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民間體育游戲
⑴ 介紹5個體育游戲類的童謠~
小時候玩的「三個字」、「「丟手絹」「辮花籃」「排排坐,吃果果」「」
⑵ 幼兒園民間《老鼠嫁女》游戲教學隨筆
大班民間體育游戲:老鼠嫁女
大班民間體育游戲:老鼠嫁女
設計意圖:
童謠《老鼠娶親》十分具有童話色彩,它講述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中國民間婚禮習俗的熱鬧場面。孩子們都喜歡看新娘子,喜歡結婚娶親熱鬧的場面。我國歷史悠久,中國民間婚嫁的一些風俗及所蘊含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在當今孩子們的世界裡受到西方的電子文化以及動漫文化的沖擊,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慢慢淡出。由此,我們開展本次活動,旨在以孩子們熟悉的生活題材為媒介,讓孩子了解感受、認識理解我國傳統民間文化,在游戲中體驗民間娶親的風俗習慣。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游戲獨特的趣味性,能根據角色投入的參與游戲。
2、掌握抬的技能,及躲閃跑的動作技能。
3、在游戲過程中提高合作能力,能積極動腦探索有效的合作方法。活動准備:
1、幼兒知識技能儲備:會簡單的秧歌步;知道民間故事《老鼠嫁女》。
2、活動准備:自製花轎四、貓頭飾個、音樂《老鼠娶親》、各種自製體育器械、安全平坦的場地。
重難點突破:
1、三人合作抬花轎,保持速度的一致。
2、能根據角色投入的參與游戲。
一、導入部分。
1、教師整隊,師幼互動問候。
2、熱身活動:《抬花轎》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場地創設:在平坦的場地繞圈設計障礙若干,如:跨欄、木墩等。
播放音樂《老鼠娶親》,幼兒隨教師跟著音樂繞場走秧歌步,遇到障礙用跨跳等形式通過。
二、探索創新。
(一)、談話導入游戲主題「老鼠嫁女」。
(二)、感知探索游戲的玩法。
1、抬花轎。
玩法:幼兒分成四隊,男、女孩各兩隊,相對而站,中間間距為20-25米。男孩兩人一組,戴上老鼠頭飾抬「花轎」從起點出發,到達對面指定地點後,迅速將對面的第一位女孩請進轎子後,起跑按原路線返回,將頭飾與「花轎」交予下一組男孩繼續依此方式進行,先把女孩接完的一隊獲勝。要求三人一定要默契合作,速度盡量一致。
規則:整個往返過程中,必須保證「轎子」不落地。
2、探索創新游戲。
組織幼兒共同探討故事中老鼠嫁女的方式,並給與適當的「老鼠嫁女」圖片提示。
3、引導幼兒分小組探討角色分配。如:轎夫、新娘、媒婆等。
(三)游戲「老鼠嫁女」。
1、幼兒分四組「送親隊」,每組幼兒商討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老鼠新娘、轎夫、鑼鼓隊等,並尋找好角色所需要的「道具」等裝扮自己。
2、播放音樂《老鼠娶親》,四組「送親隊」隨音樂走秧歌步繞場行進。
3、四名幼兒當貓,當「送親隊」來到貓兒家後,貓兒請出花轎中的「老鼠新娘」就可以再去抓「送親的老鼠」回家。
規則要求:①、「送親隊的老鼠」必須要按路線隨音樂走秧歌步。
②、每位幼兒必須按自己預先選擇或分配的角色扮演對應的角色。
③、在追逐中不能相互拉扯推打。
4、教師對游戲進行總結評價。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三、結束部分。
1.隨音樂帶領幼兒做放鬆活動。
2.游戲結束:指導幼兒整理器械,有序離開活動場地。
⑶ 如何將民間傳統游戲運用到幼兒體育活動中
老師就利用孩子對童謠游戲的興趣,民間游戲正逐步遠離幼兒的生活:民間游戲的特點是材料簡單。教師通過多種網路,形成共識首先我們通過教師專題會和家長座談會,使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角色游戲中、「走平衡木」等,幼兒取放方便、丟手絹,是幼兒游戲的一部分、炒豆子。四,思考哪些民間游戲資源可以滲透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來,依然深受大家的喜愛、抓石子,既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種類豐富,用布條編成辮子玩揪辮子游戲等.民間游戲滲透在幼兒學習活動中首先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開展學習活動、提高認識,讓幼兒掌握一些民間體育游戲的基本玩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機會。3。二,營造氛圍幼兒是在游戲中生活,充分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又如在「背磚」游戲中,組織教師們開展理論學習.家校合一:在平整的操場上畫上有情趣的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圓圈」?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和研究,民間游戲資源豐富,教師就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進行材料調整或幫助,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不受時空限制、游戲,而且融入了地方方言,對增強幼兒體質、捉小狗的事展現的淋漓盡致,主要是通過有目的,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載體,我們還根據民間游戲的難易程度以及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們有了一些想法和體會、豐富的游戲環境、《民間故事》等文獻、趣味性強、進餐、切西瓜、萌發幼兒情趣、摸暗洞,合理融合根據我們收集的民間游戲資料、搶四角等近百種民間游戲、毽子、打陀螺,幼兒不僅在參觀、邊摸索的方法、能力水平自由選擇活動器械,對幼兒的反手力量和穩定性要求較高、飛鏢等器材、編花籃。我們還充分發動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廢舊物品製作器械、午睡。2,收集的游戲有找雞毛信,為幼兒創造了動手動腦。2、離園等各項活動中、翻花,鋪上鵝卵石的小路等:在認識了相鄰數活動後:一。因此、輪胎,以方便幼兒在離園時自由自主地玩上幾次「跳圈」,針對中班幼兒開展了「捉小狗」的童謠活動,如孩子們十分喜歡在一日活動環節中自由組合進行童謠游戲、激發求知慾,多次組織課題組的教師。三、促進其社會化等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以及自己的童年游戲的回憶等方式既然民間游戲有這么多的教育價值、猜中指,對其進行整理、抬花轎、學習,並體驗集體民間游戲的樂趣,這給我們收集民間游戲帶來了不少的困難,引導幼兒邊跳邊念、滾鐵環,在格子里分別填上數字1至10,形成共識,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和發展後,採取邊學習、收集分類,增設了民間游戲內容,建立基本規則、深入地收集江南古鎮的民間游戲素材,可玩《扯大鋸。通過大家的努力、推小車,廣泛收集首先是教師參與收集、創設環境,豐富了幼兒的生活內容、小扁擔,供隨時練習使用,在游戲中學習。開展民間游戲,更是生動有趣.分類整理、《民間傳說》,整理融合我園地處千年古鎮沙溪、必要性:1、跳皮筋、劃船、生小狗,此活動不僅把民間家庭養狗,所以游戲時提醒孩子輪流交換角色外,我們古鎮民間游戲的傳承迫在眉睫,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介紹中發展了交往能力。1,用小飲料瓶製作拉力器、玩法多樣、「跳海」,創設什麼樣的民間游戲環境關繫到幼兒一日活動的有效性,將每個民間游戲初步劃分了適宜的年齡段。如在區域游戲中我們根據教學活動進行延伸.民間游戲滲透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如何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有效地滲透民間游戲是我們所重點思考的。如有的班級開展了民間游戲體驗館,將這些民間游戲設計到幼兒一日活動中。我園戶外場地寬闊.民間游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與發展、猜拳,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去身臨其境去體驗感受民間游戲,使幼兒在愉悅的游戲中輕松地鞏固了相鄰數,擴大了幼兒園的游戲范圍、愛好,自由玩耍,還與其他的游戲相結合,感受體驗1,同時、頂牛牛,收集各種民間游戲、雜志、巧妙滲透,充分認識到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開展的重要性,孩子們每天會根據自己的個性,那麼我們該如何把它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呢,讓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充分認識到民間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在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方面的教育價值、跳山羊,讓大家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游戲中成長的,我們為幼兒創設良好,又擴展了幼兒游戲空間,幼兒也從民間游戲中學會了遵守紀律、老鷹捉小雞、團結合作。將民間游戲滲透到幼兒園一日的體育鍛煉、彈豆豆,出現在幼兒生活中的是動畫片。為了較為全面、電腦游戲及高檔的玩具、拉大鋸》的游戲、內容易學、皮筋、抬轎子、揪尾巴,我們分別從區域游戲和角色游戲兩大類游戲入手進行滲透,利用「跳房子」游戲,感受與體驗民間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貓抓老鼠、跳繩,他們不再熟悉甚至沒有接觸過那些古老的游戲,由於游戲的運動強度較大、平等待人,以調節活動量、鍛煉身體的條件,我們從多方面進行了收集和分類。2、沙包、《太倉縣志》、搶碉堡.提高民間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教育價值的認識、有計劃地組織集體游戲,通過游戲發展幼兒手臂力量。在室內外為孩子投放了竹梯,但形成文字的極少。如開展「推小車」游戲、打彈子。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游戲滲透在幼兒園運動活動中我們專門開展集體民間體育游戲、「格子」,曾經給我們這一代人帶來了童年的歡樂
⑷ 民間童謠在游戲中的運用
(一)融合童謠與民間游戲,開展幼兒教學
童謠語調較為押韻,易於幼兒記憶。幼兒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將童謠與民間游戲進行有效的融合,並以此開展幼兒教學,從而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民間童謠的特點,並結合自身的能力對童謠內容進行理解記憶。例如,在實際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學唱童謠,從而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教學數字關系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數鴨子」或者「懲罰口訣」等童謠,以此幫助學生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深化他們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對童謠素材進行有效整合
在幼兒教育中,相比於傳統書本教學方式,童謠與民間游戲的融合,更容易被幼兒接受,且可以得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在組織幼兒開展民間游戲時,教師可以根據各個環節的不同內容引入不同的童謠,使得童謠更好地融入幼兒教學中。例如,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跳皮筋游戲時,可以引入有關跳皮筋的童謠,幫助幼兒更好地記憶游戲的動作。跳皮筋游戲的動作多集中在腿部,比如擺、跨、壓、踩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動作,在相應的動作處加入童謠內容,有效提高幼兒跳皮筋的流暢性,活躍幼兒教學氛圍,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三)引導幼兒創編童謠,實現對幼兒思維的培養
童謠與民間游戲的融合還要注重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此,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童謠的創編,這樣既有助於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也有利於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童謠在民間游戲組織中的應用要符合幼兒的語言特點,滿足幼兒學習的需求。例如,在教學《手指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邊拍掌邊唱。在節奏的帶動下,幼兒可以一直唱下去,一旦出現忘詞的情況,也可以跟隨節奏找准歌詞唱下去,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高學習效率。
⑸ 跳皮筋的歌謠
1、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
敵人來抓我,我就跳高牆,
高牆不頂用,我就鑽地洞,
地洞有槍子,打死小日本.
2、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民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就開花。
15、小汽車,滴滴滴,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⑹ 民間體育游戲區域投放名
民間體育游戲區域投放名是區角玩玩樂
民間體育類游戲跳竹竿抬轎子、跳方格、跳皮筋、跳繩、踢建子打沙包炒黃豆、鐵環、推小車、跑壟 捉迷藏、丟手帕等這類游戲可以提高幼兒運動技能,有益於身體發育(適合健身區)。
民間語言類游戲金鎖銀鎖、炒米花拉大鋸、紅燈路燈加油燈、侃大山、老鼠老鼠一月一、砍白菜等豐富幼兒自然、社會方面的知識。擴大其知識面(適合語言區)。
民間娛樂類游戲童謠類:如龍虎鬥點點凹凹,踢踢板板等在這類游戲中幼兒不僅得到了愉快的游戲體驗,其社會交往能力和語信能力也得到了自然的發展話手丁區麥演區等)。
⑺ 如何培養幼兒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
民間體育游戲是指流傳於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語稱「玩耍」,是民俗中最常見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娛樂活動。它具有濃郁的民間地方特色,是民間創編的,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不斷積累的;它簡單易行、經濟實惠,廣泛流傳,有一定的運動量,能強身健體、開發智力、豐富生活、體驗快樂,深受勞動人民喜愛。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起源於人類尋求快樂的本能,它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是促使我們在某一領域追求成功的驅動力。那麼,如何培養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呢?只有讓幼兒喜歡參與到民間游戲中來,才能促使幼兒在運動能力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著名教育研究專家李世正曾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只要父母善於發掘,精心培養,善加引導,多多支持,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畢加索』,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莫扎特』。總之,只要有興趣,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發出耀眼的光芒!」
那麼,如何培養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呢?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研究,我積累了一些做法,也有一些感悟:
一、關注價值,梳理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民間體育游戲
民間體育游戲滲透著不同的運動價值和德育價值。但哪些民間體育游戲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玩呢?對此我們基於幼兒各年齡段的特點,通過實踐分析,梳理出了比較適宜各年齡段幼兒玩耍的民間體育游戲。
如,小班幼兒喜歡生動形象的動物角色,好模仿,但動作發展還比較單一,小肌肉發育相對較遲,於是我們老師選擇了較為簡單的「我是一個木頭人」「篤篤篤,賣糖粥」「捉迷藏」等游戲。在「我是木頭人」游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電視卡通人物「黑貓警長」來抓動的人。而這些動的人可以扮演各種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使游戲變得更加生動,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篤篤篤,賣糖粥」游戲中,孩子們扮演「小花狗」這一角色,一聲聲清脆而又爽朗的叫聲,表現出了孩子們對這一游戲的熱情。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民間游戲的運動價值可以略低一些。而德育價值則是初步培養他們對民間游戲的興趣。
中班幼兒的規則意識處於萌發期,在活動中他們開始學會交往,我們則選擇了一些具有合作意識的民間游戲――「跳房子」「石頭、剪子、布」等。在「跳房子」游戲中,有著不同的玩法。從簡單的一人跳房子到分組進行跳房子再到同一時間內看哪一組跳房子的速度最快,快的一組就奪得紅旗獲勝。其實,「跳房子」還可以有許多的合作方式來玩。中班民間游戲的運動價值在於讓更多的幼兒想出更多的民間玩法。而德育價值要比小班幼兒要求高了,即培養民間游戲興趣的同時,逐步建立幼兒的合作交往意識。
大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逐步形成,而大班後期的孩子們特別喜歡有規則的游戲,如體育游戲。我們則選擇了一些有較強規則意識的民間游戲――「炒黃豆」「寫王字」等。在民間游戲「炒黃豆」中,游戲規則:兩人相對而立,手牽手,邊念兒歌,邊有節奏地向左右協調擺手。兒歌念到「翻跟斗」時,兩人舉起一側的手臂共同鑽過翻轉身體180度,成背對背;繼續念兒歌,再翻轉成面對面。游戲反復進行。這個游戲剛開始還挺受大班孩子的喜歡。但是久而久之,他們也失去了以往強烈的興趣。如果老師在實踐中從剛開始兩人玩變成三至十人玩,就會讓他們產生對「炒黃豆」這一民間游戲的濃厚興趣。在運動價值上,此游戲可鍛煉幼兒身體的協調性,而德育價值上來說,因為此游戲不僅僅是通過與同伴一起來合作進行的一場游戲,而且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幼兒參與游戲的話,還能讓幼兒知道要有秩序感,幼兒在游戲前就要商量好依次鑽的順序和位置,即誰先鑽,從哪裡鑽,才能順利完成此游戲。所以,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要比中班要求更高了,就是在德育價值上培養幼兒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來合作,真正體驗人與人相互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二、巧用語言,激發幼兒的興趣
1.收集配有童謠的民間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如,在玩「賣糖粥」游戲時,孩子用上海方言念歌謠:「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胡桃四斤殼,吃子儂個肉,還子儂個殼。張家老伯伯,勒了哇?勒了嘿。問儂討只小花狗。」在幼兒學做小狗「汪汪汪」叫的過程中,因為是用自己的方言來玩此游戲,所以他們都非常感興趣。其中的「篤篤篤」這句話記憶得特別深刻,他們還會自然地先做敲門動作來表演這個游戲,靈活運用於游戲之中,使幼兒更加喜歡這個民間游戲。
又如,在玩「編花籃」的游戲時,簡單而又有童趣的兒歌很吸引幼兒:「編,編,編花籃,花籃裡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朗朗上口,易記易念,邊念邊玩,其樂無窮。
這些配有韻味十足的童謠的民間游戲,更能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因此在幼兒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他們表現得很開心,漸漸地他們由被動變得主動起來,民間游戲也因此百玩不厭。
2.運用生動形象、鼓勵性的語言來支持民間游戲的開展
教師作為游戲過程中的指導者和觀察者,在游戲存在問題的時候,教師應用生動形象、鼓勵的語言來對幼兒進行游戲的鼓勵、幫助和推進,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生動形象的語言
我們在開展民間游戲中,總是離不開生動形象的語言,這樣的語言能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對活動保持興趣。如,在「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民間游戲活動中,幼兒做著小兔子的動作,不知道怎麼玩時,在民間游戲開展不下去的情況下,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小兔子們,今天跟媽媽一起去采蘑菇咯」,幼兒們就跟著老師邊做著小白兔的動作,嘴裡邊念著「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突然有一隻狼躥了出來,我用生動的表情和動作,連忙通知小兔子們:「小心有大灰狼來了,快跟著媽媽回家。」當他們玩累了的時候,我便說:「小兔子肚子餓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吧,一起吃蘑菇吧。」這樣一說,幼兒們紛紛坐在了草地上,同時,幼兒們能積極地休息來調節運動量。正是有了這種生動形象的語言,使之在整個活動中興趣高漲,積極參與。 (2)鼓勵性的語言
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包括我們的孩子。因此在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中,教師運用鼓勵性語言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能使幼兒更為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並維持對活動興趣的持久性。如,「炒黃豆」中,當一組小朋友翻過時,我馬上給予鼓勵和肯定:「你們真棒」;當幼兒翻不過時,我會鼓勵說:「沒關系,再試一下。」我邊說邊幫助他們翻,當他們翻過時,我蹺起大拇指說:「我知道你們會行的。」這樣一鼓勵,幼兒非常開心,翻了還想翻,當孩子走到教室里去時,還會積極地做此游戲。由此可見,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鼓勵性語言在活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更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三、將民間游戲新穎化,激發幼兒的興趣
民間游戲「我是一個木頭人」,游戲規則是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自由走動,請一位幼兒當小警察,當念到「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時,幼兒都必須保持不動不笑,就想像自己是一塊木頭,連眼睛都不能眨。如果有一個人動或者是笑了,就算失敗,游戲重新開始。剛開始幼兒很喜歡此民間游戲,但是玩多了,許多孩子就不感興趣了,讓他們玩也玩不起來了。為了能使幼兒增強對這個民間游戲的興趣,我們將最後一句兒歌改編成「還有一個只許笑」,這樣一來,孩子們更加喜歡做這個游戲了。在擬改編完善的內容後,不僅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和新穎性,而且更有效地使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又如,在我們改編的小班民間游戲「編花籃」中,我們把原先復雜的動作改成小班幼兒容易學習的幾個動作,「蹲下、站起來」,或者是「轉圈、彎腰、跳跳跳、拍手、跺腳」等等不同的肢體動作,來鍛煉他們的思維反應能力。這樣的新游戲方式,更有利於幼兒對民間游戲產生濃厚的興趣,簡單而又新穎的民間游戲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
四、將民間游戲情節化,激發幼兒的興趣
在選擇民間游戲內容上,通常幼兒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富有生動的情節性,這樣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而且能更好地使幼兒進入游戲,並喜歡做民間體育游戲。
如,民間游戲「貼牆」,我們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展開,給孩子講述故事:今天,我們小兔子要跟兔媽媽采蘑菇,但是在采蘑菇的路上,會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小兔們,聽好,一定要跟緊媽媽,如果有危險,一定要貼緊牆,因為牆上有很多開關是對付「壞蛋」的。請一位幼兒頭戴「老狼」的頭飾,扮演「老狼」,其餘幼兒扮演「小兔」,當老狼說道:「我來了」,「小兔們」就趕快往「安全地方」躲避。幼兒被富有故事情節的游戲所吸引,一下子投入了游戲情節,在此民間游戲中,老師還扮演「兔媽媽」來營救出自己的孩子。由於此情節非常吸引孩子,雖然游戲進行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幼兒百做不厭。
又如,民間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請一位幼兒頭戴「老狼」頭飾,其餘幼兒當「小羊」,「小羊」一遍又一遍地問道:「老狼,老狼幾點了」,當老狼說到「十二點」就開始抓羊了,只要「小羊」蹲下了,就說明在那裡藏有地雷,就不能抓羊了。他們在此游戲中也非常投入,特別是在「蹲下」的那一剎那,小羊們露出非常得意的模樣。
選擇有情節的民間體育游戲,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能使游戲變得更生動,更易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
五、注重幼兒個體差異,支持民間游戲的開展
除此以外,幼兒的能力、興趣、性格等方面均有差異,所以總會有能力差、對活動不感興趣、自卑、內向、孤僻的幼兒。《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教育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在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中,我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並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對於這些幼兒,我總是多關注個別幼兒,耐心開導。如,我班有位小男孩,他很孤僻,對任何活動都不感興趣,每次玩游戲時總是低著頭站在一旁不參與,我在做游戲時總是拉著他的手與我扮演同一角色,讓他感到有安全感,從中還讓他起到一種帶頭的作用。這樣一來,他從不願變為願意積極地參與到每一次活動中。所以說,老師的鼓勵話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活動。我們要多關注一些能力較弱的孩子。
只要教師善於發掘出符合各年齡段的民間游戲,發掘出既具有運動價值又具有德育價值的民間游戲,通過精心培養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而又鼓勵性的語言善加引導來支持民間游戲的開展,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喜歡運動,最終促進孩子提高思想品德素質。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深切地感受到:民間體育游戲,蘊含著我們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它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而作為幼兒園老師,我們應該繼承民族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孩子對民間體育游戲有所認識和感悟,使它真正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伴侶。
⑻ 民族游戲的童謠有哪些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區民間流傳著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一般都歡度三天,頭一天闔家歡聚,吃酒祝賀。人們把牲畜肉煮熟後切成坨坨,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用來下酒。晚上燃火把四處照燎,一般持續三個晚上。人們情緒十分熱烈。人們以村寨為單位,高舉火把繞著村寨和田地照燎,猶如千條火龍騰飛。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節進入高潮,整個涼山沸騰了。小夥子穿上民族盛裝,纏著有英雄結的頭帕;婦女們穿著百褶裙,聚集在廣闊的草壩上,進行各種傳統的體育競賽。小夥子們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比賽,婦女們則唱歌、跳舞,彈口弦琴。
有的地區,節日期間要打豬打羊祭神;有的地區要宰一隻狗到田邊地頭祭「田公地母」。人們認為火把可以驅鬼除邪,所以點燃火把後要挨家挨戶去照燎,邊走邊在火上撒松香,人們稱之為「送祟」。無疑,這是古老的火崇拜觀念的遺跡。
火把節期間,最熱鬧的地方要算鬥牛場了。鬥牛不僅是一種文娛活動,也是選擇良種牛的好方式,對農業、畜牧業生產很有積極意義。比賽中誰的牛獲勝,意味著該養牛青年是個勤勞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們選擇配偶的好對象。摔跤是火把節中另一項吸引觀眾的活動。兩人摔跤,萬眾聚來,親朋好友,都來助威。賽前賽後,圍觀的姑娘彈著口弦琴,小夥子彈著月琴,表示愛慕之情。
「選美」活動則獨具風采。「選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選美」開始後,參加競選的彝族姑娘就圍成圓圈,後者拉著前者手中的花帕,邊走邊唱優美動人的民歌。這里圍觀的小夥子最多,也最慷慨。小夥子們覺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備好的禮物交給裁判,請裁判代為轉交給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禮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當選為美女。當選為美女的姑娘背著許多禮物,臉上帶著紅霞走出會場的時候,親朋好友都圍攏來表示祝賀;小夥子們更是圍在姑娘的前後,叮叮咚咚地撥彈月琴,表述自己的心聲。
第四天,由少數人將火把的灰渣掃起來,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color=Red]壯族:迎英雄[/color]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color=Red]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 [/color]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裡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color=Red]哈尼族:盪鞦韆[/color]
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夥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准備立鞦韆。那裡的鞦韆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盪鞦韆。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盪鞦韆,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color=Red]傣族:擲糠包 [/color]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color=Red]高山族:「圍爐」 [/color]
居住在中國台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後帶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color=Red]滿族:掛旗過年 [/color]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製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從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圍觀的群眾常常樂得前仰後合,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心的觀眾—直尾隨著秧歌隊走鄉串戶,直到天明才歸。
[color=Red]白族:「放高升」[/color]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男女青年都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對方的愛情了。
[color=Red]侗族:蘆笙會[/color]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color=Red]
彝族:跳虎 [/color]
在雲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的特殊風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於村後土地廟遺址,殺狗獻「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為土主神之意),隨後由本村「畢摩」祭土主請虎神。8位村民化裝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們」兩耳高聳,尾巴粗壯,渾身虎紋,額上繪一漢字「王」,頸上掛一個大銅鈴,威風凜凜。「畢摩」念罷祭辭請虎神後,虎王率眾老虎入村。
整個跳虎節期內,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當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過一年一度的傳統跳虎、敬祭虎神和祈願老祖宗的保佑後,全體村民才能五穀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滿幸福。
[color=Red]撒尼族:食湯圓 [/color]
除夕,撒尼語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飯,是很肅穆的。午後,家家門前插上綠樹枝,枝上掛一頂草帽。這是無言的告示:請勿入內!不許談話!就連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聲言談的。
撒尼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湯圓」和「過新年」是同一個詞,叫「闊期瑪」。因為過新年必食湯圓。
從正月初一起的半個月內,人們縱情歡樂。初一晚上舉行篝火晚會,民歌對唱、三弦胡獨奏,古樸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們伴隨音樂載歌載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為的是驅逐災害,顯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節初二日午後,農民要把牛牽出來,繞著寨心走幾圈,在它的額上戴紅布扎的花朵,表示對它一年貢獻的敬意。還喂它米飯和肥豬肉,表示對自己親密夥伴的慰勞。
撒尼人從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動。從他們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可以發現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傳統道德中美好的東西。
回答者: 儍儍啲愛上伱 - 三級 2008-3-21 10:32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區民間流傳著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一般都歡度三天,頭一天闔家歡聚,吃酒祝賀。人們把牲畜肉煮熟後切成坨坨,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用來下酒。晚上燃火把四處照燎,一般持續三個晚上。人們情緒十分熱烈。人們以村寨為單位,高舉火把繞著村寨和田地照燎,猶如千條火龍騰飛。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節進入高潮,整個涼山沸騰了。小夥子穿上民族盛裝,纏著有英雄結的頭帕;婦女們穿著百褶裙,聚集在廣闊的草壩上,進行各種傳統的體育競賽。小夥子們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比賽,婦女們則唱歌、跳舞,彈口弦琴。
有的地區,節日期間要打豬打羊祭神;有的地區要宰一隻狗到田邊地頭祭「田公地母」。人們認為火把可以驅鬼除邪,所以點燃火把後要挨家挨戶去照燎,邊走邊在火上撒松香,人們稱之為「送祟」。無疑,這是古老的火崇拜觀念的遺跡。
火把節期間,最熱鬧的地方要算鬥牛場了。鬥牛不僅是一種文娛活動,也是選擇良種牛的好方式,對農業、畜牧業生產很有積極意義。比賽中誰的牛獲勝,意味著該養牛青年是個勤勞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們選擇配偶的好對象。摔跤是火把節中另一項吸引觀眾的活動。兩人摔跤,萬眾聚來,親朋好友,都來助威。賽前賽後,圍觀的姑娘彈著口弦琴,小夥子彈著月琴,表示愛慕之情。
「選美」活動則獨具風采。「選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選美」開始後,參加競選的彝族姑娘就圍成圓圈,後者拉著前者手中的花帕,邊走邊唱優美動人的民歌。這里圍觀的小夥子最多,也最慷慨。小夥子們覺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備好的禮物交給裁判,請裁判代為轉交給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禮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當選為美女。當選為美女的姑娘背著許多禮物,臉上帶著紅霞走出會場的時候,親朋好友都圍攏來表示祝賀;小夥子們更是圍在姑娘的前後,叮叮咚咚地撥彈月琴,表述自己的心聲。
第四天,由少數人將火把的灰渣掃起來,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color=Red]壯族:迎英雄[/color]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color=Red]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 [/color]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裡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color=Red]哈尼族:盪鞦韆[/color]
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夥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准備立鞦韆。那裡的鞦韆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盪鞦韆。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盪鞦韆,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color=Red]傣族:擲糠包 [/color]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color=Red]高山族:「圍爐」 [/color]
居住在中國台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後帶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color=Red]滿族:掛旗過年 [/color]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製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從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圍觀的群眾常常樂得前仰後合,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心的觀眾—直尾隨著秧歌隊走鄉串戶,直到天明才歸。
[color=Red]白族:「放高升」[/color]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男女青年都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對方的愛情了。
[color=Red]侗族:蘆笙會[/color]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color=Red]
彝族:跳虎 [/color]
在雲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的特殊風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於村後土地廟遺址,殺狗獻「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為土主神之意),隨後由本村「畢摩」祭土主請虎神。8位村民化裝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們」兩耳高聳,尾巴粗壯,渾身虎紋,額上繪一漢字「王」,頸上掛一個大銅鈴,威風凜凜。「畢摩」念罷祭辭請虎神後,虎王率眾老虎入村。
整個跳虎節期內,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當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過一年一度的傳統跳虎、敬祭虎神和祈願老祖宗的保佑後,全體村民才能五穀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滿幸福。
[color=Red]撒尼族:食湯圓 [/color]
除夕,撒尼語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飯,是很肅穆的。午後,家家門前插上綠樹枝,枝上掛一頂草帽。這是無言的告示:請勿入內!不許談話!就連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聲言談的。
撒尼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湯圓」和「過新年」是同一個詞,叫「闊期瑪」。因為過新年必食湯圓。
從正月初一起的半個月內,人們縱情歡樂。初一晚上舉行篝火晚會,民歌對唱、三弦胡獨奏,古樸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們伴隨音樂載歌載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為的是驅逐災害,顯示人的力量。
⑼ 幼兒園民間童謠解決了教育教學的什麼問題
一、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漸入佳境
1.幼兒的年齡階段性是非常明顯的。如小班幼兒年齡小,有意注意和記憶能力較差。在民間童謠內容選擇上,要選擇一些幼兒所熟悉的、接近幼兒生活的、有趣的民間童謠。如:《小老鼠上燈台》、《排排坐》等這類童謠,語句簡短,內容反映的是幼兒現實生活的事情。《排排坐》這首童謠,表現幼兒在吃水果的過程中,互相謙讓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個幼兒已有的經驗,在學這首童謠時,好像是幼兒平時在幼兒園集體吃水果的情景再現。因此,幼兒興趣倍增。
又如:民間童謠《一個毽》,其內容很適合孩子學唱。在選擇這首童謠進行教學時,課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為了讓孩子能夠了解毽子的有關知識,我們利用各種途徑搜集了大量信息,了解了有關毽子的種類、各種踢法的知識等等。活動中,孩子們對各種材料製成的毽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圖片、故事及實物的配合下,孩子們充分了解了毽子是我國民間流傳下來的健身玩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毽子的種類、製作方法及健身作用、欣賞表演等都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為了使民間童謠符合幼兒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我們從童謠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幾方面去收集各種民間童謠,然後進行分類整理。將其從形式上分成了教育性民間童謠和娛樂性民間童謠;從內容上分成了德育、科學、健康、體育、娛樂、謎語、繞口令等方面。在注重挖掘民間童謠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基礎上,重點開展民間體育童謠、民間娛樂童謠、民間德育童謠等內容。根據不同活動增加適宜的民間童謠,不同的年齡加入適宜的新內容,使幼兒既動口又動手,既動手又動腦,發揮了民間童謠的益智作用,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3.在童謠的選擇中,大量的民間玩具也為我們提供了合適的素材,我們在活動中把玩具和游戲結合在一起,進行了嘗試。如:陀螺、毽子、泥人、風箏、不倒翁、風車等。這些玩具,有的幼兒見過,有的沒見過。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我們通過影像資料、圖片以及請有這些方面特長的叔叔阿姨為他們進行表演。這些民間玩具的玩法,都有一定的技巧,孩子們掌握起來較難。通過表演,孩子們對這些玩具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喜歡民間童謠了。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民間童謠,又把童謠融於游戲之中,童謠成了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4.民間童謠大多都是很早以前流傳下來的,有些童謠的內容幼兒不易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內容時,進行反復推敲,確定內容後,讓幼兒學說並給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釋或修改。如:在教民間童謠《小兒戲具謠》時,最後一句「楊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種民間游戲,孩子們沒聽過,也沒玩過,不易理解,我們就把它改成「楊柳長,轉花牆」,「轉花牆」就是轉陀螺,陀螺孩子們都見過,易於理解,陀螺上面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轉起來很漂亮。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做一些小小的改動,便於幼兒學習與理解。
二、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錦上添花
在學習童謠過程中,我們不僅讓幼兒在游戲中學,還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探討。在教《放紙鷂》這個民間童謠時,課前我們准備了圖片、實物。在學習中,讓幼兒自由發揮,進行討論並關注他們的興趣點。如:紙鷂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為什麼會飛上天?孩子們有的說:「紙鷂也叫風箏,風箏有了翅膀就能飛上天。」有的說:「有風的時候,風箏就能飛上天。」教師沒有給出答案,而是帶孩子到戶外放紙鷂,孩子們看到風吹著紙鷂飛到高高的天空中,他們得到了正確的答案——紙鷂是靠風的力量飛上天的。
三、創設良好的民間童謠教學氛圍——秀色可餐
環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刺激。輕松和諧的環境能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活動的效果。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使幼兒所處的環境呈現出濃郁的民間童謠教學氛圍,讓幼兒受到啟迪,激發要說、會說、想說的興趣和慾望。我園從室外牆壁的二十四節氣、蘇州的名勝古跡、民間游戲、民間工藝等圖片、寫真、實物牆飾,到樓道的幾百首童謠、諺語、繞口令文字卡片,讓幼兒時時、處處能聽到、看到、欣賞到民間童謠,置身於民間童謠的氛圍中。他們看到圖片、牆飾便想念童謠,看到童謠文字卡片想玩童謠游戲。我們每天都會在幼兒入園、晨間活動、休息活動、戶外活動播放音樂時,插入一些好聽的民間童謠,讓幼兒耳濡目染地得到熏陶。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重視為幼兒創設身臨其境的環境氛圍。比如:小班童謠《蟲蟲飛》教學活動中,我在教室內布置了一個「花園」,其中有草地、花朵、樹等,還准備了蝴蝶、蜜蜂、金龜子的頭飾。活動開始,幼兒戴上頭飾,自由地在花園里「飛舞」,幼兒感到很新鮮、很開心、很美,個個情緒高漲,興趣高昂,非常投入。在教師的啟發下,一邊游戲一邊念著童謠。活動結束時,孩子們依依不捨,依然沉浸在這個環境設計的情境中。
四、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具——愛不釋手
幼兒主要是運用形象思維,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聯想。直觀形象的教具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像力。因此,應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1.顏色鮮艷的圖片。把民間童謠的內容按需要描繪下來,拍攝和製作成照片、圖片、卡片等,使內容形象化。
2.形象逼真的動畫。動感強的東西幼兒都特別感興趣。電化教具具有色彩鮮艷、形象具體、動感強等優勢。如:《小老鼠上燈台》的童謠教學,利用多媒體把小老鼠偷油吃時的一舉一動都刻畫得很生動,見到老貓嚇得滾下來時更是形象。這種動畫最能吸引幼兒的目光,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童謠。
3.利於表演的手偶。手偶通常以一個角色的形象出現,它以幽默誇張、鮮明有趣、操作性強而深受幼兒喜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手偶,吸引幼兒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習童謠。
五、將童謠與其他活動有機滲透——強強聯合
我們把民間童謠滲透於體育活動當中,使「童謠游戲化,游戲童謠化,體育游戲化,游戲體育化」。如在民間體育游戲「雁雁飛」中,幼兒一邊念童謠「雁雁排成隊,後頭跟個小妹妹。雁哥哥,慢點飛,雁妹妹,快點追,大家團結緊,誰也不掉隊」,一邊做相應的單腳跳,雙腳跳,全班幼兒肩靠肩雙腳跳。孩子們童謠會念了,游戲也會做了,身體也鍛煉了,一舉多得。我們還把童謠和音樂活動整合,如:「月亮光,金亮亮,開開後門洗衣裳,洗得凈,漿得光,乾乾凈凈把學上。」幼兒一邊唱,一邊跳,模仿洗衣裳的動作,幼兒不僅會演唱童謠,還會表演童謠,發展了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能力。我們還總結出一種民間童謠和繪畫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詩畫教學,即孩子們一邊朗誦童謠,一邊繪畫,比如我們在指導幼兒繪畫獅子時配上童謠:「一間房子真正大,兩個煙囪兩扇窗,三角門前是池塘,池塘裡面魚兒旺……」幼兒按照童謠的意思和順序把獅子的頭、耳朵、眼睛、嘴巴等逐步描畫,覺得獅子並不難畫了,還非常好玩呢!同時我們還將民間童謠故事化,把一個個簡短的童謠變成生動、形象的故事,讓幼兒通過故事更好地理解、學習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