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資訊 » 幼兒游戲的本質是什麼

幼兒游戲的本質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13 21:42:18

『壹』 游戲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游戲本身就是為了娛樂,玩游戲就是圖個樂呵,如果玩游戲沒有娛樂感覺那麼就不叫玩游戲了,而是被游戲玩。

『貳』 兒童游戲的本質性特徵有哪些

兒童游戲的發生與其本質特點

兒童游戲的發生與其本質特點

【摘要】兒童游戲的生理-心理觀能直接說明兒童游戲的發生及其本質特點。兒童游戲是由兒童生命歷程的本性決定的,是兒童生活的必需。兒童游戲的發生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必然,是兒童認識、發展、鍛煉自身的天然需要,同時也是兒童為滿足不斷的身心「刺激-反應」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的自發行為。兒童游戲的本質特點在於游戲是兒童在不可控制和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自我控制感和一定程度的確定性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兒童;游戲;生理一心理觀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747(2012)01-0011-02

兒童游戲普遍存在於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國外有研究者認為兒童游戲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 cultural universal)。

這意味著,無論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發展如何,自然條件如何,社會制度如何,經濟生產狀況如何,兒童都會發現時間和材料,生發和開展自己的游戲。當然,他們游戲的方式和內容會有不同。由此看來,兒童游戲的發生必然有其內源性。這種內源性不外乎是兒童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為具體和准確的說,是受兒童生理和心理本質規定的,可以名之為兒童游戲的生理一心理觀。

一 兒童游戲的發生

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有兩個前提,一是對自身的認識和鍛煉,二是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適應外界,達到與外界的和諧。要實現這兩個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個體幼小的時候,是通過游戲來進行的。有很多兒童游戲,並沒有教師的指導或成人的幫助,就自然存在於兒童社會中。這種自發性和原發性的兒童游戲表現出更多的游戲本質特點,它們實質上是兒童自發而自然地對自身的探討和認識,具體地說就是對全身各器官各系統的生理性探索和鍛煉,同時,

『叄』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那麼游戲的本質是什麼

游戲的本質其實就是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游戲一般也是一種活動,活動的目的就是要鍛煉各種能力,比如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肆』 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教學游戲化的本質與內涵的

對於幼兒來說,體驗是他們對待世界更為普遍的一種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對事物、對人都傾向於採用體驗的態度。荷蘭文化人類學家胡伊青加曾說過:"游戲的樂趣究竟是什麼?何以幼兒要愉快的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幼兒課程教學游戲化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了體驗的特徵,課程游戲化就是一個讓孩子體驗的世界。在這里,充盈了幼兒自身的生命,他們盡情、忘我、不知疲倦,他們不為任何其他的目的,僅僅是在游戲中充分地學習和享樂。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剛開始我們將游戲作為組織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以引起幼兒對認知對象的好奇心,或調節情緒,消除練習時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師出示一幾何圖形中,對幼兒說"我請來了圖形寶寶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接著要求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特徵,並找出周圍環境中與該圖形相似的物體。此時幼兒仍然處於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狀態之中,游戲在教學中所發揮的僅僅是一種輔助作用。接著我們從僅是傳授知識轉向重視智力的發展,這一變化推動了游戲在教學中的介入,根據教學要求設計的游戲逐級成為教學環節之一,並與其他教學環節組合成一個更為充實的教學活動。如在中班的認識數字"6"的活動中,我在講解演示之後,組織幼兒進行"送禮物"的游戲,讓每個幼兒依次手持一張數字卡片去送與該數字所表示的數量相同的禮物,以鞏固幼兒對6以內數字的認識和數字所表示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此時游戲的作用是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階段游戲仍然受到教師的直接控制,游戲的目標、規則、時間、次數仍然由教師統一安排。然後我們將游戲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充分和恰當的運用,我們把教育的內容、要求融於一個成幾個游戲之中。當游戲結束時,教學要求也隨之達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戲,幼兒要爬過小山坡,鑽過山洞,拾起5粒豆豆後迅速跑回來,這一游戲不僅幫助幼兒鞏固了對數的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以及不怕困難的品質。最後我們將游戲作為教學過程,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促進了幼兒的情感,態度以及與同伴友愛、合作等社會性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這一階段游戲化教學已發揮了對幼兒進行整體教育的功能。

『伍』 兒童游戲的認識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

游戲的本質屬性是主動性,它是由幼兒的內部動機產生的。學前兒童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骨骼和肌肉都日趨健壯,體力也逐漸強壯,手的小肌肉動作也開始發展,逐漸可以進行手的操作活動。思維和想像逐步發展,並能用語言和他人進行交往。他們獨立活動能力增強,對活動產生興趣。在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他們有活動的齋要,有與人交往的需要,有認識周圍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休反復練習的需要。這一切需要游戲可以滿足。游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它是一種比較鬆散的、自由的、輕松的活動,符合幼兒心理偏要。而且游戲是由內部動機誘發的,是幼兒的直接播要而產生,沒有外部強加的因素。因此,游戲可以使幼兒全身心地投人,並積極地參與其中。幼兒高級神經活動的過程,興奮強於抑制,並且高級神經系統和身體其他系統還不健全,易於疲勞,因此游戲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游戲是隨意性強的活動,幼兒有支配游戲時間的權利,在他們感到疲勞或不想進行下去的時候,他們有權停止游戲的進行。從兒童的認識過程來看,幼兒的認知特點是具體形象性、不隨意性和情緒性。而游戲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活動,游戲中有玩具和游戲材料,有具體的動作。游戲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靈活易變,幼兒進行游戲時樂此不疲,他們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活動。

『陸』 幼兒游戲有哪些基本特徵

幼兒游戲的特點介紹如下:1.幼兒游戲是幼兒自發自願的活動,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不是在外在的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2.幼兒游戲是愉快的活動,游戲是以愉悅為目的、體驗生活的活動,興趣性和娛樂是游戲的一個重要特點,喪失了興趣,游戲也就停止了,幼兒游戲中沒有外在限制,能夠身心放鬆、積極活動、充分表現自我;3.游戲是充滿幻想和想像的,是虛構與現實的統一,游戲是以客觀世界為依據,是兒童生活的寫照,反映其知識經驗,同時具有虛擬的成分,通過想像對真實生活賦予自己的理解,進行象徵性的自我表現;4.幼兒游戲含有積極的約束,幼兒游戲並不是毫無約束和限制的,在游戲中,個體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在建構游戲過程中,需對自己的注意力和動作進行不斷的調節和控制,才能完成搭建任務;5.幼兒游戲是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堆積木沒有特定的模式,玩具沒有固定的玩法,成人不限制幼兒游戲的方式,在任何游戲中,幼兒都會發揮他的創造力把游戲的方式加以變化,使之多姿多彩,更有趣味性。

『柒』 幼兒游戲是以什麼為手段,以什麼為核心

幼兒游戲是以游戲為手段,以教育為核心 游戲的過程即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著教育方法的契機,因而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鑒此,鼓勵幼兒游戲、提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本應是無可非議的事實。然而沒有料到的是,當游戲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時,當教師認真地把游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時,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認識上的疑問和困惑便接踵而來。 首先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問:「這是幼兒在游戲,還是教師在游戲幼兒?」「這不是教師導演的一台戲嗎?」「分明是教學,何必非說成游戲?」「說是在游戲,幼兒的游戲體驗在哪裡?」「老師在為游戲而游戲,幼兒在為老師而游戲」等等。 然後是實踐對理論的反問:「什麼是游戲?」「游戲要不要追求教學目標的達成?那樣的話還是游戲嗎?」「同一活動能既是游戲又是教學嗎?」「游戲在教育過程中是內容還是形式?」「游戲是目的還是手段?」「怎樣才算是做到了『以游戲為基礎活動』?」 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問與反問,正因為實踐需要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指導,所以僅僅以一種抽象思辨的方法來闡述「是怎樣的」就不夠了。因為某些抽象的理論並不直接對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負責,所以我們還必須從事實出發,對「事實上應當是怎樣的」作出分析,並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出一種能有效指導實踐的理論假設。 一、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一)游戲與教育既是獨立的又是統一的 就活動的本質來說,游戲和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不受外力約束的、是游戲者自發自選的活動,而教育則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因此游戲是由內在動機控制下的游戲者之間平等的自主活動,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游戲側重於從游戲者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出發來開展活動,而教育則立足於由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為核心組織的活動;游戲是在游戲者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表現活動,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個未知領域里接受新知識的活動。 就其活動的方向來說,游戲和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首先,從游戲與教育的目的來看,游戲的價值在於實現兒童認識能力、運動能力、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其每一方面的發展又含有眾多的內容,可以說囊括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將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納入一個有計劃的影響過程,通過體、智、德、美各育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只不過游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教育是一個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過程,兩者在終點上達到一致,即游戲和教育的結果都是兒童的發展。 其次,從活動的內容來看,在游戲的自發探索過程中所涉及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領域的各種知識經驗,創造表現過程中所涉及的想像、構思操作,運動過程中所涉及的動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協調力,游戲規則的內化過程中所涉及的對規則的理解、遵守和用規則進行的同伴協作交往等等,正是體、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對應於教育領域的游戲形式:更多體現造型想像的結構游戲(與美育有關),更多體現大肌肉動作技能的運動性游戲(與體育有關),更多體現人際交往能力的社會性裝扮游戲(與德育有關),更多體現手腦並用和解題能力的智力游戲(與智育有關)。也許正是游戲內容與教育內容的這種一致性,才有游戲服務於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據游戲的特點設計的教案。 總之,兒童的發展是游戲與教育內在聯系的紐帶,游戲對幼兒具有自然發展的價值,教育對幼兒具有引導發展的價值。 游戲的特徵和游戲的發展價值告訴我們,游戲這種活動形式,雖不是以獲得系統而特定的知識和能力為目的的,但對前述能力的培養卻是舉足輕重的。為此,幼兒園教育必須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二)「游戲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戲化」 幼兒園教育如何實現教育和游戲的結合,也就是如何實現自然狀態下的幼兒游戲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的轉化。現實中的這種結合和轉化,主要就體現在游戲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戲化的認識上。 游戲的教育化,這是針對自然狀態下的游戲放任狀態而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改變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突出遊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實現游戲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具體便落實在用教育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兒童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戲化,是針對幼兒園教育日益趨向於小學化而提出的,目的是為了使心理機能尚未完善的幼兒,不至於過早地承受正規教育所帶來的強制性壓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個性。具體就落實在以游戲的特點來組織教育活動,在教育的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幼兒獲得游戲的心理體驗。 然而,必須提出的是,作為一種宏觀的認識和把握,以上對游戲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戲化的解釋,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一旦將這一認識轉化為實踐時,偏差和誤解便會產生。游戲的教育化,容易將教育的功利性、嚴肅性帶入游戲;教育的游戲化,是將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帶入教育。這樣一來,游戲和教育仍然是對立的兩極,兩者的結合沒有實現。事實上,偏差和誤解發生在前者。所以,我們還是要將討論限定一個范圍,提出一個前提,即游戲的教育化是在幼兒園教育的大背景中認識的,教育對游戲的關注,指的是對游戲的客觀條件進行有意識的控制。比如:由教師創設游戲的環境,謀求教師對游戲的支持和指導,並不是在游戲過程中引進由教育規范帶來的教育的嚴肅性,而應保持游戲的性質不變。 說明這一點,是為了避免把教師指導游戲變成教師導演游戲,把幼兒自主的活動變成教師控制的活動。而教育的游戲化是在具體的教育情景中認識的,教育的方法、過程、氛圍以及兒童的活動體驗應當具有游戲的特徵。 總之,在了解了游戲和教育的諸多特性以後,我們已經不難理解,為什麼游戲能使兒童得到發展的無意收獲,而教育的有意收獲卻來之不易,關鍵在於內在需求和外在要求所導致的活動過程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實際上,兩種過程的心理氛圍是不一樣的。兒童在游戲中的收獲是兒童主動活動的結果,兒童要在教育中得到發展則在於教師和兒童的雙重努力,而由教師為主導的教育過程也能轉化為兒童主動活動的過程,那就是游戲與教育的成功結合。 二、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存在兩類游戲 (一)游戲和游戲化 幼兒園實際上存在著兩類活動(我們暫且不稱為游戲),一類是幼兒按自己的需要充分表現自我的自由活動,一類是教師根據教育的需要組織的教學活動,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問題是如何用游戲的意義對兩類活動進行界定,這關繫到如何實現游戲與教育的結合。我們認為,以活動的本體特徵來區分兩類活動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幼兒按自己的需要自發開展的游戲,其活動的本體是游戲,其中有潛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們可以稱之為本體性游戲。它以游戲本身為目的,無游戲之外的目的,是一種幼兒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表現的活動,也是幼兒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創造。這種活動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是一種非功利的活動,因此沒有來自外部的壓力。

『捌』 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教學游戲化的本質與內涵

於幼兒來說,體驗是他們對待世界更為普遍的一種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對事物、對人都傾向於採用體驗的態度。荷蘭文化人類學家胡伊青加曾說過:\"游戲的樂趣究竟是什麼?何以幼兒要愉快的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幼兒課程教學游戲化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了體驗的特徵,課程游戲化就是一個讓孩子體驗的世界。在這里,充盈了幼兒自身的生命,他們盡情、忘我、不知疲倦,他們不為任何其他的目的,僅僅是在游戲中充分地學習和享樂。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剛開始我們將游戲作為組織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以引起幼兒對認知對象的好奇心,或調節情緒,消除練習時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師出示一幾何圖形中,對幼兒說\"我請來了圖形寶寶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接著要求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特徵,並找出周圍環境中與該圖形相似的物體。此時幼兒仍然處於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狀態之中,游戲在教學中所發揮的僅僅是一種輔助作用。接著我們從僅是傳授知識轉向重視智力的發展,這一變化推動了游戲在教學中的介入,根據教學要求設計的游戲逐級成為教學環節之一,並與其他教學環節組合成一個更為充實的教學活動。如在中班的認識數字\"6\"的活動中,我在講解演示之後,組織幼兒進行\"送禮物\"的游戲,讓每個幼兒依次手持一張數字卡片去送與該數字所表示的數量相同的禮物,以鞏固幼兒對6以內數字的認識和數字所表示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此時游戲的作用是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階段游戲仍然受到教師的直接控制,游戲的目標、規則、時間、次數仍然由教師統一安排。然後我們將游戲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充分和恰當的運用,我們把教育的內容、要求融於一個成幾個游戲之中。當游戲結束時,教學要求也隨之達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戲,幼兒要爬過小山坡,鑽過山洞,拾起5粒豆豆後迅速跑回來,這一游戲不僅幫助幼兒鞏固了對數的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以及不怕困難的品質。最後我們將游戲作為教學過程,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促進了幼兒的情感,態度以及與同伴友愛、合作等社會性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這一階段游戲化教學已發揮了對幼兒進行整體教育的功能。
在對幼兒實施游戲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還作了以下兩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一、精心編制各種教學游戲。
我根據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編了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如游戲\"七星瓢蟲\",主要滲透了認識數字\"7\"以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游戲\"樹葉變變變\"則是讓幼兒通過想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樹葉進行美術創造活動,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編制游戲時,我還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游戲,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如在游戲\"飛舞的綵球\"中,幼兒既可以自由玩綵球,又可以結伴玩綵球,還可以進行小組傳球比賽,這些游戲既可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個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二、靈活指導各種性質和形式的游戲。
在不同形式的游戲中,我分別以不同的角色身份進行指導,在幼兒個別玩的游戲中,我一般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作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幹預
幼兒的游戲為准則。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我主要以觀察為主,並與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我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要求有關的指導,並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在幼兒的游戲中還包含著豐富的認知成份,主要包括觀察、想像、記憶、思維等,這些認知成份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言語和操作貫穿於整個過程,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於游戲的整個過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會先對所提供的材料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觀察,並思索\"把它們做成什麼?\"然後邊觀察邊操作,最後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見,游戲構成了發展兒童觀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想像、思維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兒在以\"秋天的顏色\"為主題的教學游戲中,在教師的啟發下,能從山林、湖水聯想到大海,從小草、楓葉、菊花聯想到松樹,進而仿編詩歌。因此,我在設計游戲時有意識地滲透各種認知成份,如設計結構游戲時,要考慮充分滲透觀察成份,設計角色游戲時,考慮充分挖掘兒童的想像力,在設智力游戲時,則要更多地滲透思維成份,同時要將各類游戲作協調安排,從而促進幼兒認知全面地發展。

『玖』 怎樣正確理解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徵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拾』 幼兒游戲的實質是什麼

幫助提高幼兒的智力,能助長幼兒的生長。好的幼兒游戲還能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的得到好的發展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276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718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174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239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625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915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0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788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672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270