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玩什麼游戲
Ⅰ 萬聖節有什麼好玩的游戲
地下城與勇士、穿越火線!都是我喜歡玩的!望採納
Ⅱ 萬聖節 小游戲
很簡單,用萬聖節的英文單詞Halloween作為成語接龍的第一個單詞,讓他們一次往下接,最後勝出的一組可以適當給予獎勵。(比如很便宜的糖果)
Ⅲ 萬聖節游戲玩什麼
萬聖節的傳統活動有點南瓜燈,不給糖就搗亂,裝扮鬼怪,咬蘋果等等。
萬聖節可以玩的好玩的游戲:兔子舞,經典對白,猜猜我是誰,搶椅子,九九乘法表,踩氣球,報數游戲,表演猜職業等等。
Ⅳ 萬聖節適合玩什麼游戲比較好
1、幽靈湯
將圖畫用紙剪成多種奇形怪狀,如蝙蝠、蜥蜴、魔鬼的手指或者其他一些駭人的形狀。以顏色為標記將圖紙形狀分成兩組,一組為橘色一組為黑色。把孩子們也分成兩組,每人給一根吸管,並在桌子上放置一塑料坩堝。
每位孩子需在5至10秒鍾內用吸管將所有圖紙形狀吸起來並放入坩堝中,用此種方法將所有圖紙放入坩堝的那位就是游戲的勝利者。
2、凍結舞
在這個游戲中,伴隨著「土豆怪獸」音樂,孩子們需要模擬怪獸的動作。當音樂停止時,孩子們必須也隨之靜止。任何還在移動的孩子就算出局,站到最後的人就是贏家!
3、狼人尾隨
在這個游戲中,扮演狼人的孩子將被蒙上雙眼,帶上狼尾、狼耳以及狼爪等模擬道具。狼人的活動區域將被限制在一個圓圈當中,當蒙眼的狼人吼叫時,其他的游戲參與者也應當以狼嚎相呼應。
4、充當魔鬼的侍者
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們將扮演魔鬼的侍者。每位孩子將被分發氣球和馬克筆,孩子們可以在氣球上畫上骷髏的模樣。然後每位孩子用托盤盛放著氣球,跟隨指令飛速的跑向預設的重點線。
在此過程中,如果有氣球掉落盤外,孩子們須撿起氣球回到起點線重新開始。
5、成為木乃伊
在這個游戲當中,孩子們要扮演成木乃伊的樣子。他們被分成兩到三組,每組分發足夠的衛生紙。組內成員可通過石頭剪刀布或者擲色子的方式決定誰將扮演木乃伊。
在預定時間結束前,誰把自己裝扮的更像木乃伊,誰就是本次游戲的勝利者。
Ⅳ 萬聖節有什麼活動游戲
拋接球
媽媽寶寶相向站好,兩人之間保持70—80厘米的距離,媽媽手拿球,寶寶雙手伸出,准備接球。媽媽將球拋給寶寶,說:「寶寶,接球。」
寶寶接住球,再拋給媽媽。
媽媽接住球。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適合於兩歲以上的寶寶。
鍛煉功效:能鍛煉寶寶手眼協調性,促進寶寶空間知覺的發展。
愛心提示
開始時,媽媽和寶寶應當站得近一點,隨著薄薄的長大,可以逐漸拉大,寶寶和媽媽之間的距離。
單手拍球
媽媽寶寶相向站好,媽媽寶寶每人拿一個球。
媽媽說:「寶寶,看媽媽拍球。」媽媽單手拍球。
寶寶學著媽媽的樣子拍球。
媽媽換手拍球,說:「寶寶,換手拍嘍。」
寶寶也用另一隻手拍球。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適合於3歲以上的寶寶。
鍛煉功效:能鍛煉寶寶手眼協調性,促進寶寶空間知覺的發育。
雙手交替拍球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站好,一人手裡拿一隻皮球。媽媽說:「來,我們一手拍一下。」媽媽開始拍球,,左手拍一下,右手拍一下。
寶寶也拍球,左手一下,右手一下。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適合於3歲半以上的寶寶。
鍛煉功效:能鍛煉寶寶手眼協調性,促進感知覺的發育,左右腦的發育。
愛心提示
寶寶應當雙手輪流拍球,左手拍拍,右手拍拍,千萬不要單用右手拍,否則會影響右腦的發育。
「踢足球」
目標:
發展寶寶跑步動作、腿部力量,培養寶寶動作的靈活性。
環境創設: 空的易拉罐。
過程:
在室外的空地上,放上一些易拉罐,爸爸媽媽先示範踢「足球」,可讓寶寶自由選擇易拉罐。讓寶寶邊跑邊踢,爸爸媽媽也可和寶寶一起踢。可以比一比,誰先把易拉罐從場地的一邊踢到另一邊。
建議:
爸爸媽媽可鼓勵孩子與社區里的同伴一起玩類似的游戲。
Ⅵ 萬聖節活動有哪些,玩哪些游戲驚悚又有趣
介紹一下萬聖節: 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夕。通常叫做萬聖節前夜(萬聖夜)。每當萬聖夜到來,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一盞「傑克燈」走家竄戶,向大人們索要節日的禮物。萬聖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也正是這兩樣——奇異的「傑克燈」和「不給糖就搗亂」的惡作劇。
「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也極為簡單。將南瓜掏空,然後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這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物了。
然而萬聖夜的重頭戲還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備好美食來招待那些前來搗亂的「小鬼」,更要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為你的餐桌裝扮一番。千萬不要讓你的客人們小瞧了你哦!
這天夜裡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盪的妖魔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現在,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聖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孩子們還常常試圖咬住懸掛著的蘋果。 [編輯本段]萬聖節的由來 第一種
方法法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有許多版本,最普遍的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第二種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盪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第三種
凱爾特人(Celtic)相信太陽神幫助他們種植農作物。但是,每年太陽神都會被一個名叫Samhain的邪惡力量攻擊並被囚禁六個月。Samhain,還有兩個稱號,分別是「Lord of Dead(死亡領主)」以及「Prince of Darkness(暗黑王子)」,他帶著寒冷以及黑暗的冬天來到凱爾特人的土地。
凱爾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為他們覺得這晚,有一堆邪惡靈魂潛伏在任何地方。他們在家生起火來讓那些邪惡靈魂離開他們的家(上一個沒有翻譯的段落有一句是說火焰可以把鬼魂嚇走的。)他們相信是Samhain把死人叫出來的,他們還相信Samhain會把死人變為其他東西,好像貓。凱爾特人會裝著可怕的偽裝來把那群邪惡靈魂趕走。(這就是萬聖節的原型)
後羅馬佔領了凱爾特人的土地,把羅馬的節日和凱爾特人10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萬聖節。 [編輯本段]萬聖節前夜萬聖節前夜就是聖夜的意思。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萬聖節前夜已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玩家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
萬聖節在10月31日,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贊美春天的節日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開始,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諒的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那是用來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們在熊筋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自己的萬聖節前夜似乎就是由古羅馬人的節日與德魯伊德的節日揉合而成的。萬聖節前夜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進行的。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贊美秋光,卻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編輯本段]萬聖節習俗10月31日是西洋萬聖節前夕,美國的街上四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台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游屍和鬼魂,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
到了晚上,便趕緊將蜘蛛絲架起來,再幫負責嚇人的演員上妝。鬼屋的內容,則大多與電影主題有關,如:神鬼傳奇、星際傳奇、鬼故事…。這些場景的布置、化妝技術和戲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驚聲尖叫。
這場嘉年華盛會的由來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往生人的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以獲得再生的機會。當地居民因為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生命,故當10月31日到來時,會將所有燈光熄掉,使得鬼魂無法找尋到活人,並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將鬼魂嚇走。
隨著時間的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變得含有喜慶的意味。因此現在象徵萬聖節的妖怪及圖畫,都變成了可愛又古靈精怪的模樣,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愛發揮創意的美國人,在這一天則極盡所能的將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樣,讓鬼節變得趣味多了。 [編輯本段]孩子們喜愛的節日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不請客就搗亂(不給糖吃就搗亂)——Trick or treat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客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每家都要在每口放很多南瓜燈,如果不請客(不給糖) ,孩子們就踩爛他一個南瓜燈。 [編輯本段]雕空南瓜做面具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編輯本段]Halloween一詞的產生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因此這一天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有許多版本,最普遍的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編輯本段]萬聖節的傳說萬聖節前夜就是「聖夜」的意思。而今天,萬聖節前夜已經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玩家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
萬聖節在10月31日,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贊美春天的節日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開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諒的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僅僅用來贊美秋光,而是讓它變成一場真正的「狂歡」。而臉譜化妝是萬聖節傳統節目之一。
Ⅶ 萬聖節有哪些傳統游戲
萬聖節傳統游戲有不給糖就搗蛋、裝扮鬼怪、咬蘋果、做南瓜燈。
1、不給糖就搗蛋:孩子們可以在萬聖節敲開陌生人的門來買糖果。」「款待或戲法」是他們的關鍵前來索要糖果的孩子們會穿上各種各樣的衣服,就像以前的巫師一樣,「嚇唬」居民,得到他們想要的糖果,「不給糖就搗蛋」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有些孩子拿不到糖果,會捉弄家人。
2、扮鬼:萬聖節其實是西方的鬼節,這是鬼魂來來往往的一天。人們想看起來像鬼魂一樣嚇跑他們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會穿上奇怪的衣服,扮成各種鬼魂,在街上游盪,因此,膽小的人出門要注意,他們必須做好心理准備,否則,如果你不被鬼魂嚇死的話,你會被裝扮成鬼魂的人嚇死的。死了。
Ⅷ 萬聖節有哪些好玩的游戲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
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 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