/伺服器模式的通訊一般採用TCP/IP通信協議,數據交換是通過IP數據包的傳輸來實現的,一般來說我們客戶端向伺服器發出某些請求,比如移動、戰斗等指令都是通過封包的形式和伺服器交換數據。那麼我們把本地發出消息稱為SEND,意思就是發送數據,伺服器收到我們SEND的消息後,會按照既定的程序把有關的信息反饋給客戶端,比如,移動的坐標,戰斗的類型。那麼我們把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發來的有關消息稱為RECV。知道了這個道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往來的數據(也就是封包),這樣我們就可以提取到對我們有用的數據進行修改,然後模擬伺服器發給客戶端,或者模擬客戶端發送給伺服器,這樣就可以實現我們修改游戲的目的了。
目前除了修改游戲封包來實現修改游戲的目的,我們也可以修改客戶端的有關程序來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知道目前各個伺服器的運算能力是有限的,特別在游戲中,游戲伺服器要計算游戲中所有玩家的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一些運算還是要依靠我們客戶端來完成,這樣又給了我們修改游戲提供了一些便利。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將客戶端程序脫殼來發現一些程序的判斷分支,通過跟蹤調試我們可以把一些對我們不利的判斷去掉,以此來滿足我們修改游戲的需求。
10. 游戲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什麼是游戲?」不少朋友問到我這個問題,其實怎麼說呢?這本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意思,但又有些復雜。在英文中,游戲做為名詞出現時一般使用Game,而做為動詞使用時則往往用play。這就是一些玩家問到的,如果是游戲雜志或是游戲網站,往往會有Game這個詞出現,而早期的Dos下運行的游戲,執行文件則會出現play.bat。
現在玩家們常說的「玩游戲」,一般是指電子游戲,也就是運行在家用電腦(PC)、家用電子游戲機(什麼PS、SS、SFC、MD、3DO,多了去了)或是掌中寶游戲機(Game
boy)及街機上電子游戲程序。
其實,游戲這個詞的歷史遠遠比電子游戲程序要早得多,早在宋·《教戰守》一文中,蘇軾就有「游戲酒食」一詞,本意為「嬉戲」的意思。而在電子游戲程序,沒有出現時,游戲一詞已經被人們廣為使用了,象是「幼兒園老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或是「我們來做個小小的智力游戲?」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