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游戲徵文1000字
⑴ 誰知道少數民族的體育游戲,最好帶規則的
叼羊
叼羊是哈薩克族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叼羊活動對抗性強,爭奪激烈,參加叼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可以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比賽分兩隊。比賽開始,主持人首先祈禱。參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後將主持人獻上的一隻兩歲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殺,割去頭和蹄,扎緊食道,放置於開闊的草坪上。宣布比賽開始後,參賽者蜂擁而上,馬快的搶先一步將羊俯身拾起,夾在蹬下或馱著,慌不擇路地奔跑。其他騎手不甘示弱,緊追不舍,飛馬上前爭奪,奪得難解難分。有時會有數百騎圍作一團,左擁右擠。在比賽中,經反復多次較量,小羊數易其主。最後,得勝者在鳴金聲中懷抱戰利品,在坐騎的長嘶聲中和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沖出賽場。之後,得勝者當場將羊烤熟,邀眾騎手共享,將此肉稱為幸福肉。獲勝的小夥子一般都會成為漂亮姑娘的示愛對象。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個頗具吸引力的獎賞。■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種原生態體育是草墩象棋大賽,這種運動在雲南較為流行,經常會在民族運動會上看到,比賽是用白布畫的線,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見方的場地上,兩位象棋高手展開對弈,動腦的同時還要身體力行親自搬動棋子。一盤棋下來,兩位高手頗有些華山論劍的感覺,不僅耗費了腦力,體力也經受了考驗。據說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賽,在鍛煉腦力的時候體力也一起得到了鍛煉。不過讓人好奇的是,當棋手都在忙碌著如何搬動笨重的旗子時,腦子里還有沒有運籌帷幄的空間了?不管怎樣,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言說的快樂。■
跳火繩
跳火繩是大涼山彝族古老的、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游戲之一。跳火繩的場面極為壯觀,火繩有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比賽的距離沒有嚴格要求的規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間。
火繩用1根長約3米左右的藤條擰成,在藤條的中段綁上澆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條和棉紗後點燃。在場內兩端畫上起跑與終點線,比賽者站在起跑線後,手執燃燒的火繩,待號令一發,便雙手緊握火繩的兩頭,像單人跳繩一樣,搖盪火繩,直線跳躍著前進,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持火繩跑步和走跑都判為犯規,不計比賽成績。■
滑溜索
很多體育項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獨龍人的溜滑比賽。
在先民的各種生產活動中,採集雖然是最原始簡單的生產方式,卻需要高超的運動技能。爬樹、爬竿、爬繩、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採集生產活動中鍛煉出的勞動技能。為了掌握這些生存技能,獨龍族人從小就必須訓練。如今雖然生活環境改善很多,但是為了保持這種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帶孩童練習滑溜索,攀懸崖,幫助他們掌握要領,提高身心素質。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發展成了比賽。這樣的比賽,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漸地比賽加進了技巧性、審美性。人們在過溜索時不是為了運載貨物過江,而是比誰的姿勢優美,比誰的技藝驚險動人;在攀藤比賽時,目的也不是能採到燕窩、果實,而是為了比賽誰爬得又高又快,能夠技壓群雄,獲得心上人的青睞等。■
磨秋
不過更多的原生態體育以休閑快樂為主——磨秋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得盪鞦韆,盪鞦韆是滿族人民的傳統節目活動,有悠久的歷史。在滿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農閑時節將鞦韆架豎在打穀場上,或拴兩條繩子在老榆樹枝上,上系木板,鞦韆就架好了。年輕人常常舉行盪鞦韆比賽,以盪的高低論勝負。哈尼族在過苦扎扎節時必定要玩磨秋。過節的後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勞動。人們自動地組成一支支串寨隊伍,參加各村的攆磨秋活動。每到一個秋場,便要進行比賽,以爭高低。除此之外,盪鞦韆如今也是很多學校孩子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
⑵ 民族傳統體育
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
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具有獨立的文化形態、具有獨自生存的發展歷史、具有突出豐富文化內涵的民族性的傳統文化。其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族傳統體育的形成,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既是人類自身實踐活動的結果,同時在其發展和形成過程中,更深深地受到傳統習俗、傳統道德、傳統教育等相關傳統文化形態的影響。
其次,正是由於其本身的「民族性」和「傳統性」,使民族傳統體育成為了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體育活動方式。這就是以競技強身為核心的體質訓練和以表述情感為核心的心理再現。而這兩種價值的表現方式,常常是寓於同一種體育行為,成為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而存在的重要基礎。
第三,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綜合形態,始終與周圍環境的其他文化體系有著互相依存和互相作用的緊密聯系,成為一種與外界自由地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文化開放系統。這既為不同運動方式和特點的民族傳統體育向世人展示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民族傳統體育的不同形式從不同民族和現代體育中汲取「營養」打下了基礎。
作為一種民族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其內涵和傳統文化特徵的基礎上,本身概念可以表述為:
民族傳統體育是由各民族創造的為獲得增強體質的技能而進行的競技娛樂和教育的一種綜合性文化形態,是各民族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方式的一種動態過程的復合體,是民族文明進步所形成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具有各民族自己的特徵。
對民族傳統體育概念的理解,應把握以下4個原則:
民族傳統體育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任何割裂或孤立民族傳統體育系統的概念,都不是科學的、完整的概念。
民族傳統體育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靜態角度的考察,容易使民族傳統體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過寬或過窄,只有動態角度的理解,才能使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更為具體和准確,並符合實際。
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體育的「人」化,也即民族文化中的傳統體育文化。置於民族傳統體育概念中心位置的是「人」,即作為傳統體育主體的參與者。
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各民族對人體自身的認識和以身體運動為主要內容的健身和娛樂活動,又是人們用來尋求增強體質技能訓練的一種特殊教育方式[2] 。
⑶ 弘揚中華少數民族文化 徵文1000
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里,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里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嘗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里,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著年飯。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盡管奮力追溯著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著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是讓那余香漸飄漸遠
⑷ 各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⑸ 關於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論文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不僅包括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傳統體育而且也包括非主流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條件、文化背景下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而出現。它可以以一定物質實體為載體也可以是一些純粹人類精神文化的東西。有形的載體和無形的精神文化內容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具有明顯的時代性、民族性和藝術性。應該說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內涵中既有物質層面的傳統運動項目運動器械、服飾、壁畫、出土文物等也有精神層面的民俗文化、組織文化以及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中的價值觀念及規律。由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調查中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儒教的熏陶最為主要,重視個人的自我德性修養,儒學認為,人在德行修養方面達到的最高境界是「仁、智、勇」,一旦達到了這個境界,就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民族傳統體育深受其影響,非常注重道德修養,甚至將民族傳統體育納入到道德教育之中,將體育視為培養人遵守禮儀、修煉情操的工具和手段。
(二)我國新形勢下新文化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的主題,中國經濟的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帶來好機遇,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全球化所帶來的各種效應,不只是資本的廣泛湧入,還有文化的滲透、文化的爭奪和文化的入侵,如美國影視文化、日本禮儀文化,韓國的跆拳道文化等,在中國已有了一定的影響。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不是追求與西方體育相一致的標准,更不是走同樣的發展道路在整合傳統體育與現代化、西方體育與東方體育的關系中,需要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綜合創新觀察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關鍵在於發掘出傳統文化中的現代性特徵以及現代文化中的傳統性特徵,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需要尋求一種參與世界文明對話的全球化語境,在「互補」與「對話」的國際體育文化交流氣氛中求得更好的發展,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傳統學的任務是艱巨的,民族傳統體育學如何在全球化與民族化的碰撞中找到出路,是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必須順應時代潮流,以民族自身內在的文化(傳統文化)為原始生長點,接受新興的新文化潮流,由內向外發展,在現代科技進步和多兒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學應對如何處理主體發展與多學科交叉發展的關系,如何處理東西方體育理念的差異,如何處理好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融,如何處理好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等等需要做出積極的回應。
四、我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發展前瞻性分析
21世紀是社會、經濟和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全球化的教育需要不斷更新。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更需要吸收當代競技體育的現代化、科學化的方法。目前當代競技體育經過大量從事體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年的經驗積累,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教學訓練、競賽和普及推廣的機制,而民族傳統體育長期在民間流傳,其中有些訓練和教學方法尚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應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圍繞素質要求,通過整合與重組,建構以人格素養課程、基礎知識技能課程、專業定向課程為核心,以自我完善課程為調控的開放性的課程體系,使之建設成具有時代特徵,符合新形勢下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新的課程體系。但是,建構一套新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下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五、我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發展方式研究
1.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需要同等的重視。民族傳統體育要體現時代性,就要站在時代的高度上,以高瞻遠矚的眼光,來滿足現代社會的各種需求,以順應時代的發展為己任,在面向未來的發展中,充分體現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時代精神,並以這種時代精神為主導思想,去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2. 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的挖掘與整理。一個民族共同的歷史積淀,促使著該民族的身體活動形成獨特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這正是構成該民族傳統體育特色的重要方面。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代表著古老的為方保健體系,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善待我們的資源。
3. 順應現代生活方式,迎合大眾心理。
4. 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的產業化進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產業發展雖然起步晚,但隨著市場經濟建設大環境的影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及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市場體系建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也許能使一切都商品化、市場化,但在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的基礎上,作為一個市場體系,它必須是完整的。
5. 建設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體系。
6. 民族傳統體育的世界化,21世紀的中國體育,趨向世界性,民族性,將成為本世紀中國體育發展的主流方向我們應主動出擊,推出精品,加大宣傳力度,精心包裝,以促使民族傳統體育的世界化。
六、結語
我國正經歷著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時期,民族傳統體育的作用和價值,必將隨著社會生活方式和內容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有利於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穩定國家大局等方面。同時21世紀是社會、經濟和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全球化的(下轉第82頁)(上接第62頁)教育需要不斷更新,民族傳統體育要吸收新的理念,走學科化發展道路,構建理論體系、完善技術體系、開拓教育體系等,建立科學的發展觀。同時,高等教育應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放寬限制,吸收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傳習者到高等院校來接受高等教育,使民族傳統體育在高等院校中繼承和發展。
⑹ 少數民族的傳統游戲
1、苗族的「苗童毽趣」
苗毽具體起源於什麼時候暫無考證,據苗族寨老說是從「古老古代」就興起來的。這種活動深受苗族男女青少年喜愛。每年春節期間,從初二到十四,各寨毽堂都是人頭攢動,彩毽飛舞,蘆笙嚶嚶,歌聲悠揚,蔚為壯觀。
2 、傣族的「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3 、黎族的「竹竿舞」
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們的青睞。
4、壯族的「板鞋競速」
板鞋競速是由多名運動員一起將足套在同一雙板鞋上,在田徑場上進行的比賽,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時間多少決定成績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賽項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個項目。
5、白族的」跳花盆「
是白族青少年喜愛的傳統跳高活動。比賽開始,由兩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們用腿和腳尖疊成一定的高度,讓小夥子跳過去。
隨著高度的不斷升高,兩邊的姑娘再以拳頭為標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頭高度,以跳得高者為優勝。
⑺ 民族體育感受200字左右
就世界而言,民族體育指世界各民族保留各自的傳統體育項目和活動方式,如中國的武術、氣功養生等。就一個國家而言,民族體育則是指本國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和活動方式。在中國一般指非漢族的各少數民族的體育。
相對於現代世界體育的主流,民族體育是一種亞體育文化。中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體育活動形式。這些活動大多與民族經濟活動(如蒙族的那達慕、侗族的三月三)、宗教活動(如伊斯蘭教各民族開齋節時的體育活動)、民俗活動(朝鮮族春節的鞦韆、踏板)和青年男女愛情婚姻(如哈薩克族的叼羊)等有關,受到本民族的熱愛。中國十分重視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多次舉辦民族運動會,這些活動已成為象徵民族大團結的盛會。有許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經過整理加工已成為各民族廣泛開展的活動。而中國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如武術、太極拳等,則是融合了包括漢族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特有的體育形式和特點,在不斷地發掘、整理中已走向世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健身、防衛和體育競賽的有益活動。
由於受一定的自然環境、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本民族自身各種因素的影響,民族體育形成了民族性、傳統性、地域性和時代性這些最基本的特點,造就了多元化和多層次的傳統體育形式。
民族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多在民族節日和民俗活動中開展,與生產、生活和軍事活動等有密切的聯系,既有競技性較強的體育形式,又包含有娛樂性、趣味性和健身性較濃的體育內容,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和普及性。
作為人類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體育從其本身的特點上體現出民族文化的橫向繼承關系,可以說是一種民族教育的手段。由於它本身具有較普遍的競技、娛樂和健身功能,因此,經過不斷的完善和規范化,民族體育活動中的優秀項目,可以推廣到更廣闊的區域,為更多的民族所接受,並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走出本民族的特定區域,推向世界。
⑻ 129運動徵文1000字
朋友們,當時間的車輪碾到今天的時候,當掛歷上赫然顯示12月9好的時候,身為青年的我們,我相信,我們中的沒一個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天,十二月九日
十二月九日
一個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
時間倒流
回溯到一九三五年
陽光依然懶懶散散
冬日依舊寒冷凄清
但空氣卻急速的流動
因為
在北平——歷史的故都
發生了驚天動地的事件——
為反對投降和壓迫掀起了學生總運動
到處是掛滿的標語
到處是飄舞的紙單
到處是舞動的小旗
到處是怒吼的口號
到處是浴血沸騰的青年
這一天
白雲為之翻湧
大海為之咆哮
黃河長江為之怒吼
中華大地為之震顫
因為
一個蹂躪不屈的民族
在蘇醒
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在抗爭
⑼ 幫我寫個關於民族傳統體育的論文
一個國家是否成為體育強國,重要的標志之一就是其體育人口的多少,國民體質的健康狀況如何,它反映了人們對體育的參與程度及親和程度,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的一個標志。少數民族體育以其分布廣泛、種類繁多、趣味性強、設施簡單、方法簡便易行的特點,適應了少數民族人民體育鍛煉的需要,從而增進了少數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達到了提高國民體質的目的。例如:
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再如,擺手舞是土家兒女最普及的大型群眾健身活動。擺手舞的動作以擺跳為基本運動形式,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如「插秧」秧歌步,彎腰插種,然後觀看勞動景色,反復數次,整個動作協調自然,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都得到良好的鍛煉,而且對腰部肥胖者有一定的鍛煉作用,同時對肩周炎有一定的輔助性療效。擺手舞的伴奏,主要是一面大鼓和鑼,根據不同的動作,打著不同的鑼鼓點子,在速度上有快有慢,情緒上有輕有重。在土家族過的「社巴節」(擺手節)上,隨著「扁咚扁」鑼鼓的節奏,千人萬人頻頻擺手。時而萬眾彎腰兩手交叉,時而眾人一齊轉體蹬腿,時而跳躍前行,時而左右扭腰,……姑娘們擺手,如柳絮飄盪;小夥子擺手,如蛟龍騰雲;老人小孩擺手似蒼松搖枝、蓮藕出水;遊客來賓擺手,似醉漢蹣跚、手忙腳亂。此情此景,可謂是全民健身的「土家族大眾體操」,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與實施。
少數民族體育的社會化,還體現在開發少數民族體育的經濟價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上。例如,在節日期間舉辦少數民族體育活動,能吸引大批中外遊客,帶動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舉辦少數民族體育競賽活動,直接的收入是出賣門票、紀念品、廣告、電視轉播權,間接的收益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旅遊、商貿、交通、通訊事業的發展。不少地方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如內蒙古自治區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望果節、白族的三月節都是集民族體育活動、物資交流、體育競技、文化匯演、旅遊及商貿為一體的盛會。少數民族體育社會化能夠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又可以促進少數民族體育的更加繁榮昌盛。
4保持民族特色的問題
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有一種深厚的地域封閉傾向,這有助於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內養和錘煉,使少數民族體育的民族特色更濃、文化底蘊更雄厚,方可爭艷世界,為中國和世界體育與文化提供資源與無窮活力。在文化共享、體育國際化的影響下,少數民族體育在挖掘整理和創新時,要注意突出民族特色這個主題,要保持其原生的核心內容。
如:土家族的「板凳龍」表演。舞龍這項體育活動,在全國極為普遍,很多少數民族都有此項目的表演,且表現形式大體相同,只不過由於各民族的節令和習俗的原因,舞龍活動在時間和環境上不盡相同。「板凳龍」的表演,在道具和表演技巧上別有韻味,表現了土家族人的性格和氣質,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不由使人聯想到土家人山鄉村寨中的喜慶、節令活動的情景,顯現出土家族濃厚的民族特色。世界各民族的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為世界各個民族的民族體育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適宜的舞台。中國少數民族體育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積累,而且有許多對人類未來有著重要意義的珍貴寶藏。例如,世界上沒有一種武技能象中國的太極拳和八卦掌那樣以簡單的動作,表現那包蘊宇宙至大哲理的太極陰陽觀念和八卦生化機理。我國的少數民族體育發展到今天,許多項目已具有相對穩定的形態、內涵、價值及特色,並將被更多的民族、國家的人們所認同和所需要。
當歷史發展到今天,許多熱愛民族體育的人們也開始認識到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的魅力與價值。那麼,在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中,如何科學的利用它,如何使它規范和便於競技與表演,如何適應體育健身、娛樂、經濟發展、旅遊等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如何保持少數民族的特色等問題的解決,必將使少數民族體育更加活力煥發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