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職業選手都鄙視什麼游戲
『壹』 王者榮耀是什麼類型的游戲
王者榮耀是一款5V5推塔類的MOBA類游戲。說的更傳統一點,就是10個英雄對戰推基地的游戲。
這款游戲是從DOTA、英雄聯盟中演變過來的。早期在王者榮耀裡面可以看到很多英雄聯盟的影子,比如後裔、安其拉無論是技能還是被動和英雄聯盟中的寒冰、安妮都是一樣的。但是後來多次的改版和修正目前王者榮耀已經成長為一款有特點的獨立游戲了,擺脫了英雄聯盟的影子。
虞姬
但是作為職業玩家來說,一名王者榮耀選手的訓練和付出並不少於其他游戲職業選手,而且他們的操作說起來也會更秀,比如金身換復活甲,再換名刀,這些基本操作。還有月下無限連的露娜,和神出鬼沒的元哥等。
作為一名普通玩家來說玩游戲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只要王者榮耀能給我帶來快樂我認為就夠了。
望採納。謝謝。
『貳』 游戲圈裡的鄙視鏈,看似互相嫌棄,實際是想體驗對方的游戲
可以這么說吧,比如英雄聯盟玩家鄙視王者榮耀玩家,但是有很大一批英雄聯盟玩家都在玩王者榮耀,而且段位還挺高。
『叄』 游戲中的鄙視鏈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有的dota玩家看不起LOL玩家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圈子,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鄙視鏈。就拿音樂來說,聽歐美的看不起聽日韓的,聽日韓的看不起聽港台的,聽港台的又看不起聽大陸的,聽大陸的看不起來在直播上喊麥的,這就是一個怪圈。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圈子,因為當自己所處的圈子鄙視下端的人時,分分鍾撕逼享受處於圈子鄙視鏈上端的秀優越感。
其實根據以上的比試點,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這幾個規律,第1個是一般玩的少的人處於鄙視鏈的頂端,第2個是嗯話費比較多的應該是鄙視鏈的最頂端的資本,嗯,比試練最頂端的資本是衡量比試練的一個重要標准,第3個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大家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好。
『肆』 為什麼有些DOTA玩家看不起玩LOL的
我是dota玩了7年,lol四年的玩家了,很了解你說的這個情況。
第一個原因,毫無疑問是每個人都需要體現出自己的優越感,雖然不是好事,但這個是人性,正常,這個原因加上先入為主是doter看不起loler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lol在前兩到三年基本是模仿dota,除了拆塔玩法、三路走、河道、打野等,基本大部分英雄大部分技能都能從dota里找出原來的模型,給了老玩家鄙視的第一個理由。
第三個原因,lol在模仿dota的時候做了操作上的改進,不如,lol沒有dota那麼重視補刀,lol沒有反補,lol的野區還能自動即時,lol隊友的大招好了沒可以從綠點看到,dota裡面這些都需要靠自己計算,也就是說,dota的競技性遠大於lol,比如lol裡面水平差太多還可以混混對面錢和經驗,dota裡面水平差太多你不光自己並全被對面吃了對面的兵你一點也吃不到,經驗和錢都很少,因為全被反補了。但lol降低了游戲的入門門檻和操作門檻,使得更多人可以輕易入手這個游戲,而dota更難吸引到打勁舞團卡丁車那一群非主流。所以從競技難度上dota也有了鄙視的理由
其實從可玩性來說,我現在只打lol了但我還是覺得dota比lol可玩,所以lol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的宣傳都是dota類游戲。特別是前兩年每處一個英雄都能看出模仿dota的痕跡是挺讓老玩家不舒服的,所以部分老玩家會有一種我早知道這英雄怎麼玩的炫耀心態。S4 S5要好很多,基本脫離了模仿dota的感覺。
但dota2我沒玩過所以不知道,不過周圍年輕的朋友都打lol了,其實玩游戲就是朋友一起才好玩,所以我也轉lol了。lol降低了很多難度,使得在白金一下補刀什麼的基礎能力不再那麼重要,各有各好,技術型玩家瞧不起的難度沒操作,但你高難度就沒多少人去玩就那麼一群人吸引不到新人最後還是沒人玩,所以各有各好,玩自己的就行,沒必要管別人。
『伍』 如何看待游戲中的「鄙視鏈」
主機這方面,大陸玩家經常玩網路 游戲 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基本沒有接觸過主機,玩家基數這么大,做個調查,打保票,10%的人就算知道三家的主機也是分不清哪個對哪個,主機黨對於PC玩家的鄙視鏈基本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網游這方面,
玩星際的鄙視玩dota的,玩dota的鄙視玩lol的,玩lol的鄙視玩300英雄的;
玩cod的鄙視玩codol的,玩codol的和CSOL的共同鄙視玩cf;
…………
太多了就不列舉了,總之誰門檻低,誰玩的人多,註定就是要被鄙視的。
說說我個人的感受,我算是我這一代比較早接觸主機並且一直對任何 游戲 都抱有挺大熱情的人。大學的時候,我玩bf,跟我室友說,「卧槽,你看看,這個特么才叫 游戲 啊,這物理效果,這個渲染balabala」,我室友扭頭看了一眼回頭就打他的cf去了;玩dota2的時候「卧槽,這特么才叫操作啊,這個才叫戰術多樣性balabala」同學扭頭看了一眼又繼續lol去了。其實我之前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有更精美的畫面,更震撼的劇情,更有代入感的體驗,卻不願意嘗試一下更好的 游戲 。後來自己才漸漸懂了,大家的需求不同,在一起玩 游戲 就圖個樂。cf有cf的優點,比如擊殺的快感很強,英雄槍很酷很炫。lol也有lol的好,上手難度低,玩的時候壓力也比較小,我自己也是cscfcodloldota戰地什麼的都玩,有過一個區隊16個人一起玩cf,開yy公頻在那喊,玩起來真的是相當開心。
其實 游戲 ,歸根結底只是一種 娛樂 ,如果連玩個 游戲 都要鄙視來鄙視去,秀自己多有逼格,多有優越感,私以為真沒這必要。
ps.這個,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強…我是lol,dota,cf,codol,爐石,什麼都玩,基本同學平常玩什麼,缺人了我頂上,不管玩什麼都比較歡樂,平常的話和基友打打2k, 游戲 ,玩的開心就好。
感覺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仔細想想的確這種 游戲 的歧視鏈一直都存在的,而且我也經歷過,小魯班有個同事就是dataer每次跟小魯班談起moba類的 游戲 的時候,就有一種優越感,總覺得data比lol要高一等,無非就是覺得data操作要比lol困難, 游戲 細節要比lol高,data有正反補而lol沒有,data可以卡樹林視野而lol沒有,data每個英雄的技能鍵都不一樣,而lol都是qwer,他們好像覺得一個 游戲 設計的困難,上手難度高就是一件值得拿出來吹噓的事情。
反正這種蜜汁優越感不知道從哪來來的,小魯班data和lol都玩過,也沒覺得有啥優越的,各個 游戲 有各個 游戲 的特色,這種蜜汁優越大概就像吃窩窩頭的看不起吃饅頭的,吃饅頭的看不起吃窩窩頭的
鄙視鏈其實就是一種話語權的爭奪, 游戲 鄙視鏈亦是如此。
包括問題描述中的玩小 游戲 也被人懟,實際上就是那個人想告訴你「我比你優越,你得聽我的」,這種不是鄙視鏈的事,這是情商低,非得把別人弄得不開心。
帶有優越感自然會引發爭吵,吵來吵去就變成了玩家大亂斗,都覺得自己玩的是最好的,人之常情。
PC玩家分支,三大媽「正版」
PC玩家分支,STEAM
主機玩家分支,微軟
主機玩家分支,索尼
主機玩家分支,任天堂
至於吵架內容……看圖。
你看這樣多和諧,各種主機,旁邊那個肝FGO,還有一位觀眾作為「雲玩家」,我看他們挺開心的。
真正的玩家根本不在乎平台,也不在乎 游戲 大小,玩的開心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正確的對待方式是:我開心玩什麼就玩什麼,關你屁事?
其實我個人覺得 游戲 間真的沒有必要存在歧視,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玩 游戲 的自由,不應該因為別人玩了什麼 游戲 而歧視別人,這是不公平的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但就目前包括答主自己都會有那種心理在作祟,我是玩pc吃雞的,每天看到朋友圈發的手游吃雞的截圖就會莫名的覺得好笑,因為那個手游吃雞我也玩過,真的可玩性太少了,而且還充斥著各種小學生,玩了3把吃了兩把雞,唯一的優勢也就在於移動端的便利這一點,但在可玩性上比pc的差的太多,可能也是因此原因才導致我對手游吃雞的一個偏見進而把這種態度轉移到了 游戲 玩家身上,我即使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這是感覺依然存在。
以上純屬個人感受,不知道大家的歧視是怎麼產生的,歡迎討論。
「奧地利心理學家A·阿德勒認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要擺脫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具有優越感的人,常常容易以不適當的方式(如高傲、固執、自我欣賞等)表現出這種心理狀態。」
上面這段話是我從網路抄過來的。其實「優越感」這種東西我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當你非常相信你所喜好的事物優於別人喜好的事物時,自然你在心理上會有一種「優越感」,再極端一點你甚至會去「鄙視」與你喜好不同事物的人。
而所謂「 游戲 鄙視鏈」,雖然不同平台跟 游戲 類型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互相鄙視的人。但也不排除有人全平台制霸的嘛,比如我就是這樣的。
以我的經驗來看, 游戲 鄙視鏈不僅分平台,對於個人來講還分階段。不同的階段鄙視的東西不僅不一樣,也許還自相矛盾。
比如,我最初玩網游的時候鄙視那些充錢的玩家:「玩個 游戲 還充錢,浪費!」。當我成為氪金玩家之後,我又開始鄙視那些不充錢的玩家:「玩 游戲 還想不花錢,活在夢里吧?!」
後來接觸了一些優秀單機,我發現周圍的朋友居然都不喜歡,我就開始鄙視他們,這么優秀的 游戲 根本就是藝術!你們那些網游刷刷刷,有什麼意思?真是沒見識!
當然,單機還有正盜版之分。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單機 游戲 要花錢買的時候,感覺非常的詫異,為什麼玩個單機 游戲 還要買?直接下下來玩不就行了嗎?(那時候也並沒有足夠的錢去買大型單機 游戲 )
我還多次在某些 游戲 網站比如 電玩巴士 上,跟許多正版玩家展開爭論:「 游戲 又不是我破解的?別人破了我下下來玩怎麼了?呸!正版俠!」
但當我開始有了正版意識並且「從正」之後,看著盜版玩家開心的截圖分享我剛買的 游戲 時,我又發自內心的有種不爽的感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卻真的對盜版玩家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鄙視」。
另外平台之間的鄙視,在鄙視鏈中也是動態變化的。以我為例,大體變化如下:
主機與PC
當我沒有主機時,期待「主機獨占 游戲 」能上PC,並且在鄙視「主機狗」的同時喜歡噴一噴:「某些獨占 游戲 也就那樣!還掉幀!」。
而當我跟風入了主機之後,最討厭看到兩件事:一是某「主機獨占 游戲 」又上了PC、二是「無機酸」。
手游
在手游剛出現,或者說剛開始火起來的那段時間。我聽到:「手游全部都是垃圾!」這種話,是贊同到不能再贊同的。
可當我為《陰陽X》以及某款《火X忍者手游》氪金上千之後。我再聽到:「手游全部都是垃圾!」時則會客觀的說:「哎,手游其實還是挺好玩的,又還方便。就是太坑錢了。」
綜上所述,其實很多時候所謂「鄙視鏈」並不是固定存在的。精細到某一個人,也許他對不同 游戲 或平台的鄙視也是動態變化的。而「鄙視」和「優越」的存在本身是一種人類的本性。出於不了解,所以鄙視。因為鄙視所以又不願意去了解。這就讓某些人永遠鄙視著某樣東西。
當然,某些出於「特殊原因」而被鄙視的 游戲 或者行為,比如:抄襲、開掛,不在我論述的這個范圍當中。
最後,我現在幾乎什麼平台都玩,那我有沒有鄙視的 游戲 或者平台呢?
有,比如網頁 游戲 。
楊教授才不管你玩的是【黑魂】還是【渣渣灰】呢,全部抓起來給我電!
也許這種鄙視鏈真的會存在吧,不過大家玩 游戲 都是為了獲得快樂,其實玩什麼並沒有什麼孰優孰劣之分的,當然,這僅僅是從心理層面來講的,各個 游戲 本身的品質還是會有很大的區別的,當你把一款更優質的 游戲 擺在你鄙視的人面前時,你覺得他不會被吸引嗎?如果...這也無法說服他的話,你可以發給他這張圖了。
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 游戲 史吧。
一、童年啟蒙—PC單機和小霸王並行
當時好像是小學一年級吧,家裡就購入了一台電腦,在那個時代電腦可沒有現在這么普及,而我很慶幸的,又有一個「懂行」的老爸,D盤里有20款左右的單機 游戲 (現在想想好像是盜版),什麼俠盜飛車罪惡都市,真三國無雙3,cs1.5......畢竟當時太小,現在看來當時的自己是真的沒品位,好像有很多優秀的作品甚至都沒被我記下來,隔壁鄰居的小夥伴家裡有一台小霸王 游戲 機,插卡的那種。當時覺得哇塞,這不比電腦好玩多了。而且還可以和小夥伴互動,真的其樂無窮。
二、跌進網游的坑
咳咳...我先放張圖
大家懂我意思了吧,我四年級時接觸的第一款網游,是當時如日中天的「三億滑鼠的槍戰夢想!」CF!
徹徹底底當了一個偷偷拿零花錢充點卡的小學生,這么一打就是三年,初一的我忽然就頓悟了(其實是因為體驗服人太多進不去)這么坑錢的 游戲 傻子才玩呢!然後我轉手就看見了另一款 游戲 (事實證明,傻子還真不多,cf很快就涼了)
當時看見這款 游戲 ,那個激動啊,這就是我想要的啊,公平競技網游。這么一玩,又是三年,對他的感情還是有一些的,現在的我也依舊認為這是一款優秀的作品。現在回想,如果當時我充的點卡上印的是dota2,我是不是會走上另一條路。開個小玩笑,其實沒有深入玩dota的原因還是因為上手的難度吧,如果沒有朋友去帶的話,自己入dota2的門,還是有些困難啊。
三、確認過眼神,你才是我要找的人
後來,我又遇見了另一款改變我 游戲 觀的應用。
我也不知道我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到他的,好像很神奇,它忽然就到了我身邊,還順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終於知道了 游戲 不應該是免費的,他是另外一群人的心血,我們應該去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至今我在steam上已經入手了近70款 游戲 ,其中不乏大作,而了解的越多,也更加端正了我的 游戲 觀念,或者說回歸了一開始的意願,玩 游戲 應該是為了快樂。有的人在競技中傲視群雄獲得快樂,也有的人沉浸於 游戲 中的故事亦能收獲快樂。
總而言之,其實本沒有必要有什麼 游戲 玩家鄙視鏈,大家抱有的應該是一種可憐他人的同理心,「他居然沒有接觸到,沒有玩過這么優秀的 游戲 ,卻一直花時間在那些粗製濫造的渣作上。」請不要鄙視他,帶他去了解更優秀的 游戲 ,我認為這也是一名 游戲 玩家最正確的 游戲 觀念,當然,如果他對你嗤之以鼻,那麼還是......
80後,從小喜歡玩 游戲 ,紅白機,紅警,cs,魔獸,星際,仙劍,軒轅劍,dota等都玩了個遍。
對於 游戲 端鄙視鏈感觸最深的就是 Dota--刀塔(Dota2)--英雄聯盟(Lol)--王者榮耀 這一條鄙視鏈了。
這四款 游戲 我都玩過,從鄙視鏈由高到低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老玩家鄙視新玩家」的系統。
本人對於「鄙視鏈」是很不齒的,一個 游戲 而已,還能玩出各種優越感,那說明 不是你在玩 游戲 ,而是 游戲 在玩你 !
現在工作壓力大,休閑時間很少,碎片化 娛樂 時間就定型了我不能再像前幾年那樣動不動就玩一把一個小時的Dota,只能打開手機劃弄兩下,玩把王者榮耀打發一下時間,舒緩一下壓力。
至於仙劍、軒轅劍、天龍八部、問道等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玩的 游戲 ,更是敬而遠之啦, 游戲 承載了我的青春,而 游戲 的種類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啊。
這種情況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已經是司空見慣了,自從產生 游戲 以來,每個 游戲 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的討玩家喜歡,這樣才能讓自己的 游戲 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同行是冤家, 游戲 產業也存在著相互排擠的現象,為了讓自己的 游戲 永遠走在行業最前頭,就要想方設法的去將對手打壓,進而在網路上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帶節奏,給用戶施加一定壓力,干擾玩家的正常理解能力,所以噴人的現象層出不窮。
另外,在 游戲 的研發過程中,肯定會或多或少的抄襲或者借鑒某個同類型 游戲 ,比如說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兩款 游戲 ,同一個 游戲 企業的產品,都有著互相鄙視這種情況,這就是抄襲惹得禍,本來應該是 游戲 企業的責任,卻轉嫁到了玩家身上。
其實這種情況本就不應該有,更不應該出現到玩家身上,有的是 游戲 企業的套路,有的是玩家素質造成的,比如氪金玩家瞧不起零充黨、電腦端 游戲 玩家瞧不起手遊玩家,這些都是由玩家的優越感造成的。
我們先來瞅瞅什麼是 游戲 鄙視鏈
其實簡單一點就是
手遊玩家鄙視也有玩家; 網遊玩家鄙視手遊玩家;單機玩家鄙視網遊玩家;主機玩家鄙視PC玩家;大廠玩家鄙視大雜燴玩家······
何必呢?
你玩個 游戲 本身不就圖個樂子嗎?還帶著鄙視?有什麼意義呢?搞得好像你玩的 游戲 多高大上一樣!
尤其是有一種看的讓人無語的玩家,也是這幾年突然出現的,就是把STM當吃雞啟動器的,還覺得自己是高大上的蒸汽人,開始各種鄙視···
游戲 鄙視鏈的玩家一般都是一群比較自卑的玩家,在他的「領域」一直裝B,覺得自己化身高大上,然後可以鄙視一下看上去不如自己的玩家, 其實不過是一群井底之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