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體育游戲自編
㈠ 新疆少數民族的民間游戲有哪些
新疆各民族民間的競技與游戲活動很多,游牧民族多為騎馬在草原上進行競技,參與性很強,如賽馬、叼羊、姑娘追、馬上拔河等;農業民族的娛樂活動多以觀賞性為主,如達瓦孜、斗狗、斗雞等。
①賽馬。賽馬是以牧業為主的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每逢秋高馬肥、節日喜慶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活動。牧民的孩子七八歲就開始騎馬,常年的馬上生活練就他們強健的體魄和精湛的騎術。哈薩克草原上的賽馬尤為壯觀,參加者多為男女少年,一般選擇在遼闊平坦的草地上。屆時,身著盛裝的牧民從四面八方涌來觀看。比賽開始後,騎手們揚鞭催馬向前沖,觀眾歡呼雀躍,喝彩聲和冬不拉急驟的琴聲混成一片,氣氛極熱烈。贏得第一的騎手得到獎勵,奪得冠軍的駿馬也深受追捧。
②射箭。射箭曾經是狩獵者和戰士的基本技能,錫伯、達斡爾、蒙古、哈薩克等民族普遍都有跑馬射箭的歷史傳統,錫伯人尤愛射箭。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聞名全國的「箭鄉」,錫伯族也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當地錫伯人家多備有弓箭,許多人自幼拉弓練射。逢年過節,經常舉行射箭表演和比賽。錫伯族射手曾屢次在國際和國內箭場獲得獎牌,為祖國、家鄉贏得了榮譽。
③達瓦孜。「達瓦孜」是維吾爾語,即「高空走繩」,是維吾爾族的一種雜技藝術,極受歡迎。場地上拉起幾十米高的繩架,大繩綳緊後,形成一個由低向高、坡度不同的直線。表演者手持一根3米多長的橫桿,用以保持身體平衡,在嗩吶和大鼓的伴奏下,輕快地走上繩索,直達繩架頂端。行進中要做各種表演:側身、倒退、騰跳、倒立,以及蒙眼走繩、高空墜人等,極為驚險,觀眾緊張得發出陣陣驚呼聲。以前,此項活動只有男子才能參加,現在也有女子上場。新疆吾守爾家族從事達瓦孜表演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第六代傳人、被譽為「高空王子」的阿迪力?吾守爾,以其高超的技巧和無畏的勇氣曾連創吉尼斯世界紀錄,使達瓦孜藝術廣為世人知曉。
④摔跤。摔跤是一種展現個人體力和耐力的運動,為各民族男性共同愛好。摔跤的形式多種多樣。蒙古人的摔跤通常在盛大的節日舉行。身著「昭德格」(摔跤衣)的選手分兩隊,依次各出一人比賽,以雙肩著地者為輸。哈薩克人每逢婚禮、割禮、周年祭祀都舉行摔跤活動。過去摔跤是在氏族部落間舉行,哪個部落取勝,榮譽就屬於哪個部落。摔跤手一般都赤裸上身,系腰帶,頭上縛以綵帶或戴帽,得勝者有獎。哈薩克族有一種有趣而古老的摔跤形式:摔跤手兩腿套在一隻麻袋裡,彼此用上肢進行較量,以不跌倒者為勝,一般採取三局兩勝制。還有馬背上的摔跤。比賽時,兩馬相交,騎手互相扭拉對方,先離馬落地者,或被擒到對方馬上者為輸。維吾爾人的摔跤多為節慶、婚禮中的助興活動,請德高望重的長者當裁判。不同區域的維吾爾人摔跤形式也有不同,如阿圖什一帶盛行抓腰帶摔跤,哈密、吐魯番等地盛行抓腿摔跤,等等。
⑤叼羊。叼羊是牧民們在馬背上進行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每逢喜慶(節日、婚娶)和集會時舉行。哈薩克牧民把叼羊看作是一種祈求幸福的儀式。叼羊在開闊平坦的草地上舉行,參加者在馬上爭搶一隻宰殺並處理好的公山羊,以搶上者為勝方。參加叼羊者人數不受限制,少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分為兩組,過去以氏族、部落為單位,現在多以地域為單位。有「對叼」和「群叼」之分,前者是單人競爭,後者是群體作戰。大型叼羊活動時,駿馬飛奔,騎士搶奪,觀眾助威、歡呼聲四起,場面極為壯觀。
⑥姑娘追。「姑娘追」是哈薩克族民間青年男女在馬背上的一種游戲,也是哈薩克人節慶或集會時經常舉行的娛樂活動之一,現在已發展成饒有風趣的群眾性體育運動。「姑娘追」在空曠平坦的草甸上舉行。參加游戲的青年男女,先各自物色好追趕的對象(一般是不同氏族部落的人),騎馬並行前往指定地點。一路上,小夥子可以向姑娘說各種俏皮話,或表白傾慕之情,姑娘不能生氣。到指定地點後,小夥子立即返身先跑,姑娘緊迫不放,並可舉鞭抽打,以報復剛才對方的調笑,小夥子不得有反抗行為。游戲活動場面熱烈,妙趣橫生,也是年輕人彼此表達愛慕之情的特殊方式。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自古就受到內地漢族文化的深刻影響,同時又因地處邊陲,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數量眾多,而顯示出與內地漢文化明顯差異的異域色彩,別具魅力。繼承、保護和發展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希望,也是新疆發展可以憑借的巨大的文化資本。對各民族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將對新疆未來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責編:艾吉爾古麗
·新歌唱新疆——新樓蘭姑娘
·新疆歌舞——花開滿枝頭
·新疆歌舞——藍色心情
·亞新之都—烏魯木齊
·琴弦上的博爾塔拉
·西部熱土——獨山子
·
㈡ 在少數民族聯歡會上可以做哪些互動小游戲
我本人是回族,所讀的學校也是宗教學院,在北京我參加過一場由北京民委舉辦的小型晚會,你可以在每一個民族表演的時候介紹一下他們民族的,特色,吃,穿,就是最經典最精華的,不要超過1分30秒,或者你可以叫主持人在節目沒表演的時候,叫他,她,先表演一下,下一個所要表演的節目,叫觀眾猜一下,是哪個民族將要上台表演了,在表演當中穿插一些民族節日的短表演,其實主要是會場的設計,主持人的發揮,和節目的挑選.
㈢ 有趣的民間游戲
1、踢毽子
踢毽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於漢代,由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2、盪鞦韆
用途游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
3、拔河
拔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拔河這項活動,不過在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鉤強」或「牽鉤」,後演變為荊楚一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拔河為雙方各執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屬於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2015年12月,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一起申請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抓石子
關中東部叫「抓子兒」「抓石子」或「抓核兒」,玩的是小石子或桃核。抓羊拐是西安的叫法,因為羊拐是羊脊椎上的骨頭。抓羊拐在關中西部一帶叫「抓羊兒」,玩的是一些又圓又滑的小石頭。叫法有別,玩法大同小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抓羊拐不是女孩子的專利游戲,男孩子也很愛玩,互相PK,跳橡皮筋才是女孩子的專利游戲,男孩子很少玩。河南部分地區稱之為——抓撈摸合。
5、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80年代。跳皮筋起源於明末清初,至於是誰發明已經無從考證,據說起源於今天的河北一帶,當時是一種民間雜技,後慢慢在廣大人群中推廣開。在清朝皇室,跳皮筋是後宮妃子、公主主要的娛樂項目之一。
6、丟沙包
沙包項目屬於民族、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究其起源,已難以考證。與大多體育項目與民間游戲一樣,丟沙包由來已久,最早將溯源於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會用石頭等硬物擊打獵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且作為游戲當然不能用石塊等利器,於是人們開始用傷害性較小的沙包代替。中國最早的球類運動是手球類的, 而丟沙包可能就是這種早期球類運動。
7、蹴鞠(現代足球的祖先)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書中記載:西漢時身為「安陵阪里公乘」的項處,因迷戀「蹴鞠」,雖患重病仍不遵醫囑繼續外出蹴鞠,結果不治身亡。其後蹴鞠一詞在《漢書》中多次出現。不過,漢以前的戰國,稱古代足球為「蹋鞠」。現代足球的大致玩法和形狀規則都是蹴鞠演變而來。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㈣ 少數民族游戲有哪些
在網路里輸入007,這個網頁是少數民族的小游戲,有些是跟漢族一樣的游戲,如下:
黑白 數字123 數獨 排序 智力過河 五子棋 魔方 華容道 掃雷 找相同 接龍 棋類 撲克牌 麻將連連看 迷宮 接水管 推箱子 益智 俄羅斯方塊 大家來找茬 對對碰 消消看 麻將 連連看
㈤ 適合小孩的少數民族簡單的體育項目
從其特點來看,一是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有著鮮明的從業特點。例如:從事牧業的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等,由於生產需要而必須精騎善射,於是便產生了馬術、跑馬射箭、馬上摔跤、賽馬、叼羊、「姑娘追」等馬上競技運動;而從事農業或以農業為主兼營狩獵、採集的民族,其傳統體育便大都是爬山、摔跤、角力、跳躍、射弩、射箭以及手上技巧等運動。 二是與風俗習慣緊密相連,並且許多項目都是通過風俗習慣的沿襲而流傳發展,在節日、喜慶等習俗上尤為突出。例如: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盛會上,摔跤、賽馬、射箭三項競技是其必不可少的內容;藏族在藏歷年和「望果節」都要舉行角力、投擲、拔河、跑馬射箭、賽氂牛等體育活動
㈥ 誰知道少數民族的體育游戲,最好帶規則的
叼羊
叼羊是哈薩克族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叼羊活動對抗性強,爭奪激烈,參加叼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可以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比賽分兩隊。比賽開始,主持人首先祈禱。參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後將主持人獻上的一隻兩歲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殺,割去頭和蹄,扎緊食道,放置於開闊的草坪上。宣布比賽開始後,參賽者蜂擁而上,馬快的搶先一步將羊俯身拾起,夾在蹬下或馱著,慌不擇路地奔跑。其他騎手不甘示弱,緊追不舍,飛馬上前爭奪,奪得難解難分。有時會有數百騎圍作一團,左擁右擠。在比賽中,經反復多次較量,小羊數易其主。最後,得勝者在鳴金聲中懷抱戰利品,在坐騎的長嘶聲中和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沖出賽場。之後,得勝者當場將羊烤熟,邀眾騎手共享,將此肉稱為幸福肉。獲勝的小夥子一般都會成為漂亮姑娘的示愛對象。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個頗具吸引力的獎賞。■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種原生態體育是草墩象棋大賽,這種運動在雲南較為流行,經常會在民族運動會上看到,比賽是用白布畫的線,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見方的場地上,兩位象棋高手展開對弈,動腦的同時還要身體力行親自搬動棋子。一盤棋下來,兩位高手頗有些華山論劍的感覺,不僅耗費了腦力,體力也經受了考驗。據說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賽,在鍛煉腦力的時候體力也一起得到了鍛煉。不過讓人好奇的是,當棋手都在忙碌著如何搬動笨重的旗子時,腦子里還有沒有運籌帷幄的空間了?不管怎樣,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言說的快樂。■
跳火繩
跳火繩是大涼山彝族古老的、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游戲之一。跳火繩的場面極為壯觀,火繩有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比賽的距離沒有嚴格要求的規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間。
火繩用1根長約3米左右的藤條擰成,在藤條的中段綁上澆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條和棉紗後點燃。在場內兩端畫上起跑與終點線,比賽者站在起跑線後,手執燃燒的火繩,待號令一發,便雙手緊握火繩的兩頭,像單人跳繩一樣,搖盪火繩,直線跳躍著前進,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持火繩跑步和走跑都判為犯規,不計比賽成績。■
滑溜索
很多體育項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獨龍人的溜滑比賽。
在先民的各種生產活動中,採集雖然是最原始簡單的生產方式,卻需要高超的運動技能。爬樹、爬竿、爬繩、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採集生產活動中鍛煉出的勞動技能。為了掌握這些生存技能,獨龍族人從小就必須訓練。如今雖然生活環境改善很多,但是為了保持這種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帶孩童練習滑溜索,攀懸崖,幫助他們掌握要領,提高身心素質。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發展成了比賽。這樣的比賽,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漸地比賽加進了技巧性、審美性。人們在過溜索時不是為了運載貨物過江,而是比誰的姿勢優美,比誰的技藝驚險動人;在攀藤比賽時,目的也不是能採到燕窩、果實,而是為了比賽誰爬得又高又快,能夠技壓群雄,獲得心上人的青睞等。■
磨秋
不過更多的原生態體育以休閑快樂為主——磨秋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得盪鞦韆,盪鞦韆是滿族人民的傳統節目活動,有悠久的歷史。在滿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農閑時節將鞦韆架豎在打穀場上,或拴兩條繩子在老榆樹枝上,上系木板,鞦韆就架好了。年輕人常常舉行盪鞦韆比賽,以盪的高低論勝負。哈尼族在過苦扎扎節時必定要玩磨秋。過節的後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勞動。人們自動地組成一支支串寨隊伍,參加各村的攆磨秋活動。每到一個秋場,便要進行比賽,以爭高低。除此之外,盪鞦韆如今也是很多學校孩子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
㈦ 珍珠球是滿族的一大民間游戲,這個游戲是怎麼玩的
在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綜合訓練館一樓,為了迎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河南男子明珠隊隊員正在揮汗如雨,緊張訓練。作為東道主,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2歲的隊伍將為榮譽而戰。記者了解到,河南珍珠球男子隊共有14名隊員,其中鄭達體育學院7名,鄭州自來水公司3名,自由職業者1名,河南理工大學2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1名。
珍珠球的比賽場地是一個長28米,寬15米的長方形立體平面。內部有水域、限制區、封閉區、隔離區和分區,場內無障礙物。比賽用球為珍珠充氣皮球或橡膠球,周長54-56cm,重量300-325克。珍珠球比賽不僅要求水域四人有良好的個人技術,還要求水域運動員與抄網隊員之間的默契配合。珍珠球比賽對運動員的速度、力量、耐力、協調性和靈活性要求極高,因此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㈧ 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有哪些體育活動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1.地域性。
每個民族文化都有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並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變遷。雲南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與該民族的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審視雲南各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體育表演,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凡生活在居住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溝壑縱橫區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傳統體育,具有顯著的競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壩區的民族,其傳統體育帶有明顯的游戲、娛樂等特點。例如,生活在怒江峽谷的怒族,傳統體育「過溜索」是特定地理環境里人們生存需要和謀生的手段,需較強的力度和難度。而主要生活在壩區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傳統體育「霸王鞭」、「整光燈」等活動則娛樂性較強。
2.娛樂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突出的娛樂性,它著重於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願望的滿足,並以自娛自樂的、消遣的和游戲的活動方式出現。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悅的情感抒發和渲泄。由於民族體育的這個特點,使它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次體育活動的舉行,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的盛會。雲南的基諾族,每逢喜慶節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雞毛球、扔石頭、項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體育活動,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3.健身性。
民族體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它對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起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的傳統習慣、主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體育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多元特色。每個民族都有數十種甚至近百種體育娛樂活動,而每一種同名目的體育娛樂活動,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稱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及競賽規則。僅以不同名目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統計,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就達226項之多。
㈨ 朝鮮族的民俗游戲有什麼(帶介紹)(例如:跳板,斗雞)
1、摔跤
使用腿帶,是朝鮮族摔跤的特點。腿帶長3米,用麻布或白棉布製作,纏在右大腿上。
比賽時,雙方先蹲著,身軀略往前傾,右膝著地,左膝彎曲,足掌輕扣地面,互相摟住右肩,各用右手抓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裁判員哨聲響起,雙方起身進行比賽。
比賽過程中,不許扭對方的脖子和胳膊,不準用頭或手擊打對方,一旦選手故意傷害對方,裁判當即發出警告制止,情節嚴重者,勒令其退場。
摔跤技巧有內勾、外勾、背獨自摔倒等多種。這是一種小夥子們比氣力、比技巧的劇烈運動。一般採取三戰兩勝決定勝負。
2、盪鞦韆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
盪鞦韆一般有單人盪和雙人盪。比賽時,最初是用樹枝或花枝吊起來作為目標,以腳尖踢著或用嘴叼著為優勝,後來發展為以碰銅鈴爭高低,即在鞦韆架正前方豎兩根竿子,竿子間系一條繩索,繩索中央掛上一隻銅鈴。
離地面高約五米,以此測量比賽者盪的高低,誰碰銅鈴次數多,誰就是優勝者。
3、尤茨
尤茨是根據丟擲東西的翻撲來決定分數,按分數走棋(相當於中國的擲十二象游戲)。
過去,尤茨游戲只從年末到正月初進行,現在已成為一種廣泛的群眾性比賽項目。尤茨是用四根短木塊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圓形。
丟擲尤茨的記分形式為,三撲一翻為1分,兩撲兩翻為2分,一撲三翻為3分,全翻為4分,全撲為5分。棋盤由25步組成,傳說是按星座的位置製成。
哪方的棋子先走完所有步數就算取勝。此外還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
4、拔草龍(拔河)
拔草龍(拔河)繩是用稻草和葛藤搓成的,分主幹繩和分支繩,主幹繩又分雄索和雌索。
雄索的頭插入雌索頭部,然後插進替木來牢固地連接上。
在主幹繩上每隔1-2米處栓上若干分支繩。
繩索的粗細長短視參賽人的多寡而定。
上千人參加的拔河繩一般要半米粗,長度300米左右。
賽前,在農樂隊的帶領下,參賽者抬著拔草龍(拔河)繩,繞村一周,然後直入賽場。
將雙方的拔草龍(拔河)繩用木棒連接牢固後參賽者各就各位,接起分支繩,笛聲吹響後,雙方在領隊指揮下,一邊拚命拉著繩索,一邊齊聲喊著「嗨唷!」「嗨唷!」。
哪方先把繩索拉過分界線就能取勝,一般採取三戰兩勝決定勝負。
5、跳板
跳板的跳法多種多樣,多姿多彩。有直跳,即蹬離板後兩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體騰空後彎屈大腿跳;
剪子跳,即騰躍後將腿伸直前後分開跳;
空翻跳,即騰躍後向前或向後空翻一周跳。跳板長五點五米、寬三十五至四十厘米、厚五、六厘米,大多用木質堅硬又極具彈性的水曲柳木板製成。
跳板中央的下面放「板墊」,使木板兩端可以上下活動。「板墊」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裝滿土亦可,高度以三十厘米為宜。
跳板中間有一個支點,跳時兩人分別站在兩端,輪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彈力把自己和對方彈向空中。這樣反復地一起一伏,奮力向上躍起,不斷增加騰空的高度並做出各種花樣動作。
跳板靠兩人協調合作,有時邊跳邊唱,一人唱,一人和。
㈩ 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游戲拜託了各位 謝謝
鞦韆 蹺蹺板 朝鮮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