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玩什麼游戲
Ⅰ 20個戶外(Outdoors)美國經典兒童親子游戲
戶外活動通過游戲的形式才能更好地給予組織,小朋友的能量也就被更好地調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組織作用是很重要的。
本文整理了國外20個經典戶外游戲,這些游戲給戶外活動提供了很多創意,家長與孩子互動、孩子之間互動,他們的活動不再是平行關系,而是一個社會性交互關系。
大部分游戲是由二元角色構成的二元世界,這也契合他們這個時期的思想特徵。這些游戲對道具的要求都是極為普通的,幾乎隨時隨地就可以玩起來。
捉迷藏(俗稱躲貓貓),幾乎是所有小朋友都喜歡玩的游戲,心理學認為嬰兒與父母短暫性分開,是這個游戲產生的內在需求,可以把玩這個游戲看成是一種心理補償。游戲包含兩個角色: Hider(躲藏者) 和Seeker(搜尋者) 。
游戲規則:選定一合適的游戲區域,確定角色人選,游戲開始時,Seeker蒙眼或背向其他人,計數到規定數(如數到10、20),便開始在區域內搜素.直至所有Hider被找出。
可增加Home Base(基地,包含Seeker起始點的一小塊區域),Hider從躲藏處溜進Home base未被發現即為勝利。根據我自己的觀察,4歲左右的孩子就有能力組織一些簡單形式的捉迷藏游戲。
建議:1.對於角色人選的輪替,可以將第一個被發現的作為下一輪的Seeker,也可以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也可以由在場的家長根據情況自由 制訂 ,整體上確保游戲節奏;
2.小朋友對游戲的態度都是很認真的,偶有出現小朋友會一直藏在一個地方,這個在游戲開始時需要規避,如設定時間、限制區域等。
沙丁魚,Hide and Seek的衍生版本,所不同的是游戲開始只有一個Hider,其他都是Seeker, 他們在找到Hider後會加入一起躲藏,逐漸躲藏處擠滿了小朋友就像沙丁魚罐頭。角色輪替若是大孩子可按輸贏來定,如第一個找到Hider或最後一個找到的作為下一輪的Seeker,小一點的孩子由在場家長自由裁定。
Tag可理解為Touch,即接觸,如觸肩、手臂、後背等,Tag游戲即為追逐接觸其他小夥伴,他們奔跑、躲閃、甚至拉扯,全身都調動起來,孩子的能量就在這樣的戶外活動中徹底釋放出來。
這個游戲最簡單的形式就是一定區域內,選定一小朋友為追跑者,其他作為被追者,追跑者需要Tag所有小朋友才能完成游戲(游戲目標可以定製,如在一定時間Tag多少個小朋友即獲勝)。
可理解為拉鏈追逐(Tag衍生版),游戲開始,追跑者Tag到被追者並手拉手形成一個鏈條組合,進而第2、3…,鏈條越來越長,最終將所有小朋友都鏈接起來,但實際的經驗是,鏈條長度的增加,小朋友的集體協調性和移動性的難度會驟增,Tag到後續的其他小朋友進程會減緩。
修改版本若鏈條上達到4個小朋友,就需要裂變為2個鏈條,每條2個小朋友,這樣游戲的機動性、效率就會增強。另外只有鏈條的兩端才能Tag其他小朋友。可以將這個游戲想像場景設定為用網撲魚,鏈條就是漁網,更易於小朋友的理解。
冰凍人(Tag衍生版),游戲選定1個「冰凍人」,Tag到的小朋友都會凍僵(如手臂交叉原地站立),但是其他還處於自由狀態小朋友可通過Tag處於凍僵狀態小朋友使其解凍,冰凍人的目標是將所有小朋友凍僵。
鴨鴨鵝(Tag衍生版),參與游戲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圈向內,一個小朋友被選為狐狸,圍繞著圈,輪流Tag每個小朋友並隨叫「ck」(鴨子),但不經意間有一小朋友會被喊」Goose」(鵝),Goose起身繞圈向狐狸跑的方向追,若狐狸先到並佔用goose空出的位置而沒有被Tagged,Goose就是下一輪的狐狸。這和小朋友經常玩的丟手絹游戲類似。
踢罐頭,游戲選定一位小朋友作為追跑者,在游戲區域中央放置一罐頭(或用酸奶紙盒替代),游戲開始時,被追者在游戲區四散躲藏,追跑者在計數後進行追擊,被Tag到的小朋友將進入原地待命狀態,期間若有其他被追者成功踢掉罐頭,所有處於待命狀態的小朋友將被重新激活,游戲目標是所有被追者最終處於待命狀態(游戲目標過高對追跑者的要求很高,可根據情況裁定)。
奪旗大戰,小朋友分成兩組,游戲區也劃分為兩個半區,每小組都有一面小旗幟(可用其他物品替代),小旗布於各自半區內,游戲任務是奪取另一組的小旗並保護自己組的的旗幟,游戲開始後,兩組隊員既要深入對方區奪旗,又要守護己方,在對方領地內,會被對方隊員Tag並投到對方的禁閉區,只有己方隊員Tag才能撤銷禁閉狀態重新進入游戲(每次只能幫助1人「越獄」),這是一個快速轉換的攻防游戲。
首先選定1位發球者,其他人圍成一圈,發球者擊球到高空,並指定其他一位接球,若球接住就喊」Spud」,其他參與者將被「冰凍」,拿球者將球擲向任意一位,若成功,被擊者將是下一輪的發球者,若失敗拿球者便是下一輪的發球者。這個游戲建議作為親子游戲,選擇軟性彈力球。
游戲基本玩法是,將小朋們們均分成2隊,每隊手拉手形成一個陣列,兩組間隔一定距離相對而立,游戲開始時,其中一組先喊話「Red Cover,Red Cover,Let come over!」( 這個根據需要改成中文,就像兩軍對壘,首先勢氣要擺出來),被喊話的一組一隊員應戰出列,去沖撞對方的陣線,若陣線斷裂,帶回對方一隊員歸入己隊,若失敗就加入被沖撞的陣列,兩隊輪流喊話,最終所有小朋友應並到其一隊列結束。
游戲基本規則是參與小朋友進行投籃比賽,首先第1個選手採取自創動作並宣稱自己可以進球,成功則由下一個選手對第1位動作進行模仿並投籃,這個選手投籃失敗,則會獲得「HORSE」這個單詞其中一個字母,模仿成功則進入這個選手的自創動作環節,並由接下來的選手進行模仿,游戲交替循環。收集完「HORSE」所有字母的選手出局。
這個游戲對於4歲左右的孩子還是有些力不能及,需要做些調整,如選擇軟性彈力球,兒童籃球架或放在地上的紙箱。還可以保留游戲形式,但任務是純粹的各種各樣的動作模仿,這個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將游戲區均分成四個正方區(用粉筆或膠帶畫分隔線),四個游戲夥伴分別位於四個分區內,一個選手將球投擲到其他區域內,球彈跳並被其區域內游戲選手接住,繼續擲向其他任意三個區域,沒接住球或在投擲過程中,球出界、壓線都被認為失敗。
躲避球,基本規則是將參與孩子分為兩隊,兩隊分列於場地中間線兩邊,在中間線上放置多個ball,游戲一開始,雙方隊員迅速跑到中間線上去搶球,並開始向對方隊員投擲,若對方隊員接住或扔到他們頭上,投球失敗出局,若觸到對方身上但未接住則對方退出,經過躲閃未出局的雙方隊員繼續將掉在己方區域內球撿起來投擲,雙方隊員都不能跨越中間線,最終以一隊所有隊員出局結束。
這里推薦一個簡單版本,用粉筆畫一個圓形圈,圈外兩人相對向圈內相互投球,圈內人員需要盡量躲避球,被Tag到即出局,若圈內小朋友還比較小,投球可改為向圈內滾球,就像打保齡球一樣。建議選擇軟性彈力球。
紅綠燈,游戲選擇一個小朋友做信號燈,在游戲區的一端背向站立,另一端是其他小朋友,他們之間的間隔盡量寬,游戲開始時,做信號燈小朋友會發出兩種操作:
轉頭喊」Red Light「,這時所有小朋友都得停止(保持凍住的狀態),被發現動了的小朋友需返回起始點重新開始;
「Green Light」,這時其他小朋友盡可能地接近信號燈,第一個Tag到信號燈的小朋友作為下一輪的信號燈。
老狼、老狼幾點鍾,應該很多小朋友都會玩,由一個小朋友扮老狼背向其他小朋友,站在游戲區的一端,其他小朋友則在一定距離的另一端,游戲開始,小朋友們會齊聲喊「What』s the time,Mr Wolf?」(老狼、老狼幾點鍾),老狼有兩種回答:
一.1點、2點、….小朋友們則向老狼移向相應的步數(齊聲數),
二.若回答「Dinner Time」(吃飯時間到了),並轉向去追逐小朋們,他們則盡快回撤到起點線,在則這期間被老狼Tag,則是下一輪的老狼,但是如果老狼在沒有喊「Dinner Time」前被小朋友Tag到,則老狼失敗,在下一輪繼續老狼的角色。
參與的小朋圍坐一圈,每個小朋友將雙手伸出來且手掌合並,中間有一個小朋友手握Button(可用無粘性硬貼紙代替),會將button傳給其中一位小朋友,但為了掩飾,他會假裝將button放進所有小朋友的手裡,其中有一個小朋友是真正獲得,接下
就是大家猜測哪個小朋友真正獲得了button,猜前大家齊喊「Button,Button,Who』s Got the Botton」,猜中的那個小朋友將獲得下一輪給小朋友傳Button的機會。
游戲也可以反著來,圍圈的小朋友背手傳Button一圈,這期間Button會停留某個小朋友的手裡,讓中間的小朋友猜測到底是在哪個小朋友的手裡。很多孩子都有惡作劇的想法,這個游戲給他們一個合理的理由,也可以了解他們猜測的根據和思路。
西蒙說,游戲規則,選定一個孩子作為西蒙,並給其他小夥伴指令,如果指令前有定語「西蒙說」,所有的小夥伴都需要執行指令,如果沒有,就無須給予反應。
這個游戲其實可以玩的更有難度和趣味一些,如像青蛙一樣跳/做一隻小狗/大聲笑/成為一個怪物…, 有些抽象了,需要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填補,關於這個游戲網上有很多指令可供參考。
戶外帶上便攜藍牙音響, 播放一些很歡快的音樂,音樂起時要求所有人都蹦蹦跳跳,音樂突然停止,所有參與者瞬間「冰凍」,保持舞姿,無法堅持者退出,這個需要控制身體平衡和專注才能完成。
井字棋,這個游戲在很多游樂場的設施中會被發現,游戲目標是對弈的兩方,若有一方其所執的⭕️(或乂)在橫、豎、對角線任意一方向形成一條線即⭕️⭕️⭕️(或乂乂乂),則獲勝,一般先下的棋手思路正確很大程度都會贏,這個游戲可看作一個簡化版的「五字棋」,游戲完全不受場地的限制,在家拿出紙畫上格就可以和孩子不斷地玩,驅動他們進行思考。
跳房子游戲,很古老又遍布世界的經典游戲需要繼續給予傳承,這個游戲規則很多人都清楚,這里簡單再列一下,典型的跳房子有9個數字塊,其中9是回轉塊。
游戲開始,小朋友扔石子(或沙包)到第1塊,然後越過第1塊從第2塊開始單腳跳,有數字並列的塊雙腳各踏1塊,繼續跳至第9塊回轉再繼續跳至第2塊,拿起第1塊的石子並越到起始點為一輪。接著扔石子至第2塊繼續第二輪、三輪…,期間石子出線,單腳無法支撐、壓線等退出。
Ⅱ 10個室內美國"腦洞"兒童親子游戲(Tape Games篇)
對於陪伴小孩的爸爸媽媽來說,總有些時段(刮風、下雨、酷熱、天寒地凍)會被禁閉在屋裡,這段時間如何度過是大家的一個痛點,外出商場室內游樂場?項目就是固定的那些且還要和其他小朋友一個一個爭用,難有好的體驗,讓他獨自玩玩具,家裡的玩具是堆了好多,但是小朋友對很多玩具失去了興趣,幾乎是玩了一兩次就扔在了某個角落。而小朋友都是一個 能量怪物 ,精力充沛,疲憊的大人們難有應對之力,最後只能亮出「絕招」!看電視、看手機、看iPad , 小朋友是被打發了,但每個家長都心知肚明。如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選擇?我們要在無助狀態下還要保持前行,來看一看美國父母們給孩子們提供了哪些選擇,也許在他們的啟發下,你會有很多新的想法,所謂拋磚引玉,最終我們的孩子會受益於這些,很多時候你需要理解他們的選擇,之所以看手機那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好體驗的活動。
Tape Games--開辟游戲新空間
有一定的活動區域是更好開展游戲的必備條件,在室內開展游戲活動,寬敞的客廳或獨辟一居室都是可考慮的選項。為了更充分利用這些區域,就需要在地板上進行一些畫線規劃。現如今即便在公共游樂場所也缺乏基於游戲功能的平面構圖區域,有也是一些籃球、跑道場景畫線,其他更多地是裝飾性。
在地板上進行畫線,合適的繪畫材質是持續開展游戲的重要保障,用粉筆、油漆塗料都不是合適的選擇。有粘性、易撕開且在地板上不留痕跡的膠帶是一個值得被重視的材料。(美國Amazon搜索(ScotchBlue Walls Painter Tap),但比較貴不推薦,國內可在淘寶嘗試找到合適的彩色膠帶)
有了這個合適的畫線材料,地板就變成一個畫板,可根據游戲場景設置不同的平面畫線,隨畫隨撕,這樣一個區域被拓展成N倍的游戲時空。來看一看美國的大朋友們所給出的一些實踐。
做一些有一定間隔的直線作為跳遠運動的起始分割線,就可以開展立定跳遠、跑步跳遠、後跳、單腿跳這些運動。
用膠帶分割出不同顏色小區域,小朋友將沙包投向這些區域,可設定規則,只要投進區域內得1分,若沙包顏色與區域顏色一致可得5分,這有助於鍛煉他們的空間判斷力。
也可以設置成投籃活動,將一些廢報紙揉成球在畫線起始點投擲,家長和小朋友拼誰投的球多,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比賽前家長篤定自己會贏,但結局還是給輸了,這會增加小朋友的積極和興趣性。
也可以設置成投保齡球的場景,兩邊畫線形成木板道,將家裡不用的啤酒罐、塑料杯利用起來擺成陣型,滾球可以用一些小的玩具籃球,除了保齡球常用的規則外,還可以做些改變,如一個來設定不同的陣型,另一個來投,不在於運動的精準性,而在於游戲的趣味性。
和小朋友重溫一下小時候玩的游戲,這個畫線在有限的公共場地可以見到,Who Care,我們現在將它搬到自己家裡了。
很多孩子喜歡交通主題相關的游戲,父母們也買了些軌道玩具,一些電動玩了一兩次就扔在一邊,而且這些玩具限制很多,現在使用膠帶你可以自由地布署交通道路,可以從一個屋裡延伸到另一屋裡,讓他們的小汽車模型動起來,玩上一天都是有可能的。
可以和小朋友用膠帶規劃一座城市,很宏觀的一個視角,讓他通過自己觀察所獲得的經驗在大腦中進行重構。
除了一些常規的游戲外,家長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游戲,如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你可以在地板上用膠帶拼出英文字母,數字、幾何圖形讓他們去找,再增加一些動作方式,如像青蛙一樣跳去字母「A」,像小熊一樣扭著腰去找橢圓形,除了認知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身體協調性。對大一點孩子可以畫定很多格,玩一些稍微有難度的規則游戲。孩子學英語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應法就是調動起孩子的各種感官,去感知英文的單詞,方法有效被很多幼兒培訓機構採納。
除了平面畫線外,也可以從立體角度來設置,利用膠帶的粘性在室內門框邊構築一個「蜘蛛網」,將廢報紙揉成紙團扔向蜘蛛網,最終這個蜘蛛網能有多少個「飛蛾」被網住?
在家中門廊、樓梯、桌底下用膠帶或紙條拉防線(或紅線—類似於紅外線),地板畫些區域作為跳板(假裝地板是深淵,不能碰觸),家裡有探照燈、監控攝像頭也擺上,這樣構成一個防禦系統,小朋友以特工身份穿越這些障礙獲取情報(如U盤、移動硬碟等放在房間某處),你則在假模假樣的監控、房間巡邏,配上《碟中諜》背景音樂,還是有很High的刺激體驗。
請繼續了解室內游戲的Balloon Games篇、CardBoard Games篇。
Ⅲ 美國大學生都玩什麼大型游戲
1、《絕地求生》是一款戰術競技類游戲,玩家需要在游戲地圖上收集各種資源,並在不斷縮小的安全區域內對抗其他玩仔沖家,讓自己生存到最後。該游戲獲得GSTAR最高獎項總統獎以及其他五項大獎,打破了7項吉尼斯紀錄,深受美國大學生喜愛。2、《英雄聯盟》是由美國冊檔拳頭公司開發,中國大陸地區騰訊生喜愛。2、《英雄聯盟》是由美國拳頭公司開發,中國大陸地區騰訊游戲代理運營的英雄對戰州戚亂MOBA競技網游,游戲里擁有數百個性英雄,並擁有排位系統、符文系統等特色養成系統,形成了獨有的電競文化,深受美國大學生喜愛。3、《魔獸世界》是由著名游戲公司暴雪所製作的第一款大
Ⅳ 美國小孩趕豬是什麼活動
美國小孩趕豬是「趕豬大賽」活動,8月4日,美國北加州聖克拉拉縣集市上演「趕豬大賽」。年輕的選手們穿戴整潔,在規定時間內,運用自己的「趕豬」技巧,向評委充分展示豬的優點,以爭取贏得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