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班簡單體育游戲
A. 適合小班的運動會親子游戲
11、游小小搬運工
目標:對圖形和顏色的認識。
准備: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積木
玩法:爸爸端著裝有圖形的籃子坐下,孩子站在中間,媽媽端著空藍在爸爸對面坐下。媽媽說:「寶寶,請到爸爸藍中找出黃色三角形,送到媽媽這兒來!」孩子先重復媽媽的話,然後找圖形送過去,並說:「黃色的三角形送媽媽!」如此類推。
12、動物模仿
目標:學習簡單的動作表演
玩法:老師帶領孩子們模仿動物的各種姿勢來完成動作。「一、二、三、四,汪、汪、汪;二、二、三、四,汪、汪、汪……」。幼兒跟家長和老師一起自由表現各種動物模仿。
13、揪「尾巴」
目標:鍛煉孩子的閃躲能力
准備:布袋或紙帶若干
玩法:家長和孩子各自將帶子的三分之一塞進褲腰裡,剩下的部分露在外面當作「尾巴」。家長和孩子面對面站立,彼此間保持一些距離,同時喊口令「開始」後,兩個人就開始左右挪動和閃躲相互揪尾巴。
14、貼五官
目的:增進幼兒家長之間的親密性和合作性。
准備:娃娃臉,五官圖片5套。
玩法:終點處黑板上畫有一張娃娃臉,起點處媽媽蒙著眼睛有幼兒帶領來到黑板前貼上五官,五官位置正確的一組為勝。
15、歡樂投沙包
目的:培養幼兒快速跑的能力以及投擲能力
准備:籃子5隻,沙包50個。
玩法:此游戲為爸爸(媽媽)和孩子兩人來共同完成。幼兒站在起點,媽媽站在終點,雙手握住籃子。哨音吹響,幼兒手持一個沙包跑向爸爸(媽媽),站在跑道中離爸爸兩米的地方投向媽媽的籃子內,孩子和爸爸要相互配合。反復進行,十個沙包看哪一組投的最多為勝。
16、找媽媽
目的:增進親子感情,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准備:屏幕
玩法:每一輪由五個家庭參加,媽媽躲在大屏幕後面,只將雙手從屏幕中的小洞里伸出來。哨音吹響後,小朋友從起點跑到終點,再通過觀察手找出自己的媽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正確的找出自己的媽媽。
17、搶椅子
目的:培養幼兒及家長的敏銳能力
准備:椅子30張,鼓一架。
玩法:將六名幼兒和家長為一小組,將比幼兒數目少1的椅子擺成圓圈,在鼓聲中開始圍繞圓圈向同一個方向跑步。鼓聲停,家長則抱著幼兒開始搶椅子坐,未搶到椅子的家庭離開場地,然後減少椅子繼續游戲,最後留在場地的家庭為勝。
18、拼圖福娃
目的:培養幼兒與家長的合作能力
准備:5個福娃拼圖。(分成9塊)
玩法:終點處放有一塊黑板,兩名家長在終點。兩名幼兒從起點處開始運送拼板到終點,家長立即開始拼圖,運完拼完且迅速的一組為勝。
19、快活的小魚
目的:感受與成人合作的快樂與成功,並體驗物體擺動的感覺。
准備:每位寶寶一條大毛巾、一個塑料球。
玩法:兒歌前兩句:隨節奏左右搖動床單,使球在上面滾動;兒歌第三句:兩人同時向上抖動床單,使球跳躍起來;兒歌第四句:根據球跳躍的方向調整所站位置,並用床單將球接住。
附兒歌:小魚小魚真淘氣,游來游去不停息,挺起身子跳一跳,落在水裡漂一漂。
20、放鞭炮
B. 適合小班的運動
學前教育家提出的運動智能其實是更寬泛的,不局限於體育鍛煉,其中分成三大類別:戲劇型的、工業型的、娛樂型的。
所謂戲劇型的,是指音樂劇、舞蹈編排、肢體表演等,有角色扮演,使用身體來表達的一種形式。
工業型通常指精細運動方面,比如木工、雕塑、修理加工等。
娛樂型則包含了我們說的體育鍛煉,游戲、探險、障礙訓練等。
而所有以上的運動智能發展的核心——對兒童來說,就是指「控制沖動」,是所有的關鍵,非常重要!
運動學習的就是所謂的「收放自如」,當然,兒童未必能達到這種境界,但運動是讓兒童合理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以便達到嫻熟運用物體和自己身體的核心目的,進而獲益的是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以便合理運動,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什麼時候開始運動身體。「在什麼時候是合適的」非常重要,兒童能夠對所遇到的情境作出合適的身體反應。
如果人們了解了這個發展目的,對於下面談到的選擇什麼樣合適的運動就能理解了。
加州伯克利分校的關於運動動作發展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幼兒需要的是「身體動作」,他們深愛身體動作,並在身體動作中提升技巧和整體協調。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學前兒童的運動課程實際上是「動作課程」。動作的涵義,一個在於動作的准確,一個在於動作的目的。
在兒童動作發展的過程中,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有的發展得早,有的發展得晚。但重復、變化和練習能提供經驗的聯結和鞏固,使得他們在某個時刻突然發現了自己的能力,進而有練習的動機。
關鍵性的話又來了——動作發展專家已經證明了在5歲前所有的基本動作模式都會出現,5歲後不會再出現新的模式(對於這句話的理解,關鍵在模式上,要理解模式的涵義,下面會講)。
我們必須知道孩子在5歲後,肌肉組織才開始迅猛增長發育,細心的父母可能會察覺孩子5歲以後肌肉變得結識了(至少我家小璐很明顯),這也意味著某些活動在5歲乃至真正肌肉發展成熟前是不合適的。因此,我們家長務必要知道一點:5歲之前,不要讓你的孩子做「力氣活」,比如使勁搬動很重的物體,比如拔河,比如拽拉重物,比如舉重。神經髓鞘的快速發育,是支持了孩子能以更快的速度反應和更好的協調,神經系統的成熟伴隨抑制和控制特定動作。
有人看了長篇大論可能比較頭疼,其實這里只需記住這樣的觀點:孩子5歲後,身體運動機能才真正開始向成熟發育,這種發育有人快有人慢,所以一般我們認為6歲後,才是進行某些運動的合適時機。有的孩子則可能需要到7、8歲才准備好。
讓我們來看「運動基本模式」。就好比兒童繪畫有繪畫圖式、認知發展有認知圖式,兒童運動也可以說有「圖式」,但這里我們稱之為「模式」,這方面的專家可以查看Ralph wickstrom,他有本fundamental motor patterns,我只在研究生期間在文獻情報中心有看過。然而其中的觀點結論,我們可以在國際學前教育的很多綱要,乃至中國的綱要中看到。比如運動的基本模式,他將之分成——行走、跑步、跳躍、踢、投擲、接。這些模式會從簡單向復雜過渡,也就是說動作從單一的,到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動作組合。
走的發展模式
幼兒行走是小步的,腳平平著地,沒有腳踝動作,腳指頭向前不抓地,腿非常彎曲,微前傾,臀部不動,雙手呈現保護姿態。成熟的時候步伐變大,腳跟著地時,膝蓋伸直,離開地面時膝蓋彎曲,雙腳靠近,很少前傾,臀部開始能轉動以便支撐腳,雙手可以自由在身體兩側擺動。
跑的發展模式
孩子是從快速走路學會跑的,開始他們的跑是僵直的,很有趣,好像身體騰空一樣,一般孩子到了5歲就能夠做出成熟動作了:雙臂會擺動了,支撐腳在臀部後方伸直,用力推地,腳前進時膝蓋會彎曲,腳踝會向臀部方向彎曲靠近。
跳躍的發展模式
單腳往下踩——雙腳往下踩——單腳交替前跳——立定跳遠——雙腳跳過物體——有節奏單腳跳。
踢的發展模式
踢球可以發展孩子比較好的平衡感,開始時,孩子擺動腿部是做直直的鍾擺式運動,然後他們學會控制大腿和膝蓋,腿部能劃出更大圓弧,身體可以微微做調整,最後他們達到臀部膝蓋適度彎曲,身體向後傾,手臂、身體、膝蓋協調做完整動作。
投擲的發展模式
初期孩子是丟東西,然後手臂可以向後向前丟擲了,但是腳通常不動的,再然後孩子會腳踏出一步或退後一步,最後身體重心會轉移,手肘部動作也跟上,完成一系列復雜的投擲動作。
C. 適合小班玩的體育游戲有哪些
一、小豬回家游戲
1、規則:幼兒用雙手滾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2、游戲玩法:幼兒雙手推動"小豬"(皮球)在地面滾到指定的"家"(紙箱)。隨著幼兒興趣的變化,游戲情節可不斷發展,如:幫助"小豬"鑽過"山洞"(障礙物),走過"小橋"(障礙物),繞過"危險"(障礙物)回"家"。
二、喂小動物吃飯游戲
1、規則:幼兒要站在規定的地方投球,一個接一個地投,不能搶。
2、游戲玩法:在大紙盒上貼動物頭像,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設法將皮球投進紙盒裡,鍛煉投擲和目測能力。
三、我是小小傳球手游戲
1、規則:幼兒要先站好,然後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
2、游戲玩法:幼兒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頂開始傳球,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傳球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提高幼兒配合、協作的能力。
四、比比誰的本領大游戲
玩法:老師向前爬時,幼兒就後退爬,想法不讓幼兒抓住,如果快要抓著你時,幼兒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己;當老師後退爬時,幼兒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幼兒的本領大,還是老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
五、看標志爬游戲
玩法:老師這兒有兩朵什麼顏色的花?當你看到紅花時,就必須向前爬;當你看到黃花時,就必須後退爬,看誰先到終點拿到小兔娃娃,誰就是冠軍。
D. 適合幼兒園小班玩的體育游戲有哪些
老鷹捉小雞
游戲玩法: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雞媽媽,多人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接著一個地拉著雞媽媽的衣服。老鷹去捉小雞,雞媽媽兩臂張開護著小雞們,不讓老鷹捉小雞,老鷹只能捉最後一隻小雞。小雞如果被老鷹捉到,就算輸了。
E. 適合小班年齡的體育游戲名稱有哪些
適合小班年齡的體育游戲名稱有:分類、請你照我這樣做、我的五官、分彩石、找娃娃等。
1、分類
游戲准備: 食品、玩具的實物卡片若干套
游戲方法:分給每個幼兒一套實物(或卡片),提問:「這里有些什麼東西,它們有什麼用?請你把它們分成兩堆,該怎麼分?」引導幼兒將它們分成吃的、玩的各一堆。
2、請你照我這樣做
游戲方法:先教會幼兒能與教師對答:「請你照我這樣做。」「我就照您這樣做。」教師一邊做幼兒熟悉的動作(如刷牙、洗臉、洗手等動作),一邊說:「請你照我這樣做」,讓幼兒邊模仿教師的動作,邊說「我就照您這樣做。」模仿勞動與游戲中出現的動作,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
3、我的五官
游戲准備:幼兒已能正確指認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眉毛、耳朵
游戲方法:老師發出口令如「眼睛」要求幼兒自己指認自己的相應部位,(同時老師也指出自己的五官中任意一部位,老師指得或對或錯,加以干擾幼兒)。
游戲規則:幼兒指認的必須是自己所聽到的,不能被老師干擾。
4、分彩石
游戲准備:三種顏色的彩石, 三種顏色空盒子
游戲方法:將彩石按顏色的不同分別放入三種顏色空盒子,如紅色彩石放入紅色盒子中。
5、找娃娃
游戲准備:能發出聲音的娃娃一隻
游戲方法:請一名幼兒扮演媽媽,暫時離開集體。其餘幼兒坐成圓圈,雙手放在背後。將娃娃藏在一個幼兒的背後,然後請媽媽進入圈內找娃娃。藏娃娃的幼兒手按娃娃,讓娃娃斷斷續續發出聲音。媽媽根據聲音尋找娃娃。找到了便更換角色,游戲繼續進行。
游戲規則:媽媽找娃娃時其餘幼兒不能提醒她。娃娃必須藏好,媽媽只能根據娃娃的聲音去尋找。
F. 適合小班幼兒進行的體育游戲
老鷹抓小雞、大灰狼摘西瓜、丟手絹、找朋友
G. 小班適合什麼戶外活動
1,小班室外親子游戲:全家樂翻天
游戲規則:
一次活動後如沒有家庭出局的,則對折一次報紙,再繼續游戲,直到有家庭出局為止。
游戲玩法:
參賽的家庭進場後,找到一張報紙在旁邊站好,游戲開始後聽音樂踏步,音樂停止時馬上站到報紙上待老師來檢查,如果腳在報紙外的家庭則被出局。
2,小班室外親子游戲:袋鼠跳跳跳
游戲規則:
腳不能碰倒瓶子,途中碰倒均為無效。
游戲玩法:
幼兒當小袋鼠套進老師准備的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媽媽站在"小袋鼠"後面捏住袋子兩角與孩子一起從起點跳到終點,五隊為一組進行比賽,前三名得五角星。
3,小班室外親子游戲:寶寶爭奪賽
游戲規則:
寶寶必須在圈內,出圈者犯規。
游戲玩法:
每組選4--5名家長,站入繩圈內。孩子站在家長對有一定距離處。聽令後,家長去爭奪自己的寶寶,先奪到的家長為勝。
(7)適合小班簡單體育游戲擴展閱讀:
戶外活動對幼兒的好處
1、 戶外活動有利於孩子親近陽光和空氣,走近大自然
戶外活動是以陽光和新鮮空氣為伴,以個體或群體的方式,動用全身感官共同參與的活動。如與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沙、玩球、堆雪人兒、滑旱冰等,既滿足了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增加了他們與大自然的親近感。
2、 戶外活動有利於增強兒童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經常在戶外活動的兒童,身體結實,不怕風寒,一年四季很少生病。夏天怕熱著、冬天怕凍著的孩子身體反而嬌嫩,對季節的交替變化不能適應,容易傷風感冒。
人的健康標志之一就是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能否適應。而在決定適應能力的因素中,皮膚具有重要作用,因為皮膚內有無數感受外來剌激的神經末梢,它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剌激最先發生反應,具表現在對體溫的調節上。
隨著寒冷的刺激,全身代謝加強,內臟器官內血液的供應量增加,內臟器官也得到了鍛煉。所以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孩子的抵抗力要比其他的孩子強。
3、 戶外活動能滿足孩子好動與探究的本性
在戶外活動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約大大減少,他們在更多的情況下是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因此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4、戶外活動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
戶外活動對增強呼吸器官,加強心臟活動能力,改善身體各組織器官的機能,促進生長發育也都有好處。戶外的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可使孩子獲得充分的氧氣和日光照射,使孩子不易缺鈣,日光中的紫外線還能提高孩子關節和肌肉的活動能力。
兒童適當地在日光下和新鮮空氣中活動,對於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突然變化的抵抗力,增強身體,對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意義。
尤其紫外線照射人的皮膚後,可使身體產生維生素D,有預防小兒佝僂病的作用,所以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更需要。
5、 戶外活動能提高兒童的社會化發展
戶外活動往往是需要與小朋友一起展開的,即使是簡單的游戲活動,也有不少規則。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滑滑梯,就有一個先後次序問題;一起搭積木、踢球,就有合作與配合的問題。
可以說,戶外活動為孩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積累為人處世規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孩子們往往會從游戲中積累經驗並遷移到將來的日常生活中去。
6、 戶外活動利於寶寶通過運動和感覺來認識環境
德國學前教育界認為戶外活動對兒童大有好處,比如爬、跳、跑等。兒童天生就喜歡運動,通過和感覺,他們會逐漸認識外界環境,兒童認識到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並以不同的途徑理解事物的內部聯系。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兒童的自信心也可以不斷加強。
H. 適合小班戶外游戲
老鷹抓小雞
游戲玩法: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雞媽媽,多人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之後一個地拉著雞媽媽的衣服。老鷹去捉小雞,雞媽媽兩臂張開護著小雞們,不讓老鷹捉小雞,老鷹只能捉最終一隻小雞。小雞如果被老鷹捉到,就算輸了。
比比誰的本領大
游戲玩法:教師向前爬時,幼兒就後退爬,想法不讓幼兒抓住,如果快抓著你時,幼兒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我;當教師後退爬時,幼兒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幼兒的本領大,還是教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