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游戲跳繩
㈠ 多人跳繩的游戲規則是什麼
1、每組比賽由4隊參加,每隊十人。
2、每隊2個人搖繩,8個人跳(4男4女,次序不限)。
3、在規定時間內,以8個人全部進入大繩開始計數。
4、最終以3分鍾內計數多者為勝。
5、如果途中有任何一名隊員沒有進入大繩,則取消成績。
拓展資料:
跳繩注意事項及要領 :
1、跳繩者應穿質地軟、重量輕的高幫鞋,避免腳踝受傷。
2、繩子軟硬、粗細適中。初學者通常宜用硬繩,熟練後可改為軟繩。
3、選擇軟硬適中的草坪、木質地板和泥土地的場地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繩,以免損傷關節,並易引起頭昏。
4、跳繩時須放鬆肌肉和關節,腳尖和腳跟須用力協調,防止扭傷。
5、跳繩前先讓足部、腿部、腕部、踝部作些准備活動,跳繩後則可作些放鬆活動。
㈡ 跳繩三級運動員標准
國家三級運動員一分鍾跳繩的標准,一分鍾最少280下。
跳繩,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游戲。這種游戲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家家戶戶都要比賽。明代小說《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使用了「跳馬索」和「跳百索」兩個名字,指的都是跳繩。但是,「跳馬索」卻給了我們探究跳繩起源的啟示,即古代戰爭中使用的「絆馬索」。
古人也許是受軍事活動的啟發,在絆和避絆的軍事訓練中,改騎馬跨越繩子為單人躍繩而過,由此不斷演變,最終成為各種各樣的跳繩活動。
最早出現的跳繩史料是漢代畫像石上的跳繩圖,證明至遲在漢代已經有了跳繩活動。
《北齊書·後主紀》中有一段有趣的記載:「游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蓋高氏運祚之末也。」北齊皇帝高姓,「高末」謂齊將消亡。這本是作為讖言而記載的一件事,卻給我們留下了兒童跳繩游戲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並且,這種單人「跳且唱」的方式,也為後世跳繩方式奠定了基礎。
㈢ 跳繩接力體育游戲的開場白。急急急,在線等
大家都知道接力比賽靠的是隊員間的團結 跳繩比賽更是如此 上一位選手精湛的跳繩技術讓我們佩服 我相信接下來這位同學一定也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不到的驚喜 讓我們拭目以待
㈣ 最感興趣的一次體育活動跳繩30
全班有:9/0.18=50(人)
㈤ 小學生體育課游戲 用跳繩可以做什麼游戲
小學生體育課游戲 用跳繩可以做的游戲,余做跳繩外,而可以利用給繩子做撥河比賽。接力棒游戲。
㈥ 體育中考跳繩標準是什麼
滿分的分值為10分。
180個/分為10分,每下降5個在滿分10分的基礎上減0.5分,依此類推 ,直到0分。A、B、C、D等級的評定是在總分的基礎上進行評定,不是單單一個跳繩可以評定的。
跳繩評定標准如下:
(6)體育游戲跳繩擴展閱讀:
1分鍾跳繩項目鍛煉方法
1、首先單腳踩住繩,兩端拉到胸口到肚臍眼的位置。
2、搖繩的主要用到的部位是我們的手腕。握在繩柄中後端。兩手上臂貼近身體,手腕用力,減少繩運行周長。兩手心不可朝上,盡量向下或者相對、手心朝下更能發力。
3、身體挺直但不要僵硬,自然彎曲,兩眼平視前方。
4、跳起的高度不宜太高,一般在3--5CM之間,落地時稍有屈膝緩沖動作。
5、跳起的雙腳膝蓋一般都是直的。小腿更不能有明顯屈膝。
6、在跳繩的過程中,我們呼吸要有一定的節奏,全身都要放鬆下來。
㈦ 跳繩游戲
跳繩是一種很好的體育游戲,可分為和跳短繩和跳長繩。
跳短繩基本上是個人游戲,也可以一根短繩兩人跳,其中一人是主跳執繩,另一人貼近主跳隨著主跳揮繩節奏在繩圈內跟跳;此游戲最多也可三人跳,即在主跳的身前身後各跟一人合跳。此游戲講究個協調,由於繩圈小,跟跳者必須默契配合,盡量貼近主跳,但又不能靠上影響起跳。單人跳繩可分賽花式和賽體能:賽花式有正跳、反跳、雙飛、三飛、麻花跳和上面介紹的多人跳等等;賽體能的可以分比速度的計時計數制和比耐力的不計時計數制。
跳長繩是集體游戲,兩人揮繩,參加跳的人數不限。有揮單繩和雙繩之分,雙繩游戲對參跳者難度較大;比賽也可按計時和不計時兩種方法來計數。
㈧ 跳繩能玩什麼游戲
1.參賽人員,每隊至少派兩人參加單人賽,一隊參加團體賽。
2.單人跳:比賽時間為60秒,計時開始時,參賽者同時起跳,計算一分鍾內跳的次數(跳繩中斷後可以繼續跳),(相同則加賽一場),次數多者獲勝。
3.集體跳:每個隊伍派出6名人員參賽(兩名隊員搖繩),繩子搖勻後,當第一名參賽者進入繩子內時,開始計時,每隊可以同時起跳也可以先後進入繩內,比賽時間為兩分鍾,從所有人起跳的第一次開始計數,每跳一次得一分,計時過程中,若出現跳繩中斷,計時不中斷,調整過程中不是所有人起跳的次數不算,比賽成績為所有人同時起跳次數。
4.兩分鍾內次數多的團體獲勝。
5.比賽順序:先進行團體賽,後進行單人賽。
拓展資料
跳繩,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游戲。這種游戲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家家戶戶都要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