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資訊 » 游戲論是什麼

游戲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04 06:53:34

① 經典的游戲理論主要解釋的是什麼

游戲理論是由心理學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的一套新異的媒介觀,觀點是把媒介當做玩具。

斯蒂芬森集中探討了傳播的游戲性質。他先將人類的所有行為分成工作與游戲兩種。他說:「工作是對付現實,是謀生,是有產品的。相反,游戲基本上是沒有產品的除非是提供自我滿足。」

與此相應,他又分出兩種傳播:一種是工作性傳播,比如下達命令;另一種是游戲性傳播,比如相聚閑聊。

游戲理論的內容是指與其把媒介當成工具,不如把它視為玩具,人們擺弄媒介與其說是出於功利的考慮,不如說是為著游戲的目的。

(1)游戲論是什麼擴展閱讀:

斯蒂芬森把大眾傳播視為游戲性的傳播,即人們讀報紙,聽廣播,看電視就像兒童玩過家家一樣,主要在於消遣娛樂,以便把自身從成人化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

斯蒂芬森的這一新奇理論,揭示了媒介另外一種重要而一直被忽略的性質,誠如施拉姆所言:」人們一旦接觸了這種構想高超的理論之後,就再也不可能忽視傳播的玩耍—愉快因素的重要意義。「

斯蒂芬森的游戲論很有獨到之處,不過未免矯枉過正。他把傳播的游戲性、媒介的玩具化過分誇大,使之超出正常的界限。媒介誠然有玩具的意味而不純屬工具,大眾傳播確有游戲的成分而不僅是工作。但是,從總體上看媒介還是工作性的而不是游戲性的,大眾傳播還是功利性的行為而不是玩耍性的活動。

② 現代游戲理論的種類有什麼

現代游戲理論的種類有:剩餘精力類、鬆弛類、生活預備類、生長類、復演類、成熟類。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出現的游戲理論,更多地把游戲看做是個體的人的行為,試圖在個體發展的理論框架中解釋和討論什麼是游戲、為什麼游戲等問題。

典型代表為精神分析游戲理論、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游戲理論、認知結構游戲理論、喚醒理論、元交際理論等。

意義與不足:

斯蒂芬森的游戲論很有獨到之處,不過未免矯枉過正。他把傳播的游戲性、媒介的玩具化過分誇大,使之超出正常的界限。

媒介誠然有玩具的意味而不純屬工具,大眾傳播確有游戲的成分而不僅是工作。但是,從總體上看媒介還是工作性的而不是游戲性的,大眾傳播還是功利性的行為而不是玩耍性的活動。

③ 中國當代的游戲理論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是什麼

中國當代的游戲理論有三點,代表人物為弗洛伊德。

1,精神分析理論。弗洛伊德認為游戲也有潛意識成分,游戲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願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游戲使兒童能逃脫現實的強制和約束,發泄在現實中不被接受的危險沖動,緩和心理緊張,發展自我力量以應付現實的環境。

埃里克森則從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釋游戲,認為游戲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在游戲中,兒童可以「復活」他們的快樂經驗,也能修復自己的精神創傷。這一理論已被應用於投射技術和心理治療。

2,認知動力說。皮亞傑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兒童在游戲時並不發展新的認知結構,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經驗適合於先前存在的結構,即同化。

他還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兒童特定時期的游戲方式。在感知運動階段,兒童通過身體動作和擺弄、操作具體物體來進行游戲,稱為練習游戲。

在前運算階段,兒童發展了象徵性功能(語詞和表象),就可以進行象徵性游戲,他能把眼前不存在的東西假想為存在的。以後,可以進行簡單的有規則的游戲。真正的有規則游戲出現在具體運算階段。


3,學習理論。桑代克認為游戲也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律和練習律,受到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各種文化和亞文化對不同類型行為的重視和獎勵,其差別將反映在生活於不同文化社會的兒童的游戲中。

④ 認為游戲是為未來生活做准備的游戲理論是什麼說

是生活預備說。

生活預備 說 (instinctive preparation theory of play) 19世紀德國學者格魯斯(K.Groos)以自然選擇理論為基礎,從公益角度提出來的。亦稱能力練習說(practive or pre-exercise theory)。他認為,游戲具有生物適應的機能。

剩餘精力說沒有充分地認識到游戲的價值,自然發明的游戲並不是無傷害地發泄剩餘精力的途徑,而是為今後嚴肅的生活作準備。游戲是對與生俱來的但不完善和不成熟的本能行為的練習。小動物游戲是由於游戲在生存斗爭中是有用的,它能幫助小動物適應未來的生活。

關於幼兒游戲有不少經典理論,比如「復演論」「生活預備說」。我曾身處中外幼兒不同的游戲場景,發現幼兒在教師預設或創設的環境中還真驗證了這兩種學說。

起源說:

游戲的「復演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霍爾提出的。霍爾認為游戲實際上是對先祖生活的回憶。在游戲中,孩子用的每一個詞和每一個動作都是由遺傳得到的,所以孩子是在復演先祖的活動,即用概括、簡略的方式重復先祖的生活或活動。

在人類社會初期,教育和生產生活本是融為一體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教育逐漸從生產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專門的領域,出現了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專職」教師、學生。這本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教育與生活漸行漸遠。




⑤ 學前游戲論名詞解釋角色扮演

一、「學前游戲論」:就是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體會生活、得出結論、受到教育或明白某種道理。

二、「學前游戲論」內容:

1、角色扮演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動作,是兒童以自身或他物為媒介對他人或他物的動作、行為、態度的模仿,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徵性動作。

2、機能性角色:這是兒童通過模仿範例或對象(如司機)的一兩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動作(如轉動方向盤)來標志他所模仿的對象。

3、游戲內容:指兒童在游戲中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中事物或現象的范圍規定。

4、游戲形式:是兒童在游戲中展現於外的一切行為表現的方式,它構成游戲的外殼。

(5)游戲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

本課程以教育學、心理學、人類文化學的相關研究為基礎,全面的闡述兒童游戲的涵義與本質,兒童游戲的理論、研究概況與發展,游戲的類型與結構功能,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論基礎、科學的游戲觀、幼兒園游戲的設計、實施與評價等內容。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學前兒童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設計與組織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基本技能,確立科學的游戲觀、兒童觀、教育觀,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⑥ 美術理論中的游戲論

游戲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游戲,藝術發生的真正動力是以外觀為目的的游戲沖動。
代表人物、代表作:希勒(德)《美育書簡》 斯賓塞(英)
游戲說又稱為「希勒——斯賓塞理論」
評價:游戲說強調了游戲沖動、審美自由與人性完善之間的關系,對於我們理解原始美術
的審美發生具有重要價值。游戲論中關於動物過剩精力的發泄與游戲之間關系的論述,對
於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探討人的本能沖動和需要對美術發生的作用也有啟發性。但僅憑游
戲活動本身是產生人類社會的美術的,它應另有動力和根源,那就是人類的勞動實踐。因
此,游戲論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理論。

⑦ 游戲論中的放鬆說是什麼

游戲娛樂放鬆說是指游戲理論的一種。19世紀德國哲學家M.拉扎勒斯提出,20世紀初哲學家帕特里克擴展。M.拉扎勒斯認為,游戲不是源於精力過剩而是源於精力不足,是艱苦勞動的補充,具有解除艱苦帶來的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的功能。

帕特里克指出

游戲源於放鬆的需要。勞動,特別是緊張的腦力勞動給現代人帶來了嚴重疲勞。游戲可使人從緊張的腦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兒童熱衷於閱讀有關動物的書籍,玩有關動物的游戲是原始人以野生或馴養動物為生的反映,游戲是由種族習慣和種族記憶發動的。

⑧ 《國際象棋》的游戲理論是什麼

世界上的幾大棋類( 圍棋、 中國象棋、 國際象棋、 將棋)都與該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關。國際象棋所反應的政治制度是西方的封建社會。與其他3種棋類相比,國際象棋政治色彩更加濃郁:

首先,反應出的社會等級性更加明顯,棋子名稱與社會階層掛上了鉤——比如:主教、 騎士等。


⑨ 簡述傳統的游戲理論

簡述傳統的游戲理論如下:

早期的傳統理論 :霍爾—復演說: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徵在兒童身上的重演席勒—精力過剩說:游戲作為兒童藉以發泄體內過剩精力的一種方式。

學習理論 • 桑戴克認為游戲也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律和練習律,受到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 中國心理學家認為,游戲是適合於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方法,也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64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06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61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43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12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02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82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883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56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