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循環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
㈠ 幼兒園游戲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論文範文
教育應通過美與藝術的方式,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即「寓教於樂」,這在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中尤為重要,因此,幼兒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育手段,以引導、探究的方式,實現幼兒個性的發展、合作意識的形成、自我價值的追求與體現,而游戲無疑為一種有效的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為進一步探尋游戲與教育的契合點,讓幼兒輕松、愉悅地接受所學知識,本期以「游戲」為引,意圖找到游戲與教學的最佳契合點,實現幼兒教育的多元化、現代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以游戲作為教學的基本活動,確定游戲在幼兒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自從新課改後,教育局對幼兒園課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強調全面貫徹游戲化的教學思想,探索新的教學實踐模式,注重遊戲的協調融合,充分體現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實現游戲與教育的高度結合。為幼兒智力發育與思維開發的全面發展提供可能性,同時,也為每位幼兒提供自我展現的機會,促使幼兒的個性與能力和諧發展,使每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激活思維。因此,在游戲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與進步,為祖國的明天打下堅實基礎。但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幼兒園對於游戲化的教學機制與策略探索還遠遠不夠。對此,在新一輪的幼兒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貫徹幼兒「新綱要」精神,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研究」是目前幼兒園課程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它關系著幼兒教育教學的成效,關系著幼兒園課程的存亡,關系著幼兒的健康發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當代學者已經開始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審視教育有關現象,並將每個課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作為有機整體。而體育卻過於注重對知識的認識追求,忽略了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顯然不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因此,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幼兒園課程的實踐改革中,要明確游戲對於幼兒學習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動中的設計與實施,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游戲與幼兒園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設計思想是充分體現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但由於我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幼兒教育中往往比較重視學習而輕游戲,游戲一直扮演著配角的角色而沒有完全融入幼兒園課程中,處於一種邊緣地帶。為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游戲化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期喚起幼兒教師對游戲的重視,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一、加強游戲化在教學活動中的設計
一次成功的游戲活動設計是幼兒課程是否成功的關鍵,它是否帶有教育性對於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同特點與功能的游戲針對的教學內容不盡相同,給予的教學意義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游戲過程時,不僅要針對教學內容來選擇游戲的方式與種類,還應重點考慮游戲和幼兒園課程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的結合是否合理恰當、生動有趣。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才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與操作樂趣,然而教學目的是隱藏在游戲中的,教師應使幼兒在積極活動過程中發現、體驗、收獲和運用相關課程知識,促使幼兒在游戲的同時也掌握了教學內容。因此,在幼兒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整個活動過程的把握與調控,如在進行數學教學「玩玩分分——感知8以內組成與分解」活動時,教師可根據幼兒喜歡吃的這一特點設計「運西瓜」游戲,通過西瓜的運送,幼兒直觀地看到原本一塊的8個西瓜被分成了兩份,向幼兒直觀地闡述組成與分解里的「分」與「合」,便於幼兒理解與掌握,與此同時,讓幼兒觀看西瓜從一定高的斜坡上自由滾落的有趣情景,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經過多次重復試驗,加深幼兒對8個西瓜組合與分解的感受與體會,並在游戲後做詳細記錄,從中發現與總結8個西瓜的不同分法。一次好的活動設計通常需要多個游戲相組合,教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游戲之間動靜的合理搭配,個人與集體之間的游戲交替等問題,以此充分調動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主動性,營造活躍的游戲活動氛圍。
二、創設游戲環境,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兒為對象,多以圖像的手法呈現教學內容。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卻發現幼兒難以理解與掌握教師所提供的環境創設的內涵與意義,不熟悉教師所使用的慣用語法。因此,在幼兒課程教學中很難與幼兒進行互動、交流,教育作用的發揮也受到了限制。為此,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便於幼兒理解的游戲教學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增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環境創設的作用。
要合理、有效地運用游戲環境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師幼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師必須創設多個游戲環境,給幼兒自由選擇與參加游戲的權利,如: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創設有趣的游戲化教學環境,在教學環節中可以這樣對幼兒講:雞媽媽有個5個孩子,可是有一天來了一隻老鷹抓走了一隻小雞,這時提問幼兒還剩幾只小雞?第二天,狡猾的老鷹趁著雞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又抓了另一隻小雞,提同樣的問題,這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僅理解與掌握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還增加了教師與幼兒間的交流與互動,對構建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和諧、友好關系有促進作用。
㈡ 如何開展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游戲伴著兒童發展,兒童在游戲中成長。課間游戲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之一,由於課間游戲在活動內容、地點、對象的選擇上完全由幼兒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們可充分展示自我,課間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主動開展各種游戲的環境,孩子們可以輕松的進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兒的喜歡。課間游戲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發展、增進師生感情、實施教育的良好契機。
但是事實上,當前幼兒園往往只把課間游戲看成是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容易被忽視。幼兒園課間游戲內容較少、形式單一,且缺乏較強的整合性、系統性。教師對課間游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特別是對於小班課間游戲,一些老師認為,讓孩子們好好玩一下,自己輕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備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於是就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而且課間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不是被侵佔就是被挪用。針對本園小班課間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我計劃開展「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探尋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及材料,並探索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二、課題的界定:
(一)課間游戲。
是指:在教學活動之間或教學活動與集體游戲之間開展的游戲活動。
(二)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
是指:通過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組織與實施,研究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師小班課間游戲意識不足的問題。
2.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較少的問題。
3.小班課間游戲的材料貧瘠的問題。
4.小班課間游戲的指導策略較單一的問題。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
皮亞傑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有很大啟發。
(三)學前游戲論。
《學前游戲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它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詳盡闡述了幼兒園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在幼兒園設計、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策略和方法。這本著作對於我選擇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方面有很大幫助。
五、研究方法設計: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調整、修正方案、調整目標,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獻資料法:學習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游戲理論知識,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專業知識,並分析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與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個案研究法:對幼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典型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並進行系統地分析。
4.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工作及時的回顧、反思、總結、調整工作思路。
六、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內容:
(一)理論假設:
我認為如果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思想,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以及《學前游戲論》研究結果來指導本課題的研究,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提高教師的游戲意識和開發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課間游戲材料庫,並加強對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就可以明確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同時,幼兒與教師都能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獲得情感、態度、知識等多方面的發展,並對小班課間游戲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
(二)研究目標:
1.培養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2.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
3.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三)研究內容與重點:
1.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
2.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
3.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游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調整課間游戲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並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七、課題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實課題研究工作,規范課題管理。
在園主任的引領下,由我全面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工作。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設立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研究體會、方案設計等專題內容。
2.每學期至少開展針對兩名幼兒的「個案跟蹤研究」。
3.撰寫課題研究計劃與總結。
4.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關課題研究的論文。
5.圍繞課題研究進行至少一次公開展示研究活動。
(二)開展理論學習,轉變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終引領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開展課題研究更要求我們不斷更新與充實教育理論知識、科研知識。圍繞本課題研究,我將加強游戲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專業雜志中,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最新研究動態,借鑒、研究有效的指導策略,使自己能採用更合適的教育行為來幫助小班幼兒開展課間游戲,促進小班幼兒的發展。同時,邀請青年教師培訓班指導老師與同組學員觀摩與指導,在與專家、同行「面對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課題研究內涵,了解小班課間游戲的基本知識。
(三)遵循科學原則,加強實踐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我將主要遵循多樣性、興趣性、發展性等多項原則,培養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建一個能與幼兒、家長、同行積極互動的網路平台,形成一個豐富的小班幼兒課間游戲資源庫,包括文本資料、照片資料、視頻資料等。同時平台中也將開辟專欄將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困惑與大家分享、探討。
八、課題研究對象:
太倉市城廂鎮幼教中心梅園幼兒園2011年9月入學的小班幼兒。
九、課題研究過程:
(一)前期准備階段(2011.9——2011.12)
1.課題立項准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體實施階段(2012.1——2012.7)
1.搭建課題研究網路平台,根據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三)總結結題階段(2012.8——2012.10)
1.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我所在的幼兒園先後承擔過太倉市「九五」規劃課題和蘇州市「十五」規劃課題以及江蘇省級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課題都已順利結題,並獲專家好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網路,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課題研究制度,能夠為我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證和幫助。我園配備了現代化的辦公設備,保證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幼兒園訂閱、購買了相關的書籍與刊物,為我查閱文獻資料提供了物質保障。
十一、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3.小班課間游戲集。
㈢ 如何開展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研究
關於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心得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尤其是戶外游戲。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
老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我們要張開眼睛去仔細看看,要伸出兩手去縝密的研究。」那麼,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如何保證和提高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呢?
一、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
現代的家庭多數居住在高樓里,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度過的。鑒於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
首先,戶外大型玩具是幼兒園的必備設施。
其次,可以適當添置戶外體育活
動的各種玩具器材,如:小木馬、蹺蹺板、足球、轉椅、蹦床等……同時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的需要,利用廢舊物品自製不同功能的活動器械。如小班的孩子喜歡色
彩鮮艷、簡單、可愛的玩具材料。也許一根彩條孩子也玩得很開心。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歡新奇、刺激的。用各種布料製作投擲的沙包、利用報紙來製作奔
跑的風箏、利用破損的光碟來製作投擲的飛碟等……
幼兒園也可以因地制宜,使一些設施可以依自然環境而設。在園里開辟種植地,大中班的孩子在這里種上青菜、土豆、黃瓜等,並利用戶外活動的時間,時常來照料它們,給這些植物澆水,不管是否會豐收,主要是讓孩子享受戶外勞動活動的快樂過程。
戶外自由活動時,可以讓孩子們結伴在草叢中捉昆蟲,讓他們觀察這些小生靈的形態、習性。當游戲設施與周圍環境相融合時,孩子們會以更自然,更加放鬆的狀態投入到游戲中。讓孩子充分享受多樣的戶外活動。
二、注重孩子體育活動中的科學化與興趣化
我們開展戶外活動,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根據天氣情況、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有時也在戶外穿插進行一些運動量較小的游戲,如角色游戲、智力游戲等。科學的體育活動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如體育游戲《龜
兔賽跑》,在活動前特別注意孩子的准備活動,然後要給孩子們化妝——戴上可愛的頭飾,另外給「兔子」戴上白手套,給「烏龜」背貼一個塑料袋當「龜背」。
「終點」和「領獎台」用大型積木搭建而成,途中用拱門設兩個「門」,讓「烏龜」練習鑽的動作。設置兩個路障,讓「兔子」練習跳的動作。把孩子分成四組,這
樣就縮短的孩子等待的時間。孩子也很感興趣,都爭搶著交換角色比賽,連平時體弱的孩子也不示弱。活動中,根據孩子發展與動靜交替的特點,控制和調節活動
量。活動量較大時,老師穿插分發獎牌,讓孩子休息一會。整個游戲中,孩子對活動形式、過程感興趣。游戲有助於孩子形成頑強、自信的品質及團結友愛和集體榮
譽感。
三、關注個體差異,做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夥伴
教師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
富有童心的游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例如在跨跳活動
中,我們把小河的寬度設計得有寬、有窄,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寬的地方一躍而過,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過而不會躊躇不前,讓每個孩子都能通過小河,同時
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自己也加入了游戲隊伍,玩得不亦樂乎。又如,進行「投籃」的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在地上安排不同高度、不同距離的小筐,便於孩
子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進行投擲。通過觀察,教師在了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水平高低不同的孩子各有選擇,照顧到不同
水平的孩子,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四、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在戶外自由活動中,老師除了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外,還應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每周都有大型玩具對全園孩子開放(不同班級的幼兒戴不
同顏色的帽子,可藉此判斷不同班級、年齡幼兒的交往情況),這種打破年齡、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使孩子在活動中相互影響,共同進步。老師
在孩子活動時要認真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積極性,但又不要干預過多。也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自由結伴,讓孩子能在快樂、有趣的環
境中進行與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發現到的信息,使兒童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更好地去實踐和探索。
五、在戶外活動中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在給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時,還要特別強調安全教育。戶外場地活動范圍較廣,幼兒四處分散活動時,教師的視線不能顧及每個幼兒。因此,在活動前要盡可能預
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活動前老師要向孩子交待活動的規則和有關安全事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檢查儀器,注意調節幼兒運動負荷,活動前後減加衣服。教
師要四處巡迴走動,及時糾正幼兒危險動作,聆聽幼兒交談、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必要的安全指導和安全教育。例如有些孩子看過《小李飛刀》以後就找來石頭
練起來。這太危險了,必須及時制止,同時也應注意把孩子的這種好奇心引向正軌。引導孩子用紙折成飛標,讓孩子練著玩。孩子很樂意接受。這樣滿足了孩子的興
趣需要,也體現了教師尊重和培養孩子的個性。
總之,我們應該盡可能的打破幼兒園狹小的空間限制,為幼兒提供更好的鍛煉機會,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㈣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淺談
【摘要】社會在不斷進步,幼兒的身心也不斷在發展和提高,幼兒園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來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本文從內容、自由活動中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實施途徑與體育活動中注重促進幼兒良好心理發展等方面論述了當前幼兒園改如何有效開展體育活動。【關鍵詞】幼兒園體育活動有效【正文】《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幼兒體育是幼兒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體育活動的總目標是:以幼兒健康發展為中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當前,幼兒體育已受到幼兒教育者的普遍重視,許多幼兒園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然而離目標的要求還有距離。對於任何通過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增強幼兒體質、和諧發展幼兒的身心,許多教師還比較模糊,如有的教師對體育功能的認識不全面,過分強調興趣而不注重體育活動的作用;在體育活動中一刀切的灌輸方法用的比較多;對於幼兒活動量的調控存在隨意性;還存在等待時間過長,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等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幼兒無論在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比過去幼兒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幼兒園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點進行:一、內容上打破傳統,讓孩子在挑戰中獲得自信。1.敢於嘗試新的活動形式,打破舊的傳統。社會在發展,孩子們也不例外,傳統的幼兒體育教學內容已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孩子們,如果還用傳統的要求來教育孩子,他們是「吃」不飽的。我們要打破傳統,敢於突破,改變和提高要求,讓孩子面臨新的挑戰,在不斷戰勝新的挑戰的過程中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也是幼兒體育的目標所在。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美國,很多孩子喜歡滑板,在街道旁,寬闊的廣場上,常常有孩子沖來撞去,在台階上躍上躍下,甚至在鐵欄桿扶手上滑下。這在中國幾乎是看不到得,原因是因為滑板需要技巧,兒中國人雖然向來善於玩技巧性游戲,但滑板還需要膽量,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傳統意識上,許多人認為這種游戲太危險,容易摔斷四肢,因而不鼓勵孩子玩。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保護、灌輸式和訓導式的,於是,孩子本來具有對這種游戲的畏懼心理就更加強烈了。雖然孩子暫時保證了身體不受傷害,但卻阻礙了能力上的發展。事實上,這種活動經過老師的充分准備和有序安排是可行的。目前,在上海、蘇州等地的部分幼兒園已有了類似雙排輪游戲活動,許多小朋友都非常感興趣,這無疑是幼兒體育教學的一項新突破。2.難度上敢於突破。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適度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要求過高或過低都不行。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普通對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較感興趣。如在體育活動「長凳游戲」中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高度的長凳走平衡,大部分孩子願意站在較高的長凳後面。當老師在另一邊將幾個長凳疊成最高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約而同地排向那裡,躍躍欲試。由此可見,孩子們具有冒險的天性,而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對幼兒的要求缺乏難度,幼兒不必費太多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原因有二:一是教師忽略了幼兒的發展,不能了解幼兒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沒有挖掘幼兒的潛能,仍以老標准衡量和要求孩子;二是教師不敢增加難度。有的教師知道要增加難度,但因為怕一旦增加難度,幼兒容易產生危險,所以最終放棄了這種想法。這樣,幼兒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更可惜的是,錯過了培養幼兒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機會。3.運動量上採用「多峰式」訓練。體育活動中幼兒運動量的「多峰式」,指的是整個體育運動中運動量的分布呈兩次以上的高峰狀態,以免運動疲勞帶給機體的傷害。考慮到幼兒身體在運動過程中變化的特點,幼兒身體技能的活動能力是不斷變化的,並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上升--穩定--下降的規律。這也是人體生理技能活動變化的規律。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在調控幼兒活動量時安排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成了啟動--第一次高峰--緩沖--第二次高峰--緩沖這樣一個多峰式狀態,真正做到運動強度小則增加運動密度,運動強度大則減少運動密度,調節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既不過量運動,又能保證適宜運動量,符合機體承受能力,體現了體育活動中「動與靜、激與緩」的結合,對幼兒體能的科學鍛煉是十分有益的。二、自由活動中突出幼兒的主體性。許多研究表明,體育活動中的戶外自選活動,幼兒混齡主題區域和室內表現性、創造性的身體活動更有利於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因為在這些活動中能給每位幼兒有自由表現和創造的機會,促使其主體性培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1.室內表現性、創造性的身體活動:在室內圍繞一定的主題向幼兒發出挑戰,喚起幼兒嘗試進行身體運動的慾望,讓每個幼兒按自己的方式來自由表現、自由發揮、自由創造。例如在室內進行「玩竹竿」游戲,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赤足在室內活動,用手指、腳趾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嘗試創造許多有趣的活動方法(如:猴王玩金箍棒、種樹、滑雪、火炬接力等)。這類活動提高了幼兒身體動作的表現能力,使其有機會在面對不同的運動刺激和建議時,尋找到他自己的行動方式,促使其運動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展。2.戶外自選活動:教師充分考慮到幼兒的不同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兒的意願和選擇,在活動中盡可能給予幼兒自由的機會,即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和器材,自由結伴,這樣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活動,體驗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使幼兒的自主性和社會性得到發展。例如:幼兒園一般都有很多個體育活動區域,如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等,我們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區域,自己選擇活動夥伴,在活動中體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3.幼兒混齡主題區域活動:利用幼兒園的有效活動場地和器材,設置若干個具有不同活動主體情節的區域,教師可以設置球類活動區、車類活動區、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中大型運動器械組合區等。對以上兩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同時開放,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可以自行組合、自由選擇活動區的活動,這種活動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線性框式,強調非線性的組合,使團隊的異質性大於同質性,擴大了幼兒之間的廣泛接觸和交往,滿足了幼兒與不同年齡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為幼兒獨立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鍛煉提供了充分條件,使其活動動機更為強烈,參與意識、自主意識得到鼓勵。例如:讓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同時參與攀爬區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中班幼兒交往對象豐富了,而且從大班幼兒身上學到了活動技巧,更加放得開了,大班幼兒在活動中也會變得更加自信,主動帶領中班幼兒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也讓幼兒身心得到了發展。三、體育實施途徑上強調與家庭、社區合作。俄羅斯的教育機構很注重在兒童體育方面與家長的合作,教育工作者把兒童年齡和心理特點的知識傳遞給家長,使他們了解孩子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許多幼兒園開展了親子活動,教育者可以藉助這樣的契機,通過直觀的宣傳、咨詢、座談等,讓家長認識到如何豐富幼兒的生活,又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開展適合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的體育活動項目。例如:每學期定期舉行親子運動會,讓幼兒和家長配合參加活動,不但增加了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感情,更讓家長認識到多讓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好處,這樣更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家園共育;還有在家長座談會上教師可以向家長宣傳一些體育活動的方法與技能,家長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共同學習。另外,幼兒園可以擴大與社區合作,開展一些在社區內進行的體育活動。如游戲、競賽等。這不但豐富了體育活動的內容,更擴大了孩子社會交往的空間。平時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調查一些家長在幼兒體育活動方面的實施情況,提高家長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和教師攜手共同合作,使體育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起來。四、體育活動中注重促進幼兒良好心理發展。回到我們的目標來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體育的總目標是:以幼兒健康發展為中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在增強幼兒體質的同時應該注意到幼兒心理的發展,充分發揮體育功能的多元性。心理師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動作的發展可以使幼兒獲得大量的刺激,從而促使大腦技能的完善,為各種心理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首先,在體育活動中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諸多觀察和研究表明,情緒情感對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刺激作用,它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心理品質,還是導致心理異常和障礙的一個中介環節。動作的發展可以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腦髓鞘化過程,使神經系統綜合調和能力增強,興奮和抑制過程更趨和諧,從而較好的調節情緒。一般來說,體育活動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潑開朗、精神振奮,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但是如果組織部善,也會給幼兒帶來不愉快的情緒。因此,在體育活動中,要注意體育器材要適合幼兒的生理特點,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內容要有趣,活動方式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並能鍛煉幼兒的身體,在活動中能夠與同伴有好合作,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促進幼兒良好的情緒感情體驗。其次,努力發掘體育活動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們在對審美活動後產生的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提供的體育用具要美觀、實用、安全,教師示範動作要准確、熟練,口令流暢,體操動作設計要注意藝術性,考慮體育活動與音樂活動、語言活動有機結合,提高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身心舒展、愉快樂觀。再次,在體育活動中關注幼兒問題行為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要有畏懼、退縮、抑鬱、不合群、不合作、攻擊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一般不被視作心理疾病。但這類問題或障礙會使幼兒在生活中受挫折,若不及早矯正或干預,不僅影響其正常生活和活動,阻礙身心健康發展,還會由此導致他們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會適應不良,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視。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從簡單的體育運動開始,讓有心理障礙的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其它活動中也是如此,逐漸讓幼兒克服心理障礙,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總之,我們應該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在鍛煉幼兒身體的同時,有效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調動一切可能得因素,使體育內涵得到豐富和發展,適應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